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磨炼心性,提高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有磐石一般坚定的意志,看似淡泊明志,处名让名,与世无争的为人态度常让人认为你太糊涂,然而在其背后,却是名利双收,迈向更大的成功。如果贪恋物欲与荣华,就会陷入危机之中,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的成就一己私利,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但对于他人则不可求全责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大多数;反对极少数,共同走向胜利。一味苛求他人,结果可能是什么事也做不好,而徒增烦恼。
1.坚持就是胜利
每一位想要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有陷阱,也有诱惑。
艰险使人畏惧,享受使人懒惰。任何一个障碍都可能使你无法越过,使你的理想成为泡影。
每个人都想做一件事,向往成功,但是真正能够做成一件事,使自己成功的人实在不多。
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的人,那些遇到困难绝不轻言放弃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著名的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就是一位认准了目标就绝不轻言放弃的人。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有着超人的意志和毅力。
曼德拉出身于滕希人王族。他的父亲是滕希人大酋长的首席顾问,按照他父亲和大酋长的意愿,是要把他培养成酋长。
在他22岁时,他认识到自己要被培养为酋长,而他却已下定决心决不做统治压迫民族的事。他逃跑了,他以此来拒绝将来担任酋长,他梦想成为一名律师。
对他的政治态度影响极深的是他在约翰内斯堡的日子,在这个城市生存的熔炉里,他看到了白人和黑人生活的鲜明对照。白人生活在宽阔的市郊,到处是繁荣兴盛的景象。可是非洲人——“土著人”——却被限制在许多“郊区土著人乡镇”和城市贫民窟里,这里居住拥挤,条件极差,还不断地受到警察的搜查。
黑人严峻的生活环境和被曼德拉称为“疯狂的政策”的种族隔离,使曼德拉开始了一生为黑人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曼德拉参与“青年联盟”,领导全国蔑视运动,组织黑人进行对白人的斗争。
1952年,曼德拉因领导全国蔑视种族隔离制度而被捕入狱;获释后,他继续坚持斗争。他多次被捕。
1962年,他以莫须有的“叛国罪”而被判为终身监禁。面对监禁,他说:“在监狱中受煎熬与监狱外相比算不了什么。我们的人民正在监狱外受难,但是光受难还不够,我们必须斗争。”他没有妥协,没有退缩,在狱中坚持斗争。他拒绝南非当局提出的释放条件——只要放弃斗争就给他自由,他说:“我的自由同南非人的自由在一起。”
曼德拉,曾被南非当局监禁28年,但他对理想的追求矢志不移。他以非凡的经历,传奇的色彩,顽强的意志,超人的魅力,成为南非黑人民族解放的象征,为全世界所瞩目和尊敬。
曼德拉本可以担任酋长,可以做律师而享受好生活。而他却把南非黑人的民族解放斗争当作终生的事业,这种无限的忠诚给了他奋斗的勇气,也使他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曼德拉的理想是崇高的,实现这个理想更是困难重重,然而,曼德拉经历了那么多的折磨和苦难,丝毫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他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与意志,正是这一点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自己。
在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干扰,很多困难,甚至落魄时,受到别人的侮辱。对待“辱”,君子、小人的处境虽然相类似,但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君子坦荡,泰然处之;小人气馁,恹然沉沦,一个人如有君子的胸怀——受辱心不惊,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正直的品行,遇到挫折、受到打击也会心境开阔,沉着冷静。
人世多磨难并不可怕。有志之士决不会在困恶忍辱中忧心忡忡、动摇信心。他们深深懂得,环境愈艰苦、条件越恶劣,越能磨练人的忍耐心,造就战胜困难的强者、正像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都知道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忍辱发愤的动人事迹:司马迁触怒帝王,受刑下狱,他几次想死,但三思之后,想到那些逆境中成就伟业的先贤圣哲,他决心思辱发愤,终于经过十八年的奋发进取,完成了史家之绝唱——《史记》。由此可见,受辱之时不改志,那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会创造辉煌,要做到这样,首先要有一种“眼底无穷世界宽”的博大胸怀,只要看清了,想通了,才实现了主观上的自我解放,自我超脱,才能显示出人生的真正意义。
受辱心不惊,是一种“知耻”后的行事原则,然而有“知耻”,便有“不知耻”者。这样就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知耻、忍耻到雪耻,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也有人受辱却不知耻,即是人们常说的厚颜无耻或恬不知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这就是说,一个人不可以无廉耻之心,不知道耻辱的耻辱,才是真正的耻辱。
耻辱有大小之分、轻重之别。小而轻的耻辱,如与人争吵,白白挨骂、遭人批评、受人议论,对于这些应吸取教训,决心改正,努力做出成绩,但是如果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穷得讨饭,靠漂母(注:洗衣服的老妇人)施舍饭吃;有力不敢使,从少年的胯下钻过去,一般人是经受不起这种奇耻大辱的,特别是青年人又有何面目见人?但是韩信经受住了这严峻的考验,并且为他后来建功立业奠定了忍辱负重的思想基础,正应了那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
“知耻近乎勇”,可见,在遭受耻辱时,也在亮出自己的忍耐力。把自己所受的耻辱变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韩信正是能知耻而后勇,同样,卧薪尝胆对后世之人所以能具有教育和鼓舞作用,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知耻后勇”,一般说来,一个人或一个国家从知耻到雪耻,必然有一段历史距离。大多数受辱者,皆因当时的力量或境遇处于劣势,在与人斗争中,或力量悬殊、寡不敌众,或天时地利不和,致使自己被人打败或欺凌,不能立即雪耻,只要能做到“受辱心不惊”,将耻辱强忍吞下,铭记在心;经过养精蓄锐、日渐强大,亮出自己,洗雪旧耻,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仇”或“耻”都非“报”不可。
只是说,身受耻辱,意志坚强者,亮出了自己的忍耐力,也化耻辱为动力。如此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人生焉能不成功?
