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8200000009

第9章 余力学文

“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①华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②昧③理真

“译文”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只知道一味读死书,这样最容易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研究,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去做事,而无法契合真理,也是不应该持有的态度。

“注释”

①浮:轻浮。

②见:对于事物的看法。

③昧:隐藏。

“评解”

学与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人若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不去动手、动脑,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和文凭,可应用到现实中却一无事处,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那学的东西不但没有用,反而会助长华而不实的习气。

因此不论是学才艺还是做学问,一定要深入研究,要和实践相结合。不要学到点皮毛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种为学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一味地固执己见,蛮干、胡干往往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效率会很低,原因在于肯动脑筋,不能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相结合。

“国学小百科”

古代六艺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武等古乐;

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六书是古代学童练习写字的材料,为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关于六艺,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指《诗经》、《尚书》、《礼记》、《乐书》、《易经》、《春秋》等六经。六艺与六经的混称,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夏、商、西周的六艺基本属于军事技艺性的,而儒家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

“相关链接”

孙权劝学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和蒋钦非常勇猛,深受孙权重用。但吕蒙和蒋钦原来都没念过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

后来,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那么我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截断了上党郡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才到长平,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先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延伸阅读”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择业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无论是对即将离开学校初次就业的人,还是对因种种原因需要调换工作的人,都是至关重要和复杂的问题。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职业呢,下面提供几种科学择业的方法,以供参考。

1.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

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自己兴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职业不吻合,那么这个人的工作就始终是被动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在工作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反之,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对自己的精力、才能都是一种浪费。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如果自己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备感厌倦,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简单的赚钱的机器,但并不快乐。其实工作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

在没有选择职业之前,最好对自己的性格、天分、爱好,特长加以综合分析,并在各种职业中看哪一种更多地包含你特别喜欢的事情,这就是能引起你兴趣的职业,也就是适合你的职业。

2.根据职业的等级水平择业

职业的等级水平指的是,接受过某种职业培训或教育,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职业专家往往把职业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含的责任以及所要求的教育水平和经验,从低到高分成不同的等级水平。

选择职业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诚实地估价自己能进入哪一个等级水平的职业。看哪个等级的职业适合自己,那就要看自己以往在学业中取得的成绩、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所获得的成果、自己在其它领域中获得的成功、自己的一般生活以历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诚实估价。千万不要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自己,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等级水平是正确地选择职业的另一基础。

3. 对尽可能多的工作种类进行考查研究

对尽可能多的工作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就不会错过任何一种可能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缩小工作种类的范围,以形成最终决策的候选工作种类。

在确定所选择的工作种类后,就要对所选择的工作种类信息进行收集,对工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知道自己的这些候选工作实际需要做什么?自己能承担得了为做这些工作所需接受培训的费用和时间等等。

“原文”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①彼 此未终② 彼勿起

“译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时要专一,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就想读其他的书,这样永远定不下心来,必须按步就班的读完这本书才能再去读另外的一本书。

“注释”

①慕:羡慕、仰慕。

②终:终结、结束。

“评解”

一心不能二用,既然要做一件事就要安心把它做好。一个人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做事,都要聚精会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办事的效率才会高,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囫囵吞枣”只能适得其反。

“国学小百科”

古人读书十二法

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1.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经常巩固复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假物”读书法,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

三、“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四、“不求甚解”读书法,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书中的某些琐碎的、枝节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所左右,而应该有目的、有辨别、有分析地读书。读书不可囫囵吞枣,不可一知半解,不可只是知其大意。

五、“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精华部分,必须反复涵咏,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己有。

六、“计字日诵”读书法,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这是经验之谈,表明熟读背诵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七、“一意求之”读书法,这是苏轼提倡的。

“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

八、“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这是朱熹所提倡的。

1.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2.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3.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

九、“五类四别”读书法,这是以唐彪为代表所提倡的读书法。

唐彪把书分为“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他认为分类读书有利于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这种“五类”读书法与古代有些学者所提出的“四别”读书法相类似。“四别”指的是分出“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研究),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写下来)”等四种类别的书。

十、“五要”读书法,这是蒲松龄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

1.一要天天读。

2.二要夜夜读。

3.三要老年读。

4.四要抄书读。

5.五要分类读。

十一、“贵精”读书法,这是戴震为了获得专精知识而提倡的一种读书法。

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书读懂读通而能有收获,要得到切实的知识,要做点学问,就得专攻一项,认真而深入地钻下去。

