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但色彩在人的视觉感觉中却并非纯物理的。由于在自然界和社会中,色彩往往与某种物质现象、事件、时间存在联系,因而人对色彩的感觉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不仅带有自然遗传的共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心理和感情特征。
色彩的感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当我们观察色彩形象时,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能唤起人的情感,使人兴奋;而有的让人感到伤感,使人消沉。通常,前者称为兴奋色或积极色,后者称为沉静色或消极色。
在影响人的感情色彩中,最起作用的是色相,其次是饱和度,最后是明度。
在色相方面,最令人兴奋的色彩是红、橙、黄等暖色,而给人以沉静感的色彩是青、蓝、蓝紫、蓝绿等色。其中兴奋感最强的为红橙色;沉静感最强的为青色;紫色、绿色介于冷暖色之间,属于中性色,其特征为色泽柔和,有宁静平和感。
高饱和度的色彩比低饱和度的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感觉积极、兴奋。随着饱和度的降低,色彩感觉逐渐变得沉静。
在明度方面,同饱和度不同明度的色彩,一般为明度高的色彩比低明度低的色彩冲击力强,低饱和度、低明度的色彩属于沉静色,而低明度的无彩色最为沉静。
2)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之所以使人产生冷、暖感觉,主要是因为色彩与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当人们看到红色、橙色、黄色便会联想到太阳、火焰,从而感到温暖,故称红色、橙色等色为暖色;看到青色、蓝色便联想到海水、天空、冰雪、月夜、阴影,从而感到凉爽,故称青色、蓝色等色为冷色。
黑、白、灰、金、银等色属于中性色。
色彩的冷暖感是相对的,两种色彩的互比常常是决定其冷暖的主要依据。如与红色相比,紫色偏于冷色;与蓝色相比,紫色则偏于暖色。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是统一体中的两个对立面。深刻理解色彩的冷暖变化对于调色和配色都是极为有用的。
3)色彩进退和胀缩感
当观察同一平面上的同形状、同面积的不同色彩时,在相同的背景衬托之下,会感到红色、橙色、黄色似乎离眼睛近,有凸起来的感觉,同时显得大一些;而青色、蓝色、紫色似乎离眼睛远,有凹下出的感觉,同时显得小一些。因此,常将前者称为前进色、膨胀色,而将后者称为后退色、收缩色。色彩的这种进退特性又称为色彩的立体性。
进退或胀缩与色彩的饱和度有密切关系。高饱和度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低饱和度的混浊色彩给人以后退、收缩的感觉。
在地图设色时,常利用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特性来形成立体感和空间感。例如,地貌分层设色法就是利用色彩的这一特性来塑造地貌的立体感。也常利用色彩的这一特性,突出图中的主要事物,强调主体形象,帮助安排图面的视觉顺序,形成视觉层次。
4)色彩的交互作用
观看彩色不仅取决于它的物理刺激,而且还因周围色彩的交互作用向对立色相转化。例如,黄色在白色背景下的明度和在灰色背景下的明度感觉不一样,这是明度对比。红背景上的灰方块被看成是浅绿色,反之绿背景上的灰方块被看成是浅红色,这是颜色对比。
5)色彩的偏爱性
来自心理学和广告业的研究表明:4~5岁的幼儿喜欢暖色,红色、橙色最受欢迎,蓝绿色次之;少年也喜欢高饱和度的颜色,但是六年级后,此倾向减弱;成年人偏爱不一致,通常喜欢波长较短的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的象征性是人类长期实践的产物,其形成有一个过程。由于地区、民族习惯、文化背景等不同,在用色彩象征事物或现象时有不少差别,但仍有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如6.7.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
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十分显着。
(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同一种形状的符号分别使用多种颜色变量就增加了符号的数量;利用色彩也可以加深人们对相互制约事物的认识,例如,用红色的不同色相、彩度符号,表示高温、火电、公路、我军阵地;蓝色的不同色相、彩度符号,表示低温、水电、渠道、敌军阵地。
(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的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单一或两种色相的明度渐变,给人以数量变化的感受;色彩的饱和度对比,可以表示制图对象的时间变迁。例如,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时,早期城址用低彩度色相,因为色相中增加灰度给人以年代久远的感觉,城区现状用中彩度色相,给人以现势感,未来规划用高彩度色相,给人以蓬勃发展的感觉。
