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购物不仅是一种“牺牲”,而且这种“牺牲”还是快乐的。当然这种牺牲是以金钱为代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西方哲学家米勒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购物是一种牺牲仪式。首先,它故意消耗一部分劳动成果;其次,它是在集体注视下进行的;最后,人们在这种牺牲中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如今,随着众多的商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出现,把我们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包围之中,给我们的消费选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说,商品零售空间是社会的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接触、互动、沟通和联系的桥梁。
现代零售空间的出现,不但促进了消费,而且也促进了生产,它是面对“大生产需要大消费”的要求而应运而生的。不仅如此,现代零售空间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它使购物不仅履行“买东西”的功能,而且被赋予文化和社会的意义。
在很多消费者的眼里,购物只是一个简单的购买过程。从人类学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复杂的比较和选择过程,涉及许多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米勒所说,我们的购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牺牲仪式。这是因为:第一,我们花了钱,付出了一部分劳动成果的代价;第二,我们是在他人(营业员和其他顾客)的注目下进行这种“牺牲”的;第三,购物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显然,牺牲和快乐是购物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当然,有人会提出反对的观点,购物很累,尤其是男人持这种观点较多。的确,有专家在研究中发现,购物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购物当作享乐;另外一类则把购物当作劳动和苦差。在后者那里,购物是一种功用性和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是一种纯粹的牺牲。相反,在前者那里,购物是一个享乐和休闲的过程。
对于的更多的女性朋友来说,她们始终认为购物是一种快乐的“牺牲”,为什么说女人的钱好赚,原因也在于此。而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讲,购物是一种“苦役”。
这是因为,女性从购物寻找快乐,是女性所发现的对传统女性家庭角色进行解脱一个途径。传统社会留下来的一个遗产,就是男女两性在生产劳动和消费劳动上的分工。男人是生产劳动者,因为据说在经济学意义上他具有比较优势;女人是家庭消费劳动者(比如生火、做饭、洗衣服),因为据说她从事这些活动比男人更有优势。但是,家务劳动却是烦人的活动。因此,购物成为女性摆脱家务烦恼、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家庭以外的快乐的方式。
另外,购物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里,我们探索自己的社会认同,表达自己的情趣格调,体验自由选择和被人供奉为“上帝”的快乐。但是,我们同时也遭遇了商家的操纵和诱惑。各种在闪烁的霓虹灯烘托下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包围着更多的消费者,成为继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之后的第三物质环境,并不断地向消费者发出令人眩晕的诱惑力。
随着各种有创意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这更加挑逗着我们购买的欲望,让我们从口袋里掏出大量的金钱。但如果我们认为这是商家的欺诈,那就太过片面了。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种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