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日用者舊有戒相流傳其文雖足失於次序受持者似乎未得其倫今之所錄者與宣城圭師所集苦海浮囊大約相同然而其中增補稍有差別學者貴乎持誦為美慎毋彼此疑議焉。
行者凡睡眠醒時即當輕輕默誦云
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唵地利日哩莎訶(七遍)
凡聞一應鐘聲或自擊皆誦云
願此鍾聲超法界 鐵圍幽闇患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 一切有情成正覺
聞鐘聲 煩惱輕 智慧長 菩提生 離地獄 出火坑 願成佛 度眾生
破地獄呪云
唵伽羅帝耶莎婆訶(七遍)
又行者或睡眠時一聞鐘聲即當起坐慎勿懈怠懶墮自招殃禍
古德云。
聞鐘臥不起 護榻善神瞋 現世無福慧 死後墮蛇身 有病者當坐 病重者不論(故)
行者侵晨臨下單時著衣偈云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正下單偈呪云(凡下單時當彈指三下)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從朝寅旦直至暮 一切眾生自迴護 若於足下喪身形 願汝即時生淨土
唵逸地律尼莎訶(七遍)
行步不傷蟲偈呪云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唵地利日利娑婆訶(七遍)
登廁儀軌
緇門警訓云登廁之法律制委明盖欲潔嚴身器親近聖賢洗淨洗手各有軌度儻未盡諳則反污其手禮誦燒香合掌執捉動輙得咎可不慎歟今將古規稍加增削然其細行固難備舉大抵種種動用之際皆有方便護人意根處自當觸類而長之書不云乎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況出家者流幸冀高明勸諸後進經云若登廁不洗淨者不得入大僧類不得坐禪牀不得登寶殿等初入廁時先須彈指三下使內人知不得迫促內人使出已上復當三彈指以警在穢之鬼默念呪云。
唵狠魯陀耶娑婆訶(七遍)
亦不可痰吐入廁中以傷在穢之鬼此二項陰德具載藏經茲不繁引初蹲身時先須傾少水在槽中一則解舊糞臭氣二則新糞易下不積槽中復念云。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痴 蠲除罪法
唵室利曳婆醯莎訶(七遍)
亦不得努氣作聲不得低頭視下不得唾壁共人說話等具如律中亦不繁引便畢洗淨偈云。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又云。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唵賀曩密栗帝莎訶(七遍)
已上三呪各有安置不同但隨一法而受持皆得勝益。
淨手偈呪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唵主迦囉耶莎訶(七遍乃至二十一遍更妙)
洗手當用灰泥皂丸或皂角三物次第各洗七度手背亦然至減必用泥皂二物不可缺也如或不然終成不淨故緇門警訓云元祐中有蜀僧智超法師常誦華嚴經已三十年偶見一童子風貌清爽舉手高揖超曰何來曰五臺來超曰何遠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導故超曰願聞曰吾師誦經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廁洗淨時觸水淋其手背而未甞用灰泥洗之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緣此觸尚存禮佛誦經悉皆得罪言訖不見超慙而改過識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現有警於超也故知洗手必須依法因果經云觸手請經當獲廁中蟲報更有多種事儀詳明警訓并律部中不可不知也(經中入廁洗淨各有神呪倘不默持此呪者縱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身器清淨何以故種子不淨也)。
洗面偈呪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唵囕(二十一遍)莎訶
飲水偈呪
佛觀一鉢水 八萬四千蟲 若不誦此呪 如食眾生肉
唵嚩悉波羅摩尼莎訶(七遍如先禮佛後而飲水更妙)
搭衣展具偈呪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五衣云
善哉解脫服 無相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世世不捨離
唵悉陀耶莎訶(七遍)
七衣云
善哉解脫服 無相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莎訶(七遍)
大衣云
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善哉解脫服 無相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廣度諸羣迷