(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色彩对地图艺术性的作用是直接的。同时,还可以在不违背地图精度的前提下,利用对视觉特性的理解,将色彩、网纹、图形结构等建立能引起美感的图形组合。
6.7.4地图设色的特点
1.地图的性质决定地图的色彩形式
地图色彩受地图性质所制约,它不像写实色彩偏重于自然色彩的真实再现和作者情感的抒发,地图上的色彩除衬托性质的底色外,绝大多数属于符号性质的,每一种色彩代表一定的属性,但此种色彩并非实际事物之本色,而是经过概括、抽象的特定色彩。因此,地图设色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原则,按照地图的性质、用途、比例尺及其特定的内容设计色彩。利用地图色彩这一外表的感性形式,去揭示制图对象深层结构的本质规律。
2.多以“平色冶为原则
地图设色与地图的表示方法有关。现代地图内容主要采用垂直投影绘制物体的平面轮廓,每一个轮廓内的现象被认为是一致的、均匀满布的,如表示土壤或植被类别的质别底色及表示行政区划范围的政区底色。因此,在此范围内所设的色彩,在色相、明度、饱和度方面应为均匀一致的“平色冶。
3.地图设色具有装饰色彩的特点
色彩有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之分,写生色彩偏重于自然色彩的再现,而装饰色彩不以自然色彩的美为满足,不同于自然色彩的写实和逼真,而是以自然色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化繁为简,合理夸张,使色彩更富理想化。装饰色彩偏重于研究自然物体色的对比和调和关系、色彩的组合效果及色彩的形式美。
地图色彩也不同于自然色彩的写实与逼真,而是以自然色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去粗取精,依据地图的内容,从图面效果出发,大胆地改变事物之本色,常使用象征色和标记色。
地图色彩注重色彩对比与调和规律的运用,注重色彩的组合效果,更讲究色彩的形式美,所以说地图色彩具有装饰色彩的特点。
4.运用象征色与标记色
地图上常运用象征色以唤起人们的联想,加深印象,便于记忆。如在气温图上表示高温用红色调,表示低温用蓝色调;在旱涝分布上,“经常易旱冶、“一般易旱冶分别用红棕、黄色表示,“一般易涝冶、“经常易涝冶用紫、蓝色表示。
对于不能用象征色加以区分的客观现象,如地质结构、山系型式、卫星通信范围、地磁现象等,则用标记色加以区分。如东西走向的山系用红色,南北走向的山系用蓝色。这是一种假定的色彩,只起标记作用,便于区分,不代表任何意义,若改用其他色相也行。
6.7.5地图设色的原则
1.应根据地图的性质、用途、比例尺及特定的内容等因素设计色彩色彩是表达地图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色彩美是地图艺术形式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地图主题内容更加鲜明突出,艺术形象更加完美,必须根据地图内容来选择色彩的组合形式。
2.应根据地图制印工艺设计色彩
现阶段地图制印工艺多采用四色印刷,图内面积色可通过品红、青、黄、黑四色不同比例的网点、网线进行交叉组合,构成不同色相、明度或饱和度的色彩,少数较宽的线划也可用叠色方法得到。
对于某些专题图,因线划色彩较多,需设计专色印刷,此时也应遵循“以少胜多冶的设色原则。
3.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一般地图的内容至少可分为主要的、一般的、次要的三部分。设色时,主要内容的颜色必须明显突出;一般的、次要的内容,色彩的明显性应依次降低,以显示其内容的层次感,形成三个目视层面。不同类别的要素可利用色彩对比加以区别表示;同类要素(有共性现象的要素)可用同一色相不同深浅色调来区别表示;底图要素用钢灰色调或者浅棕灰色调表示。如此设色,各类要素的主次关系明确,逻辑系统性强。
6.7.6色彩的选配
色彩的选配也就是色彩的组合,一般是指图形与背景的色彩感受。最满意的选配是具有较大的明度差别。高明度对比能使图形-背景组合满意;明亮或深浅的背景较满意,中等明度的效果差;理想的图形色应是从绿到蓝的任何色相,或包含大量灰色的色相。表6-13是适合于建立图形与背景的色彩组合。
6.7.7地图上颜色的习惯用法
在地图中,有些颜色经过长期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地质图除外,它的用色方案是全世界统一的,1881年在意大利波伦亚的一次国际地质学术会议上正式确定。我们在设计颜色时,应尽量遵循这些习惯性的用法。
蓝色表示水系(所有地图)。
红色表示温暖、蓝色表示寒冷(气候图)。
黄色和褐色表示干燥、无植被(分层设色)。
棕色表示地表,如等高线(地形图)。
绿色表示植被(所有地图)。
红色表示正值,蓝色表示负值(气压图)。
明度低的颜色表示的量大。
6.8地图注记
6.8.1地图注记的作用
地图符号用于显示地图物体(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大小,地图注记用来辅助地图符号,说明各要素的名称、种类、性质和数量等。其主要作用是标志各种制图对象、指示制图对象的属性,说明地图符号的含义。
1.标志各种制图对象
