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6400000007

第7章 正宗辑要(1)

第一回 通论

一、《素》、《灵》

(一)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金匮真言论》)张隐庵曰∶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故春不病温。

吴鞠通曰∶不藏精三字须活看,不专主房劳说,一切人事之能摇动其精者皆是。即冬日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李反花之类亦是。

陆九芝曰∶《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所谓精者,指一身津液由于水谷所化。

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为后天生身之本,其下遂以精与汗互言之。吾试以经解经,此即经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之数精字也;亦即经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数精字也。又岐伯论温病曰∶人所以汗出者,汗生于谷,谷生于精,邪气之得汗者,邪却而精胜也。

又曰∶汗者,精气也。则精即是汗。

(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生气通天论》)****台曰∶冬伤于寒者,至春必为温病。盖冬时严寒,中之即病者,谓之伤寒;其有伤于寒,而不即病者,至春阳气发生,邪从内作,故为温病之证。夫曰温者,寒非纯寒而有热,热非纯热而有寒,正以前此而冬则为寒,后此而夏则为热,则此春时乃为温病也。

叶子雨曰∶冬至一阳渐生,人身之阳气内盛,被冬日严寒杀厉之气所折,深浃于肌髓之间,至春日,内伏郁结之阳气为外邪触发,伏气既得发泄,遇天气之阳热,两热相干,发为温病。

(三)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热论》)叶子雨曰∶古医经以伤寒为外感之通称,故云凡病伤寒而成温。然天地阴阳之邪,随人身气化感召。冬至后一阳渐生,人身所伏之阳热,为严寒折遏,感春阳之气而发者为病温;夏至一阴生,人身所伏之阴气,感亢热之气而发者为病暑。盖春温夏暑,随气而化,亦随时而命名也。暑当与汗出,勿止者,暑虽热邪,热盛则蒸湿,湿与热搏,故暑病多汗;治暑之法,不可禁止其汗也。

柳宝诒曰∶经言凡病伤寒,是伤寒不必专于冬时,即三时感寒,亦能郁化为温也。其称夏至后为病暑,则暑即温之变名,尤不可指为另是一邪。而此独分别言之者,因伏气发于夏至以后,其治病略有不同。盖温病忌汗,恐其伤阴;若时交长夏,则汗出必多,而邪气亦随汗而出,又未可以汗多而遽止之也。

(四)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刺志论》)****台曰∶气本虚矣,而身反热,盖得之伤暑故也。惟热伤气,故伤暑则身热也。

(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廖平曰∶尺为皮之误)热曰病温。(《平人气象论》)****台曰∶一呼脉当再动,而今则三动;一吸脉当再动,而今则三动;则一呼一吸总为一息,为六动矣。《脉诀》以为数脉。《难经》亦以为离经脉。是六至而躁,躁者,动之甚也。今尺脉躁动,当尺有热。尺部者,下部也,主肾水不足,其病为温。

(六)尺(廖平曰∶尺为皮之误)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甲乙经》病作汗)且出也。(《论疾诊尺篇》)****台曰∶尺之皮肤热甚,其脉盛躁,当为温病也。其脉虽盛,不至于躁,而带滑者,则病当自出矣。

吴鞠通曰∶尺肤热甚,火烁精也;脉盛躁,精被火煎沸也;脉盛而滑,邪机向外也。盖温病必伤金水二脏之津液,尺之脉属肾,尺之穴属肺,此处肌肉热,故知为病温也。

薛生白曰∶尺肤热者,其身必热;脉甚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若脉虽盛而兼滑者,是脉已不躁,而正气将复,故不久当愈。出,渐愈之谓。

(七)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刺热论》)章虚谷曰∶以其久伏之邪,热从内发,故治之必先饮寒水,从里逐热;然后刺之,从外而泄;再衣以寒,居处以寒,身寒热除而后止。

柳宝诒曰∶治热以寒,一定之理。今人于温病初发,见用凉解,而即言其遏邪者,彼固未明此理也。

王孟英曰∶今人不读《内经》,虽温热暑疫诸病,一概治同伤寒,禁其凉饮,浓其衣被,闭其户牖,因而致殆者,我见实多。然饮冷亦须有节,过度则有停饮、肿满、呕利等患,更有愈后手指、足缝出水,甚至脚趾脱落,即俗所谓脱脚伤寒也。