2.让毅力支撑着你走向成功
一个人对于某种事业,天天集中意志力量去努力争取胜利,年复一年,往往长达数十年,穷一生之精力,以求实现,自然而然养成了一种绝对不畏缩、不放弃的强烈的毅力。
毅力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毅力是可以使其发展的,亮出自己,也一定要靠毅力去支撑,决不能中途而废,使“大好河山”浪费在不经意的“声色犬马”生活之中的。
例如有一个中年男子,已经45岁了,除了一家自己居住的房子以外,什么财产和储蓄也没有,但两个孩子都还在读初中和小学,而他的收入,每个月平均不过800元,刚好够用,这时候他自然早就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多储蓄一些钱,以免到时候青黄不接,当然这已经是来不及的事,现在他如果还有强烈的发财欲望,则在60岁之前,仍然可以多存一些钱,那么这时候最重要的,便是他的目的是否明确,究竟在往后20年当中,可以积蓄多少钱,假定他决心积蓄3万元,一旦确定之后,那么他的做法就大不相同了。这就是要明白自己是在寻求着什么?这是发展毅力的最重要阶段,有了强烈而坚固的动机,才能度过许许多多的难关。
而追求同样的欲望越强,则体会毅力、发挥毅力,较为容易。
假如前面这个中年人,他的目标本来是20年积蓄3万元,若改为20年至少赚30万元,则其欲望之强度,比20年赚3万要大10倍,而如果他只希望在20年后只要有一千元就算了,那么显然他的欲望很小,也就不必去培养什么毅力了。
如果你有把握能够彻底执行你的长期发财计划,那么你就可以全靠你的毅力,照计划去顺利进行的。
还是上面那一个中年人,他一个月收入800元,起码的生活费用开支已无忧,但如果他能再兼一个小差事,或替报社、出版社写稿之类的,每月能再增加收入300元或400元左右,那么他每月就可以存下不少钱,当然开支方面依旧,不可增加任何开支。
有了这个把握和行动,一切稳定之后,他就可以再想一些花样,来增加他的收入,如此这般的为钱而加倍工作和奔走,则其收入自然倍增,当然这也要以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先决条件。
如果你的计划,是组织化的,那么即使在计划上有了缺点,或者有些非现实的东西,对于培养毅力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你想兼做一些投资生意或投机生意,诸如做股票,开小饭馆者,而你又有把握,开始时每个月只要赚700元,然后增加到1000元,那么计划本身虽有可能有缺点,但对培养毅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一旦毅力增加,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大。
如果你的计划健全,并以充分的经验和正确的观察为基础,则一定能够充分鼓起自己的毅力。
假如你不争取正确的知识,而只得到瞎猜瞎搞的习惯,那么你只能破坏自己的毅力罢了。
假如做股票,如果你缺乏正确的知识,而以随便做做的方式去做,结果必定是赔钱,徒然打击了自己的毅力和信心。
对人容易产生同情心,而站在别人的立场,替别人着想,并予协助,也是培养毅力的重要因素。
不过同情别人,并不是漫无限制的,这里只是说容易同情别人,肯合群、合作的性格,也是一种对培养毅力的有利因素而已。所以不是见人就同情的,因为很多人是戴着假面具的,你诚实对待他,他不一定还你以诚意,而竟还你以欺骗。
为了完成明确目的之计划,养成一种集中自己思路的习惯性,也会逐渐养成超人的毅力。
毅力可说是习惯直接的后果。如果集中精神每天去从事同一个目的、同一个性质、内容的工作或计划,成为其人生的一部分,那么自然就会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惯。任何恐怖的敌人,也能以反复的有勇气的行为,来对付敌人,在战争中,看过勇敢、积极的行动者的人,一定会十分了解勇气是多么重要,而培养勇敢行为之习惯更为重要。
现在最重要的是,看看你自己在培养超人毅力上,缺少了哪些性质及性格上的其他条件。
你必须拿出勇气来,好好检讨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做如上的详细分析,就能够更加了解你自己,或许会有重要的新发现的。
可以说,人生的过程,是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个不断挖掘自己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是很有潜力可挖掘的,因为,每一个人真的都是一口深不见底的井,而且,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井台上打水,就看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如果,你认为自己这口井里的水很多,拼命地勤奋地打,一桶一桶的,不管风吹雨打,只要不停顿,始终能打出水,你都无法估计你的这口“井”究竟蕴藏着多大的容量。当然,重要的是拼命、是勤奋、是不管风吹雨打、是不停顿……而这样坚韧持久的动力,一定是来自内心的,一定是由痛苦不堪的压力转化的。所以,在经受了压力并体验了由压力变动力再由动力产生成果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你对失败挫折打击已不那么惊慌也不那么沮丧不那么抱怨,并学会很自然地要求自己咬咬牙直直腰地再干一次再来一遍,只要有“再一次”、“再一遍”的不屈不挠,只要不犹豫地把手里的桶继续放入自己的井里,不怕苦不怕累地往上提水,这样,任何失败挫折打击不仅不能压垮人,枯竭人,反而会使人更加饱满并拥有更多的生命之水,有生命力的“水”是柔韧的斩不断的源源不绝的。
人生是漫长的,社会是辽阔的。因此,难免遭遇挫折,难免陷于悲观。七跌八起这句成语,含意至深。
然而,如果认为跌倒了7次,第8次能够站起来就可以,未免是太愚蠢了。
跌过一次而毫无领悟,那么跌倒多少次亦是如此。人之可贵,在于跌倒一次就能有所领悟。
与其如此,就要有跌倒了也不要白白地爬起来的心情。先哲诸圣之中,因为遭遇挫折而领悟的人,不知有多少。他们就是跌倒之后并没有白白地爬起来,是全力以赴的。
与其忧虑失败,毋宁恐惧自己不够认真。倘若有认真的态度,即使失败了也必然有所领悟。
即使跌倒了,也不要白白地爬起来,我们必须养成这种态度。
3.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大脑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能否不失时机抓住它;机会又是人为的,勇往直前与老成持重同等重要,就看你是否比别人多点眼光,多点魄力。重要的不是观望,而是行动起来。
庸人曾抱怨:我就是缺乏机会,要是有什么,就已经怎样、怎样了。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系列机遇的组合。”
两类人的对话,也正是“庸人”与“成功者”对人生的不同诠释。在这个世界上,善于利用这些“组合”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故而,悄无声息的平淡人生居多,辉煌风流的人生寥若晨星。
当年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一箭三雕,成为千古佳话:一骗曹阿瞒,二气周都督,三保全自身。流传至今,人们更为关心的,已不是当时那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而是诸葛孔明那超乎常人想象的把握时机的洞察力。
