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24100000021

第21章 母亲的身影

要写母亲是件很难的事,总是感觉无从下笔,因为要写的东西太多了,母亲的慈祥,母亲的细致,母亲的恭俭勤良,母亲的温柔,丝丝缕缕地泛上我的心头,不知从何说起。

前天晚上回娘家,事先,给母亲打了电话,告诉她我们一家要回去。意思是要母亲准备好饭菜。每次回去之前都要这样,因为如果不提前告诉她,回到家里,即便是他们已经吃过饭了,母亲也要张罗着重新给我们做过,每次都很隆重地做至少六个菜,要父亲与老公一起喝酒。

在家,父亲是不做饭,不洗衣服的。没有刻意地分工却已是多年不变的惯例。母亲负责家务,父亲负责在外赚钱养家。父亲一人赚钱养活了我们一家五口人,使母亲与我们兄妹三人一生都衣食无忧。父亲是个称职的父亲,非常的称职。母亲是个贤惠的妻子,她的贤惠使我们一家人日子过的和和乐乐,温温暖暖的。我们都深爱并感激着我们的父母。

我与老公很多次都表示不要母亲做饭,因为在我们家不远处就有好多饭店,靠近海边,海鲜品种很多,价格也不是很贵。可是母亲总是不同意我们出去吃,她总说不喜欢饭店冰冷的氛围。她喜欢看着我们坐在她烧的暖暖的炕头,暖暖地说着家长里短,暖暖地喝着酒,品尝着她暖暖的手艺,脸上露出暖暖的笑容。

母亲做饭很好吃,这是我们家所有亲戚都公认的。我做饭也很好吃,我承袭了她的手艺,并使之发扬光大,比她做的还要可口。可是母亲总不要我插手,她总是说我工作很辛苦,每次回家总要把我按在她烧的暖暖的炕头上,老老实实地坐着与父亲唠嗑,与孩子嬉闹。我们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自己一人在里外地忙碌着转悠着,如果我非要去帮她,总会引起她很大的不安。时间长了,我只好提前几个小时告诉她我们要回家,以使她不致因时间紧显得那么匆忙。

母亲个子不高,因为年龄的关系,就胖了许多。也因为从嫁给了父亲,父亲非常疼爱漂亮而娇小的母亲,从来不要母亲下地干粗活,她的模样就没有农村妇女那样粗糙,母亲脸相细嫩白净,60多岁的人了显得比同龄人要年轻许多。而母亲也不娇惯自己,不下地干粗活,她就把家整理得有条不紊。家里的房子室内面积近200平米,爱干净的母亲自己一个人把偌大的一个家收拾得一尘不染。

母亲对生活很细致,包括在对待外出吃饭这件事上,一来她觉得外面没有家里气氛好,二来就是觉得外面的饭菜不卫生。母亲很会调理生活,我们家里吃的小菜都是母亲亲手腌制的,口味非常的好,以至于我们家好多亲戚都吃着母亲腌制的咸菜,没了就打电话给母亲,她就会赶紧地去赶集买各种调料,腌制好,一坛坛地分送给亲戚及我们姊妹。

母亲蒸大饽饽也是一绝。每个重量我没称过,估计也有一两斤重吧。她先用酵母发一盆稀稀面引子,等引子开了再往里和面,重新将面发酵。面发酵好了后,她将发酵好的面倒在面板上,加入白糖,猪大油,并不断地往面里掺干面粉,直到面变得很硬,掐成适当的大小,挨个揉面团,柔软了后,放边上,用干净的棉布罩上。母亲在揉面团的时候总是跪在炕上,以使全身的重量都压在面团上,是一项重的体力活。她蒸大饽饽,多数时候有父亲帮忙。等这些面团再次发酵长大后,再挨个用力地揉使它们再次变小,直到再一次发酵长大,就可以团成大饽饽了。这些团好的大饽饽再一次发酵长大,就可以将它们放入烧着开水的大锅里急火蒸。

母亲蒸的大饽饽白白亮亮,暄腾腾的,顶端挂着大红枣的香甜扑鼻的大饽饽就出笼了。

母亲蒸大饽饽一锅只能蒸四个。而每个大饽饽都足够我们全家吃几顿。

母亲在这些大饽饽上花的工夫每个都不会少于一个小时,如果说我们平时吃馒头只吃二两的话,对这饽饽,我们至少能吃四两,甚至连菜都不想吃,那实在是一种极致的味觉享受!