十二、“于无疑处求有疑”读书法,这焦循的读书经验。

焦循在晚年总结读书经验时说:“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焦循的读书的公式是:“读书──寻疑──深思──再读──再思──求解”。

“相关链接”

书市读书

王充,字仲任,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从小酷爱学习,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十四岁时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学去学习。一年后,学府中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便挤时间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

书市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王充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只顾专心致志地读书,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卖书的老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当他得知这个孩子就是王充时,高兴地说:“你以后尽管来这里读书好了。”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凳子。后来,博学的王充终于写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论衡》。

[T9王充]

赵普夜读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开国宰相,一生喜爱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就开始读,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前去看他,一进门,见赵普正在挑灯夜读,赵匡胤见他读的是《论语》,十分奇怪,就问他:“《论语》是儿童们读的书,你怎么还在读它?”赵普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全在这本书中。我只用半部《论语》为你打天下,现在,还要用半部《论语》为你治天下,就能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家人便用一部《论语》为他陪葬。赵普读《论语》读了一辈子,可以说他对《论语》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并成为他治国、平天下的资本。

半途而废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延伸阅读”

给学习支个妙招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俗话说得好:“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要想高效率地学到知识,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就给你支几个学习的妙招。

1. 制定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科学学习的前提是要明确学习的目

标和制定可行的计划,这样有助于避免浪费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

2. 循序渐进。制定好学习计划之后,接下来就要按部就班地去实施。尤其要注意打好

基础,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3.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因此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把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

4.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粗心大意,如果“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这样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5.及时复习。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重点,要有针对性;(2)复习要因阶段而异,不能机械地照搬一种模式。(3)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6.劳逸结合。列宁曾说过:“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要将学习与工作、娱乐、陶冶性情结合起来。要做到劳逸结合:首先要科学地安排用脑,注意张弛有度;其次,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合,学习之余适当运动;再次,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的学习以一定的奖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随着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7.持之以恒。学习要取得成功,难的不是一时的努力,而是如何将这种努力坚持下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因此,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将学习进行到底,最终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原文”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①通

心有疑② 随札记③ 就④人问 求确义

“译文”

在制定读书计划时,不妨时间放宽松一些,而在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松懈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来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在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用笔记录下来,等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弄懂其中真正的真义。

“注释”

①滞塞:停滞,不流通。

②疑:疑问

③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④就:于是。

“评解”

一个人在学习或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有规划,每天做多少、看多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执行,不要抱着反正时间还很多,今天做不完,明天还有时间,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欠了很多学习的债,日积月累, 等到有一天觉醒的时候,已经负债累累,无法偿还,所以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亦是如此,只要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学的多了,就会触类旁通,以往学习中的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也会在不断深化的学习中迎刃而解。在学的当中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就随时用笔记下来,虚心向老师、同学或比自己学问高的人请教,直到把问题弄明白,这样才会有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国学小百科”

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

1.讲诵法

讲诵法通过教师向学生讲解和诵读教材,以达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目的。曹魏名儒董遇在教授弟子习经时,就先让学生“先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再亲行教授。讲诵法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诵读。此方法在当时较为流行。萧梁名儒伏曼容在自己家中设立学堂,自己高坐讲台,为诸生讲解经义,来听课者多达千人。无论是生徒的熟读成诵,还是教师的授文讲义,都要求学生熟记和背诵经文,因此,史书中常有诵书的记载。

2.辩难法

辩难,亦称诘难,这种方法在汉代就已出现,主要以探讨经文异同、激发学者深入思考、阐明经文大义为主。在辩难过程中,学者们各不相让,有以“辞长胜人”的特色。魏晋南朝时期,玄风甚炽,清谈风靡士林。在辩难传统与清谈现实的双重影响下,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师生相互诘难,自由辩论蔚为风气。

3.覆讲法

覆讲法是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进行复述并宣讲的一种方法,就是白天领会老师所讲大义后,晚上则覆讲。对于这种方法,周一良先生认为:“当时学习有所谓覆及覆讲之制,儒生与僧徒皆用之,实为一种考核及辅助听讲者加深理解之方法,亦即后代私塾中背诵及回讲之方法也。”此种方法在魏晋南朝较为盛行,不仅普通教师应用此法,而且一些高僧也通过此法宣讲佛经。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但可以考核覆讲者,而且也可以辅助听讲者加深理解。