周瑜对他妒忌有加,已是个公开的秘密,“造箭”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加害才是“真”;同时,凭他的天象知识,预知了天气的变化;更深知曹操枭雄,生性多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绝好的机遇。孔明没有疏忽,他抓住了。从而不仅为蜀汉政权创造了一个外交、军事上的巨大成功,更为自己神奇的一生添上了绚烂神秘的一笔。
“机遇”常在,平凡者对之视而不见。因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眼光,而又有冒险精神,能勇于直面危险的人。曾经风靡世界的日本八佰伴公司,开始时不过是个卖水果蔬菜的小店,然而,和田一夫却大胆扩张,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终于成为大型超级市场连锁店,拥有资本236.6亿日元,3500名从业人员。店铺在日本国内有26家,海外有42家,成为日本商业界的一个奇迹。
而“微软”的成功,更是令世人对比尔·盖茨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正值40出头的黄金年华,他已拥有180亿的资财。想当年,他不过只是个上课不专心,下课搞一些计算机组装的毛头小伙。就是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却成就了如此庞大的事业,与计算机龙头老大IBM同起同坐。他靠了什么?眼光、冒险、机遇。
到底应如何抓住机遇呢?除却上述几点,另有两点亦非常重要:第一,反向思维。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寻觅,却一无所得,正是因为他受制于习惯思维定势。而机会的栖息之处正是在于“定势”之外。所以,不人云亦云,是把握时机的关键。众人以为不行的事,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困难,也可能是不适合他们的,却适合你做的。趋之若鹜时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会更多;大家踯躅不前时或许多跨一步就能够独领风骚。
第二,科学的分析。“经验”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科学愈来愈统治着人类的行为。对“机会”的分析,无疑更应划入科学的范畴。看当今世界上一家顶尖级的集团、公司都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搜集、处理、分析市场动态,从中捕捉任何有利于本集团、本公司的信息。“经验”的局限,已让人们尝够了“苦头”,而不再敢提对它的信任。所以,对机遇的“把握”,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其背后更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把握了机遇,并不就走向了成功。——成功与否,还在乎实力。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在现代得到了过分的扩张。没有坚实的根基,风雨中你便飘摇了起来,甚至于有功亏一篑之败机,即使面临再好的机遇,也相当于“零”。这正是八佰伴公司给我们的教训。
说起来令人难以相信,八佰伴公司在国外声名赫赫。然而,很多东京人根本不知八佰伴为何物。在日本,八佰伴的店铺只局限于静岗及周边地区,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经营规模。就在此种情况下,和田一夫看准“国际化”这一经济发展潮流,贸然向海外发动大规模的扩张,先后“入侵”:中国、中国香港、巴西、英国、美国等地。结果,过度的扩张引起了资本的不足,最后终于宣布破产。一座商业大厦,轰然倒塌。
八佰伴的教训是令人震惊的,而“微软”却愈演愈“红”,原因是有扎实的根基。
所谓“应运而生”、“时势造英雄”,无论“运”,还是“时势”,都不过是“机遇”的另一种符号。成功的人,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在“抬手处”把握住人生的机遇、时代的脉搏。
4.成功“单恋一枝花”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无论是对方的才貌、气质、家庭吸引了你,还是出于其他原因使你看上了对方,在相爱的过程,一事实上要让你的爱显现,令你的爱以合适的方式让对方接受或拒绝,免受单相思之苦。
爱情是两性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双方投入感情。真正的爱情是异性两人之间建立于生理、心理和社会伦理综合需要基础之上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深切而亲密的情感及其体验。如果只有一方产生了感情而另一方却无动于衷,不知道或不愿意,那么产生感情的一方就成为单相思。单相思得不到爱的回报,没有爱的补偿,因而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
求爱前的单相思是爱情发展的第一阶段。进入恋爱的男女一开始都会体验到这一点。只有体验了相思之苦,才能鼓起勇气去求爱。求爱成功,单相思就会转化为双相思,就会体验到互爱的快乐。
由于种种原因,你的爱不被别人接受,就不能发展爱情。但是有些人遭受拒绝之后,仍然不能忘记对方,就陷入痛苦的单相思。这种单相思就是求爱失败后的单相思。
离婚后的单相思是夫妻一方走出围城,留下另一方在围城里怀念过去,还在思念对方。
恋爱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心理状态,恋爱信息的传递也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直接的方式比较简单,它一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如通过谈心、写信。这种传递方式一般不至于引起误解。但是另一种方式—间接传递方式就不同了,在许多场合下,恋爱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动作来传递的,例如“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就是如此,一般性地看人和带着爱的希冀和追求的目光看人是不同的。有的心理学家说,一般性地看人,目光一两秒后就会转移,而且面部表情呆板、平淡;含情脉脉地看人就不同了,往往采取“凝眸”的方式,而且盈盈欲语。这种目光,他人可能蒙然不觉,但当事人却可能心领神会。
我们说恋爱的信息传递比较复杂、微妙,就复杂、微妙在这种间接的传递方式上。这种方式,主要包括凝眸、微笑和行动的接近。但是这都存在两种可能:是“眉目传情”还是因为你脸上有块墨迹,所以人家才盯住你看?是神情的一笑还是礼节性的一笑?是无意的说话还是有情的搭讪?如此等等。在有些情况下不容易分得清楚。于是,“恋爱错觉”就可能产生了。
唐伯虎追秋香,就是因为秋香三笑传递了恋爱错觉,才使唐伯虎深入华府为奴,留下千古佳话。