母亲蒸饽饽都是垫以玉米叶。

我们家地很少,种很少一点农作物,种玉米都是在很嫩的时候就掰下来,吃新鲜的玉米棒子,那样的叶子根本不能用。平时用的那些玉米叶都是母亲去帮种地大户剥玉米,只为了获取玉米叶。母亲在剥玉米的时候,很细致地把里层白而软的叶子剥下来,回家后再一张张地叠好,穿成串,挂起来晾干。每年收玉米的季节她都以这种方式弄很多串玉米叶,干了后用大而干净的塑料袋套上封扎好,分送给我们家城里的亲戚。

我在自己家做包子、蒸馒头都是用母亲给的玉米叶,从来不用纱布垫底,这样蒸出来的面点比用纱布垫底要清香很多,且不塌底。

每年的冬春季节,母亲都喜欢到山里挖荠菜,那时的荠菜叶子很少,根部肥壮,吃起来有嚼头,很嫩很香。挖回家后,她要费很多的时间,把荠菜挨个摘去死叶碎根,然后在冰冷的水里洗干净,用开水烫好,放冰柜冻好。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她就可以包饺子吃给我们吃,剩下的就装起来给我们带回家。

母亲头上有了白发了,丝丝缕缕的白发间杂在她的头上。我想起我小的时候,母亲在一盏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衣服的情景。那时候,她头发黑黑的,浓密而柔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她中指套着顶针,大拇指与食指紧紧地捏着细细的绣花针,不时地在她的发上摩擦几下。问她,她说这样针在穿布的时候就不会发涩。记得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裁剪,自己缝制的。母亲的针线功夫很好,街坊邻居很多不会做针线功夫的女人都来找母亲帮忙,也因此,母亲在村里的人缘与口碑就很好。她的手纤细而灵巧,小时候我们穿着她缝制的红条绒布鞋走在街上,能吸引很多羡慕的目光。每当穿上新鞋子,我们都是那么的骄傲。

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兄妹三人在放完鞭炮,吃完饺子后,就睡下了,父亲母亲还在忙活着过年的一干事务。到了凌晨一两点的时候,我们会被挨个地叫醒,闻着满屋子的香气,我们就知道可以吃猪头肉了,那个时刻肯定是母亲刚将猪头肉煮好,刚掀开锅盖的时候。当我们清醒过来,从被窝里坐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三碗肥肥的、香香的猪头肉放在我们面前,开始几口我们会吃得很香,不要多久我们就会吃不下去了,再躺下接着睡觉。

我自小就体质弱,冬天里手脚常常冻得冰凉。白天与母亲一起,她就把我的手握在她的手里。那时的棉裤都是左边开口的,有时候她就把我冰凉的小手从左边开口处放进她棉裤里边,贴着她的肉取暖。晚上睡觉,我都是与母亲一个被窝,与她倒头睡,她总是把我冰凉的小脚紧紧地抱在她的怀里,在她暖暖的怀里,我很快地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如今,她拉到我的手,还是会疼爱地试图把我抱在怀里取暖,只是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不好意思再这样与她亲近了。

虽然父亲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条件,母亲也总是勤俭持家。她精打细算地为父亲,为儿女操持这个家。小的时候,母亲做饭总是两样的,一样是我与父亲的,一样是她与弟弟妹妹的。因为父亲是家里的劳动力,又因为我体质弱,所以吃饭时,好的东西总是紧着我与父亲,然后是弟弟妹妹,然后才是母亲。在我们家,吃饭是不允许浪费的,碗里绝对不允许有剩余的米粒浪费,包括我的女儿,自小跟着姥姥,即使平时浪费很多的东西,在吃饭的时候也养成了碗里不能剩米的习惯。

到现在,我们回家,只想到父亲爱吃什么,偶尔想起给母亲带点东西,也只是想给母亲买什么漂亮的衣服,在下意识里,似乎从来没有想到母亲爱吃什么。仔细想想,还真的不知道母亲究竟爱吃什么东西。想来,家里的剩菜剩饭似乎都是母亲吃了。

母亲家庭条件很好,虽不是大家闺秀,也能算上是小家碧玉。外公的阶级成分是上中农,母亲是她的小女儿,深得外公喜爱。在家里没有受过什么苦,外公不舍得嫁女儿,于是父亲倒插门进入了外公家。父亲家里兄弟姊妹多,家庭条件很不好,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带给母亲,只带给了母亲深深的疼爱,带给母亲一辈子的幸福与满足。母亲没有因为父亲穷而与外公一起欺负父亲,在外公面前她处处护着我的父亲,护着他一点可怜的自尊。到后来,母亲与父亲从外公家里搬回了奶奶村,没带一砖一瓦,与奶奶一起住在三间破房子里。在三年的时间里,父亲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去石头窝打石头,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娘四个盖起了能够挡风遮雨的四间大瓦房。