4.递相传授法

这种教学方法早在汉代就有。西汉初年的名儒董仲舒,为了使每一位弟子都学到真实的本领,他选拔较早入学、且学术通明的弟子,教授晚入学的弟子,等这些较晚入学的弟子学业达到一定水平,董仲舒再亲自教授。

递相传授法是教师对部分弟子进行亲授,再由这些得到真传的弟子依次教授同门。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生较多的情况,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此种教学方法为魏晋南朝所沿用。如西晋隐士杨轲学业精微,养徒数百。即使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亦不能亲言教授。如果想受学,须旁无杂人,教授入室弟子,然后再令入室弟子递相宣授。

代此法同汉相比,又有两点差别:其一,“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所谓入室弟子当是高徒,这种创新有利于个别教学的实施;其二,“欲所论授,须旁无杂人”。具有明显的保密性,不利于整体教学的发展。

5.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在实践中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多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私学中,这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特殊性有一定联系。如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熟谙医学典籍,颇晓中药,尤信《本草》,教授生徒,每年春秋令节,亲自带领两三个门生入山采药(《宋书?王微传》)。中医之学,识药是本,王微亲领门徒采药,是以实践的方法让生徒精通。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行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相关链接”

头悬梁锥刺骨

晋朝的孙敬,每天用功读书到深夜。因为怕太疲倦会打瞌睡,因此用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屋梁上,每当打瞌睡时,头发被扯痛,就会惊醒过来继续读书。战国时的苏秦也是一位用功的人,他想在秦国作官,因此向秦王游说,述说他的抱负理想,但没有成功。他很失意的回到故乡洛阳,身上一无所有,衣衫褴褛,因此朋友冷落他,连兄嫂妻子都看不起他。苏秦又气又难过,决心将太公六韬阴符兵法彻底研究明白,于是昼夜勤读,每当读累想睡觉时,他就用尖尖的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起精神来再继续读书。这样日日苦读,等到他再出来游说时,提出了六国合纵共同抵制秦国的政策,获得了各国君主的信任,因此担任了六国的宰相。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延伸阅读”

合理制订学习计划

1.制订学习计划的好处

首先,计划的制定可以督促自己克服懒惰、倦怠。

其次,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每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再次,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合理的、科学的利用时间,了解每天的学习进度。

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无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在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都会养成讲求效益、有条不紊、独立钻研等诸多好习惯。

2.制订学习计划的要求

首先,学习计划的制订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估计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每天能否完成,做到“知己”。

其次,学习计划的制订要详细,做到心中有数。把每天、每月的安排都要做详细、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而且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学习计划制订不能太笼统,若太笼统了,学习计划制订的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而且学习计划的制订也不能制定的太高或太低,太高或太低对自己的学习都不利。太低了,每天感觉就是在应付计划,而真正的的意义就没有了;若太高了,常常完不成任务,时间久了就失去信心,坚持不下去了。所以计划的制订一定要符合自身的情况。

再次,学习计划的安排要科学、合理,让自己有效地利用好时间。那怎么是科学、合理呢?一般清晨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这段时间记忆是比较强的,那么在这段时间学习是最好的,这就是比较科学的,当中午、或自己感觉看书很累的时候,可以去适当运动或做些杂务,这就是合理。黄金时间绝对不要做杂七杂八的事情上,不然大好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3. 制订学习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计划的制订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制订,“量体裁衣”,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所以不要模仿他人的计划,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摸索做完善,才是做有效的。

其次,刚开始制订的学习计划不太容易掌握难易的尺度,所以计划的制订有可能过高或过定,但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慢慢调整,不断改进,也就会慢慢适应。

再次,在执行学习计划时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一定要坚持,有足够的信心、恒心和毅力,千万不要遇到困难就动摇了,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原文”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①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② 心先病③

“译文”

书房要保持清洁,墙壁要使之干净。读书时,书桌要整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整齐,井井有条。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写出来的字便不工整,这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的表现。

“注释”

①案:书桌。

②敬:工整。

③病:心神不定。

“评解”