唵摩訶迦波波吒悉帝莎訶(七遍)
或到佛前或登道場未展具先念偈呪云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唵阿蜜栗帝吽癹吒(七遍)
展具云
臥具尼師擅 長養心苗性 展開登聖地 奉行如來命
唵檀波檀波莎訶(七遍)
或念讚佛偈云
法王無上尊 三界無倫匹 天人之導師 四生之慈父 我今大歸依 速滅三祇業 稱揚若讚歎 億劫莫能盡
文殊菩薩禮佛作觀偈呪云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十方諸佛影現中(諸佛二字或菩薩羅漢等隨改) 我身影現諸佛前(諸佛亦隨意改) 頭面接足歸命禮
唵嚩資囉日(七遍日音密有云嚩日囉勿勿亦音密有云伐日囉斛梵音楚夏不同隨持一法即得)
真空法性如虗空 常住法寶難思議 我身影現法寶前 一心如法歸命禮
(此即禮法偈真言同上七遍)或以三自歸禮拜當隨時便(兼前偈呪更佳)。
若禮塔繞塔偈云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繞塔三帀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南無三滿多沒駄喃唵度波度波莎訶(七遍)
禮拜讚歎已然後持誦一一發願回向西方決生上上品比丘不得通肩著袈裟禮佛塔廟等死墮鐵甲地獄故除坐禪受食通肩不犯(通肩者通披兩肩也)又比丘不得披禪衣禮佛乃至尊宿以及佛塔廟前經行死墮龜鱉黿鼉之類故慎之慎之。
持錫偈呪云
執持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唵那[囗*栗][囗*替]那[囗*栗][囗*替]那[囗*栗]吒鉢底那[囗*栗]帝娜夜鉢寧吽癹吒(七遍)
乞食偈呪云
入里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訶(七遍)
食時展鉢偈呪云
如來應量器 我今得敷展 願供一切眾 等三輪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訶(七遍)
空鉢滿鉢偈云
若見空鉢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鉢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唵部[囗*臨](七遍)
正受食時或跏趺坐或隨宜坐展巾單於膝上左手捧鉢右手扶緣念供養準常法可知念畢依供佛利生儀應念嚂字真言二十一遍更念變食真言二十一遍然後念出生偈呪云
法力不思議 大悲無障礙 七粒遍十方 普施周沙界
唵度利益莎訶(七遍此早齋出生用)
大鵬金翅鳥 曠野鬼神眾 羅剎鬼子母 甘露悉充滿
唵穆帝莎訶(七遍此午齋出生用然而二時所說似有差別亦可統一偈云)
法力不思議 慈悲無障礙 七粒遍十方 普施周沙界 鬼子母 曠野神
金翅鳥王 悉令皆飽滿(真言同上度利益等侍者送食偈呪云) 汝等鬼神眾 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 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訶
(七遍如無侍者自送亦爾出生之後應以二手十指外相义以右壓左結印過頂念唵字真言二十一遍仍念唵縛日囉斛七遍更妙如上諸呪行者果能如是一一行持承斯神呪加持之力同以河沙七寶百昧飲食供養十方諸佛恒沙菩薩及諸羅漢聖僧普能周遍其功其德實不可思議者也今之學人自既不能依教奉行見人所行反輕笑之何其味之甚矣真可惜哉然後捧鉢喝呪云)。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人天供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吽癹吒(七遍正受食時當存五觀三匙)
一計工多少 量彼來處 一鉢之飯 作夫汗流 二忖己德行 全缺應供 缺則不宜 全可乃受 三防心離過 貪等為宗 離此三過 貪瞋癡也 四正事良藥 為療形枯 饑渴病故 須食為藥 五為成道故 應受此食 不食成病 道業何從
一願斷一切惡盡 二願脩一切善滿 三誓度一切眾生
有云三所脩善果回施眾生謂皆共成佛亦可。
(行者凡二時受食必須作此五觀之想更作淤爛腐膿不淨等想然後舉三匙之願而食之古云五觀無違三匙有節如或先舉三匙後作五觀亦得僧跋云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襍話信施難消聞斯語已寧不慎歟結齋先念準提呪後偈云)。
所謂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受嚫偈云
財法二施 等無差別 檀波羅蜜 具足圓滿
洗鉢偈呪云
以此洗鉢水 如天甘露味 施與諸鬼神 悉令獲飽滿
唵摩休囉悉莎訶
(七遍先將淨水蕩過此水或送淨地或生臺或淨河流水等處皆得利益切莫棄於穢處後以淨水內外洗之方用巾布拭之令燥即得)。
