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泾源,山山碧浪,峰峰翠波,风光旖旎,风韵倍增。
1999年6月的一天,汪成旺在党校校长马文鹰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了县党校。眼前的情景让汪成旺的确难以置信,这哪里是党员干部培训的地方,这着实是一个关闭已久的破厂房嘛!
其实这里在20年前是一个酒精厂。它坐落在卧龙山下的一个深坑里,前面是悠然东流的香水河,周围是密密匝匝的城关村村民,垃圾遍地,纸屑满天,气味臭不可闻。酒精厂停产关闭后,政府出面划拨给了县党校。这里看起来占地面积的确是不小,陈旧的厂房早已年久失修,墙体斑驳,80年代末就已全部成为危房。校园里唯有一棵粗大的榆树青青吐翠,翠得醉人,在阳光的照耀下,颇有生气。
在这样的环境里,党校的教职工们没有失去信心和追求,还在破旧的厂房里非常敬业地工作着。
汪成旺当时感动不已地说,这样的环境根本就不具备办学的条件,艰苦朴素到这样这不能够代表共产党的形象!
这样的环境和办公条件,并没有挫伤马文鹰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很想把党校作为干部学历教育的基地。
有此想法,就要想方设法变成现实,于是校长带领职工们四处奔波,租用了泾源职业中学的一间办公室和两个教室。每年需付4000元的租金,当时党校一年的办公经费才500元。可马文鹰是一个很执著的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99年5月14日,泾源县党校和自治区党校联合开设首届大学本科班和党政管理专科班,录取本科生54名,专科生44名。
了解到这些情况,汪成旺被他们这知难而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离开县党校时,汪成旺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想法,要想让党校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成为党员和干部培训学习的重要阵地,就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那样党校的培训规模和质量才能提高。应该给予他们大力支持与帮助,重建新党校,让党校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1999年6月在县委常委会议上,汪成旺提出要重新修建泾源党校,改善党校办学条件。这个提议自然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称赞。
同时他觉得在原来的党校建新校舍不太合适,尤其是周围环境很不适应党校未来的发展,需移址重建。移址重建仅教学楼主体建设就需要资金98万元。县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坚持把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经费列入财政支出,积极争取资金48万元,可剩下的50万元的资金缺口又该怎么办?
汪成旺一想到党校的职工与学员们身处那样的教学环境,他觉得应肩负起这份责任。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请示了开元区领导,决定筹集这50万元资金帮助党校移址重建。
党校新建项目立项后,汪成旺为培训中心及其它帮扶项目资金的落实在6月下旬回到厦门。在他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后,厦门市开元区援资22万元,厦门的建筑企业家林空中捐助13万元,社会捐资15万元,终于筹集到了50万资金。
当时就把泾源县党校改为“开源培训中心”,取厦门开元区之“开”,泾源县之“源”。由此它成为两地友谊的象征,更是厦门市开元区对干部培训事业的深情厚意的象征。
党校校长马文鹰禁不住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幢崭新、漂亮的办公大楼就要拔地而起了,那些参加学历教育的学员们就会有新教室,学习的环境会大为改善,学校教职工有了优越舒适的办公条件,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项目定下来了,可选址非常重要。那天雨下得很大,汪成旺和马文鹰冒着大雨在县城转了好几个圈,他们看了饮食服务公司、加油站等地都不太理想。俩人浑身上下快湿透了,鞋窝里全都是雨水,简直成了两只落汤鸡。他们俩彼此看着对方,忍不住笑了。但他们一想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淋点雨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汪成旺摸着顺头而下的雨水对马文鹰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四周环境条件好,地价合理,又要面对街道的地方。就这样选来选去,最终选定在县城北街东段,这里离县委近,培训学习都很方便。
地点确定下来了,可征用农民的土地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为了让有限的资金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征用农民土地时,汪成旺亲自找香水镇领导谈优惠村提留的问题。
在谈到这儿,马文鹰很动情地说,征地过程非常困难,征用土地起初不是一两家反对,牵涉到的城关村5户中没有一家是情愿的。他们拒绝说,拿我们辛辛苦苦收拾的屋子推倒给干部们盖新楼住,我们当然不愿意,你们不要说一亩两三万元,就是三四万元我们也不愿意!
