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文学发展的历史比作一条大河,那么,从文明的源头到当代文明的入海口,这条大河不断地展示绚丽的奇景。习惯上我们把经典著作分为古典名著和现代名著,古典的如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大仲马、小仲马、德莱塞、马克·吐温、果戈里、托尔斯泰、契诃夫……现代小说则以卡夫卡为开端,经历了百花盛开的全盛年代,出现了如尤涅斯库那样的荒诞派戏剧,被称做“垮掉一代”的作家如著有《在路上》的克鲁亚克、以《麦田里的守望者》闻名遐尔的塞林格等,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出现了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略萨、柯塔萨尔(著有《跳房子》等)等一群的作家和作品,而在欧洲,也有众多的现代派作家纷纷将震惊世界的作品问世,西德作家君特·格拉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闻名遐迩的名著《铁皮鼓》,写得相当有特色。
如果能将古典和现代的这些名著稍微用心浏览一下,就会突出地感觉到小说的审美情趣已经发展到何等地步。现代小说艺术与古典小说艺术的差别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不但在对世界、对人性本质的探索上,而且在叙述语言上,在结构上,在形象的把握上……简而言之,在审美意向上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我国还有不少评论家、文化官员,沉浸在陈旧的审美“标准”里,浸泡在《讲话》里不能自拔。特别是有些观念极端陈腐的人还掌握着当代小说的评审和出版大权,如果能给这些所谓的“评委”上一堂类似的通俗美学课,如果能让他们的审美兴趣稍微适应一下现代美学潮流,那么,中国当代文学一定不是如今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态。
君特·格拉斯,西德作家,“47社”的成员。他的代表作但泽三部曲:长篇两部《狗的岁月》、《铁皮鼓》及《猫与鼠》(中篇),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铁皮鼓》改编的同名电影还获得了奥斯卡奖。
读罢《铁皮鼓》,你肯定有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