可惜的地是,有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对方对自己有吸引力,自己对对方没有吸引力。比如,有的人默默地爱上了一位“风流人物”,因为他(她)对任何人都有吸引力,招人耳目,出人头地,而“无名”的相思者或者没有引起他(她)的注意,或者根本没有吸引力。在现实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崇尚这样一条教义: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看。因此,相思比自己强的、富有吸引力的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另一个方面,“风流人物”更富有爱的唤起力,一般人不容易引起注意,出名的人则容易使人熟知。所以,“风流人物爱人多”。
也许双方都默默无闻地相爱,但互相都不知晓,各自的爱尚处在封闭状态。还有的人,爱上一个人,对方则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也许会同意。这两种单相思都只是暂时的,一旦进行求爱,就可能进入互爱状态。
有些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暗暗恋上一个人,还不敢让人知道,偷偷在内心忍受着相思之苦,始终没有勇气表达,最后眼睁睁看着心上人做了别人的新娘,终生悔恨。
知道了单相思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单相思转化为双相思。
积极出击求证自己的感觉。如果对方的信息使你产生了相思恋情,不要埋在自己的心里,不要自恋伤神,要主动地去找机会,探明对方的心意。如果和你的相思吻合,那么,你就会获得爱情。如果是错觉。经过你的努力也许会弄假成真。
爱情就是一门表现的艺术,只要你想一想,对方也需要爱情,那么,你的表白正好满足了对方的需要,你就会成为受欢迎的对象。
再次要学会沟通。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不管是你还没有向他表白过,还是你们已经失恋、离婚,都应该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他,求得他的谅解。
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对方并驾齐驱。如果你所爱的人各方面都比你强,你要想获得他的爱的回报,你就得以他为目标,以他为动力,努力提升自己。只要你获得成功,你就会获得爱情。
一位社会学家描述了这样一个失衡的婚恋怪圈:根据现在男女择偶的心理定势,甲等男人找乙等女人,乙等男人找丙等女人,丙等男人找丁等女人。剩下的只能是丁等男人和甲等女人,也就是说高素质的女性面对的是低素质的男性,甲等女人怎么办?有的远嫁重洋;有的打破传统模式,找个条件不如自己的男人;但另有一批则把目光盯着超级甲男,盯着成熟的魅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在什么地方?在他们妻子的身边。于是,第三者插足与情人现象蜂起。一般来说,真正的单相思都有某种转化为双相思的可能,只要能够实事求是地、积极主动地把内心的思念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和表现,你就会得到爱的回报。
5.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不要抱怨老天公,不要抱怨时间有限,所有的一切皆因“不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时间,提高有限时间的利用率,才能拉开与他人的差距,拉近与成功的距离。
人获得最平常的资产也许就是时间,人获得最丰富的资产可能还是时间。对时间的不同运用,往往会使人生变得富有或者不富有。
对时间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和他人拉开差距,但是如果单纯地利用更多的时间还是不行。如果像一些人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那显然身体会遭受损害。然而,如果你偶尔两三点钟回家不得已只睡一个小时左右,但不是每天如此,只是平均比别人少睡了两个小时左右。但是,在这两个小时里,你的精力相当集中,也许你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白天的四个小时,这就是说等于你把时间的价值增加了两倍。
以上,我们很容易理解,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可以通过集中精力,有效使用而增加其价值的。而相反无论花多少时间在学习、工作,如果你不是集中精力的,则是对时间的浪费。此时两个小时往往只相当于别人的一个小时甚至更少。
人生总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成就更多的事业,只有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增加时间的价值。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下面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1.环境的问题。比起喧闹,无疑寂静的环境更能集中精力。利用他人睡觉的时间,在其意义上最佳。但不仅限于晚上,在他人还未起床的清早也可以。因人而异,有早上型和晚上型,有必要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类,但不能总是依赖环境。如果养成不在寂静的环境就不能集中精力的习惯,白天的时间就很容易被浪费掉。
2.意志的问题。现在不做则没有将来,坚强的意志会唤起精力集中。“不要手拿两根箭,回头看一根时,就忽视前一根,”这是出自日本吉田兼好《徒然草》中的一节。今天不做还有明天,现在不做还有时间,如果有一点点这种心理,对集中“现在”的精力就会变得迟钝。以现在的心情背水一战,现在就必须做。这种逼赶自己的态度,有助于集中精力。
3.明确时间的划分。换句话说,就是对时间的使用方式迅速果断地处理,总之,绝不能拖拖拉拉。如果想休息五分钟,就踏踏实实休息五分钟,在那个时间里把刚才在做的事完全忘掉。五分钟以后,再马上开始。一般的经验是休息以五分钟为宜。如果休息十分钟,则会变得精神松懈。
另外,不休息也不行。因为精力的集中有极限,不管意志多么坚强,过了一定的时间无论如何速度也会衰竭下来,意识也会变得散漫起来。
为了明确地划分时间,头脑的切换至关重要。有能力的人一般擅长于此。似乎身体上安有开关似的,干脆果断地变换行动。这也是训练。通过训练是可以给身体安上开关的。不增长的人从今天起可以训练看看。意识到开关,如有必要,则说出声来:“现在开始转入下一个行动。”于是马上变换行动。在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训练的过程中,自然会成为转换的能手。集中精力的程度会连自己都感到吃惊。
对时间的使用方式最后追加一次,即任何时候都要向时间的终点全力冲刺。这与变换开关有关,意识决定几点钟之前做什么,在其时间到来之前毫不松劲地干到最后。以工作时间为例吧:如果五点钟下班,那么在表的指针完全指向五点以前对工作全力以赴,五点以后再做回家的准备,才是本来的姿态。如果不是完全贯穿这个姿态,则不可能成为比他人更有效地使用时间资产的人。
最大限度地使用时间,使资产的价值翻倍,往往使创业者在不经意间拉开差距获取成功。
6.让磨难成为生活的调解剂
困难只有大小之别,并无有无之分。对此要有实事求是的判断,不要低估困难的严重程度。迎难而上,以苦为乐,付出才有收获,人活着就是需要这种精神的。
