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53800000031

第31章 情绪的理论

7 .3.1 早期理论

7.3.1.1 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是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 . 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 .Lange)分别在1884年和1885年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内容一样的理论,其中詹姆斯是该理论最主要和最清楚的阐述者。詹姆斯指出,按照常理人们会认为,是对外部事件的知觉使人产生情感,进而情感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出现。但他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情绪的产生应该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

詹姆斯在阐述他的观点时说,“当我们面临公开行动时,我们先发抖,哆嗦和口吃,而后对这种身体变化的感觉使我们感到焦虑。”对于身体变化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更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我们哭泣,所以发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而并不是因为发愁才哭泣,并不是因为生气才打人,并不是因为害怕才发抖。”

除了提出理论外,詹姆斯还列举了一些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这些证据在很大程度上以内省为基础。詹姆斯认为,任何感觉都会有极端复杂的生理表现。虽然这些表现都会被感知,但程度不同,有的明显,有的模糊。他让被试想象一些强烈的情绪,然后从意识中努力排除与生理反应有关的感觉。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留下任何感觉,其实也就已经完全排除了情绪。此外,他还用个体可以根据身体症状来区分正常和异常行为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假说。

兰格的理论在描述上和詹姆斯的理论有所差别,但两者在内容上是几乎一致的,即都认为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生理反应又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所以心理学家通常把两者合二为一作为一种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认识到了情绪的发生与机体内部生理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促进了对情绪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但是它缺乏科学的事实根据,而且片面夸大了有机体内部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忽视了皮层中枢的作用,否定了皮层对机体变化的调节作用,因此学术界对该学说存在很大的争议。尽管如此,詹姆斯—兰格理论作为第一个真正的情绪理论,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这是因为詹姆斯与兰格提出的假说,才促使研究者们更深入和全面地探讨情绪产生的机制,进而促进了当代理论和大量研究的产生。

7.3.1.2 坎农—巴徳学说

坎农(W 。Cannon)是第一个注意到詹姆斯的学说的人。他一向对詹姆斯采取批评的态度,这次也不例外,他提出了几点疑问,一是身体的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差异并不大,因此根据身体变化很难区分各种不同情绪;二是身体变化受到植物神经系统的支配,这种变化是很缓慢的,但情绪反应通常都是很迅速的;三是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身体变化,但是并不能引发情绪反应。

坎农因此提出了自己的学说来解释这些现象。在不同的时期,坎农的理论被称为丘脑的理论、首要应激理论或神经生理理论。在最后的神经生理理论时期,由于大量的实验工作是由巴徳(P 。Bard)来完成的,所以该理论又常常被称为坎农—巴徳理论。

坎农—巴徳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机制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感受器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刺激信号后,通过神经系统把神经冲动传到丘脑,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信号,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情绪体验;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与具体情绪表现相对应的生理变化。按照坎农的话来说,“当丘脑过程被唤醒时,情绪的特殊性质就附加于简单的感觉之上。”这意味着当丘脑活动时,我们就体验到情绪。

坎农—巴徳理论强调了被唤醒的丘脑过程是情绪产生的主要机制,引起了人们对丘脑的重要性的注意,提出了情绪的特定的脑中枢,预测了躯体和心理反应的独立性,成为人们探索情绪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先驱。

7 .3.2 情绪的认知理论

7.3.2.1 评定—兴奋学说

美国女性心理学家阿诺德(M .Arnol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是以现象学、认知理论和生理学的混合面目出现的。评定—兴奋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阿诺德举例说,在森林里看到熊会产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熊却不产生恐惧,这是因为情绪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因此,阿诺德给情绪下的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这种体验倾向被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

阿诺德对认知因素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评定”构成的。她指出,当我们遇到某个事件,就会直接地、自发地对该事件的意义进行评定,这种评定会引导个体接近好的事物,远离坏的事物。评定—兴奋学说的主要观点在于评定对直觉起着补充作用,并产生行动的倾向。依照阿诺德的学说,情绪是这样产生的: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上传至皮层,在皮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这时只要情境被评估为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下行激活丘脑系统,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将兴奋发送到血管或内脏。而外周变化的反馈信息又通过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并与皮层最初的估价相结合,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情绪体验。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指出刺激情景并不是直接决定了情绪本身,强调情绪的产生需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该理论将情绪与人的认知相联系,开启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的先河,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7.3.2.2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到现在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一本论述情绪理论的著作不会不提到沙赫特这个名字。沙赫特(S 。Schachter)在对情绪的研究中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情景,并在1958年、1964年和1972年详述了他的三因素情绪理论。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作用,而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认知。

