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美当即打了个电话给楷冬,温情道谢之后,又接着打给大维,约他第二日见面。
他们约在了大维所在商务楼的咖啡厅下午茶。伊美先到,她戴着大墨镜,遮住了半张脸,一进门便找了个不显眼的角落坐着。大维正忙着处理点事情,稍晚才到。
可巧的是,自悠也在这座商务楼上班。她和大维搭乘同一架电梯下来,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咖啡厅。
露露和乔莎已经侯在咖啡厅好一会儿,两人说笑间,自悠坐了下来。
“这么迟?“乔莎说。
“嗯,正准备出门,又不幸被拖住了。“自悠招招手,侍者走了过来,”麻烦,我要一杯拿铁、一份三明治、一份起司蛋糕。“
自悠点完单抬起头,发现露露和乔莎正直盯盯看着她。
“干嘛你们?这么奇怪的表情。“
“你干嘛,突然间吃这么多?“
“饿呀。“
“饿?小姐,现在才三点钟。难不成,你有了?“
自悠一听,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拜托,我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中饭都还没吃,饿得不行了。你们都瞎想些什么呢。“
“原来如此。“露露和乔莎舒了口气。
角落处,伊美与大维相视而坐。
“大维,这次真的要谢谢你。“伊美说。
“我又没帮上什么忙。都是你男朋友的功劳。“大维笑得勉强。
“哪里话,多得你的推荐,更多得你之前的发掘和提拔。若不是你,我也不会走向今天。“伊美诚心诚意说这番话。随后她拿出一只精美包装的盒子,递给大维。”这个送你,希望你能喜欢。
大维看都不看盒子一眼,只是不收。他说:“我们是十多年的朋友,这么做,就当我是外人。“
伊美笑,“你若不收,我就是外人了。“
大维听罢,只得收了。
“话又说回来,你男友真是舍得,投资这部电影一千万,真可谓大手笔。这个王导,作为一名新晋导演,首部电影便能获得这么大的投资,真是全赖有你。“
伊美一怔,她完全不知道楷冬投资了这部戏。伊美随即笑道:“是啊,楷冬为了我,什么都舍得。“
“真是个幸福的女人。对了,结婚时可别忘了请我喝一杯。我很想目睹这位建筑奇才的风采。“大维说。
伊美听罢,握着杯子的手轻微颤了颤。
这时,侍者端着咖啡走来,上台阶时不小心绊了一脚,一杯咖啡溅了伊美一身,咖啡杯碎裂一地。
伊美“啊“的一声叫,引来四周围客人的注意。
乔莎眼睛最尖,一眼便认出伊美,“咦,那不是姜伊美嘛。“
“哪儿呢?“自悠和露露转头去看。
“角落那个,戴着大墨镜的。”乔莎手指向伊美。
“哇,脸都遮成那样了,你还认得出?”露露惊讶。
“那是,我是什么眼力。这些明星真是,走哪儿都戴着墨镜,生怕被人认出来。既然那么害怕被认出,又何必想着法儿的出名呢。唉,真是矛盾的人生。“乔莎托着下巴感叹。
“我近距离见过她,在辰南公司主办的酒会上,可漂亮呐,皮肤好得不得了。她的富商男朋友就是建筑界鼎鼎有名的袁楷冬,才子佳人,十分般配。“自悠说。
“咦,她的男朋友另有其人,那这个男人又是谁?“露露疑惑。
侍者不停地赔礼道歉,伊美翘起下巴质问道:“你知道我这身套装多少钱吗,你半年的薪水都买不起。现在弄得一塌糊涂,你说怎么办?“
领班来了,也连赔不是,说店里一定负责赔偿,并且把伊美身上的这套衣服拿去专门店清洗干净。侍者唯唯诺诺,跟着说好。
大维连忙打圆场,他一面留下自己的电话,说自己就在这栋商务楼上班,若是清洗好了,便给他打电话。另一面,他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伊美肩上,带伊美到楼上办公室换身干净衣服。
看着离去的伊美和大维,乔莎叹了口气道:“不用说了,悲催的三角恋。“
晚上,自悠陪辰南加班,说起白天发生的事,自悠不禁感叹道:“名人的爱情就是复杂,好像不折腾就不开心。“
辰南问:“你又知道人家是三角恋?“
自悠笑:“他们是不是三角恋我不关心,我只关心你是否对我一心一意。“
辰南也笑:“你这么说,好像有点不信任的意思嘛。“
自悠顺手拿起一支铅笔,敲向辰南的头,“给你适当敲敲警钟。“
辰南宠溺地捏了捏自悠的鼻子,笑道:“小丫头片子,变厉害了。“
一位同事恰好经过,见到打情骂俏的两人,不禁叹道:“你俩感情真好,羡煞了旁人。“
自悠和辰南相视而笑。
“对了,有个事儿忘了告诉你。“辰南突然正经起来。
“什么事儿?“
“你知道我现在升职,事情更多,陪你的时间可能越来越少了。“
“我知道,你又不是第一天忙了。我早有心理准备,多来陪你就是。“
“唔,我的意思是,以后不仅仅是忙,而且是忙上加忙。“
“那是什么?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
辰南握起自悠的手道:“自悠,以后我会经常出差,一走至少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我们见面的时间恐怕会……“
自悠听了,情绪明显的低落。
“对不起。我亏欠你太多。“