叶子雨曰∶治热病,饮以寒水,欲其热自内达外也;必寒衣寒处者,皆避温就凉之意耳。然肆饮寒凉,流弊滋多。

孟英此注,颇具卓见,读者鉴诸。

(八)病温虚甚死。(《玉版论要篇》)柳宝诒曰∶经言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则凡病温者,其阴气先虚可知。使或虚而未至于甚,则养阴透邪治之如法,犹可挽回。若病温者而至虚甚,则热邪内讧,****先涸,一发燎原,不可治矣。

吴鞠通曰∶病温之人,精血虚甚,则无阴以胜温热,故死。

(九)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篇》)****台曰∶此言热病汗后脉躁者死,反是则生也。热病已得汗,脉宜静,今反躁盛者,此乃阴经之脉衰弱已极,故有阳脉而无阴脉也,其人主于死。若得汗之后,而脉遂能静,则有阴以配阳,必能以有生矣。

(十)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篇》)****台曰∶此言热病脉盛而不得汗者死,反是则生也。热病脉躁盛宜得汗,今反不得汗者,此乃阳经之脉衰弱已极,故表虚而不能发汗也,其人主于死;若脉躁盛而汗出脉静者,必能以有生矣。

二、《难经》

(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五十八难》)丁锦曰∶伤寒有五者,指五病俱统于伤寒一门,而分其所苦之不同也。风为阳邪,寒为阴邪,故先列中风,次列伤寒。寒者,皆冬月之正病也。湿温发于湿土之令居多,热病发于盛夏,温病即仲景《伤寒经》中春温病也。乃见前之五邪从本原来,非比之伤寒热病,故各立其法也。注家以疫症指此温病,非也。

(二)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五十八难》)柳宝诒曰∶温病邪伏少阴,随气而动,流行于诸经,或乘经气之虚而发,或挟新感之邪气而发。其发也或由三阳而出,或由肺胃;最重者,热不外出,而内陷于手足厥阴;或肾气虚不能托邪,而燔结于少阴。是温邪之动,路径多歧,随处可发,初不能指定发于何经,即不能刻定见何脉象也。

(三)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五十八难》)丁德用曰∶阴阳俱浮者,谓尺寸俱浮也;浮之而滑者,轻手按之而滑,是心伤热脉也;沉之散涩者,沉手按之而散涩,是津液虚少也。

(四)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五十八难》)丁德用曰∶肌肉之上,阳脉所行,濡弱者,是湿气所胜火也;肌肉之下,阴脉所行,小急者,是土湿之不胜木,故见小急。所以言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也。

三、《伤寒论》

(一)《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伤寒例》)成无己曰∶春夏为阳,春温夏热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故也;秋冬为阴,秋凉而冬寒者,以阴之动始于凉,盛于寒故也。

(二)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伤寒例》)成无己曰∶冬三月纯阴用事,阳乃伏藏,水冰地坼,寒气严凝,当是之时,善摄生者,出处固密,去寒就温,则不伤于寒。其涉寒冷,触冒霜雪为病者,谓之伤寒也。

(三)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伤寒例》)成无己曰∶春风、夏暑、秋湿、冬寒,谓之四时之气。

陆九芝曰∶仲景原文,首着“四时之气”四字,则《伤寒论》之不独言冬月伤寒,而并春夏秋三时之温热湿燥论之,岂不显然,乃必曰仲景独知有寒者何哉?仲景本知有温热。既谓仲景但论寒,反谓叔和将温热搀入论中,以为仲景之论乱于叔和,真不知其是何肺腑。他人不足责,黄坤载自称古今无双,则更可笑矣。

(四)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伤寒例》)成无己曰∶热为阳,阳主生;寒为阴,阴主杀。阴寒为病,最为肃杀毒厉之气。

王朴庄曰∶寒本正气,而有杀厉之毒,不特使人病于冬,且能使人病于春夏,故治之不可不急也。

刘仲迈曰∶毒之为言害也。《博雅》一曰恶也。《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论云以伤寒为毒者,喻为害之意云尔。又《易·师卦》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与《老子》“亭之、毒之”之毒,在《易》义当训治,在《老子》则为“优育”之意。后贤有以本论毒字为语病者,真所见未广耳。

