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是一门艺术,要想让自己的礼物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遵循“送礼送对人”的原则。
送礼就是为了办事,那送礼当然就要送给办事的对象,但是有时候办事对象并不止一人,或者说事情要办成功,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协调。这个时候把礼送给谁呢?有必要全送吗?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并非是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的。
送礼要送给关键人物,不能送张三一点又送给李四一点,王五也收到一点,结果礼物被分割零散了,分量显得很轻,有时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这还不算,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心机泄漏,对事情有百害而无一益。
当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来到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政府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租得的租借地,如果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归还给利比亚政府。
在灼热的利比亚,同那些一举手就可以把他推翻的石油巨头们进行竞争,同时还要分析估量那些自称可以使国王言听计从的大言不惭的中间商所说的话到底有多少真实性,这对哈默来说处境很不利。但哈默就是哈默,绝对不会因此而气馁,善罢甘休不是他的作风。他明白,为能在第二轮租借地的谈判中挫败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只能巧取,不能豪夺,而惟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暗中向利比亚政府申请:如果西方石油公司能得到租借地,将给予政府更多好处,同时也请利比亚政府给予西方石油公司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条件。
哈默在随后的投标上,用了与众不同的方式:他的投标书采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3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上一条:西方石油公司愿从尚未扣除税款的毛利中取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之用。此外,投标书还允诺在库夫拉图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而库夫拉图恰巧就是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国王父亲的陵墓也坐落在那里。挂在招标委员会鼻子前面的还有一根“胡萝卜”:西方石油公司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采出石油,该公司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1966年3月,哈默的计划果然成功,同时得到两块租借地。其中一块四周都产油的油
井,本来有17个企业投标竞争这块土地,且多是实力雄厚的知名公司,可结果个个名落孙山,唯有西方石油公司独占鳌头;另一块地也有7个企业投标,但最终还是归在了西方石油公司名下。
这第二轮谈判招标的结果使那些显赫一时的竞争者大为吃惊,不明其所以然,深深为哈默高超的谈判手段、技巧而叹服。
夺得这两块租借地后,西方石油公司凭着独特有效的经营管理,使之成为其财富的源泉。1967年4月,西方石油公司的黑色金子流到了海边,在那个令人难忘的纪念日,仅规模宏大的庆典就用去整整100万美元之巨。
投标书的设计、5%的毛利投资利国农业、在国王诞生地找水、同利国政府联合建造制氨厂,这几件礼物大大赢得了利比亚政府的好感。细细看来,投标书设计迎合了利比亚的民族自豪感,5%毛利投资利国农业解决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之一,在国王诞生地找水在满足国王的同时也造福于民,同利国政府联合兴建制氨厂能够同时发展利比亚的工业和农业。这几个礼物,有送给国家的,有送给国王的,还有无形中送给权贵们的,真可谓得其实、得其人啊。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求人办事送礼之前,一定要权衡好各位“要人”的力臂,查问好谁对这件事有裁决权,起主导作用。谁是办事的关键人物就把礼物送给谁,礼物送到了点子上,要办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次要人物,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横生枝节,导致事情越来越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