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像爬山,不要总想“一步迈两步”
著名企业家南存辉说:“做企业跟爬山很像,开始做的时候认为很简单,结果当你越爬越高的时候,就是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越爬越觉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能回头。”
115.冒进是企业经营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中国有句古话叫“欲速则不达”。虽然加快发展是每一个民营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缺乏理性的态度,以浮躁的大踏步思维来拔苗助长,那就需要反思了。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它的成长都有其独有的客观规律,必须尊重而不能超越。如果心浮气躁,盲目求快,或许可以一时声名鹊起、利涌如潮,但终会因资金实力、内部管理等因素,把企业弄得千疮百孔。因此,要想使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从无数案例分析看,很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都是在志得意满、豪气冲天时轰然倒塌。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不成熟和不规范的特殊市场经济环境,造就了一批天不怕、地不怕的民营企业家。很多人奇迹般地功成名就,在他们风光的年月,企业资产都是几十倍、几百倍地增长,上演了麻雀变成凤凰的神话。那些企业家对财富的追逐、对成功的渴望是毫无止境的,在特殊条件下轻易获得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并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中迷失方向,因而毫无例外地对扩大规模有着特殊的偏好。
假如有“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一只兔子,还是一只乌龟?”这个问题让中国的企业家作出选择,很多企业家会选择做兔子,“快”几乎成了这个社会的“通行证”。“中国企业离世界500强还有多远”、“中国有哪些企业能进入世界500强”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很多企业不停地扩张,它们不约而同地走上盲目“做加法”之路。比如有规模的扩张、有经营产品的扩张、有跨产业的扩张、有企业资产的扩张等。
然而,综观世界,当浮躁的中国企业都在争做500强的时候,那些成熟的国际一流企业想的是“争活500年”。对于那些成熟的国际一流企业来说,做“长寿的乌龟”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因为它们深知“走得远比走得快重要”,所以他们管理企业的理念之一是:不求百强,只求百年。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德国企业。它们规模不大,数量很多,几代人专注于一个产业,不事张扬,做“隐形冠军”。
巨人集团成立于1989年8月,到1993年12月就已经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它所推出的中文手写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加密卡、巨人防病毒卡等产品,实现年销售额300亿元,年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1993年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宣布将新建巨人大厦,在脑子一热的情况下,他没有考虑资金问题,当众宣布层高72层,在当时是全国最高的楼宇。1995年,巨人集团在全国以集中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30个产品,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228个。
然而,巨人集团内部却危机四伏。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在贷不到款的情况下,史玉柱将保健品业务的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但是,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1997年初巨人大厦因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期完工,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因为史玉柱的冒进,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危机之中。
和当年的史玉柱一样,正是由于急于扩张,谋求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家如意算盘没打成,却赔了夫人又折兵,造成资金链断裂,最后导致了企业的崩溃。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管理机制有缺憾,独断专行就容易盲目扩张,急于冒进。冒进是企业家最容易犯的错误,所以说风险控制,尤其是财务上的风险控制,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功。
116.稳扎稳打,才是百年基业的正确策略
在企业取得一定成绩后、在被鲜花和掌声包围后,很多企业领导者都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这个时候就容易犯急功近利的错误。成功得意而不忘形,遇挫临危而不慌乱,这些都是创业者保持良好心态的准则,只有做到这样,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山东省临胞县的秦池酒厂原是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1990年3月份正式领到工商执照。当时的秦池只是山东无数个小酒厂中的一个,销售区域只局限在潍坊,年产白酒仅1万余吨。为了谋求发展,1993年,秦池酒厂厂长姬长孔开始放远目光,把目标定向东三省的沈阳。与此同时,秦池还采取许多其他营销措施。比如,在当地电视台上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并由当地技术监督部对秦池酒进行鉴定,还对消费者实行免费品尝……这一系列活动使秦池一炮打响。
1995年,秦池凭借6660万元高价中标央视黄金广告段,成为“标王”并由此一夜成名,其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等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的总和。1996年,初尝甜头的秦池以32亿元的天价再次成为“标王”。根据秦池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了5~6倍。巨额广告投入给秦池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但是完全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秦池忽略了过度膨胀引起的并发症,标王在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之时却没想到由此而带来灭顶之灾。
“一个县级小企业怎么能生产出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北京《经济参考报》的记者提出了质疑,随着这样的质疑,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标王”光环背后的故事。在蝉联“标王”后不足两个月,1997年初,北京《经济参考报》的4位记者便开始了对秦池进行暗访。一个可怕的事实终于浮出了水面:秦池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它用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成低度酒,再加上从四川邛崃收购大量的散酒,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
秦池的“勾兑酒”引爆危机炸弹。这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彻底把秦池从“标王”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秦池遭遇到了始料未及的一击。那年,秦池完成的销售额不是预期的15亿元,而是65亿元,次年更下滑到3亿元。到1998年,该厂已是欠税经营。秦池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从传媒的视野中消失了。
