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前文的观点。为什么、什么与怎么既是方法的使用过程,又一定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历史就是方法的历史、普及的历史,历史就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普及的时间线也就是历史的时间线。那么这个时间线有多长,应该怎么区别并加以认识?很多已经完成了的著述中都详细、科学证明过了,我们都确信,今天人类世界观的完整,有一半是由它们确定的。然时间还在推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是再符合历史规律的伟著,也迟早会有过时的一天。不仅今人都要求把马克思、鲁迅赶出中学语文课本,就连比毛笔先进几万倍的钢笔都快被电脑写作代替时,关于它们的著述还有多大实用呢?在这种思考里,对普及时间线的理解,我也就算是完成了。
同样要分开来说。也就是过去了的普及,今天的普及与还未进行的普及。这三者又可以细分,又以时间的移动而不断轮流转换。世界是一个怎样进行着的状态,普及的自觉、不自觉就是一个怎样进行着的状态。会有暂时的中断,但大多数时候是一刻不息。这里面的东西也能相互转换,最终都将在时间上被定义。
过去了的普及中有事件最早的萌生,而到了鼎盛时期就一定会出现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与次要事件,也就是在前文中说到的稳定的两个方向,鼎盛被定义在了人所共知的时刻,即使事件最终消失,但影响依然留存;而这其中被淘汰掉的部分也就是次要事件,仍然有可能在将某些事物推向顶峰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参与并协助,但这部分最终因筋疲力尽而被淘汰。到了尾声,大部分应该被留下来的东西都已经稳定,只剩下最后的补足。普及在这里就基本完成了。而这里我们所指的普及也早已不只是一种知识的推广,一种方法的使用,一类学说的深入,而应是一次政治行为的盛衰,一次军事行动的完结,一场革命运动的占卜,甚至是一次王朝的更迭。而对于过去了的今天,过去了的明天,长长的中国古代史到欧洲中古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已经是在时间中了的。所有在这其中的普及都已经完成,它们在历史中被证明了价值,然后被今天的我们所遵从并从中寻找利于今天人类社会的价值。这个时间线就已经比较长了。
仍然要感谢伟大的历史学家群体,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是他们杰出的、科学的为今天的人所通用的历史成就为我们确定了时间的分界,确定了我们从历史中读懂生命价值的方法。从中国的分类历史,西方的分类历史中我们能有效找到对“今天”的定义,又绝非当下普通知识层面人理解的“今天”。西语文化圈子里的现代化与汉语文化有明显不同。在儒教与中庸传统主导的中国,现代化理解上的淡薄和科学意识的缺乏,使受普及与被普及的内容、方式都有极大不同。其实在中国的历史学习中普通学生对此都不陌生,教材的讲解一定有限,但教师想必会有对学生做相关联系的教学行为。然这一切都太表层,太简单。真正要去深挖这一课题,需要极大的功夫。而对历史学与现代学兴趣不大的人,一定会放弃。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全球化创造中国的价值贡献极少,廉价劳动力贡献极多,远远落后于西语国家,而且这个局面在未来20年里可能变化都不大,但我们又不用为此遗憾什么。今天被普及了的全球创造,已经有70%以上是家喻户晓的了。其它30%内包含的是已经发现但未普遍使用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待开发的。而这个时间线就是中国到世界正在继续实现的改革时间,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时间线,也是全球60亿人生活条件变革的时间线。
而最后要论述的还未进行的普及,却是一个无限的普及的时间线了。这个还未进行的普及,同样也会迎来自己的过去、今天和还未普及,但比起以上所述已经完成了的普及,明显有更多不确定性,无法预知性。所以这个时间线的长度更无法摸清。而对于人和自然生命来说,这便是我们生存其中并一往无前的原因。而被无数教育提及到的人的勇气、自信,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否会越来越好,其实都是说它。历史就是普及的历史,那么延长下去与历史相对应的未来也将是普及的未来了。简单举例子就是,1950年无从预知半个世纪以后‘苹果’一词会从最早的自然事物到物理定律后被定义为IT产品,20年前的政治事件被少数人带恐怖性预言说为是中国社会走向混乱的开始却到今天这种混乱都没有完全发生,而严重的日本海啸早已被世界广泛认识却仍然止不住它继续爆发对岛国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些已经是对20世纪以来人类生存影响巨大的事件都是在无从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在普及的无限的时间延长线上发生的。这里的普及不只是这些事件的被广而告之,更是这些事件所导向的结论对人、自然发展的规避,将被稳定为最终的解决办法而留存下来。
普及的时间线有多长,写到这里或者已不是问号而是省略号了。时间在历史中结束,然在影响和使用上远未结束;方法在历史中稳定,然在固定历史阶段的使用却已经完成;事物在普及之后成为全人类共享,却挡不住时间再用其它创造将它替代。历史就是方法的历史、普及的历史,在我们已经在理论上完成了<论普及>的大部分内容,最后要带来的,只剩普及以后了。什么?前面的论述其实都包含普及以后了?非也,普及以后我们其实还远未涉足,不然地球的历史早就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