一个有条理的人,不论是客厅、卧室还是书房都会井然有序,因为他明白好的环境会带来好的心情,好的心情会使人能安心读书、做事。

好的环境并不是说要有如何好的房间、怎样好的设施,而是是指屋子要整洁干净,一应用具摆放要整齐,用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就找到。

“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写字也是如此,在刚刚学写字的时候要身体端正,两腿放平,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字还没写,身子就七扭八歪,那写出来的字一定也不工整,就跟一个生了病的人,所以在写字时一定要专心,有耐心,要全神贯注、气定神闲,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漂亮。

“国学小百科”

文房四宝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420—— 58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龟甲兽骨是最早的书写材料。秦代,竹简大量通行。汉代,木牍盛行一时。汉代造纸术刚刚出现,当年造出来的纸张只有1尺左右大小,而且表面粗糙,约6两重。东汉末年,纸张和简牍同时并用。魏晋时期,纸张已经是最通行的书写材料了,朝廷还明令昭示天下,要求用纸张取代简牍,书写材料的变革,给魏晋书法的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

除了纸张,毛笔是最为关键的书写工具。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最早的笔字叫“聿”,它的形状生动再现了古人右手执笔书写的情形,上端一只右手,中间是一根棍子,棍子的下端分出三个叉,表示笔毫。以后在“聿”上加了一个竹字头,也就是现在通用的笔字的繁体——筆,而原来的“聿”字反而成了一个虚字。

古人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笔毫柔软的毛笔,赋予了书法变幻莫测的线条。最早的毛笔,笔毫用羽毛做成,后来逐渐改用兽毛,其中最常用的是兔毫。据说讲究的兔毫要用秋天的狡兔背上两道比较硬而有弹性的毛来做。据史书还记载,王羲之用的毛笔是用老鼠胡须做成的。

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出土了现存最早的毛笔。笔杆直径4毫米,粗细程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圆珠笔芯,笔毫比较长,有1/3扎在笔管中。相同形状的毛笔在其300年后的汉墓中又被发现。毫无疑问这就是当年普遍通用的毛笔。专家推测,它的造型可能是为了方便在简牍上书写细小的字体而设计的,汉代之后,毛笔的笔杆逐渐加粗,它的形状与后世的毛笔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这种变化或许也是为了适用于不同字体的书写而逐渐演变的。

明清之际,长锋羊毫更是受到了书家的青睐,柔软的羊毫在书写时,线条的变化更加变幻莫测,再加上纸张的渗化效果,完全是一派全新的气象。

除了毛笔、纸张书写工具外,古人对墨的讲究也很多,好的书法家都有自己喜欢用的墨,墨中以产于安徽徽州地区的徽墨最为著名。

根据水分的多少,墨色又分为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枯墨等,但是,墨色的变幻必须通过纸张来表达。宋代之后,造纸技术日趋发达,不同尺寸、不同质地、不同性能的纸张出现了,尤其到了清代,书法作品几乎已经是宣纸的天下。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州而得名,这种纸绵白细匀,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墨色在纸上生润有色,笔痕清晰,被人称颂为“发墨定笔”。浓淡不同的墨色在质地各异的宣纸上经过渗化,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狂放张扬的字体更适合使用沉郁浓烈的墨色,而清秀飘逸的书法则偏好清淡的墨色。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

[T11笔]

“相关链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字仲举,汝南郡平舆人,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陈蕃小时候十分懒散,经常不扫屋子,东西乱放,秽物满地。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看到他家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便对陈蕃说:“孩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招待宾客?”陈蕃却说:“我的手主要是用来扫天下的。”父亲的朋友反问:“连一间房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就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王献之学书

王献之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点了一个点,让他拿去叫母亲看,他兴冲冲到母亲房里,双手递上字。

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名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写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好。”此时王献之收敛了笑容,搭拉着脑袋呆呆站在那里。王羲之来到夫人房间,见儿子那可怜样子,就拍着献之的肩膀,用手指着窗外几口大缸说:“你什么时候写完了那七缸水,字就能练好。”献之这才知道自己和父亲差得远哩!便发奋苦练多年不辍,终于有所成就。

王献之的书法和父亲齐名,尤以行、草书见长。他在继承前人和父亲书法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创造,自劈蹊径。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前人的新书体,人称“破体”。

“延伸阅读”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孩子,因此,家长有必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家里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家里的环境适合孩子学习。

