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辨。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计名探源】本计计名来自古时的一些战例。所谓“树上开花”,在军事上一般是指在敌强我弱、遭到敌军攻击压力的形势下,我军采取某种方法,制造种种假相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迷惑敌军,或将其击退,或将其歼灭。三国时期,张飞在当阳桥以二十余名骑兵,吓退曹操追击刘备的数万大军,就是用这种计谋。张飞命令士卒将战马拴在离桥不远的树林中,砍下树枝,绑缚在马后,用鞭抽打,马蹄乱踢,烟尘滚滚,张飞独自一人,屹立桥头,手持长矛,怒目而视。曹操见状,误以为桥的对面埋有大量伏兵,便下令撤兵了。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己的力量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相,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也就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
【古代战例】
田单火牛抗燕军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公元前284年,着名军事家乐毅率领燕国大军进攻齐国,接连拿下七十多座城,并包围了齐国的即墨。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儿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即位后,对乐毅心怀疑惧。
齐国守将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乘机往燕国派出大量间谍,到处散布谣言,说:“齐国的国王早就死了,齐国的城市也只剩两座。乐毅之所以没有征服齐国,是因为他跟新燕王有矛盾,害怕回去后被杀掉。乐毅想以伐齐为名,拥兵自重,南面称王。”燕惠王听信这些流言,便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只得逃到赵国,燕军军心涣散。
骑劫接收了乐毅的兵权后,求胜心切,一到齐国就拼命攻城。田单不跟他交战。他命令城中居民每次吃饭时,都要把供品摆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古人把飞鸟群集看作吉祥的征兆。燕军见即墨上空飞鸟成群,很奇怪。田单乘机散布说:“老天爷给我派了一名‘神师’,教我用兵。”田单利用当时的迷信风气,既欺骗了燕军,又使部下个个服从他。
接着,田单又通过间谍,向燕军散布说:“我最怕燕军割掉齐军的鼻子。”
燕军听说后,果然照办。守城的齐军一看,被俘虏去的齐国士卒全部被割掉鼻子,便义愤填膺,把城池防守得牢牢的,唯恐被燕军抓去。
几天后,田单又散布说:“我们的祖坟都在城外,如果被燕军掘掉,那实在太叫人寒心了。”燕军听说后,就去掘坟烧尸。城上的守军见了,更加痛心疾首。
田单见守城军民求战心切,士气高昂,便拿起工具跟大家一起修筑工事,并把妻子编入队伍,把家财散发给士卒。城池加固后,田单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田单在约定投降的前一天,集中了一千多条牛,用五颜六色的颜料,在红布上画了张牙舞爪的猛兽图案,分别披到牛身上;又将牛角绑上锋利的短刀,再把浸了油脂的麻绳系到牛尾上,然后又把城墙挖开几十个洞。
黄昏时分,精选的五千名士兵将脸涂成五颜六色,带着兵器跟在牛的背后。一到城外,将牛尾上的麻绳点上火,牛又惊又痛,拖着“火扫帚”发狂似的冲向燕军阵地,五千名士兵紧随着冲过去。燕军大乱,主将骑劫也被乱军杀死。
田单乘胜追击,队伍不断壮大,陆续收复了七十余座城池。
【古计今用】
泸州老窖借歌扬名
“树上开花”计在现今的商战中也经常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泸州老窖就是通过与亚运歌曲结缘,扩大了知名度。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泸州老窖酒厂得到一条信息: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经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批准,正筹备出版一套亚运会歌曲盒式录音带《亚洲雄风》和《亚洲的太阳》。为扩大影响,这家音像出版社准备寻找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联合举办亚运会歌曲传播有奖活动。
于是,泸州老窖酒厂的公关人员主动找上门来,表示出愿意赞助传播亚运歌曲。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协议,泸州老窖酒厂拿出了十万元举办“泸州老窖杯”亚运歌曲传播有奖活动。
在预计发行的二百万盒《亚洲雄风》和《亚洲的太阳》盒式录音带中,每盒装一张选票卡,由消费者从二十二首创作歌曲中,评选出六首优秀歌曲,选中者将获得奖励。而每张选票卡后面都印着广告和祝词:“中国名酒‘泸州老窖’三次荣获国际金奖,五次蝉联国家金奖,中国四川泸州酒厂(现名中国泸州老窖酒厂)热烈祝贺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同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八点半》节目连续播放亚运歌曲时,每次都先播放“泸州老窖杯”亚运歌曲传播奖,是由中国音像出版社与四川泸州老窖酒厂联办,还特制了一万件“亚运衫”发给获奖者,每件运动衫上都印有“泸州老窖”……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泸州老窖的酒香,借着那高昂豪迈的歌声,飘游万里,四方回荡。
选票卡像雪片一样飞到北京,从1月22日到8月15日,评选办公室共收到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投寄的选票十万多张,还收到了来自日本、新加坡的选票。
“泸州老窖杯”亚运歌曲传播活动,经过八个月的听众评选,六百多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连续“广告”,几十家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单位的广泛宣传,无疑对提高企业、企业产品的知名度,起了极大的作用。当年十月,在郑州举行的订货会上,泸州老窖一下就签订了供货合同一亿多元,供不应求。台湾、新加坡、韩国的客商也纷纷要求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