嚼楊枝偈呪云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唵嚂唵嚂(二十一遍)莎訶(嚂舊即囕)
又呪曰。
唵阿暮伽彌摩隸爾嚩迦囉僧輸駄禰鉢頭摩俱麼囉爾嚩僧輸陀耶陀囉陀囉素彌麼[囗*((禾*ㄉ)/牛)]娑縛訶
(七遍或憚繁但念前唵囕真言亦得嚼楊枝有五利益一囗不苦二囗不臭三除風四除熱五除痰癊不嚼得五過一囗氣臭二不別味三癊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嚼時須在屏處不得對佛塔并諸往來潔淨等處若棄齒木先以水洗乃於屏處彈指警覺而棄之若取楊枝當問主化若無主者應與樹神問訊而化教人亦耳又不得取中枝傍枝則可如不依教而行得越法罪)。
剃頭偈呪云
剃除鬚髮 當願眾生 遠離煩惱 究竟寂滅
唵悉殿都漫多羅跋陀耶娑婆訶
(七遍剃頭當依文殊菩薩所選吉日用之每月初四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此出寶積部)。
入浴軌式
比丘凡入浴室當著五條衣如或處所不便亦可隨其所宜當將淨衣掛於淨竿上觸衣掛於觸竿上脫衣著衣安詳自在浴前先洗淨洗足須細行不得觸水入浴釜洗足沐浴偈呪云。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唵跋折囉惱迦吒莎訶
(七遍不得浴堂小遺不得共人語笑人天寶鑑云有一沙彈入浴戲笑遂感沸湯地獄之報痛哉幾微小失而招大過可不戒歟)。
展單敷具坐禪偈呪云
若敷牀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唵嚩則囉阿尼鉢囉尼邑多耶莎訶
(七遍行者正坐禪時必須勇猛精進善却昏散慎勿懈怠懶墮恣縱昏沉使之善法而有失也故遺教經云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思之)。
出定偈云
捨加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臨睡眠時當合掌觀想念佛十聲即誦偈云)。
心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又當觀想此阿字輪一氣持二十一遍右脇而臥已上偈呪乃日用一周之功課也如是終而復始始而復終務當綿密毋令有間久而純熟至於身心清淨者戒行功德不求其成就而自然成就也或謂曰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用斯日課何為曰苟能如是斯皆贅語其或未然務當遵此行持慎毋以未得謂得而忽之反成增上慢之儔也珍重日用偈呪竟外有種種名相更錄于後以便初學受持)。
在家優婆塞等五戒相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婬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食肉(食肉古無殺生攝故)
出家沙彌十戒相
一曰不殺 二曰不盜 三曰不婬(即不破梵行人) 四曰不妄語 五曰不飲酒食肉(食肉亦無殺生攝故今為初行者添之) 六曰不著華縵瓔珞及香油塗身 七曰不歌舞作倡伎樂及故往觀聽 八不坐高廣大牀 九不非時食 十不捉生像金銀錢寶等物
比丘二百五十戒總相
四波羅夷法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 九十波逸提法 四波羅提提舍尼法 一百應當學法 七滅諍法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總相
八波羅夷法 十七僧伽婆尸沙法 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 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 八波羅提提舍尼法 一百應當學法 七滅諍法
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相
(先十重)
第一殺戒 第二盜戒 第三婬戒 第四妄語戒 第五酤酒戒 第六說四眾過戒 第七自讚毀他戒 第八慳惜加毀戒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第十謗三寶戒
(次四十八輕)
第一不敬師友戒 第二飲酒戒 第三食肉戒 第四食五辛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第六不供給請法戒 第七懈怠不聽法戒 第八背大向小戒 第九不看病戒 第十畜殺具戒 第十一國使戒 第十二販賣戒 第十三謗毀戒 第十四放火焚燒戒 第十五僻教戒 第十六為利倒說戒 第十七恃勢乞求戒 第十八無解作師戒 第十九兩舌戒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二十一瞋打報仇戒 二十二憍慢不請法戒 二十三憍慢僻說戒 二十四不習學佛戒 二十五不善知眾戒 二十六獨受利養戒 二十七受別請戒 二十八別請僧戒 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三十不敬好時戒 三十一不行救贖戒 三十二損害眾生戒 三十三邪業覺觀戒 三十四暫念小乘戒 三十五不發願戒 三十六不發誓戒 三十七冐難遊行戒 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四十揀擇受戒戒 四十一為利作師戒 四十二為惡人說戒戒 四十三無慙受施戒 四十四不供養經典戒 四十五不化眾生戒 四十六說法不如法戒 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四十八破法戒
