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当畅游于避暑山庄之中,尽情享受观光的乐趣。在欣赏完山庄周围的皇家寺庙后,叮叮又有了新想法。
“小尾巴,四大名园也转完了,园林游暂告一段落。刚才看皇家寺庙的时候,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咱们下一站就去看看各地的宗教建筑吧,你的意见呢?”叮叮正说着,魔盒就显示出密林深山之中宏伟高大的寺院、道观等建筑来,还时不时显现激烈的武打场面。他们鼓起翅膀,飞向蓝天,飘飘忽忽,没多大一会儿就开始游览历代佛教建筑,观赏寺院的布局特点。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东汉永平年间开始传入中国。传入伊始,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在四周建造了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所以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天王殿内,两边有四大天王,中间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