沙赫特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辛格(J 。Singer)设计了一项实验来证明情绪的三因素理论。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但实际上控制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会导致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药物注射后,将实验组被试分为三组,“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未告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误告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愉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验组的三组被试各有一半进入“愉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当被试进入“愉快”情境时,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而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则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的愤怒。

他们认为,如果生理唤醒单独决定情绪,那么三组被试应该产生同样的情绪;如果环境因素单独决定情绪,那么所有进入“愉快”情境的被试应该产生快乐体验,所有进入“愤怒”情景的被试应该产生愤怒。

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并没有愉快或痛苦的行为或体验;未告组和误告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这个结果说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是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作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

沙赫特认为情绪状态是以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遍唤醒为特征的,各种情绪状态在表现形式上会有所不同。人们将环境特征的知觉和记忆中储存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和分析,当知觉分析和已有的经验不一致时,会引发一些生理反应和神经活动,最终促使大脑改变神经激活状态以适应当前情景的需求,这样情绪状态就产生了。

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体验受到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的影响,并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巧妙地对情绪进行了研究,但实验结果发现影响情绪的实际上有三个因素:环境、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其中认知的作用最为重要。

7.3.2.3 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A .Lazarus)是情绪认知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他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阿诺德的理论,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认知理论框架,成为情绪的认知理论的集大成者。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的产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的发展来自于环境里面的信息,并且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在情绪活动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这种评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初评价、次评价与再评价。

在初评价(primary appraisal)中,个体需要确定刺激对自己是有益的,或有害的,还是无关的。这种评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并且一旦确定为无关刺激后,整个评价过程就会结束。

次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是初评价的继续。当个体确定刺激与自己的利益相关以后,会对自己的行为反应进行调节和控制,确定自己是否能控制该情景刺激,以及能够控制的程度。因此,次评价是一种控制性的评价。

而再评价(reappraisal)则是一种反馈性的评价,它估计采取行动的后果,考虑适应的应付策略,选择有效的应付手段。再评价包括对应付策略以及应付后果的评价。如果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那么评价过程就会再回到次评价甚至是初评价,直到找到合适的反应模式为止。而情绪唤醒就是通过对情景的再评价及之后的行为活动中产生的。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提倡情绪体验不只是个人或者大脑中的简单产物,强调情绪是个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后通过考虑和评估所产生的。但是,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至少某些情绪体验的解释是不需要评价的,例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伴随不同的不确定情绪。

7 .3.3 动机—分化理论

1972年,美国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伊扎德(C 。Izard)提出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这个理论至今已成为最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详细地论述了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因而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一套情绪—动机体系。伊扎德指出人格是由六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分别是内稳态、内驱力、情绪、知觉、认知和动作系统。人格子系统组成了三种类型的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认知相互作用,以及情绪—认知结构。在这庞大的动机系统中,情绪是关键与核心,无论是与内驱力相联系的情绪,还是与知觉、认知相联系的情绪,抑或是蕴涵在人格结构中的情绪特质,都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伊扎德还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正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成分,各种情绪体验是促使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伊扎德还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与面部骨骼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同步的,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此外,他还继承了达尔文对面部表情的学说,指出人类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是与生俱有的模式,并且参与了情绪发生的整个机制,面部运动的感觉反馈并激活了个体的情绪体验。

在对情绪性质的阐述上,动机—分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在情绪的动机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伊扎德对情绪与认知的联系缺乏实证的研究和论述,这是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同类推荐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 我们都有忧郁症

    我们都有忧郁症

    本书详细讲解忧郁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心理学通论

    心理学通论

    《心理学通论》是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之一。《心理学通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理论心理学,并介绍了心理学研究方法,阐述了应用心理学几方面内容,并提供了相关思考练习题。
  • 五维人格论: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

    五维人格论: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

    童年的回忆总让我们难以释怀,对童年的研究在心理学上有着特殊的价值。为什么人类的童年如此与众不同?很多动物也在“童年”迅速发育。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意义吗?自我、自主、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体自我和人类自我各是怎样的?人类自我在当前灾难不断的自然威胁面前该如何走向?不仅我们每个人生存的价值在于“当前”,所有生命个体生存的价值皆在于“当前”,这是遗传将生命延续和串联,诠释着生命存在的根本价值。
热门推荐
  • 龙王劫霸君虐恋妻