律中三聚淨戒
一攝律儀戒無惡不斷起正道行是斷德因修成法身 二攝善法戒無善不積起助道行是智德因修成報身 三攝眾生戒無生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
(已上戒相本經自具今欲初心易記故總書於此行者凡遇晦望二日如有作法羯磨之處四十里內當徃羯磨懺悔如無處所自應恭對三寶聖像之前記其所犯戒相自稱己名發露披陳求哀懺悔一切罪業自然消滅也更能每日二六時中恒常謹慎身心撿察己躬所犯微細過[億-音+(天*天)]隨犯隨懺不敢更作猶為甚妙如或不然懈怠懶墮乃至襍談戲笑縱恣心情散誕放逸遂至罪業日增轉輕為重日滋日茂日厚日深尚不能消於信施況能成無上菩提之聖道乎如上苦囗叮嚀有益於道者慎毋以此置之於度外)。
三衣瓶鉢鍚杖等名義
梵語安陀會或云安怛羅婆娑此云中宿衣(即五條衣)亦云下著衣亦云雜作衣一長一短凡寺中執勞服役路途出入往還當著此衣。
梵語鬱多羅僧此云上著衣(即七條衣)亦云入眾衣兩長一短凡禮佛修懺誦經坐禪赴齋聽講布薩自恣當著此衣。
梵語僧伽黎此云合(即大衣也)亦云重亦云襍碎衣四長一短凡入王宮升座說法聚落乞食當著此衣復有三品下品九條十一條十三條中品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上品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下三品兩長一短中三品三長一短上三品四長一短衣者梵語震越此飜衣服上曰衣衣依也隱也下曰裳障也謂隱形自障蔽也)。
阿含云脩四無量者並剃除鬚髮服三衣僧祇云三衣者賢聖沙門之標幟也四分云三世如來並著如是衣智論云佛弟子住於中道故著三衣薩婆多論云欲現未曾有法故九十六種外道無此衣名為異外道故著三衣華嚴云為捨離三毒故戒壇經云五條斷貪淨身業也七條斷瞋淨囗業也大衣斷痴淨意業也增輝記問云何不增四減二惟三者何答三奇數屬陽陽能生萬物今制三衣表生萬善取益物之義也業疏云如律中說如來因諸比丘畜長不自節約是以初夜著一衣乃至後夜著第三衣明旦因制如衣法初(此明緣起已竟下章袈裟總名)梵語具云迦羅沙曳此云不正色從色得名章服儀云袈裟之目因於衣色如經壞色衣也會正云準此草名可染衣故將彼目此衣號業疏云本作迦沙至葛洪撰字苑下方添衣言道服也(上明總名竟顯別名)。
真諦雜記云袈裟是外國三衣之名名含多義或名離塵服由斷六塵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煩惱故或名蓮華服離染著故或名間色服以三如法色所成故言三色者律有三種壞色青黑本蘭青謂銅青黑謂雜泥木蘭即樹皮也又律中五種色衣著所謂思入玄微究暢幽宗著青色衣出彌沙塞部勤學眾經宣講真義以處居眾著黃色衣出摩訶僧祇部通達理味開導利益表發殊勝著赤色衣出曇無德部博通敏達導以法化著黑色衣(即皂色也)出薩婆多部精勤勇猛快攝眾生著紫色衣(即木蘭色)出迦葉遺部梵網經云一切人天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業疏云聽以刀截成沙門衣不為怨賊所剝故章服儀云條堤之相事等田疇之畦貯水而養嘉苗譬服此衣生功德也佛令像此義不徒然龍王經云龍王白佛如此海中無數種龍有四金翅常來食之願佛擁護令得安隱於是世尊脫身皂衣告龍王曰汝取是衣分與諸龍皆令周徧於中有值一縷之者金翅鳥王不能觸犯五分云衣下數破當倒披之在雨中行水入葉中應順披之章服儀云比見條葉不附正儀當馬齒鳥足縫之即須順左右條開明孔不作即同縵衣南山問比見西域僧來多縫衣葉者何答此佛滅後將二百年北天竺僧與外道同住外道嫉之密以利刀內衣葉中同往王所外道告王沙門釋子內藏利刀欲將害王因告檢獲由此普誅一國比丘時有耶舍阿羅漢令諸比丘權且縫合為絕命難此乃彼方因事權制非佛所開故義淨云西國三衣並皆刺合唯東夏開而不縫依律大衣限五日成七條四日成五條二日成限日不成尼犯墮比丘突吉羅業疏云若有衣不受持者突吉羅威儀云行住坐臥出入袈裟亦須近身不得通肩披不得致脚後又律中應畜雨浴衣覆瘡衣又世尊聽畜三囊鉢囊藥囊鞋囊又應畜四種糞掃衣一者塚間衣二者往還衣三者無主衣四者弊垢衣如是四種將來淨洗七次染皂色縫作僧伽黎大衣四層著名為衲衣佛世大迦葉尊者脩頭陀行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常著此衣故佛稱阿練若兒也非今平常之破衲此名外道衣準律不聽用故又有五種糞掃不應畜一者火焚衣二者牛嚼衣三者鼠咬衣四者嫁女不淨衣五者產衣如是五種俱不淨故不應畜(上詳明袈裟別名己竟下明袈裟有五功德)。
