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时代周刊》通常要在每年的第一期评选出上一年度的“风云人物”。而1983年第一期评出的1982年度“时代风云人物”,竟然是一台计算机。
在20世纪,计算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影响力的产物,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计算机必将在现在和未来的技术革命与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览馆正在举行十年科技成果展,13岁的小男孩李劲正在做操作计算机的演示。时代老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切地摸着“小不点”李劲的头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当年为邓小平做演示的“计算机娃娃”李劲深受鼓舞,对计算机兴趣浓厚,从高一直升清华大学,三年半就完成清华电子工程系本科及硕士学业8年的课程,23岁博士毕业,现已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邓小平的这一号召激励着中国人民踏上了信息化征途,20年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计算机和网络文化的应用给教育也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无限生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实现如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打破时空限制的远程教育等等,从而有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智力,促进知识的拓展,在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传统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75%以上的家庭拥有电脑,而中学生们几乎百分之百都会使用电脑,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每一所学校,网络教育已初具规模。
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大西北的大山深谷中,许多农村孩子还不识“电脑”为何物。对他们来说,“计算机”、“PC”、“软件”、“程序”什么的只是一堆陌生遥远的概念。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闭塞落后的文化观念,阻挡了信息技术走向贫困地区学生的脚步。到2000年末,处在六盘山区腹地的泾源县75所中、小学校全无电脑的身影。许多基层教师谈起计算机教学都摇头叹息:“五年内,咱们县的农村基层学校不可能有计算机教学。”
1997年闽宁对口帮扶关系确定以来,福建省厦门市在大力扶持宁夏泾源县教育事业的投资中,没有忘记把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带给落后、偏僻的泾源县。
从2000年开始,由福建派往宁夏泾源县的支教老师共有23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原派出学校提供的赠品、礼品中,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投影仪、打印机。
这些自动化办公、教学用品不仅在支教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引进了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等先进教学理念,充实丰富了受援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
福建福州一中于2001年捐资10万元,为宁夏泾源一中配置了投影仪、电脑、网络终端等设备,使泾源一中拥有了全县第一个标准化多媒体教室。校长邱德奎特意安排学校的两名技术骨干亲自到宁夏的泾源一中指导安装。
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支教老师余荣开、沈在志在支教工作期间,积极主动地指导、帮助泾源二中的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使全校大多数教师率先掌握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他们离任返回前,代表所在学校——福建永定一中和厦门金鸡亭中学——将两台电脑捐赠给泾源二中。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第二批支教老师高仁明、施朝才和肖能德代表派出单位给泾源二中捐赠了两台电脑和数台投影仪。
2003年9月由福州交通职业中专学校派往泾源县职业中学支教老师郑中化,在派出学校师生的帮助下,筹集扶困助学资金2.2万元,将其中1万元用于购买网络终端服务器,他本人在任教语文课的同时,又成为学校微机教室中最热心细致的辅导老师。
2003年12月,第三届挂职副县长陈春夏积极争取福建厦门方面的社会捐款充实泾源县信息网络教育力量。通过他的宣传引荐,台商捐赠价值10万元的电脑20台,用于泾源二中微机教学。
兴盛九年制学校是一所九年制试点学校,为集中办学,于1997年由原兴盛民族小学和兴盛中学合并而成。合并后的学校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分为初中部、小学部,有教学班13个,学生550余名,教职工235名。该校服务区涉及全乡9个行政村,是全县农村学校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1997年该校合并校园统一管理后,利用国家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投资65万元和福建省厦门市建委援资25万元,新建校舍780平方米,翻建旧舍1200平方米,硬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2001年,福建师大附中支教老师黄振声、林生禄、陈玉琴、陈丽玲支教期间,积极联系师大附中为兴盛九年制学校捐赠了5台电脑;2002年福建农林大学支教老师余建辉、吴庆彬,用筹集的3000元捐助资金为学校建造混凝土乒乓球台3个;2003年福建电子工业学校支教老师叶金质,多方奔波努力,筹集捐款3万余元帮助学校购置了一批办公教学自动化设备,他本人还被聘为该校德育副校长。
2004年10月下旬,我们到兴盛乡闽宁兴盛九年制学校采访时,女校长丁改琴感激地说:多亏了福建支教单位和支教老师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全县农村基层学校中率先拥有了微机教室,提前步入了信息化网络教学的行列。她还顺手翻出了一份叶金质老师联系捐款的购物清单:
福建电子工业学校捐助项目清单:
两台电脑 10000元;
一台针式打印机 2800元;
微机室场地整修 1400元;
油印机及网络项目 4000元;
开斋节家长慰问座谈会 1500元;
资助贫困学生 10660元;
合计 30360元。
附注:另有约800件捐赠衣物。
闽宁对口帮扶中,福建方面对泾源县教育信息技术及自动化建设东风添力,推波助澜,发挥了积极作用。
闽宁兴盛九年制学校运用计算机技术参与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和素质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丁改琴校长介绍说:在支教老师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已经拥有了26台电脑,其中20台配置了一个微机教室,其余6台用于教研活动和学校管理。九年制学校分为初中、小学两个部,管理层次和人员规模增加了,应该是有一些难度。但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很大方便,我们可以自制、自印试卷、资料,可以在电脑中存贮和使用师生档案、考勤记录、财务收支、统计报表和教学信息等等。在全县教师统一进行计算机培训前,我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闽宁兴盛九年制学校2001年-2004年连续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先进学校”,丁改琴校长被中共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评为2003年-2004年度优秀校长。
教务主任于平河老师说:“添置了计算机等办学设备,带进了新的教学理念,全校80%的学生都可以上机操作。在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使用,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效果显著:教师的数十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伍阳霞、马淑琴等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和省、市优质课评比大奖获得者;初中部毕业会考成绩逐年上升,位居全县前列;小学部毕业会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作为20世纪最风靡、最先进产物的计算机,伴随着闽宁对口帮扶的爱心使者——闽南人的脚步,很快就走进了六盘山深处的泾源县。今天来看,几年前他们带来的虽然不是泾源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部,但是聪慧创新的闽南人最早把信息革命浪潮的涛声,传送到了偏远落后的大西北的深山大沟,最早把一批宝贵的信息化设备和基础知识亲手留给了他们所援助的学校,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开阔了山乡孩童的眼界和创造、想像空间,发挥了传统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在教育扶贫中独树一帜,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