1、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学习地点,桌椅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搬动。这样孩子容易形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桌子上不能乱七八糟地堆放东西,只能放课本、作业本、文具以及必要的工具书,旁边有一个小书架更好。不要放玩具、零食,以免干扰孩子学习。

2、房间布置要适合孩子学习。房间布置应简洁、明快,摆放物品不能太多太杂。墙壁以淡色为好,不要张贴很多东西。有的家长让孩子自己编写格言、警句贴在墙上,这个办法可以借鉴。适当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动,房间就应减少大红大绿、花色斑驳的东西,以免助长其不稳定的情绪;有的孩子过于内向、沉闷,房间的布置则要热烈、活泼一些。

3、保持安静的环境。孩子学习时,家人应尽量保持安静,电视机、收音机最好不开,如果在不同的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说话不应大声,尤其不要吵架。

4、有共同学习的时间。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全家人同时学习,有的读书,有的看报,有的写东西,这样的家庭气氛最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第二,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亲密融洽,是孩子“入境”、“入静”的重要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如果不和谐,经常吵吵闹闹,对孩子是一种心理干扰、情绪压力,孩子会产生焦虑、恐惧、厌烦等心态,无法安心学习。

第三,给孩子选择几个较好的学习伙伴。“三人行必有我师”,因为好的学习伙伴在一起学习,都会不甘示弱,会有比着学习的劲头,而且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这样学习才会有所提高。

“原文”

列①典籍 有定②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③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译文”

书籍要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后放回原处。

即使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才能离开,书本有缺损要及时修补,保持完整。

“注释”

①列:排列。

②定:固定。

③急:急事。

“评解”

一个真正读书、爱书之人,会把书保护得很好,不会让它有一点破损。书多则会把它分门别类地摆放,用的时候会很轻松地找到。当阅读完毕,要放归原处,千万不要养成把书随便乱放的习惯,以免下次翻找,浪费时间。

书是人的良师益友,因此应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珍惜,即使有急情,也要把书整理齐,收拾干净,并在读处做好标记,以便下次再读时方便查找。

如果书有破损,就要立刻把它修补好,这样可以延长书籍的使用寿命,否则造成损毁或丢失页码,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图书资源的浪费。

“国学小百科”

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

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靠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方法来帮助记忆。但是,只有文字才能超越时空,准确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

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前十世纪),人们将占卜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属于初期书籍。

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相传孔子删述《六经》,“韦编三绝”,可见这时已出现了竹木简的书,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或“素书”、“缣书”。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进、推广。东晋时,政府正式下令用纸写书。纸的产生,导致了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在中国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纸张发明到隋唐时代(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纸书的制作主要靠手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方式不能适应客观的需求。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印刷品。

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雕印的书籍,校、写、刻、印、纸、墨皆精,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元代刻书承宋人之风,对明初刻书影响较大。

明代刻书更为发达。其末期出现的拱花及豆版套印技术,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新的高峰,成为中国印刷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随着书籍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书籍的装祯形式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纸书出现后,大致流行过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形式。

北宋庆藩年间(1041-1048年),毕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这一发明,为快速印制书籍创造了条件,是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明代还有铜活字出现。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为西夏文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明弘治(1488-1505年)年间的华燧会通馆,用铜活字印了《宋诸臣奏议》、《锦绣万花谷》、《容斋随笔》等很多书籍。

清代由于政府的提倡,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发展。雍正朝排印了《古今图书集成》,共铸铜字二十多万个。乾隆时制定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并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活字印刷发展、普及的一个标志。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标志着中国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

壁经出世

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各种书籍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有些书籍已经彻底被毁掉。汉文帝在位时,开始在全国寻找书籍,一个叫伏生的老儒生口授了《尚书》二十八篇,使《尚书》得以流传。

到了汉武帝时,鲁恭王想霸占孔子的故居改作花园,在拆房时,忽然从墙壁的夹洞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同时空中传来一阵庄严的钟磬之声,鲁恭王吓坏了,忙下令停止拆房。在墙壁中发现的这批竹简包括《尚书》、《孝经》等古典书籍,因为是在墙壁中发现的,所以这些书被称为“壁经”。这些典籍的发现,对校正一些典籍的真伪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马光诫子惜书