悲華經云佛於寶藏佛前發願願成佛時袈裟有五功德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見等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授記二天龍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二乘不退三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四若眾生共相違背念袈裟力尋生慈心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又藏義經云袈裟有十種利益一者菩提上首二者眾處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龍子捨身五者龍披免難六者國王敬信七者眾生禮拜八者羅剎恭敬九者天龍護祐十者得成佛道永明壽禪師戒序儀文云昔蓮華色比丘尼曾為戲人以披袈裟作戲承此功德無有誠心而受衣法尚能值釋迦牟尼佛所出家證阿羅漢果何況信敬受持者乎故經云若有眾生於我法中為我出家剃除鬚髮披著袈裟雖不受戒及受毀犯者若有護持供養是人得大果報何況供養具持戒人若未來世國王大臣及斷事者於我弟子及著袈裟者罵辱打縛或驅使及奪財物資生之具是人則壞三世諸佛真正報身則挑一切天人眼目則隱一切諸佛正法令諸天人墮於地獄(由是觀之一切佛弟子并之袈裟不可不敬也竊恐世俗有所不知于此反生輕毀之心而自招其過咎故特引此以為誡云)。
僧祇支
梵語僧祇支或云僧卻崎唐言掩腋或云覆腋衣用覆左肩要覽云古僧依律制只有僧祇支此云覆膊亦名掩腋衣長覆左膊及掩右腋蓋襯三衣故天竺儀也竺道祖云魏宮人見僧袒一肘不以為善乃作褊衫縫祗支上相從因名褊衫今開脊接領者蓋違魏制也(僧祗支竟下明裙)梵語泥縛些那(些桑个切)唐言裙諸律舊譯名涅槃僧或云泥洹僧此云內衣名義云束帶以條襵則諸部各異色乃黃赤不同釋名云裙羣也連接群幅也。
臥具
梵語尼師壇此名坐具或云隨坐衣業疏佛言為身為衣為臥具故制畜長四廣三更增半搩手者迦留陀夷身大坐不容故加之僧祇云若在道行得長疊中疊安衣囊中至本處當敷而坐律應量作長佛二搩手廣一搩手半(佛一搩手長二尺四寸)更增者即向四邊各益如今坐具四緣有貼即象也不許單作若新物作當用故物貼中蓋壞其好也若自無故物又無求處不貼無過記云佛先許安左肩上鎮衣因有外道問一比丘曰汝肩上片布何名何用比丘答云名尼師壇是坐具又問汝所披衣何名有何功德答忍辱衣三寶之相上制天魔下降外道又問此衣既有是功德可貴豈得以所坐之布居其上若汝自為師何不教若師教者此法不足可尊比丘白佛佛因制移安左臂衣下但不得垂尖角如象鼻羊耳等相戒壇圖經云尼師壇如塔之有基汝今受戒即身是五分法身之塔良由五分法身由戒生故。
鉢盂
梵語鉢多羅此云應量器謂體色量三俱應法故體用鐵瓦二物色以藥煙熏治量則分上中下要覽云佛住孫要白土村爾時孫婆天神白佛過去佛皆受用此處瓦鉢佛乃聽比丘畜瓦鉢佛住王舍城行諸房見一比丘枕手臥知而問曰汝安樂否答我枕手失鉢墮地乃破故不樂佛言聽畜鐵鉢名義云色者熏作黑赤色或孔雀咽色鴿色量者大受三斗小受斗半中品可知南山云此姬周之斗也准唐斗一鉢一斗下鉢五升(下明鐼鐼音訓)。
鍵[金*咨]母論譯為淺鐵鉢經音疏云鉢中之小鉢今呼為鐼子十誦云鉢半大鍵[金*咨]小鍵[金*咨]四分云鍵[金*咨]入小鉢小鉢入次鉢次鉢入大鉢又俱夜羅此云隨鉢器法寶解云即匙箸鍵[金*咨]等(鍵[金*咨]音虔咨下明瓶)。
梵語軍遲此云瓶又云桾稚迦此即澡瓶也常貯水隨身用以淨手寄歸傳云軍持有二若甆瓦者是淨用若銅鐵者是觸用(下明漉囊)。
鉢里薩羅伐拏此云濾水羅會正記云西方用上白氎東夏宜將密絹若生絹小虫直過可取熟絹為之增輝記云觀其狀雖輕小察其功用為護生命即慈悲之意其在此也百一羯磨明五種水羅一方羅用絹三尺或二尺隨時大小作二法瓶陰陽瓶也三君遲以絹擊囗以繩懸沉於水中待滿引出四酌水羅五衣角羅但取密絹方一搭手或繫瓶囗或安鉢中濾水用也。
錫杖
梵語隙棄羅此云錫杖由振時作錫錫聲故十誦名聲杖錫杖經云佛告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亦名德杖彰顯智行功德故聖人之幖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幢依倚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根本襍集云比丘乞食深入長者之家遂招譏謗比丘白佛佛言可作聲警覺彼即呵呵作聲諠閙復招譏毀佛制不聽遂拳打門家人怪問何故打破我門默爾無對佛言應作錫杖苾蒭不解佛言杖頭安鐶圓如醆(贊上聲)囗安小鐶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動可一二無人聞時即須行去五百問云持錫有多事能警惡蟲毒獸等義淨云錫杖都有三分上分是錫中木下或牙角也若二股六鐶是迦葉佛製若四股十二鐶是釋迦佛製本經又云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二鈷或有四鈷鐶數無別但我今日四鈷十二鐶用是之教四鈷者用斷四生念四諦等十二鐶者用念十二因緣通達無礙等二鈷者迦葉如來所制立也令諸眾生記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以立其義齊稠禪師在懷州王屋山聞虎鬥以錫杖解之因成頌曰本自不求名剛被名求我巗前解二虎障却第三果又鄧隱峰飛錫空中解於兩陣有是勝功故當受持。
