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漠草原之上生活着这样一群动物,它们生性胆小,只有到了早晨或者黄昏的时候,才敢外出活动。它们的皮毛异常名贵,这却为它们带来了不少杀身之祸。它们是谁?它们就是性情胆怯的国宝——藏羚羊。
明星名片:
藏羚羊是一种典型的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藏羚羊在体形上和黄羊有几分相似,身长在117~146厘米之间,尾长为15~20厘米,肩高约在75~91厘米左右,体重为45~60千克。主要栖于海拔4600~6000米高的荒漠草甸高原及高原草原等地区。生性胆小,喜群居,在早晨、黄昏活动最为频繁,结小群外出游荡和觅食。善于奔跑,时速高达80公里,寿命8年左右。雌性个体在生育后代的时候都要经过长途跋涉到可可西里地区生育。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经常会看到藏羚羊的身影,也有极少数个体分布于印度地区。
藏羚羊已经被列为中国重要珍稀物种,荣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榜单,现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因为人类的捕杀和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藏羚羊的数量骤减,现存种群大约在7~10万只左右。
藏羚羊是高原动物的典型代表,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耐高寒。藏羚羊身穿轻软纤细的绒毛,且极具韧性,保暖性能非常好,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羊绒之王”或“软黄金”。
藏羚羊的体形和黄羊相似,但是,比黄羊略大,体质强健。藏羚羊的体长大约为117~146厘米,尾巴的长度为15~20厘米,肩高在75~91厘米之间,体重约在45~60千克左右。全身被丰厚细密的皮毛覆盖,呈现淡黄褐色,略染粉红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均为纯白,雄性个体的脸颊、四肢前缘以黑色和黑褐色为主色调。
藏羚羊的头部又宽又长,雄性的吻部多毛,上唇宽而厚,且无眶下腺。鼻部有一些肿胀而且微微凸起,鼻腔宽厚,向两侧延伸,呈现半球状鼓胀,鼻尖被毛,鼻孔略大,向下弯。每个鼻孔里都有1个小囊,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藏羚羊在低温、高压、缺氧的高原上自由呼吸,可以迅速奔跑。
藏羚羊的四肢强健、匀称,蹄侧扁而尖。其尾巴有一点短,尾端尖细。鼠鼷部生有皮囊状鼠鼷腺,异常发达,可以分泌带有香味的黄褐色分泌物。
雌兽没有角。而雄兽有角,并且,角的形状很特殊,角上长有20多个清晰可见的横棱,细长如鞭,乌黑油亮,由头顶开始一直垂直向上直至角尖,只有在角尖才稍稍有一点向内倾斜,长度在60厘米左右,最长可达72厘米,异常漂亮。由于两只角生得美丽、匀称,从侧面远远望过去,就像是只有一只角,故称之为“独角兽”或者是“一角兽”。
藏羚羊的对于活动环境的要求很高,大多数藏羚羊会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而个别的个体有迁徙的习惯。雌性与雄性藏羚羊的活动模式也不相同。成年雌兽携同自己的孩子每一年千里迢迢跋涉300公里从冬季交配地来到夏季产羔地安家落户。年轻雄兽则会离开群落,和其它的成年雄兽聚到一起,最终结成一个混合的群体。
为了生存,藏羚羊每年都要长途跋涉1600公里,而季节性迁移也成为了藏羚羊最重要的生态特征。雌性个体的产仔的地方主要是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和太阳湖等地区,每年4月份,雌、雄羚羊就开始分居生活,还不满1岁的雄宝宝也要和妈妈分开,到五、六月份时,雌兽便和雌宝宝一起迁移到产羔地产仔,等到6~7月份产下宝宝之后再返回越冬地和雄兽结群,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迁移过程。藏羚羊喜欢早晚出来游荡和觅食,喜欢奔跑。
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及其高原草原等地区,对水源附近的平坦草滩情有独钟。藏羚羊生性胆怯,常在岩穴中隐藏,或在平坦的地方刨出一个小浅坑,这样做既能躲避风沙的侵袭,又能及时发现敌害。
藏羚羊时常到溪边觅食,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为食。一般的群体为3~5只,或是结成10只左右的小群。受到惊吓时,雄兽在前,依次跟随,队伍井然有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狂奔乱跳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蝇蛆钻入了它们的屁股里,让它们心神不安。而它宽大的鼻腔有助于呼吸,这样特殊的生殖器官有利于藏羚羊在低温、缺氧的高原上奔跑,其时速高达180公里,所以即使是草原猛兽狼,也只得对藏羚羊望而兴叹。
藏羚羊群的数量根据性别与时期的不同会发生改变。雌性个体在1.5~2.5岁之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安然度过7~8个月的妊娠期在2~3岁左右生下第一个宝宝。幼仔将会在6月中下旬或是7月末降生,每胎只产1仔。藏羚羊的发情期一般在11~12月份,一般情况下,雄性个体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