阳春三月,学校组织学生上山栽树,学生们热情很高,三千棵树苗一上午就栽完了。昨天还是光秃秃的荒山,今天就变得生机盎然。师生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自豪,一起唱起了校歌——柏山脚下,凌水河畔,矗立着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边唱,一边排成队伍回学校。
王老师唱着歌,悄悄脱离了队伍,他看见山坡上有几棵被遗弃的瘦弱矮小的杨树苗,这些树苗虽然矮小,但只要好好培植,将来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于是,王老师猫腰把它们都捡了起来,一共十四棵,王老师把它们捆成捆,扛在肩上,又加入了回校的队伍。
回到学校,王老师扛着树苗去找校长,对校长说,这些树苗扔了怪可惜,栽到校园里吧?校长环视校园一遍说,校园绿化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已经没有地方栽树了,这几棵树苗,王老师,你带回家去栽吧。王老师也环视校园一遍,觉得校长说得有道理,就把树苗扛起来回了家。
王老师的家就在学校的邻村,几步就到了。王老师到家放下树苗,便开始在院子里找栽树苗的地方,房前是菜园子,屋后则长着高大的杨树和刺槐,树与树间倒是有空地,可是栽那么小的树苗肯定遮阴受气,小树苗受委屈,怎么能长好呢?王老师围着房子转了两圈,没找到合适的地方。王老师有些犯难了,树苗扛回来了,却没地方栽,就好像收了学生却安排不了座位,王老师心里着急,点上了一根烟。
三口烟雾吐出来,王老师突然想起一个地方。河套边有一块空地,周围没有树遮挡,水源还充足,小树苗栽那儿保证长得好。王老师扛起树苗,拎着工具就奔了河套边。河套边的沙土很松软,一锹下去就见了水,三五锹就挖成一个树坑。王老师拿过一棵树苗把根儿往树坑一插,正合适,便乐滋滋地填平了树坑。心里高兴,干活就轻松,十四棵树苗很快就栽完了。看着小树苗们好像学生做间操似的整齐地站成一排,王老师心里陡然升起一份成就感——终于把这拨学生安顿好了。按照惯例,收了新学生,安排好座位后,王老师都要站在讲台上郑重其事地讲几句,今天当然也不能例外。王老师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讲话,突然被一个人的呵斥声打断了。王老师回头一瞧,是杨二。杨二叉着腰质问王老师,你怎么往我的地方栽树?王老师看着杨二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是你的地方,我这几棵树苗没地方栽,你这地方空着也是空着,正好可以栽树——不过你放心,树是我栽的,将来长成材是你的。杨二撇撇嘴,王老师,我知道你智商高,可你也不该算计我这二傻子。王老师一听把脸拉下来,我怎么算计你了,我一片好心怎么让你当成驴肝肺了。杨二把手一挥,得得得,王老师,算我杨二错,我错就错到底,你王老师一片好心别往我身上用了,你赶紧把你的树苗挪别处去吧!王老师一生气,伸手就拔树苗,树苗埋得不深,用手一拔就出来了。王老师一口气拔出了十四棵树苗,重新捆成捆,扛在肩上,拎着工具气咻咻地走了。只留下十四个浅浅的树坑在那里不知所措。
王老师扛着树苗并没有回家,他想起自己退耕还林的杏树坡有地方可以栽树,虽说水源不是很好,可是村里每年都从机井里抽水浇杏树,树苗栽到那儿也错不了。王老师就奔杏树坡,心里愤愤地想,这回我栽到自己的地方,看谁还敢挡!杏树坡的土质硬,挖树坑有些费劲,待王老师把十四棵树苗栽完,天已经漆黑了。借着朦胧的月光,王老师看着这十四棵杨树苗终于找到了归宿,他长出了一口气,先前心中的不快瞬间就散了。
第二天早上,王老师早早地起来,挑着水桶给十四棵树苗分别浇了水,才放心地上班去。这一天,王老师讲课格外卖力,好像他的班级里真的又多了十四名学生似的。
傍晚放学回家,王老师又去杏树坡查看一遍树苗,把被风刮歪的树苗重新正了正,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一个星期过去了,王老师发现,十四棵杨树苗的叶芽已经开始萌发了,那就意味着,自己栽的十四棵杨树苗都成活了。王老师心里高兴,走路时只顾低头笑,没想到一头撞在了一个人的身上。王老师一抬头,见是村主任,王老师刚要道歉。村主任先开口了,王老师,我正要找你,上午我们村委会去杏树坡检查,发现你栽了一排杨树,得赶紧拔掉,上边要来验收咱村退耕还林的成果,杏树林里栽杨树,显得咱们规划不好,不能因为你这一点瑕疵,影响咱村的荣誉不是?村主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王老师没话说,急忙回家拿了工具去杏树坡把那十四棵杨树苗挖了回来。到了家,王老师一刻没敢耽搁,直接把树苗栽在了菜园里。老伴出来责问,你老糊涂了,菜园子栽杨树,菜园子还种得成吗?王老师说,管不了那么多了,救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