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王者之国的论断
大都
大明殿上刘复亨正召集一群文物大臣进行廷议,讨论大汉的各项国策,此时大汉建立之后一些元廷的汉臣纷纷投靠到刘复亨的麾下,一时间颇有几分兵强马壮的模样,诸如许衡、刘秉恕、窦默、张文谦、李德辉、李简、张耕、马亨、王恂等元廷的汉臣的投靠,大大充实了大汉的朝廷,这些原本郁郁不得志未被重用的汉臣都担上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陛下,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我大汉承袭元之财富,府库中堆积如山,金银数以百万计,足以应付朝廷各项开支,元廷治下民生困敝现今当减轻税赋,以安天下之心,立王者之国!”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刘秉恕,在廷议上迫不及待的提出大规模减税的论调。
当刘淮攻克大都的时候,除了完整的获得了元廷的国库,最为重要的是还占领了钞库,元政府为了确保纸币的权威性得到民众的认同,以金银为本,交钞的发行有足够的金银储备作保证,在大都的钞库囤积了无数的金银作为本金,任何持有交钞之人,可以随意以纸币兑换金银,钞库就好比后世美联储的金库一般,如今大都改朝换代,金银落入了大汉手之,自刘复亨登基以后,就开始限制交钞与金银的兑换。只有河北之地的百姓可以兑换。试想整个大元的金银都汇集到了大都,不只河北一地,虽然各行省都有可以兑换交钞的钞库,但是其储备比起大都少的相当可怜,刘复亨肆无忌惮的将钞库里的金银大部分转入国库,自然是金银堆积如山!数以百万计!
刘秉恕是刘秉忠的弟弟,少时勤奋好学,受教于北方大儒刘肃门下,加上受其兄影响,20岁时已经名闻河北,但是其兄刘秉忠太过于出名了,掩盖了刘秉恕的光环,而且由于刘秉忠公正无私,不纳私亲,在向忽必烈举士时,惟独不推荐刘秉恕。但是由于学术出众,才能卓越,刘秉恕还是于1260年提升为邢州安抚副使,1261年,调吏部侍郎,1262,赐金虎符,调任顺德府安抚使,任职期间,勤于民事,发展生产,使邢州百业俱兴;后又改任嘉议大夫,历彰德、怀盂、淄莱、顺天、太原五路总管,又出任淮西宣慰使,会省宣慰司,历湖州、平阳两路总管,为政期间,刘秉恕相当廉洁,又实行惠政,大得人心。
刘秉恕担任官职虽然不错,但是才能却只能在局限在某地施展,汉人的身份始终限制着他,刘秉恕一投靠刘复亨,就被委以户部尚书的重任,让他欣喜异常!
户部尚书处于正二品的高位,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可以说是朝中重臣,因此新官上任的刘秉恕雄心勃勃的开始谋划施政的计划。国库中的金银惊呆了刘秉恕,同时也让他欣喜若狂,如此多的金银,完全可以减轻税赋!
元赋税可以说非常重,分为税粮和科差两大类,税粮除正额中之分丁税、地税外,还有“鼠耗”、“分例”等一系列附加税,此外科差分为包丝和包银,元政府将包银制度化,定为每户征银四两,后定为二两输银,二两折收丝绢等物。征收时都是“验贫富品答均科”。因此,民户实际上的科差负担与定额颇不一致,如包银,有的上户纳至一百五十两可是,元廷签发中、上户为军、匠等户时却只按定额除豁科差,如果出现逃亡人户,逃亡的科差也要由见户分纳,因此民间的科差负担日益沉重。
“爱卿以为税赋该削减几何?”做在龙椅上的刘复亨询问道。
“臣以为当粮税当以十税一,另外取消一切附加税和科差。”刘秉恕回答。
语出,满朝文武皆惊!
这个力度也忒大了点!