由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这样的客观存在的现状和规律,以至于“春风得意”,只是暂时的;所谓“十全十美”只是相对的。所以“好人一生平安”就成为了一种由衷的祝福,但绝不是必然,所以,磨难便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尤其是历史上留下过大名的那些人物,鲜有一帆风顺获得成功的,往往都是历经磨难,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比如极具才华,却一生贫苦潦倒的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小说家。祖上原是汉人,明末被编入满洲旗籍。曹雪芹的先祖受到清统治者的器重、皇室的宠用,当时曹氏家族权势显赫,康熙年间是曹家鼎盛时期。少年时期的曹雪芹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天资聪颖,又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
不料清雍正、乾隆年间,被冠上“屡杵圣意”的罪名,抄家革职,曹家沦落到了贫贱的社会阶层,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此使得曹雪芹,居无定所,曾在北京的什刹后海住过,又在宗学里做过事,还在北京西郊开过小酒店……他在极端贫困的时候,流离失所,无处栖身,曾住在某王府的马厩里面,生活陷入窘境。
在18世纪40年代,曹雪芹为生活所迫,移居到了北京西郊的山村,并在这里开始写作《红楼梦》。“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张宜泉《提芹溪居士》),由此可见曹雪芹当年的落魄生活。他在西郊的这段生活,度日艰难,“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徐”(郭诚《赠曹雪芹》)。张宜泉、郭诚都是曹雪芹的好友,他们的这些诗歌反映了曹雪芹当时苦熬岁月的真实情况。
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得不到保障,曹雪芹时常受到断炊的威胁。有时候,生活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便中断写作,卖画维持生计。郭诚在诗中有记录:“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冬天到了,北京的天气特别寒冷,长夜漫漫。曹雪芹既没有充足的食物,也没有取暖的火炉,虽然饥寒交迫,但他经常写作到深夜,实在疲倦了,才裹衣就寝,等到被冻醒了,他又继续写作。
贫困的生活,虽然损害了曹雪芹的身体,但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潇洒、爽朗的性格,保持着傲世的风度。“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穷苦生活,不仅没有妨碍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顽强写作《红楼梦》的襟怀,其“风晨月夕,阿柳庭花”还滋润了他的“笔墨”。
曹雪芹自家境破败后,始终没有摆脱贫苦生活。逆境的磨难,劳苦的写作,再加上幼子的夭折,过多的重压,过早的结束了他的生命,享年仅40多岁。他的身后十分凄惨,只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妻子和一部尚未完稿的《红楼梦》。他死后连埋葬的费用都没有,幸亏他生前的几位好友资助,才草草处理了后事。
《红楼梦》自1741年动笔,初稿提名《风月宝鉴》,以后又用过《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石头记》等名称。曹雪芹生前基本完稿80回,其后的一些残稿,在朋友传阅中丢失,后40回由他人续写。
《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它除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外,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曹雪芹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假设一生过的是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是否还会有《红楼梦》的问世,不可断言,但那样的话,至少它也不会达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因为正是由于家庭的衰败,他才能洞察到尖锐的矛盾、复杂的斗争。
所以说,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区别只在于磨难的大小不同,这与它对人的一生的影响也是成正比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越是艰难时刻,越应努力奋斗——要成为成功者,重要的是学会再困难时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意外紧急情况或是困难出现时,必须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才能渡过难关。
不要畏缩不前——要拿出全部力量,不要担心会耗尽精力。成功者总是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而且越干越有劲,他们不怕疲劳,忘我努力。一步一步去做——要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每一个进步,不要把自己想象为超人,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一下把问题全部解决。每次只选择一件事做,每完成一件小事都会增加你的力量,增强你的信心。
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尽管摆脱逆境的出路可能不容易找到。然而,如果你能不屈不挠的探索,在成功希望甚微的情况下,也坚持试验,就能找到机会。即使身陷混乱与灾难之中,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只要勇于尝试,就会有收获。
7.不要掉进侮辱者的陷阱
从别人的轻蔑中,可以看出自己的微不足道,上进的人会拿别人的“白眼”做梯子,一步步青云直上。
在林肯尚未发迹时,曾是一个毫无声望的年轻律师。有一次,他为了一件重要的诉讼事件赶到芝加哥,当地的几个著名的律师,对他毫无欢迎的表示,他跑去拜见,也到处受人白眼。因为那些律师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和这样一个年纪轻、资格浅的人往来,未免有失身份。
那么,林肯怎样看待他们的侮辱呢?他把眼睛抬得更高,也用鄙视的态度来答复他们吗?不!如果他这样做,恐怕后来也不会享有那么大的名望了。
当他回到斯普林非尔时,他对别人说:“我从他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实在还远不够用。我发现自己应该学习和尚未学习的事还多哩!”