(五)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伤寒例》)王朴庄曰∶此桂枝、麻黄二汤证也。

(六)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伤寒例》)王朴庄曰∶庞安常云∶严寒时,奔走荷重劳力之人,皆辛苦之徒也,当阳气闭藏,反扰动之,令郁发腠理,津液强渍,为寒所搏,腠理反密,寒毒与营卫相浑,则病成矣。其不实时成病者,寒毒藏肌肤间,至春夏阳气发生,与毒相搏,因春温气而变者名温病,因夏暑而变者名热病,因暑湿而变者名湿温。以病本由冬时中寒,故通谓之伤寒焉。

陆九芝曰∶庞说如此,足以为《难经》伤寒共有五种之证。

(七)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伤寒例》)陆九芝曰∶此言温病热病皆非疫病,而皆由触寒所致,故皆名伤寒。读此两语,则仲景明明告人以温热之病,即在《伤寒论》中矣。后人既不知此本仲景语,而又疑叔和自为此语,转若仲景所未道,因而削之。又因而驳之。若彼一见《外台秘要》,(按《外台秘要》诸论伤寒篇,以《阴阳大论》、王叔和、华佗、陈廪丘、范汪论、短剧论、千金论、经心录论为八家。《阴阳大论》语,即《伤寒例》中文。又《病源》、《千金》,所引《伤寒例》文,俱称经言,则《伤寒例》在隋唐时,本作仲景原文)亦当哑然自笑矣。

王秉衡曰∶伤寒,外感之总名也;《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

王永嘉曰∶《难经》云伤寒有五,则五种外感,昔人皆谓之伤寒矣。《伤寒论》有治风、治温、治 、治湿诸法。则非专论一伤寒矣。

王孟英曰∶吴鞠通谓宋元以来,不明仲景一书专为伤寒而设。吴氏直未读《伤寒论》也。注《伤寒》者无虑数十家,皆以为专论伤寒之书,故恒觉支离附会。考论中风、寒、温、 、湿五气为病,古人皆曰伤寒,故《难经》云伤寒有五,而仲圣以《伤寒》名其书也。此等大纲不清,岂可率尔着书?杨照藜曰∶注《伤寒》者无虑数十家,皆以为专论伤寒之书,故恒支离附会不适于用。惟《重庆堂随笔》指出为统论外感之书,觉《伤寒论》之全体俱现,此与尧封之见相同者。

(八)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伤寒例》)张路玉曰∶伤寒是感天时肃杀之气,以寒犯寒,必先寒水。时行是感湿土郁蒸之气,以湿犯湿,必先湿土。阳明为营卫之原,始病则营卫俱病,经络无分,三焦相溷,内外不通,所以其病即发而暴,非比伤寒以次传经而入也。盖地为污秽浊恶之总归,平时无所不受,适当天时不正之极,则平时所受浊恶之气,亦必乘时迅发。或冬时过暖,肃杀之令不行,至春反大寒冷;或盛夏湿热污秽之气交蒸,忽然热极生风,而人汗孔闭拒,毒邪不得发泄而为病。病则老幼无分,此实时行之气也。

王朴庄曰∶四时失其正气,必实时发病,而长幼多相似,故曰时行。

陆九芝曰∶此言疫病,不独温病、热病。至首言应温而反大寒,则有寒疫在内,仲景亦何尝不知疫乎?(九)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伤寒例》)张路玉曰∶冬温者,时当大寒,而反大温,东风时至,则肌腠疏豁,忽然大寒,而衣袂单薄,寒郁其邪,其病即发者为冬温。以其所感非时温气,故言与伤寒大异。若不即发,藏于皮肤,则入伤血脉,至春发为温病;藏于经络,则入伤骨髓,至夏发为热病矣。

(十)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伤寒例》)成无己曰∶此为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十一)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 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伤寒例》)王朴庄曰∶此引《素问》以明四时正气皆能留连致病,而语意专为春温发也。风即春令生升之气。飧泄,溏粪也。

,二日一发疟,岐伯谓由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邪内薄于五脏,横连膜原,故蓄作有时,而间日一发。湿即初秋凉气,时有微雨,日凡数阵,谚云远秋十日,作秋天者是也。盖风、暑、湿、寒,原为正气,故当时有不即病者。