还没等刘复亨回答,就有大臣站出反对。
“臣以为不可,税率过低,无法征收到足够的粮草,当今天下未定,群雄并起,陛下当厉兵秣马,养兵百万才可问鼎天下,扫平四方,以十税一,太少太少!”工部尚书马亨立即表示反对。马亨为官忠直,不徇私情,常为奸臣、贪官所忌,曾经担任过元朝户部尚书,但是没多久就被阿合马诬告而罢官。担任过户部尚书的他,自然知道一个帝国的开支是如何的庞大,或许金银够用,但是粮食肯定不够。
这个时代作为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粮食,其重要性更在金银之上,因为即使有钱都买不到粮!
刘复亨点头,作为汉军大阀,他也同样深知粮食是何等的重要,有粮就有兵,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一闹灾,粮食欠收了,就有人造反了,作为元朝的急先锋,刘复亨多次镇压各种****,刘复亨往往携带上大批的粮草,很多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动武,把粮食往地上一摆,再吼上一声:“弃械者不咎即食!”,就立刻有大批的乱军投降。
“臣反对削减粮税!”
“臣反对!”
“臣反对!”
……
顿时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
刘秉恕虽然当过地方的主管,但是都是元廷直辖之地,管政不管军,没有接触到军事,因此思虑略有不足,见群臣纷纷反对,他立刻涨红着脸,此时正异常尴尬的站在大殿之上。
刘复亨和颜悦色对刘秉恕说道:“爱卿所言,取消一切附加税和科差,此为大佳,可速行!至于粮税还要再斟酌斟酌。”
“陛下英名!”
“陛下英名!”
顿时一片拍马之声,即使是汉家大儒一样不能免俗,只要有等级关系的地方,不论何种民族还是职业就都存在着拍马的现象。
“父皇,减少粮税之法亦是可行,以十税一,剩余部分可以由朝廷统一收购,以钱财兑付!”刘淮进言道。政府收购农产品这是后世的普遍做法,可以保证了国家的粮食收入。
刘复亨惊讶的看着刘淮,这个方法相当的不错,如此既减少了民众的负担,又能够确保征集到足够的粮食,真是两全其美!
“太子殿下英名!”
思索一番后,群臣又纷纷称赞道。修养生息,藏富于民是汉家大儒的一贯施政理念!因此刘淮两全其美的提议得到了汉臣的一致赞赏和认可。
开封
“十万!予我兵马十万,我必破之!”沉默不语的郭侃暴发出惊天动地的豪情。
史挥和史枢皆是一脸惊讶的看着郭侃,二人面面相觑后,相对无语,即使以史枢之才也没有如此把握,但是郭侃的能力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一时间无法作出权衡。
“报家主大人,宋先生求见!”此时史挥的家丁前来禀报。
“快请!”
史挥和史枢二人顿时大喜,正愁着没法决断,军师就送上门来了!
很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几名家丁的搀扶上走了进来,包括郭侃在内的三人都对其行子侄之礼。
“宋叔!”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宋子贞坦然受之,他与史天泽是生死之交,是元廷高官,晚年告老还乡后作为史家的客卿,经常为史家出谋献策。此时闻蒙古人入河南,宋子贞坐不住了,立刻赶往史家。
了解到具体情况的宋子贞,随机转头问郭侃道:“将军勇猛!然十万破敌后,未知所剩几何?”
“所剩者十之三四!”郭侃据实回答道。
宋子贞摇头道:“我军现在地处中原,此四战之地也,今虽有兵马二十万,然一战就损失三成兵马,却无收获寸土之地!如此真得不偿失也!”
郭侃立刻不语,站立一旁就像个孩童一般乖乖倾听宋子贞的意见。
“阿术,蒙古大将,忠心耿耿,然其性烈,麾师北上,必是要攻刘复亨,却改道河南,必是其有所损失,无力攻坚,此番前来,一则补充物资,二则试图裹协我军,以为前驱!”宋子贞分析道。
“宋叔所言极是!目前当如何应对?”史挥急切问道。
“史家尚未称王称帝,还是元臣,可以接济其粮草,我军按兵不动,严守城池,将其礼送出境!”宋子贞缓缓说道,随即又看了一眼郭侃,又补充一句:“必要的武力还是需要的,要让人知道,我们史家也是不好惹的!”
郭侃原本暗淡的眼神顿时变的灼热起来!
PS:给个推荐,给个关注,给个收藏,举手之劳而已,举步维艰的写作,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