數珠
梵語鉢塞莫梁云數珠謂引接下根牽課修業之具木槵子經云昔有國王名波琉璃白佛言我國邊小頻年寇疫穀貴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廣不得徧行惟願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滅煩惱當貫木槵子一百八箇常自隨身志心稱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名乃過一子如是漸次乃至千萬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除諂曲捨命得生炎摩天若滿百萬遍當除百八結業獲常樂果王言我當奉行曼殊室利校量數珠經云其數珠體種種不同校量乃至槵子掐一遍得福千倍蓮子萬倍至菩提子得福無量又楞嚴經中憍梵波提有牛呞病佛為遮謗與之數珠令其念佛謂之一味清淨法門乃至成就念佛三昧往生淨土悟無生忍者亦乃數珠無量功德也(百八數斷百八煩惱)。
禮佛七種
大方廣寶篋經云智燈聲聞問文殊言云何禮佛文殊言若見法淨名見佛淨若身若心不低不昂正直而住不動不搖其心寂靜行寂靜行是名禮佛法苑齊有天竺三藏勒那譯出七種禮法一我慢禮謂依位次心無恭敬心馳外境五輪不具如碓上下二唱和禮謂粗正威儀心無靜想見人則身輕急禮人去則身墮心疲蓋心散而囗唱也三身心恭敬禮謂聞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情無厭怠四發智清淨禮謂達佛境界隨心現量禮一佛則禮一切佛禮一拜則禮法界以佛法身融通故五遍入法界禮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已來不離法界佛我平等今禮一佛即遍禮法界諸佛六正觀禮謂禮自佛不緣他佛何以故一切眾生各有佛性平等正覺七實相平等禮謂前猶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故文殊云能禮所禮性空寂前三約事後四就理禮佛如是禮塔亦然僧祇云禮佛不得如瘂羊又禮佛塔應當右旋如日月星繞須彌山不得左轉旋繞有五事(一低頭視地二不得踏虫三不得左右視四不得睡地五不與人語又旋繞得五福一後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聲三得生天上四生王矦五得泥洹道)。
菩薩三名
一大士即大道心眾生二開士開眾生信心三高士高出凡夫小乘。
菩薩三大
一願大二行大三利生大。
持戒三心
一厭有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悲愍有情心又有三樂一名譽二利養三死得生天上。
大比丘三義
一破惡脩戒定慧破見思惑二怖魔魔王惧出三界生怖怛三乞士養色身資慧命利檀那。
三種羯摩
一對首法二心念法三眾法。
三衣斷三毒
五條斷貪身七條斷瞋囗大衣斷痴意。
四分律
初分說比丘戒二分說比丘尼并受戒犍度三分說安居犍度四分說房舍犍度。
比丘四法
一晝夜六時說罪懺悔二常憶念佛不誑眾生三修和合敬心不恚慢四具脩六念如救頭然。
羯摩四法
一法二事三人四界。
四根本煩惱
一貪二嗔三痴四慢。
脩行四法
一寧失身命不捨菩提心二親近善友三不捨忍辱四依寂靜處。
四分優婆塞
無分俱受三歸少分或受一戒多分或受二三四戒滿分具受五戒。
戒品四等生處不同
破戒三畜生餓鬼地獄下持戒人道中持戒六欲天又能兼行四禪四空定生免無色界上持戒下羅漢中支佛上佛道。
弟子四心看和尚
一親友師二敬順師三畏難師四尊重師。
四種重恩
一父二母生身故須報三如來大師四說法師。
佛應四處
降生迦維衛成道摩竭提說法波羅柰入滅拘尸城。
四種沙門
一威儀沙門名充像比丘二形服沙門名幢相比丘三名聞沙門名虗誑比丘四實行沙門名如法比丘前三非是沙門自言沙門後一沙門是真沙門也。
食有四時
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
四利須食
資身為道養身中虫施者福破餓外道故須食之也。
乞食四意
一福利群生二折伏憍慢三知身有苦四除去滯者。
毗尼四義
一是佛法中平地萬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子皆依戒而住一切眾生依戒而有三是趣涅槃之初門四乃佛法瓔珞能莊嚴佛法故。
謙下獲四種功德
一遠離惡趣不受旁生二不被輕毀三常為人天恭敬四惡友怨敵不能凌突。
菩薩脩行四法
一善分別自心現二觀外性非性三離生住滅見四得自覺聖智善樂。
乞食四分
一奉同梵行者二與窮乞人三與諸鬼神四分自食。
比丘五不應遊
一官家二酒肆三屠兒家四****家五栴荼羅舍。
比丘五不赴請
一晏然而居二諸天說法三觀察病人四守護臥具五戒制學處。
五法助戒
一信二慚三愧四善知識五宗敬戒。
破戒五衰
一求財不得二設得耗散三眾不受敬四惡名流布五死入地獄。
跏趺五利
一最安隱二心不散三魔王怖四異外道五心易止。
苾蒭五德喻出家人
一體性柔軟喻能折伏身語粗獷二引蔓旁布喻愽法度人連綿不絕三馨香遠聞喻戒德芬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能斷煩惱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常向佛日。