后来父亲做村支书,母亲仍是平和的,她一如既往地帮助乡邻。后来父亲自己经商做生意,钱多了,母亲仍然吃着我们的剩饭剩菜,仍然不舍得丢掉一粒米。

收拾起零碎的记忆,具体的还是不知道怎么表述母亲,母亲对于我,只是疼爱,只是慈爱,只是温柔的代名词,她是和风细雨,她就是冬天里那床厚实的棉被,她就是一个家。哦,我知道怎么形容母亲了,母亲就是我的家,就是我们兄妹与父亲的家,无论我们走多远,能够使我们栖身的,能够给我们温暖的永远都是我们的家。

同类推荐
  • 《读者》·相处艺术

    《读者》·相处艺术

    《读者丛书》推出十周年纪念典藏版,纪念了近十年,80后人群成长道路上的《读者》精选,在这些选出的文字里,蕴含了这个时代人的成长脚印,每个人都可能从八本丛书里,或多或少找寻到当年阅读《读者》的乐趣。有人说,父母跟子女居住的最佳距离是一碗热汤的距离。一碗热汤的距离,事实上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佳尺寸。每个人心中都必须揣着这把随时丈量与呵护他人内心的尺。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品德修养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品德修养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槃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阴冥变脸

    阴冥变脸

    或许命运本该如此,一个PS软件,一次无意地修图,一张凄美本不该属于我的脸,却改变了我一辈子的人生轨迹。从此,我便走上了一条有去无回的道路,怪异的小玉,半夜里墓碑上的“我”,另一个世界的无头将军,记忆中的纳溪.....都一次又一次刺激着我去寻找真相......
  • 战士的宣言

    战士的宣言

    主人公——生活在40世纪90年代的一位普通女生李梦兰,在她即将准备迎来4000年首日的开心日子里却发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然而紧随其后奇怪的事也接连发生...可这仅仅是个开始。
  • 灵气食堂

    灵气食堂

    在街的那边、巷的那边,有一个小食堂,它飘着美食的香……“生活就是在波澜中平稳前行。”作为小食堂店主的苏绪如此说道。他虽然不幸地成为了起点主角,却也过上了神奇的生活。比如每天带带小萝莉、没事出门除除灵什么的……
  • 北平遇见你

    北平遇见你

    高中3年是是思最难忘的记忆他遇见了自己的救赎易程阳。
  • 收割诸天万界

    收割诸天万界

    简介:周阳。一个不愿意去死的人。为了活命,收割诸天万界。注:1.诸天穿越,从武侠天龙世界开始。算是黑暗文吧,圣母勿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流之倥悬疑作品集

    流之倥悬疑作品集

    读每一个不同的小故事,品尝不一样的人生味道,体会丰富各异的百态人生。
  • 凡女行仙记

    凡女行仙记

    我可以修炼本门功法吗?这。。。。恐怕不行!为什么?你没有资质,甚至连灵根都没有。本文讲述女主苦逼吴溪茉不择手段求取修仙大道之路(本文不存在金手指)。为了成仙,她苦练看不懂的功法,然后弃之改读阵法。为了圆修仙梦,她用阵法配合非常手段得到的丹药强行让自己的灵根无中生有。为了再现家族荣耀,她带着全族重返修仙界而后登上行仙界和游仙界将吴族阵法发扬光大。
  • 旋风少女之七号夫妇

    旋风少女之七号夫妇

    元武道,始自唐代的技击技历经明代戚家军的习练早已在日韩开支散叶,如今更是全球热门的中国功夫。而在发源地岸阳,加入一家道馆习练更是年轻人比吃饭还重要的大事。但十年前全胜道馆的曲向南在国际比赛中夺冠却成为岸阳人最后的辉煌与最大的耻辱,他因使用兴奋剂被取消资格,岸阳自此一蹶不振。这一届的国际大赛开战在即,年轻一代选手中,贤武道馆的方廷皓和松柏道馆的顾若白与隐退已久的喻初原是岸阳人洗刷耻辱的最大希望。主要讲述了一群为了梦想坚持奋斗、公平竞争、相互勉励的少年男女成长的故事。
  • 洪洞大槐树移民轶事

    洪洞大槐树移民轶事

    元朝末年,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受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繁,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暴政。战争连绵不断,加上各种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而这时候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