司马光独乐园中的读书堂中,藏有文史类书籍一万多余册。其中司马光每天早晨常常阅读的书,虽然读了几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从没用手摸过一样。

司马光曾经对他的儿子公休说:“商人们爱收藏钱财货物,儒家所收藏的,只是这些(书),应当知道要珍爱它们。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阳期间,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在那天设下几案,将那些书斜放在上面,晒穿订书的线。所以虽然时间很长,书还是没有损坏。

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

每到看完一页,就用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延伸阅读”

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和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人类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从书籍中获得的,所以要好好的爱护书籍,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撕书、胡乱涂抹书籍,从小要培养孩子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首先,给孩子选择书籍一定要选择纸张比较结实、耐水的,里面的插图漂亮、色彩鲜艳,内容简明,健康向上有趣,孩子看了后会很感兴趣,就会对书有了感情,自然就舍不得去撕了。

其次,要加以正确引导。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一边讲一边让孩子看,让孩子知道在讲哪页的内容,并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声音,来吸引孩子,当孩子再让父母讲一遍时,父母就把书拿给孩子,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看书,要孩子好好爱护书籍,如果撕破了,漂亮的图片和精美的文字就没有了。

再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看书、爱书的条件,并规定一个合理的看书时间。孩子并不会像大人那样有耐心,看一会书,就会转移注意力,做些其他的活动,若此时没有他喜欢的玩具,就会觉得无聊,便会下意识地去撕书。所以要在孩子看书的房间里准备一些体积小的玩具,或适当的带孩子一起做游戏,这样做可以劳役结合,有助于减轻孩子的视觉疲劳。

“原文”

非圣书 屏①勿视 敝②聪明 坏③心志

“译文”

如果不是传述圣贤言行道理的著作书籍,一定不要去看它,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纯正的志向遭到败坏。

“注释”

①屏:音bǐng,摒除。

②敝:蒙蔽。

③坏:使……变坏。

“评解”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有益品德和知识的提高。有些书鼓惑、蒙蔽心灵,歪曲事实真相,使纯净的心灵受到污染、玷污,对这类书我们要远离,在自己不看的同时,也要劝说他人不要看。

“国学小百科”

经典教育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规定所有官员必须学习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唐初又加上了《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成为九经,并将九经刻在了“国子学”的石碑上,后来又加上《论语》、《孝经》、《尔雅》合称十二经。五代时又增加了《孟子》一书,共计十三部,刻于石上,称为儒家经典《十三经》。

历史上凡是重视经典教育的帝王,他的大臣及整个皇族思想观念都很正确,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因此国家长盛不衰。但是从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听到经典里的教诲,觉得自己的做法与教诲相反,就下令停止学习传统经典。之后,大臣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混乱,失去正确的引导,自私自利等邪思乘虚而入,国家由此而衰弱,这就是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后果!

正如孟子所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尚书甲》也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又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则讲:“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从这些经典中,可以看出,不管是谁都必须以修身为根本。

“相关链接”

申国家规

宋朝时有一个叫吕希哲的人,字原明,吕家是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叫吕公着。父亲在家中少言寡语、举止稳重,不把家中琐事放在心上。母亲被尊称为“申国夫人”,她严肃认真,平时教育孩子要遵守规矩,不能违反。

无论是严寒酷暑,吕希哲在父母面前都恭恭敬敬地站着,父母不让他坐下的时候就不会坐。白天去拜见长辈,一定穿戴地整整齐齐,即使天气再热,他也不会不戴帽子、不穿袜子和长裤去见父母。

吕希哲从小就不进茶馆酒馆等喧闹的场所,从不听集市中和居住场所的闲谈杂语、靡靡之音,从不看不正经的书籍、不合乎礼节的举止。

有一个叫焦千之的人,是品行非常正直的君子。父亲把他请来教育家中的子弟。孩子稍有过错,焦先生就端坐一整天,不与他讲话。等到孩子们都很敬畏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才稍稍讲一两句教训的话。

当时吕希哲仅十几岁,家中父母的管教的如此严格,在外时老师的教育又如此切实有效,所以他很早就成就大器,与一般人大不相同。

[T10吕希哲]

“延伸阅读”

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人生的路上常常会有许多诱惑,如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虚拟的网络世界等等,诱惑无处不在,不同的诱惑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动。正确对待诱惑,可以催人奋进,错误对待诱惑,可以毁人前程。那么应该如何抵制不良的诱惑呢?

