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黃之道章第一
人生受正,委和以生。含純一之炁,保至真之元。陰陽和,而後疾疢不生。形骸堅固,而後丹元可守。不虧元炁,故得大全。是以中黃之道,適正為本。知本者,不反不側,不乖不偏。理上下得四隅,知所以在,達所以存。知所在,故不失其方。達所存,故不遺其想。辨方知想,是謂正道。深於道者能之苟,不深於道則忘本務末、不歸正中,而中黃之道乖矣。中言其位,黃言其色。知位不失,識色不膠。非位非色,得其所得。今黃天之炁,橫于胸臆,明其本真,不迷不忒,此之謂信。何謂至信,信在其中,黃鍾之宮。中炁所兆,年穀以豐。人生如是,可以守一。守一既脩,八柱以立。八柱既立,金丹赫奕。三千功成,步虛昇陸。
黃庭之景章第二
渾淪闢,而神洲之理明。形骸生,而五官之用著。天地立,乾坤成。如立蜂房,如生蟻壞。乾坤之外,亦有乾坤。六合之內,豈无六合。惟乾坤之理,六合之義。求之於身,則一身之中天地既位。則青華之都,肝之正宮。赤明之府,心之正室。素輝之景,肺之正位。黑玄之郡,腎之正樓。脾位乎中,名曰黃庭。以金為屋,以玉為門,門玉如穀,色如蒸粟。有真人馬,金縷之衣。如童子坐金蓮,名蕊珠,字瑤仙。識其面者,可使與天齊年。守其宮闕,念之常存,故能入於玄玄。
虛四谷章第三
眼為神光之谷,耳為和聲之谷,口為靈泉之谷,鼻為真香之谷。知中黃之道者,使眼无非視而神光熒熒,使耳无非聽而和聲殷殷,口无妄食而靈泉清,鼻无妄聞而真香馨,自然而已。惡欲不至則正炁明,正炁明謂之虛恬。虛恬者,如橐籥,可上可下,而正炁交錯,不作於中。中扃廣漠,洞然開闊。不流於妄,即是真作。既曰即真,可以得道。道非他求,本自我身。四谷不虛,所以失道。虛以為用,中扃圓融。光照內反,發乎泰定。如有巨室,四窗高明,於中居止,可謂明白。故正中黃,中黃者,虛四谷也。
塞二兌章第四
二兌者,炁精泄之門戶也。人之所以夭折易衰者,前兌傷其精,後兌傷其炁。傷精而精不固,則妄淫,是名橫流之兌。喪炁則炁易耗,而妄發,是名賊流之兌。善養精炁者,以精出乎思。思本乎脾,於是絕思,以炁出乎食。食本乎脾,於是絕食。絕思則真精內固,不以好色而蕩搖。絕食則真炁內全,不以美味而敗散。識二兌之正理,則中田固而有養。中田固矣,所以長壽。故正中黃者,必塞二兌。
開二洞章第五
二洞者,神宮之正位也。仙藥之本原,炁液之道路。頂為乾靈之洞,能開之,則炁出入之門戶也。上腭為玉神之洞,能開之,則****出入之關鍵也。能中黃者,既四谷虛,而外邪不侵。二兌塞,而內正不發,則无思絕食。舉炁而向上,則慶雲出入於乾靈之門,可以飛神。取液而漱咽,則靈液出於玉神之泉,可以灌溉。金鼎於此,而嘉禾植善。得中黃開洞訣方,始名為大列仙。比其要,知其要,得道之本也。
立八柱章第六
身者,神之舍也。以形言之,謂之眉宇。以炁言之,謂之炁宇。以性言之,謂之泰定之宇。故身者,神之所舍。欲神舍之長存者,莫善於立柱。柱者,屋室之主也。元炁者,礎也。元炁為礎,而八柱立。何謂八柱,虛四谷謂之五明之柱,塞二兌謂之兩極,開二洞謂之輔棟。以元炁為基,以精神為覆,幬而後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無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適所安,正所正、而賓主之道立矣。賓猶鉛汞也,主猶心腎也。心腎正,鉛汞生,而後可以安金鼎,為大烹也。故善學者,以身為安宅,以見聞覺知為風雨。立八柱,安垣墉,而風雨之患消矣。所以先識其道,次明其景。立基定方,如王建國。面南背北,響明而治,此其道也。
正位章第七
道者,適乎正中。得正中之道,則洞然而已。何謂洞然,如彼卜宅。各安其居,宜前堂後室。各適其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各守其方。於是布八卦,定三田,知升降,審節候,明自然也。而吾以不明,明白自白也。而吾以不染,染則不明。明則莫大,之明不染。染物不得,而染以之。識正果,全正真,超正路,出正途。泰然圓融,恰然不動。此名正位之本,識鼎之所。既識鼎所,還丹可取。
正性章第八
有正性,有妄性,性本一也。未嘗有二守一,去二得其正性。如性之正,不失所正。正而不泥,何事於正。正者,正也。正所不正,不正乃正。隨其所正,合乎正真,是名正性。性自恬和,以和故通。以通故達,以達故明。明明之性,是謂正性也。
渾含章第九
中黃本非意立,唯渾含斯識。中黃八柱,本非精思,唯中黃斯有八柱。柱立而宅成,礎堅而柱穩。推渾含而天地之理得矣。天地之理得,而成立乎中正矣。故不知中黃,未可以言人也。一飲食之肥瘦,亦中黃也。一是非之絕累,亦中黃也。知中黃,而大道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