乞食遮五處
一唱令家三栴陀羅家三沽酒家四官家五****家。
入俗舍五法
一入門小語二攝身囗意三卑躬四善護諸根五威儀庠序令人生善。
大比丘五事故經營
一報佛恩故二長養佛法故三滅凡劣眾自貢高故四將來弟子折伏憍豪故五發啟將來福業故又律中比丘許自營精舍。
懺悔五法
一偏袒右肩二右膝着地三至心合掌四頭面禮足五說己罪名。
五分戒律
一波羅夷法二尼波羅夷法三受戒衣藥食法等四滅諍法五破僧雜法等。
五種懺悔
一不必懺悔應常想念第一義空二孝養父母恭敬師長三正法治國不狂人民四於六齋日勑諸境內令行不殺五深信因果知佛不滅。
比丘五德
一怖魔二乞士三淨戒四淨命五破惡。
五篇
四波羅夷殺盜淫妄比丘四條比丘尼八條十三僧殘比丘十三條比丘尼十七條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比丘九十條比丘尼一百七十八條四提舍尼比丘四條比丘尼八條突吉羅即一百應當學比丘一百條比丘尼一百條比丘二百五十條尼三百四十八條今止四十一條者更加二不定法七滅諍俱至五十條。
五戒生天
一不殺生四王天二不偷盜生忉利天三不淫生夜摩天四不妄語生兜率天五不飲酒生化樂他化天。
五種闍黎
一出家師所依得出家二羯摩師授戒作羯摩三教授師教典威儀四受經師受經四句等五依止和尚學戒十夏與人為師。
五不應答
試故問無疑故問不為悔所犯故問不受故問詰難故問。
出家五法
一發心出家懷佩聖道二毀其形好應披法服三委棄身命遵崇法道四永割親愛毋適毋莫五志求大乘為度眾生。
楊枝五利
囗不臭又滋味囗不苦又除熱能除風又袪風亦除熱又消食除痰癊又明目。
持戒律五功德
戒品牢固善勝語怨於眾中決斷無畏疑悔有能開解善持戒令正法久住。
五夏依止法
過五夏知五事知犯輕重知羯摩知闍黎。
袈裟五種功德
入我法中犯重邪見等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受記天龍鬼神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若人鬼神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若有眾生共相違背念袈裟力尋生慈心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乃至龍披一縷皆免金翅鳥難出佛身血。
五種三歸
番邪五戒八戒十戒具戒。
五篇罪配五刑五行
波羅夷死土僧殘流水波逸提徒金提舍尼杖火突吉羅笞木。
五戒二十五護戒神不殺生
一茶芻毗愈陀泥二輪陀利輸陀尼三毗樓遮那世波四陀龍摩坻五娑羅桓尼和婆囗不偷盜 一坻摩阿毗婆馱二阿須輪婆羅尼三婆羅摩亶雄雌四婆羅門地[鞥-合+(白-日+田)]多五那摩呼多耶舍囗不邪淫 一佛陀仙陀樓哆二[鞥-合+(白-日+田)]闍耶藪多婆三涅坻醘陀多耶四阿羅多賴都耶五波羅那佛曇囗不妄語 一阿提梵者珊即二因臺羅因臺羅三阿伽風陀羅多四佛曇彌摩多哆五多賴叉三蜜陀囗不飲酒 一阿摩羅斯兜嘻二那羅門闍兜帝三薩[鞥-合+(白-日+田)]尼乾那波四闍[鞥-合+(白-日+田)]闘毗舍羅五迦摩毗那闍尼佉此五戒若犯一戒本五戒神隨即遠離更招罪罹勉受戒之人慎毋毀損。
僧具六和
一身和同住二囗和無諍三意和同悅四戒和同修五見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六度華梵
梵語檀那此云布施治慳貪蔽梵語尸羅此云持戒治破戒蔽梵語羼提此云忍辱治瞋恚蔽梵語毗梨耶此云精進治懈怠蔽梵語禪那此云靜慮治散亂蔽梵語般若此云智慧治愚痴蔽。
七遮罪
弒父弒母弒和尚弒阿闍黎破羯摩轉法輪僧弒聖人。
七滅諍法應與
現前毗尼當與現前毗尼憶念毗尼當與憶念毗尼不痴毗尼當與不痴毗尼自言治當與自言治多覔罪相當與多覔罪相覔罪相當與覔罪相如草覆地當與如草覆地諸大德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若比丘有諍起即應除滅。
七眾
比丘比丘尼尼者女也佛姨母求出家不許令行八敬乃許式叉摩那此云學戒女十八童女二歲學戒練身知有胎無胎即三法根本六行法沙彌沙彌尼優婆塞義翻信士男又云清淨士又名近事男乃近事比丘之男子也優婆夷翻信士女在家能持五戒男女各處。
菩薩八法
一乃至失命因緣不說他過二化人令歸依三寶三安置一切於菩提心四梵行不染五造佛像安花座上六能除眾生憂惱七於貢高人常自謙下八不惱他人大寶積云菩薩成就八法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優婆塞具八支
信戒施聽法受持解義如說脩行。
尼戒八棄
殺盜淫大妄語與男身相觸於染心男捉手捉衣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自相倚相期覆他重罪隨學大僧供給衣食比丘四棄同。
尼行八敬