“稳胜求实,少用奇谋”是一代中兴名将曾国藩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做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基础实力,企业领导者要有长远策略,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贪多嚼不烂,要想发展壮大,稳胜求实方为正道。
117.理性思维,对企业发展认知要客观
20世纪90年代后期,爱多公司成为了当时民营企业的光辉典范,该公司生产的“爱多VCD”一度是中国家电行业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红遍大江南北。1995年,受一首流行歌曲的启发,年仅26岁的胡志标成立了爱多公司。在他非同寻常的运作下,1996年,爱多开始迅速崛起,1997年其销售额达就达到16亿人民币,并一度成为央视的标王。当时,爱多在家电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但好景不长,1998年,爱多便开始出现财务危机,而到了1999年上半年,胡志标昔日好友陈天南在《羊城晚报》上发表“股东授权声明”,公司危机终于总爆发。爱多危机爆发后,胡志标被迫去职。2000年4月份,胡志标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捕。随后,爱多商标被拍卖,爱多公司走向彻底的失败。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爱多的成败很典型地反映了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影响。胡志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与这一班高手们彻夜秉烛、高谈阔论。一旦有智慧的灵光闪现,冒出一个自以为是的好点子,胡志标会立即组织部署,甚至是亲自带领一班人马,亲力亲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的实际操控者胡志标在爱多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
缺乏理性也是爱多公司的致命伤。1997年5月,“阳光行动A计划”掀起的降价狂潮,很快使爱多产品供不应求。但是太快的成功,容易使人浮躁,失去客观判断力。面对一片大好的市场形势,胡志标竟然不做产品市场弹性分析,仅凭感觉做决策,轻率地将每台VCD涨价250元。然而,事实并不如自以为是的胡志标所设想的那样,爱多单方面的涨价,并不能引致其他厂家的提价,所以爱多既没有卖出100万台VCD,也没有净赚25亿元人民币,爱多产品很快就出现了滞销局面。
然而,自以为是的胡志标并没有觉醒,他从一个极端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出台了一项足可以置爱多于死地的“阳光行动B计划”。该计划也是在缺乏理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它荒唐决定自1997年11月1日起,爱多全面调低价格,最高降幅达500元。照此实施,爱多做VCD已处于微利时期,或几无利润可言。在胡志标独断专行、自说自话下,爱多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有着全球头号经理之誉的美国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全球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有人说,他在担任通用电气总裁期间最大的成就是收购了上百家有价值的企业,可杰克·韦尔奇却说:“不,我对公司最大的贡献是拒绝了至少1000个看上去很值得投资的机会。有时能否安然度过危机,决定于决策者是否懂得取舍之道。”
在接任CEO的头两年,杰克·韦尔奇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取舍。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这里包括家用电器业务、中央空调业务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他的很多大手笔在当时很难让人理解,譬如,出售半导体业务被很多人认为是向日本人屈服,是在战争中开小差的胆小鬼。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理性的舍弃,对企业正确的认知,才使GE这样成熟的综合性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成功摆脱了庞大多元商业帝国的痛疾,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增长。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他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和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新一代的企业家不再需要靠敢打敢拼起家,而是需要有目光长远、思路超前、理念新颖、境界崇高的素质。只有逐渐成熟的稳健经营、扎实管理型的全新的经营者,才会懂得“明白什么不能做,比明白什么能做更重要”,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找准方向,看到真希望。
比作良医,要在企业发病之前,找到病因
比尔·盖茨时常说:微软距离倒闭只有18个月。正是由于这种危机意识,使微软帝国多年不倒。企业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就是企业的防疫苗,——打了不一定有抗体,不打一定没抗体。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总是能够在企业发病之前找到病因,从而使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
118.死于安逸,兴于忧患
成功企业家在光环背后,自有他们自己的酸甜苦辣,归结他们说过的话,大都是:“就好像一只觅食的狼,孤独饥饿,又战战兢兢,唯恐被其他动物攻击和吃掉。”作为企业老板或是高层管理人员,不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市场营销,假如没有“狼来了”的危机意识,就很可能会被狼吃掉。
1999年,陈天桥靠他借来的50万元走上了创业之路。2005年,32岁的他就成为了华人首富。短短6年间,他一手创建的“盛大网络”资产已逾百亿,并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和世界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之一。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盛大实现了第11个季度的稳健增长,而且超出行业第二名14倍。
盛大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忧患意识是它最好的利器。在外人看来,盛大手里似乎有花不完的钱,它的财务状况足够健康。按照陈天桥自己的描述,盛大没有银行贷款,没有应收账款,每天的现金收入超百万。但陈天桥的心里一直都认同比尔·盖茨的那句话:“微软距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微软帝国尚且如此,何况他的盛大呢?
陈天桥曾说:“在2001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可能死去;在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可能死去。”在盛大的发展过程中,陈天桥说自己每一年里都承担了别人十年的风险。遭遇过与合作伙伴对簿公堂,遭遇过投资方突然撤资,遭遇过黑客的大规模袭击,也遭遇过竞争对手“举报”所谓的偷漏税……政策、业务、技术风险,盛大始终觉得自己“危机重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陈天桥始终是直面现实又憧憬梦想的清醒者,忧患意识是他的一支清醒剂。身处的领域中,新的技术,每天变化着,每天以加速度变化着。盛大每天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危机,同时又在不断解决危机中抓住新的机遇。这就是“盛大”茁壮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