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南亚地区活动着这样一群精灵,它们的尾巴比较奇特,喜欢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这群可爱的小家伙们每天穿梭于丛林之间嬉戏打闹,过得非常开心。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尾巴种族的异类——短尾猴。
明星名片:
短尾猴又叫红面猴,主要分布于西南、广东、广西等地区,以繁殖的方式胎生。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就可以见到短尾猴的身影,它们喜欢在树上活动,时常集群在地面走动。体型较猕猴大一些,身长50~56厘米。成年短尾猴的颜面呈鲜红色,老年的呈紫红色,幼体为肉红色。耳朵较小,尾巴较短而且光秃无毛。背部的为棕褐色毛,披毛较长,腹部略浅;头部的毛较长,从中央往两侧散开。食性比较杂,不仅吃野果、树叶、竹笋等,还会捕捉食蟹、蛙等小动物为食。
短尾猴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精灵,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中山针阔混交林中。它们的家的高度可以从沿海低地到海拔为2650米的中山林区,这些林区往往是一些高山密林的海拔林带,主要是利用常绿阔叶林带与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带这两个林带作为短尾猴的栖息之所,此外,短尾猴生活的地方还要有山溪水源和悬崖陡壁,以供猴群喝水和夜间睡眠。栖息林带的植被主要是山毛榉科植物,它的果实与叶是短尾猴的最爱,尤其是果实,在秋季和冬季被短尾猴广泛食用。
可供短尾猴食用的植物将近60种。在冬季的时候,短尾猴主要以采食青冈栎、小叶青冈、石斑木、连蕊茶、甜槠、马银花、青栲、柃木的树叶、树皮和树芽为食,初春,猴群大口则抓食樱桃花和山桂花的花。短尾猴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几乎很少捕食蛙、小鸟和鸟卵等。
短尾猴的体型较猕猴大,体形浑圆且憨实,四肢很是粗壮,雄兽身体的长度大约在70~82厘米,体重为8~16千克;雌兽身体的长度为50~58厘米,体重在5~11千克。前额裸露无毛,呈现灰黑色,颊部的毛很稀少。尾巴短得出奇,甚至都没有后脚长,仅仅是体长的1/10,被毛稀少,所以短尾猴俗称“断尾猴”。
短尾猴成体的颜面为鲜红色,老年呈现紫红色,幼体则是肉红色。耳朵较小,尾巴短小,而且光秃无毛。体背毛为棕褐色,披毛较长,腹面相对披毛略浅;头上的毛较长,从中央向两边披开。短尾猴的长相与藏酋猴很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短尾猴比藏酋猴的体形小,毛长而且稀疏,主要是黑褐色和朱古力色,华南地区称短尾猴为“黑猴”或“泥猴”。除此之外,短尾猴雄兽的生殖器也很特别,阴茎略扁,呈矛状,长度在40毫米左右,还会时常发出难闻的藓臭气味。但短尾猴和藏酋猴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成体短尾猴的面部都会长有一块鲜红色的斑点,老年时会转为紫红色或黑红色,所以又被叫做红面短尾猴、红面猴、红脸猴等。
短尾猴的颜面宽阔,身体和四肢都很粗壮,尾巴很短,体重大约是15千克。成年猴的两颊与颏下的须毛好像兜腮胡子一样,唇下的颏须呈现出暗褐色,周边的颜色为棕白且层次分明。成年雄猴的脸颊的颜色近似与青灰,雌猴为暗红肉色,幼年个体不管雌雄都是淡肉色。在交配期间,成年雌猴的外阴涨红。体毛长而且浓密,成年猴的体毛的长度在8~12厘米之间,幼年时为淡褐色,随着年龄的长大,体毛也会逐渐变深,到了成年的时候就会呈现出深褐色,但是胸腹部和四肢内测较淡,为淡棕褐色;头顶毛亦长,但是不从中间向两边披开。成年猴眉毛的颜色为棕黄,老年猴的面部会出现白毛,伸向鼻侧。生活在中国西南一带的短尾猴的头顶棕色很重,而且越往东部,短尾猴的顶毛颜色越重,甚至呈现出褐色。
短尾猴生性喜欢多岩石的疏林山坡。短尾猴喜暖,是昼行性、树栖的一种动物。除了采食和夜宿在树上之外,在地面或矮树上活动的较为频繁。时常在小河沟边嬉戏玩耍,用那双可爱的“小手”捞枯枝烂叶来寻找昆虫、螃蟹等作为食物。短尾猴喜欢群居的生活,每一个群体的数量都在10~30只。和中国其它的猕猴类相比,短尾猴的地栖性更强,在受到惊吓后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沿着地面逃窜。短尾猴游的荡路线也比较固定。
短尾猴的寿命一般比较长,大约在20年左右。交配期在每年7月到第二年2月,但是,交配的高峰期是在8~11月,怀孕期为6个月,第二年的1~4月产下幼仔,以4月份的居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产仔具有节律型。雌猴的性成熟年龄在5~6岁之间,可以2~3年之内连续产仔,每胎可以产下1仔,7~12岁到达雌猴的最佳生育阶段。半年后,仔猴可以独立生活,逐渐离开母猴。雄性个体7岁时可以达到性成熟,然后离开母群进入邻近群,同时也会有外群雄猴以个体身份迁入本群,也会有几只雄猴同时迁入本群的情况,大概是刚刚从外群分群而来的。迁入本群的个体其地位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体力状况,换群减少了近亲的繁殖,加强了基因的交换,对于培养生存能力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