事鈔尼眾篇云善見佛初度女人出家為滅正法五百年後為說八敬聽出家依教行故還得千年今時不行隨處法滅會正記云佛成道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許度阿難為陳三請佛令慶喜傳八敬向說若能行者聽汝出家彼云頂戴持言八敬者一者百歲比丘尼見初受戒比丘當起迎送禮拜問訊請令坐二者比丘尼不得罵謗比丘三者不得舉比丘罪說其過失比丘得說尼過四者式叉摩那已學於戒應從眾僧求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殘應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六者尼半月內當於僧中求教授人七者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八者夏訖當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應尊重恭敬讚歎盡形不應違。
九等大衣
下三品九條十一條十三條中三品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上三品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
十夏依止和尚位
不知律儀盡形依止精通戒藏與人為師受人戒法若不然者獲罪無量囗無解作師五百問云應求懺悔若不懺悔者罪日增加受戒之人不得戒也。
沙彌十二有犯
一不分別衣二離衣宿三觸火四觸食五害生種六青草上棄不淨七輙上高樹八觸寶九食宿殘食十壞地十一不受食十二損生苗。
十二種惡律儀
屠兒魁膾養猪捕魚獵師網鳥捕蛇養鷄呪龍作賊捕賊獄吏囗****家沽酒家壓油家染家如上四種即名十六種惡律儀智者所訶。
受戒法十二科
一開導二請五師得戒釋迦羯摩師文殊教授師彌勒尊證師諸佛同學侶諸大士三歸依三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四發十大願常念佛親近善知識否捨一切惡知識否失命因緣不捨戒否誦大乘問甚深義否於無上菩提生信心否見眾生能救護否隨力供養三寶否孝順父母事善知識否捨懈怠求佛道否五塵上煩惱制伏否五問難六請三寶七懺悔八發四弘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九羯摩不出佛身血否不殺父否不殺母否不殺和尚否不殺羅漢否不破和合僧否不殺聖人否囗第一羯摩妙善戒法注於身心第二羯磨戒法遍空集於頂上第三羯摩戒法入心內外明潔堪受戒法十受戒十一讚戒十二迴向。
菩薩隨身十八種物
楊枝澡豆三衣瓶鉢坐具錫杖香爐奩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繩床鑷子經律佛相菩薩相。
佛住世八十年頌曰。
(十九逾年六苦行 五歲遊歷三十成 說法度生五十年 是則共當八十壽)
優婆塞戒經云在家菩薩若不儲畜錫杖鉢盂僧伽黎供養者犯失意罪。
昔羅漢比丘於山巖入定時有獼猴將坐具偏袒右肩合掌右遶三匝跪地比丘出定嘆曰畜生尚有佛性比丘即與受三歸五戒獼猴歡喜舞跳失足墜岩而死即生兜率天宮又大緣經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二十劫不墮三惡道又出家功德經云為出家作留礙破壞抑制此人即斷佛種故諸病集身猶如大海現得癩病死入黑暗地獄無有出期爾時大王太子聞出家功德甚深普皆發心出家已弟子問世尊四天下中無一眾生在家者俱出家已衣食從何而得佛言不須種植其地自然生諸秔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三品衣袈裟鉢具一切諸人天供侍給使若勸一人持律勝造八萬四千浮屠寶塔何以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又阿輸迦王為小兒以土施佛後得轉輪王王閻浮提起八萬塔最後得道施物至賤小兒心薄但佛田妙故得大果報當知大福從良田生又福田經云有比丘名阿難白世尊曰我宿命生羅閱祗國為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不瘥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眾僧取其浴水以用洗瘡便可得愈又可得福田我即歡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塗浴具洗浴眾僧以汁洗瘡尋蒙除愈從此因緣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塵垢九十一劫常得清淨福佑廣遠今復值佛心垢消滅逮得應真。
比丘凡入空門當准律儀若老若少若貴若賤五夏依止精通戒律入闍梨位十夏依止一切經律盡解入和尚位當與四眾傳衣受戒不依止者獲罪甚重速求懺悔可爾。
比丘白衣沐浴當忌六齋日乃諸神下降察人善惡宜脩善作好事所謂六齋日者。
初八 十四 十五 二十三 二十九 三十日是也小月初一補是也。
如上名相自始至此略取切要數條令易持誦更有多種具如淨行威儀等處繁不盡述願同志者於此切意遵行略無違忤莫非與戒相應也果能如是操守不失自然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定慧圓明乃至直成無上菩提不越於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