其夏之飧泄,升极必降也;秋之 疟,散极必蓄也;冬之咳嗽,降极必升也;春之温病,蓄极必散也。故曰必然之道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死灵战师

    死灵战师

    一个被人选中当上死灵法师的吐槽故事。欢迎吐槽(我还是个学生,高中都没有毕业,错别字写的有点多吧,真是十分惭愧。如果发现了错别字或者病句或者错了的标点符号,请告诉我)
  • 驭梦人

    驭梦人

    [第四编辑组黄泉课长的签约作品]我原本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销售经理,一个历史不错,却又怕酸的男人,在一个本该是我低潮的时刻,我获得了没有人能够想到的能力。记住梦看穿梦驾驭梦我的能力是驭梦我不会道术,不懂降头,不识蛊毒,却不畏惧它们中的任何!每个人都做梦,但你记不住做过的梦,你也看不懂做过的梦,我却可以。能够看梦究竟有多大用处?梦中究竟有多少秘密?原来,拥有别人不相信、甚至不知道的能力,是最大的幸福......本书部分情节属虚构,请勿贸然尝试,谢谢!
  • 致青春:蝉泣

    致青春:蝉泣

    讲得是男主人公佳乐与女主人公小凡一路的爱情与坎坷,故事多变,前后呼应。描写两人从高中时期的相爱一直到大学时期的离别,再到若干年后的相遇。其中又穿插着他们身边人物的爱情纠葛...就像女主人公小凡所说的,他们的爱情就像是经过多次蜕变的的蝉一样,只有经历过多次的苦痛才能走到最后的幸福...
  • 散落时空的追寻

    散落时空的追寻

    谁拿流年,乱了浮生?我想和你在一起,那也只是想想而已了!故事结束了,也就到了该散场的时候了。我们总喜欢用反语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百转千回,不料对方却信以为真。终其一生,不过是寻找一个人,懂你的言不由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是微妙。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女翻身

    美女翻身

    绝不能甘于贫穷,何况身为美女!绝不能一辈子受穷,看美女如何翻身!出身寒门,白手起家,她偏要胸脯儿一挺,小腰儿一硬,怎么的?小女子偏要翻到男人上面去!命运多舛,恩恩怨怨。怎么的?脱都脱了,小女子偏要找个如意郎君!桃花朵朵,乱花迷眼。怎么的?都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人生的际遇,选择比努力重要!嫁入豪门还是共同创业,她该如何选择?
  • 九皇妃她总想篡位

    九皇妃她总想篡位

    重生以后,莫衣容说:“我只想报复前世辱我之人和抱紧身边爱我入骨之人。”众人“呵呵”一笑,洛城莫家二姑娘作风不正,把莫家闹得鸡飞狗跳就算了还要跑去外面追穷书生。只是这穷书生摇身一变邻国九皇子,祖母:“裳裳,咱配不上他。”好友:“裳裳乖,天下好男人多的是。”……莫衣容“呵呵”冷笑,举起她腰间宝剑,“今日我宣布除了报仇和追人,我还要谋反。”顾子衿“需不需要我出兵帮忙?”以山河为嫁妆,谁敢再说一句我与他不配!
  • 樱花树上月儿弯

    樱花树上月儿弯

    这是一本关于友谊的校园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 我这辈子有过你

    我这辈子有过你

    本书讲述了三个始终在爱情里颠沛流离的女人,那么义无反顾地寻觅世间的温暖,那么死心眼儿地爱着她们的男人。胸围与爱情,有着难尽言表的关系。女人的一双乳房温柔地哺育过爱情,也倾心哺育过我们所爱的男人,红尘相遇,枕席之间的妩媚与缠绵,如此烂漫,却也许会归于寂静与荒凉。正如三个女人与她们的男人之间的情缘,缘起而回眸,再见又再见;缘尽而转身,再也不见了。
  • 遇见了别想逃

    遇见了别想逃

    她和他因为相撞而相识,“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奴隶了!”“凭什么?”欢喜冤家的两人历经波折终于相爱,却因为父母的反对而分开,“你配不上我儿子,请你离开他。”身份的诧异,长辈的阻隔,她们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