地图用符号表示地表现象,同时用注记注明各种制图对象的名称,是注记与符号相配合来准确地标志制图对象的位置和类型。例如,北京、南极、38度(北纬)、大西洋等各种地理名称。
2.指示制图对象的属性
各种说明注记可用于指示制图对象的某些属性(质量和数量)。常用文字注记指示制图对象的质量,例如,森林符号中的说明注记“松冶,补充说明森林的性质以松树为主。也可以用数字注记说明制图对象的数量,例如,河宽、水深、各种比高等。
3.说明地图符号的含义
通过各种图例、图名的文字说明,使地图符号表达的内容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6.8.2地图注记的种类
地图上的注记可分为名称注记和说明注记。
1.名称注记
指用文字注明制图对象专有名称的注记。如居民地名称注记“塔子沟冶、山峰名称注记“四角山冶、河流名称注记“长熟塘冶,等等。
2.说明注记
说明注记分为文字注记和数字注记两类。
文字注记是用文字说明制图对象的种类、性质或特征的注记,以补充符号的不足,当用符号还不足以区分具体内容时才使用。例如,说明海滩性质的注记“泥、沙、珊瑚冶,等等。
数字注记是用数字说明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注记。例如,经纬度、地面高程、水深、路宽、桥长,等等。
6.8.3地图注记的要素
地图注记的要素包括字体、字色、字号、字隔、字位。
(1)字体。地图上使用的汉字字体主要有宋体及其变形体、等线体及其变形体、仿宋体、隶体、魏碑体及美学体等。地图注记的字体用于区分不同内容的要素。如:水系注记用左斜宋体;山脉注记用耸肩等线体,见表6-14。
(2)字色。与注记所表示的事物类别相联系。如:居民地注记用黑色,河流注记用蓝色,政区表面注记用红色。
(3)字号。注记尺寸的大小与图形符号相对应,差别明显,图面清晰。字的大小要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图面载负量、阅读地图的可视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见表6-14。
(4)字隔。点状物使用小间隔注记;线状物采用较大间隔沿线状物注记,很长时需要分段重复注记;面状物体根据所注面积大小变更间隔。见图6-20。
系统地利用字体类型、大小和颜色,使得地图注记也成为空间信息归类的手段。
6.8.4地图注记的配置原则
注记配置指注记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地图注记的配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记位置应能明确说明所显示的对象,不产生异义。
(2)注记的配置应能反映所显示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集群式、散列式、沿特定方向)。
(3)地图注记不应压盖地图要素的重要特征处。
注记的排列方式有四种(见图6-21)。
淤水平字列。这是一种字中心连线平行于南北图廓(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也常用平行于纬线)的排列方式。地图上的点状物体名称注记大多使用这种排列方式。
于垂直字列。这是一种字中心连线垂直于南北图廓的排列方式。少数用水平字列不好配置的点状物体的名称,从南北向的线状、面状物体的名称,可用这种排列方式。
盂雁行字列。各字中心连线在一条直线上,字向直立或垂直于中心连线,通常应拉开间隔。字中心连线的方位角在依45。之间,字序从上往下排,否则就要从左向右排。
榆屈曲字列。各字中心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同被注记的线状对象平行。
其中的字不应直立,而是随物体走向而改变方向。字序排列方式同雁行字列;当字序从上往下排时,字的纵向平行于线状物体;从左往右排时,字的横向平行于线状物体。
6.8.5地图注记的配置方法
1.点状要素
对于点状物体或不依比例尺表示的面积很小的物体(如小湖泊、小岛等),多用水平字列,配置注记的优先顺序。位于河流或境界线一侧的点状地物的名称应配置在同一侧。海洋和其他大水域岸线上的点状地物,一般应将地名完全水平配置。
2.线状要素
对于线状的和伸长的地物(如河流、考察路线、海峡、山脉等),多用雁形字列或屈曲字列,其注记与符号平行或沿其轴线配置。如果线状要素很长,要沿要素多处重复注记,以便辨认。
3.面状要素
对于面状地物或在地图上占据很大面积的制图对象,其注记(例如国家、海洋等的名称)配置在相应的面积内,沿该轮廓的主轴线配置,成雁形或屈曲字列,注记配置的空间要能使要素的范围一目了然。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地图符号的量表?有哪几种基本量表?
2.简述地图符号的分类。
3.地图符号有哪些基本视觉变量?哪些视觉变量的扩展?
4.地图符号如何定位?
5.地图符号的实质和基本功能是什么?
6.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的效应有哪些?
7.各种视觉变量与视觉感知效果之间关系如何?
8.试述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9.简述色彩的感受效应和象征性。
10.在地图上运用色彩起什么作用?
11.地图上色彩有哪些习惯用法?
12.地图上地图注记有哪几种排列方式?
13.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