汪成旺听了这些农民意识很强的话,既没有生气更没有灰心,村民们有情绪,不愿出让土地,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城里人有偏见,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汪成旺不信说不通他们,于是他和马文鹰就一家一户去做工作,一次、两次,村民们不以为然,还是一千个一万个不答应,但汪成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到每一户去谈地价都在8至9次。
这一天,他和马文鹰已经是第10次来村民禹七一家了。下午5点多钟了,农家的房顶上已飘散着浓浓炊烟。其实前七八次汪成旺和马文鹰来已讲了建培训中心的益处,他已经反复考虑过了,只是他真的舍不得自己血一点汗一点营造的家和自己用来吃饭的地。
汪成旺听了禹七一的心里话,很是理解地说,培训中心一建起,首先受益的是我们农民,就你而言的确是牺牲了你个人的小利益,可更多的人获得了大利益,因为党员干部有了培训基地,农民也就有了学科技知识的学堂。对干部进行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他们的工作作风转变了,观念更新了,把群众的事情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了,带领群众致富,咱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嘛!但这还需要你们的大力支持,来共同建设我们泾源。这个项目代表着厦门市各界人民对泾源群众的一片心意,是一件好事,具有长远的意义啊!
听了这些很有人情味的话,禹七一特别感动地说,连你们厦门人这么远都来想办法帮助咱泾源建大楼,好!我现在已经想通了,我支持你啦!而且是一分钱都不多要你们的!
汪成旺和马文鹰听了禹七一的这番话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表示深深地感谢,脸上顿时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就在选址结束后,厦门市开元区委书记王昆仑十分惦记开源培训中心大楼的建设,他打电话对汪成旺说,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信得过的质量,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合理设计,真招标;其次是严格施工,严把质量关;再次是保证工程按期完工。
汪成旺也十分清楚,这不是一般的项目,这是厦门人民的爱心援助的项目,人家的捐资是倾注了真情的,自己的工作至少得对得起那些捐款者,至少得对得起自己。
在建培训中心过程中,汪成旺要求是招标和意标相结合,按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条例招标,不能掺一点水分。
马文鹰说,培训中心大楼由地区设计院设计,泾源县建筑公司承接,此楼是泾源建楼历史上最低价的楼,每平方米才530元。
1999年9月,六盘山下的泾源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红叶满山遍野。果树叶间已挂满了一簇簇、一串串的成熟果实,流光溢彩,香味扑鼻。
也是在这美丽的收获季节,开源培训中心破土动工了。
早在工程设计阶段,汪成旺就很注重质量。这个工程在泾源县算不上一个大工程。即使这样,汪成旺仍是让设计院的工程设计人员按大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要做到一丝不苟。
在施工过程中,汪书记非常关心,他经常下班后来到工地上,检查工程进度以及质检方面的情况。汪成旺对泾源县建筑公司负责人说,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质量的好与坏关键取决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对这个项目的认识。
汪成旺在施工现场检查时,经常抽空和施工人员谈一谈,总要叮咛一下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人员听了汪书记的要求,又看到他三天两头往来跑,都感到肩上有了责任感。这可不是一般的项目,自己实施的是厦门人援助的项目,厦门人民的一片爱心啊!不能马虎大意,更不敢胡日鬼。于是整个工地上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情景。
工程质量好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用材料的优劣。运用那些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就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汪成旺从墙里水泥挤出来的沙桨看水泥比例合不合适。他很清楚,偷工减料,就没有工程的质量可言,一座大楼的工程不比其它工程,如果材料质量不过关,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汪成旺可以说心细如发,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铺楼梯的磁砖是用大块磁砖裁后拼合成的,极不合格,于是他让施工人员到平凉挑选合格的。
他对马文鹰说,在选材料上,哪怕多跑些路,多吃些苦,货比三家,多花一些钱,都要把高质量的好材料用上,我们不能把厦门人捐来的钱花起来不心疼,该用的钱一分不少,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花。在施工工地上有一位小工对这位厦门人记忆犹新。当时他是负责砌靠楼东侧的一面墙。他已经砌到六米多高了,但在检查过程中,汪成旺发现墙体中间一处陷进去一个坑,不太平整。他要求技术人员拿尺子测量,测量后不合格,但这位小工认为那不是什么大问题,已经砌到六米多了,拆掉不是太可惜吗?汪成旺笑着对他说,小伙子,这些小地方的质量正是整个工程的质量,一处有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按质量的要求去做,以后可不能再这样搞了。
这位小工感觉这位书记和蔼可亲,一个外地挂职副书记能把泾源人民的事情这么重视,他感动地说,请领导放心,不会再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了,我会当给自己家盖房一样负责任,不只是这幢楼,以后不论盖哪一幢楼我都会认真去做的。
2000年秋天,开源培训中心竣工了。
从立项到竣工,整整一年。
县发展与改革局和建设局组织有关单位对整个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小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验收小组感到完全满意。
开源培训中心工程顺利完成,得到了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常来人到现场视察,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尤其是汪成旺副书记时常深入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解决用料,风雨无阻,炎日不停。施工队全体人员十分敬佩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并以他为榜样,加班加点地工作,完成了整个工程,按期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