1.提高识别能力, 增强 “免疫力”。

要能把握事情的优劣主次, 特别是当某一具有诱惑力的事物有人反对时, 更应该多听听、多看看, 冷静地思考后再决定取舍。

2.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要培养文明、健康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彻底摒弃“享乐至上”、“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认清不良诱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性以及经不起不良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性。

3. 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为许多人抵制不住诱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缺乏意志力。他们并非不知其害, 而是不能自持,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此,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使得自己能在意志上战胜诱惑。

4.要谨慎交友。

如果发现周围的亲戚朋友中有不良行为的人,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并断绝与这种人的接触。

5.要克服贪小利、爱虚荣、追求时髦和享乐等不良心理。

虽然各种不良诱惑的侵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常常突然袭击,悄然而至,但只要我们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就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

“原文”

勿自暴① 勿自弃② 圣与贤 可驯致③

“译文”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也不必愤世嫉俗狂妄自大,看什么都不顺眼。

圣贤境界虽高,但如果发奋努力学习,循序渐进,按步就班,也是可以达到的。

“注释”

①暴:糟蹋。

②弃:放弃。

③致:达到。

“评解”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恒心,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好。不要一遇到困难或挫折,还没等去做,就害怕、退缩了,那将会一事无成。要有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决心和信心,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标,并为之去努力奋斗,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即使愚钝的人也会有所成就。

“国学小百科”

儒家的圣贤之道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教”,政治上提倡“仁政”。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教育方面,他第一个开办私学,招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为了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曾历尽艰辛,周游列国十多年。

孟子也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也,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要“与民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民本主义思想”。

孟子还指出,做大事的人必须经受种种考验和磨难:“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是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提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习可使德行完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善积累,有恒心,方能成大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相关链接”

笨鸟先飞

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从小很笨,常挨老师的板子。同学们都笑话他,可他说:“记性差不要紧,我要笨鸟先飞。”

一篇文章别人读几遍就读熟了,他要读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凡是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来问老师,或去查工具书。当章学诚读到《中庸》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的时候,可能他一次就学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来反复训练,自己也可以达到,也可以像他人一样的;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学会了,就能达到,我们如果差一点,没有关系,就不要怕困难,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可以完成。)时,突然豁然开通,他说:“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学问为什么不好?就是我功夫没用到。”于是更加刻苦用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章学诚的学问突飞猛进,终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他的《文史通义》等著作,流传后世,影响至今。

有志者事竟成

在宋朝时期,陈正之患有先天智力发展不良症,所以看上去傻头傻脑的。有一次,老师教大家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其他的同学很快便会背了,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识了几十个字。别人认识了几十字就可以记在脑子里,陈正之却不同,认识字多了,却容易张冠李戴,经常读错。内容短或浅显的文章,别的同学读几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他却读几十遍,几百遍都还是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正因为如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教训,同学的讥笑,人们就给了他一个外号“陈傻子”。

陈正之正之并没有灰心,更不自暴自弃。他心里十分清楚愚笨,就想出了“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在学习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八遍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他坚持一句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有一年,他跟老师读《诗经》,他就一段一段地读。每学完一章,他又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读。白天读,夜晚读,一直读到全部弄懂,背下来为止。从此以后,老师同学不再鄙视他,而是对他刮目相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博览群书,还养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掼,学问与日俱增,终于成为宋朝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人们从此尊称他为“陈学者。”

“延伸阅读”

如何建立自信心

尽管有许多你不可控制的因素会影响你的自信,但仍然有很多东西是你可以掌控的,并且可用之于建立自己的自信。

1. 要确立目标

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会想方设法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因而就不会为是否自信以及目标以外的事情所烦恼。

其实,设立目标本身就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你在心中有了目标,你的潜意识就会调动你所有的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但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一定要使目标切合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否则,一旦目标实现不了,你就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从而打击你的自信,使你丧失信心。

2.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是在战胜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成长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也是如此。你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如果总是做不适应自己的事情,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那你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挫伤自己的信心。

3.做事不拖延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把它处理好,首先给自己一个好的交待,让自己满意。

做事讲方法,行动有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工作作风,同时,养成日事日毕的好习惯。不让事务性的工作压身、缠身,心理就会感到轻松,就等于去掉了自卑存在的理由,就很容易培养自信心。