侮辱的结果,促使林肯更加努力上进,后来果然爬到了很高的地位,当了总统。而那些从前侮辱过他的人,却还在做个平凡的律师。林肯抓住了他们送给他的“轻视”,拿来当做一架梯子,一步步地青云直上。
当然,鄙视轻蔑和调戏嘲弄是不同的,但它们产生的效益却是一样的。从前罗斯福总统就曾大大受过朋友嘲弄的恩惠。那些朋友们对于他丑陋的长相和虚弱的体格常常调笑,因此激起了他的奋进心,到西部去把身体练好。当他被人戏弄时丝毫不为保住面子而竭力辩解;反之,他对于他们的指责,完全坦然接受下来。
有一天,他在北德兰德斯,与许多同伴砍伐一块空地上的树木,以便在那里建筑一栋屋子。当傍晚下工时,工头问他们每人砍了几株,有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工人说:“皮尔砍了三十五株,我砍下四十九株,罗斯福则只有十七诛;但他更辛苦,因为他是用牙齿咬下来的。”罗斯福在旁听了,想想自己所砍下的树,切口上确实是斧迹高低不齐,好像咬下来的一般,不禁连自己也好笑起来了。他老实承认自己的成绩,比起别人的,确实是相差很远。
又有一次,那时罗斯福是北德兰德斯牧场的主人,常常出外打猎,他为了知道射猎山羊的诀窍,打听到某处有一位著名的猎师,名叫威尔斯,便写信去请他来做教师。那封信的末尾说:“你想如果我去猎一只白山羊,能够如愿以偿吗?”
那位猎师原是一个粗人,不懂礼貌,就在罗斯福那张信纸的背面,写了一封回信说:“假使你的猎术没有你的写信技术高明,那你即使看见山羊从你面前奔过,你也休想碰掉它的一根毫毛”。
如果罗斯福是一个好高自大、不能忍受丝毫侮辱的人,他接到这封回信一定会勃然大怒,绝对不会再向那得罪他的猎师请教了。但他当然不会这样做。他打了一个电报去,请那位猎师立刻动身前来。
罗斯福深知那位粗鲁但爱讲老实话的猎师,比一些只知百般谄媚奉承、对于自己的话言出必从的人好得多。
许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十六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一名收银员,每个月领着极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满意足地卖力工作,因为他希望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最终达到前途无限。所以他做起事来,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十分完美。他希望能够获得经理的赏识,提升他为推销员。谁知他的经理对他的印象却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训斥,经理告诉他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硕无比,我劝你还是到铁厂里当一名工人去吧!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这一番训斥侮辱,对于那位小店员真如平地响雷,他想不到素来自以为做得不错的成绩,会得到这样相反的结果。一个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受这样严重的打击,换了别人谁也受不了。他们定将气得暴跳如雷,从此做起任何事情来,都要抱着消极的态度,不肯“劳而无功”了。但那位青年并没有这样做,他虽被辞退,但仍有他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击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是的,经理,”他说:“你当然有权将我辞退,但你无法消磨我的意志。你说我无用,当然,这也是你的自由,但这并不减损我丝毫的能力。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十倍。”
他并没有吹牛,他说的句句是实话,从此他借着这次受辱的激励,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有了惊人的成就。也许你还不知道他是谁吧?他就是美国鼎鼎大名的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
假使没有这次的刺激,史坦雷先生当然也会努力奉公,力求上进的,但即使他能如愿以偿,结局也不过是他成了一名五金公司的推销员而已。可是他在经理的一顿训斥后惊醒,立刻打消了他那“心满意足”的心理,抓住了更大的目标。这才能从一个无名的小店员,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王”。足见有时受一次严重的打击,往往能够使我们获得莫大的益处。
8.运气只是一时中彩,并不可靠
不要羡慕成功者的非凡运气,亦不要妄评失意者的时运不济,因为运气并不是决定成败的惟一因素,它只是切合人的预期设想的一种巧合。做人就应脚踏实地,周密部署,切不可心存侥幸。