    龙王劫霸君虐恋妻

    她灵溪儿本是天界的一个小花仙只因爱上了战龙之主‘龙炎阳’,为了他,灵溪儿甘愿除去仙籍剔除仙骨,堕落凡尘、经历六道轮回。他傲炎阳本是天界的战龙之主为了一个花仙承受万箭穿心之苦,堕入轮回。当他们再世为人又有怎样的遭遇,他们又能否相遇、相知、相爱呢?灵溪儿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有着悲苦的命运,一朝魂穿变成了相府嫡女‘楚幽寒’,而且还嫁给了一个冷酷、血腥、杀伐果断的魔鬼摄政王。龙炎阳进入轮回成了天晟王朝的摄政王,杀伐果断、心狠手辣,没有感情的他却对自己的王妃弥足深陷,不可自拔。中间误会恒生,当真相大白时,傲炎阳毅然决然尾随灵溪儿而去,由此展开了追妻之路。
  • 梦去梦回

    梦去梦回

    大多数穿越其实是有意义的,比如替死去的懦弱女主各种斗,然后走向人生巅峰;再比如替某恶毒女配洗白,避免凄惨命运,而后又是走向人生巅峰。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梁夏也看过不少,原以为自己也是这种境况,后来发现女主家庭和谐,生活幸福美满,她的到来是偶然,没有任何意义。老话说得好,船到桥头自然直,梁夏走的便是这路子。想她这个连国门都还没出过的人,一下子就来到了光年之外,多少还是有点激动的,多少还是带点期盼的,平凡了25年的人生,终于要来的不一样了,霸道的男一号,温柔的男二号,其他男N号等等,光想到这些小说桥段,梁夏一颗老少女的心就不可抑制的砰砰跳起来。佛祖玛利亚,上帝阎罗王,梁夏的春天要来了吗?
  • 长歌当哭之血染阳山

    长歌当哭之血染阳山

    1997年,我的好朋友将他的一块写着“长歌当哭”四个大字的橡皮掰成了两半,把其中一半送给了我。如今时光流逝,我已而立之年,在过去的那十几年漫长的岁月中,周围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留给我的,只能是回忆,还有那“长歌”二字。
  • 妃同小可:上错船儿嫁对郎

    妃同小可:上错船儿嫁对郎

    她,一个小白。因为遇上仙人而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时代,错嫁给了他。学医术,过百关。以祸乱朝纲为目的的在各个王爷、公子之间徘徊。却不料爱上了不善言语的他。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却还是爱着他;明知道重任在肩,却“爱美人不爱江山”。为了他,她多次丧命。为了她,他费尽心机。冥冥中注定的姻缘,究竟是白头偕老?还是南柯一梦?
  • 养个斜杠青年做男友

    养个斜杠青年做男友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表面看上去就是个普通人,实际上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斜杠……她叫傅静姝。你以为她只是帝都大学的学霸吗?nonono!她可是IBBY获奖者筝珠啊!古筝大师也是她,学神校花也是她……更有黑客,未来国际首席工程师等诸多马甲等你来揭开!他叫陆未言。你以为他只是清华大学的学神吗?nonono!他可是IBBY提名奖少主啊!全能影帝也是他,清华校草也是他……更有继承人,创始人等诸多马甲等你来揭晓!
  • 极品乞丐

    极品乞丐

    辛不悔,一个令世界各国和极道惧怕的名字。却因亲手杀死自己最爱的女人而沉沦下去。回到祖国,只想安心的做个普通的乞丐,每天要要饭,陪陪妻子,可是一系列的事情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为了生存,他只能反抗!
  • 休了帝王夫君:天价皇后

    休了帝王夫君:天价皇后

    天现异相,凤落相府,得凤者一统七国,有谁知?凤竟是那个名满天下的花痴女人。丞相府的三小姐,花痴女人沐青瑶被南安王慕容流昭一拳打死了,却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女人,光芒四射,魅力惊人。皇上,被休了!沐青瑶物语,即便你贵为皇帝,下了天价的骋礼,但我堂堂陆战军第17团的参谋长,竟然和别的女人共侍一夫,这样的男人休!
  • 异世种田之游戏人生

    异世种田之游戏人生

    人生如戏,游戏人生。你争我夺的生活太累,没事喝喝茶、种种地,虽富甲天下、权侵朝野,但他只要自己那点空间。
  • 雪域星空海

    雪域星空海

    玄武域有瀚海星河,有无数星辰聚集,自古天道有缺遁去其一,余下四十九衍生万物。九霄宫为玄武天道领世者,十万年前,九霄宫无极宫宫主念苍天,使用禁法寻找天道遁去的一,却酿下大祸,使玄武龟蛇两身分离天下大劫,九霄宫以几乎灭宫的惨烈代价将念灵与玄武蛇身封印。十万年后世人皆以忘却昔日之战,而封印却越加松动,天道所遁之一化为人身现世,此时带着特殊使命的慕天雪降生于灵武界……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