4.轻易不要放弃

信心是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中逐步建立的,中途放弃、半道而废,是造成我们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所以,凡是我们认为应该做而且已经着手做了的事情,就不要轻言放弃。在你放弃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很轻松,但事情过后,挫折和失败就会像一个牛王背孙悟空一样,不断地增加你的心理压力,直到你产生内疚,产生自卑。所以,千万不要为自己找任何理由放弃你应该做和正在做一事情。

5.学会自我激励

人的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所以,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自我激励。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具有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这种强而有力的信心,事实上便是来自于自信。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

6.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教室或种聚会中,选择前面的位置,在“显眼”的位置,这样容易建立自信心。

7.正视别人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也告诉自己:我很诚实、很自信,而且光明正大。要让自己的眼睛为自己工作,就是要让自己的眼神专注别人,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8.快步走

最容易向别人透露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是这个人的走路。是否很慢?是否累?是否痛苦的?或者是充满活力的以及有目标方向的?满怀信心的人通常走路快。他们有目标和方向,有要会见的人,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即使你并不赶时间,你也可以通过快步走来提高自信。

9.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

10.良好的姿势

一个人的姿势流露了他的内心。一个人耸肩及下滑的动作表现出这个人缺乏自信。他们对正在做的事情并不热情,或者他们不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通过练习好的姿态,你将会自动感觉到自信。挺直腰杆,抬起头,与他人进行眼神的接触。你将给他人以正面的印象同时使他人更加的重视和在意你。

11.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以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

12.干净利落的服饰

虽然衣服并不能够成就一个人,但是它确实可以影响你对自己的感觉。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自己的外表。当你看上去并不好的时候,它将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及阻碍你与其他人的沟通。精心照顾好你的外表,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并试接触最新的潮流款式。

同类推荐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思想课堂-语言笔记

    思想课堂-语言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中华美德”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诚实守信》为“中华美德”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诚实守信”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而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热门推荐
  • 超级时空特警

    超级时空特警

    这是一个错乱的纪元,亿亿万万的位面出现了交汇点,导致穿越者不计其数。修真者穿越到了亡灵位面,骷髅王踏足仙魔妖界,云中鹤来到了笑傲江湖,祖巫祝融降临魔法位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唐修也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全民大修炼时代的平行位面,一名后天初期的初中生身上。然而刚刚穿越,他就迎来了时空警察局的抓捕,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时空特警!
  • 都市之极品丹师
  • 舰载特重兵创业篇

    舰载特重兵创业篇

    时代在更迭,每一个时代都不会缺少英雄,也不会缺少奋斗的青年。世界动荡,无数90后背起行囊投身军营,保家卫国。新冠来临,又是无数90后穿上白袍,抗击病魔。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好吧,不装了,实际上讲述的是一群被扫地出门的90后,被逼着在魔都这个大都市里创业的故事!奋斗群:868-266-643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放大全世界

    放大全世界

    从天而降的石头,给李蒙带来了放大一切的能力。李蒙觉得...整个世界要被自己玩坏了!
  • 种田之福气满满

    种田之福气满满

    重活一世,郭绵绵学乖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可是慢着……这个被同学欺负得两眼泪水包包的人是谁呀?糯糯叫着自己姐姐的人是谁呀?夭寿了!前世那个铁骨铮铮的真高岭之花,让郭绵绵高攀不起的如玉公子,竟然成了我的童养夫!
  • 北冥有鱼青鸟落羽

    北冥有鱼青鸟落羽

    君知否?青丝不挽,再无后缘。终究是,一厢情愿,无始无终。
  • 巅峰时代一位二中学生的心路历程

    巅峰时代一位二中学生的心路历程

    夜里挑灯看照,梦回恒城二中,上万人居一片地,数千人喊口号声,天下第一操。从一位叱咤风云的初中学神,到一位学魔归来的二中学子,三年,我从未想到我能活着走出二中,三年,我从未想过我可以被改变的这么多,二中三年,受用终生,谨以此文感谢二中。
  • 竞争还是合作(名师解惑丛书)

    竞争还是合作(名师解惑丛书)

    竞争意识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敢的势头。一般而言,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孩子逐渐具有不甘落后、敢于拼搏的勇气和面对现实、积极进取、正当竞争的心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