有位朋友曾对我讲,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是1984,有奖储蓄刚刚兴起,同寝室的人都劝他去买几张,他便用仅有的300元钱买了六张,谁知摇奖时他竟中了二等奖,得了2000元钱,那时的两千元可不算少,记得当时他的工资每月不到60元,这2000元着实让他高兴了一阵子。从那以后,每有中奖机会的彩票,他都买一些,可再没中过大奖,牙刷、毛巾倒没少得。几年下来,买彩票的钱早已超过了2000元了。这使我想到,运气是一种短期行为,不可能永远陪着你,任何人只要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去做任何事情,那失败就已经不远了。
我们常常看见那些成功者飞黄腾过,好像一堆猛火,瞬间便已烧得熊熊炽烈。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固定的目标以及确定的计划,然后谨慎遵行的结果。他们的成功,并不是靠“一股盲目的热情”,也不是靠运气所能促成,而是由“一定要达到目标的决心和计划”所促成。
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路易·乔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他在英国政治舞台上所表现的是热烈、大胆、急遽,一般不大了解他的人,总觉得他好像在火堆上面走钢索一般。他在那钢索上面乱蹦乱跳,好像随时都会失足跌进火堆。他们以为:“若不是他的运气好,也许早就被烧成了灰。”
但实际上是怎样呢?据他的一位多年老友对人说:“路易·乔治的举动虽然常常令人觉得他在表演惊人的绝技,可是他的表演是有着固定计划的。他的计划在他那惊人的表演后面帮着他的忙,把他弄得稳稳妥妥,当人们以为他又在鲁莽地乱闯的时候,实际上,正是他运用他的机警到了顶峰的时候。”
当然,在你自己也摸不出事情的门路时,千万不要闭着眼睛瞎闯。但是如果你的计划已经确定,自信已经没什么差池时,那你不妨立刻着手进行,不必存有丝毫犹豫。美国电气公司经理索伯说得好:“当一个人能信得过他的计划,就像二加二等于四那样的肯定时,他根本已经不需要什么勇气了。他照着去做时,是一步步踏着‘当然’的成功之路,而不是提心吊胆地在迷路上打转。”
所以有许多人,常常在让人提心吊胆的“冒险”中,昂首前进,达到成功。他对于自己所跨的每一步,都是有着预定的计划,绝不像你别人想的那样盲目瞎闯。
最危险的是,当你看见人家大胆地安然渡过许多险境,便以为他是靠运气的,于是,你也抱着“我也来碰碰运气”的心理,那你的失败便已注定了。
9.智慧随经验增长
吃一堑,长一智,暂时的失利是他日成功的新起点。做人最忌讳的是不知反省,不知总结经验,如果这样的话,只能在同一道路上接连翻跟头。
每一次我们付出了努力而没有成功,都能从中学到一些可贵的教训,这些教训足以使我们积累经验。
有些人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知学习,以至于无法提升自己;而有些人经验不多,但时时学习,所以时步神速。
懂得利用经验的人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他们能从挫折中获得教训,奠定日后成功的基础;这样的人即使暂时失败了,也不会永远遭受同样的失败。
相反地,有人一朝成功后,却不懂得谦虚自持,多方面的充实自己,只顾回味自己那次侥幸的成功,这样不仅无法将梦想变成理想,而且也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因为能一时侥幸,却无法一辈子都有这样的运气。
也就是说,无论是成功或失败,能从经验中体验学习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进步永无止境,倘若不知在这方面多学习,将会因一次失败,就使自己永远停顿。
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就是因为有对经验的累积相对进步的能力;假若不懂把握,就等于是自动放弃人类这种可贵的天分了。
英国的大文豪萧伯纳曾说:“人的智慧并非以经验为标准,而是以接受经验的程度为标准。”一个不重视经验、不以之为师的人,必将是无知的蠢材,终其一生也不可能长进。
经验是一种无价之宝,因为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不可能买到它;它也不像知识可以靠传授得到,必须要靠自己去体会。愈是血淋淋的经验教训,愈可以使人避免往后更大的祸患;也就是说,付出愈大代价的经验,愈值得你珍惜。
学会面对失败的本领,能从逆境中站起来是成长和成熟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听说过一句老话:“每天吃个苹果,不用找大夫。”我想把它改成:“每天受个小挫折,不用找智者!”
家长们无不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早一点让子女尝试了解挫折与失败对他们的成长是更有帮助的。年轻人如果把挫折与失败当成正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就能培养出与逆境进行抗争以取得成功的能力。早些给他们这种锻炼的机会,到他们长大的时候就会妥善的掌握应付逆境的本领。
练习举重的运动员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总是先练习举比较轻的重量,然后一点点地增加,最后终能举起当初认为举不起的重量。同样的道理,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与关照下,经常接触到——压力与挫折,就会借此锻炼出对付失败的强壮“筋骨”来。他们在接受挫折的时候会培养出耐力,等到成年时遇到更大的困难与考验时,便能够从容应付。
在成长时期“每天遇到一点小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具备了一种能在困境中坚持的本领,这是很有益处的。不管遇到什么障碍,他们都不会像茅屋遇到风暴那样轻易地就垮掉了,在灾难像飓风一样来袭的时候,他们也能巍然屹立。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经历过一次挫折或失败,能够使人摆脱掉不安,愿意去冒更多的风险,一旦发现自己能够挺得住失败,心中顾虑及可能损失的东西自然就少了。
10.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想做
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伟大的发明家,创造无不是由超强的意志力才获成功的。想要做个留名于世的人,就要有“没有条件则创造条件”的魄力和愚公移山的毅力。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不能明确自身的潜在素质,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总是梦想如果能有别人的机缘,便将如何如何。
固然,人人都能找出充分理由不满自己的遭遇。英国政治家威伯福斯厌恶自己矮小,著作家博斯韦尔有一次去听威伯搞斯演讲,事后对人说:我看他站在台上真是小不点儿。但是我听她演说,越说似乎人越大,到后来竟成了巨人。这奇矮的人终生病患。医生叫他吸鸦片烟,以维持生命,历时20年,他却有本领不增加每日吸食的剂量。他反对奴隶贸易。英国废止奴隶贸易制度,多半是他的功劳。
历史上最激励人的成功事迹,多半是身有缺陷、境遇困难,但视之为生命的嘲弄,勇往直前不为之所困的人谱写的。
古老相传,苏格兰军队当年在西班牙作战时,把国王布鲁斯的心抛在阵前,然后全军奋起抢夺,击败敌人。这就是前进的方法:掌握你的生命,向着某种理想或希望,奋力以赴,使自己的生活能配合一个目标。有许多人庸庸碌碌,默默以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自有天定,从没想到可创造人生。事实是人生存在世上,那是天定;好好地利用自己的生活,使它朝着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奋进,这样便成就了人生。
这种坚定刻苦的人成功的原因最少有三个因素。第一是目标。伟大的人生以憧憬开始,那就是自己要做什么或要成为什么的憧憬。南丁格尔的梦想是要做护士。爱迪生的理想是做发明家。这些人都为自己想象出明确的前途,把它作为目标,勇往前进。
以十九世纪的英国诗人济慈为例。他幼年就成为孤儿,一生贫乏,备受文艺批评家抨击,恋爱失败,身染痨病,26岁即去世。济慈一生虽然潦倒不堪,却不受环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时代读到斯宾塞的“仙后”之后,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为诗人。济慈一生致力于这个最大的目标,使他成为一位名垂不朽的诗人。他有一次说:“我想我死后可以跻身于英国诗人之列。”
你心目中要是有这样的远景,就会勇猛奋进。如果自己心里认定会失败。就永远不会成功。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没有自信、没有目的,你就会俯仰由人,事无成。
其次是知识或常识。事实上,许多人东试西试,最后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美国画家惠斯勒最初想作军人,后因化学不及格,从军官学校退学。他说:“如果硅是一种气体,我应该已经是少将了。”斯柯特原想作诗人,但他的诗比不上拜伦,于是就改写小说。要检讨自己,在想象你的目标时多用点心思,不要妄想。
第三是勇气。一个人真有性格,就有信心,就会有勇气。大音乐家华格纳遭受同时代人的批评攻击,但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终于战胜世人。黄热病流传许多世纪,死的人无法计算。但是一小队医药人员相信可以征服它,在古巴埋头研究,终告胜利。达尔文在一个英国小园中工作20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他锲而不舍,因为他自信已经找到线索,结果终得成功。
目标、常识、勇气,即使是稍微运用,亦会产生很可观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一心想发财,他可能会遭受无情痛击;如果他一心想享乐,他可能会自讨苦吃。但是如果他所想的是有所建树,他就可以利用人生的一切机遇。
11.不吃不用自己血汗换取的面包
倘若你想取得知识,就该下苦功夫工作;要想得到食物,就该下苦夫工作;要想得到快乐,也该下苦功夫工作;只有下苦夫工作,才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人类的历史文化,是由于人类不断力行、进化所创造的。我们的理想、希望与雄图大志,要想实现与完成,只有从“力行”着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力行”是无限的、无穷的,以“力行”促成一个人的伟大也是无限的、无穷的。向上一步,在这一步的上面,还有无数个上一步在等着你。越是向上迈进一步,越是伟大一分,向上无止境,伟大也无止境。这就需要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千万不能中途停止,不可处于已有的伟大而满足,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妙之处。
古人说:“只要有一口气在,这个志向就不能稍有松懈。”要想完成自己崇高伟大的人生,就得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力行,去奋斗、进取。而力行的原则,应放在人生的近处,就是勤奋工作。
海明威说:“上天决不帮助不想劳作的人。”
莎士比亚说:“上帝把亚当贬到人间,所制定的第一条戒律是:用自己的血汗换取面包,千万不能用他人的血汗换取面包。”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我们的血汗换取成功,而不是用他人的血汗换取成功”;“不通过劳动而得到的东西,就是贫穷”。
我们遭遇过无比的痛苦,才能得到无比的快乐。我们在失败和患难中认识自我,认识人生;从工作胜利中获得崇高的喜悦,获得心灵的净化。
富兰克林也在评说自己所以成功时说:“我之所以成为我,完全是我辛勤工作的所得。在我一生中,从来不吃一块不是以劳动换取的面包。”。
我们要懂得:“工作就是力行,劳动就是创造。不断地勤奋工作,就是不断地勤奋力行。不断地劳作,就是不断地创造。”
荷马认为:“劳动就是人间的命运。”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情就是以劳作完成的。”
曾国藩也说:“坚持自己的志向,辛苦自己的心神,劳作自己的精力,不管大事小事,都会有所成就。”劳力是工作,劳心也是工作。
人生要取得进步,要能充实辉煌,唯一的办法是从工作中获得,从自强不息的力行中获得。力行工作,使愚人变得聪明,从聪明变出智慧,再由智慧转变成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