“你要发展事业,你要做成功人士,我知道。“
辰南很是抱歉,“放心,我会缩短我的奋斗时间,成功后,我们便可天天在一起。“
自悠看着辰南,很想说:“你若真成功了,陪我的时间只有更少。“可是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下。她不想成为辰南的负担,不想成为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是以,她宁愿委屈自己,成就辰南。
而后,辰南开始了东奔西走的日子,全国各地来回奔波,频率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他戏说自己已然是居无定所、四海为家的人了。
习惯了陪着辰南加班加点,现在空闲了,自悠反倒有些不自在。她开始重新关注窗台的鲜花,墙角的大提琴。下班回家,她陪父母。想人陪时,她约露露、乔莎。但即便如此,她还是觉得生活中缺少些什么。
某个晚上,自悠陪父母看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放一个残疾人,因为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赚钱为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请求社会援助的新闻。
自悠母亲看了,摇摇头道:“真是作孽啊。父亲残疾,儿子白血病,母亲抛下他们跟别人跑了。这个社会,什么离谱的事儿都可能发生。”
自悠父亲道:“这种时候,政府应该给予救助才对,不能每次遇到社会问题就让老百姓掏腰包。”
母亲应声道:“可不是,每天看新闻,总会有这样那样悲惨的人,全在请求社会援助。我们又能援助得了多少。”
父亲道:“只希望电视上那些好心人不只是作秀。”
自悠盯着电视屏,一群义工正在做社会援助。自悠静静地听着父母亲的对话,她突然有了些想法。
第二日,自悠刚进公司,便听说公司内部准备筹建一支义工队伍,自悠第一个报名。
筹建负责人萧军开玩笑地问:“怎么,你有时间?不用陪男友吗?”
自悠腼腆地笑着,“我找到了比陪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就这样,自悠每逢双休日便跟随公司的义工队伍,走街串巷,进行社会服务。敬老院、福利院、聋哑学校、环卫所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看着那些被援助者的真情笑容,自悠一下子觉得生活充实起来。
有一次,队伍来到一个棚户区派发春联。同事们在车上划分好派发区域,自悠、萧军和另外两名同事一组,负责南片区。
下车后,自悠背起一包春联福字,先走进南片区。
片区内,低矮破败的房屋一间间紧密贴着,大冬天没有暖气,室内也不比室外暖和。所以孩子们都在户外玩耍,而女人们则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嗑着瓜子,闲话家常。
自悠头束马尾,衣着朴素,但依旧掩盖不了清丽的脸庞和恬淡的气质,一出现,便引得大家的围观。
自悠站在人群中间,不自在地笑。她拿出书包里的春联和福字,说:“我们是某公司的义工,春节临近,为大家送上春联和福字,聊表心意,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大家愣在原地,并不敢上前去拿。
自悠说:“放心吧,这些都是送给你们的,不要钱。”
大家看上去有些谨慎,还有人小声议论道:“白送的?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时,一个小朋友试着上前拿了一副春联,自悠又多送给他一个福字,小朋友拿着就跑。大家见自悠并没有上前追赶,遂放下心来,一窝蜂地涌上前,纷纷去抢自悠书包里的东西。自悠被这些人推挤得差点跌倒,还好萧军及时赶到,扶了她一把。
“知道厉害了吧?”萧军说,“你不能这样发。”
“为什么?”
“这些人穷怕了,看见不要钱的东西便眼红,你以为他们会真的拿回家贴?有的人或许会,但大部分人会拿去当废纸卖。所以他们要尽可能地多抢一些。”
“这才能卖多少钱啊。”自悠不可思议。
“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一杯饮料,对他们来说,也许够一家人吃上一天。”
自悠静默。
萧军拍拍自悠的肩膀,说:“走吧,前面还有没发的呢。剩下的这些可别再被抢了。”
接下去的每一家,自悠都是亲自送至家门口。
一圈走下来,还剩下最后一家了。自悠敲着这家的门,敲了几声,无人应答。
“也许不在家,我们把东西塞进门缝好了。”萧军说。
自悠拿着春联,正塞着,却隐约听见房间里有声响。“好像有人。”自悠说。
萧军也凝神听着,“是有人,好像在叫。”
自悠拼命敲门,“有人在吗?开开门。有人在吗?”
还是无人应答。
萧军拉来隔壁邻居,问道:“这家里有人吗?”
邻居答:“男人出去摆摊了,女人大着肚子在家里。好像这几天就要生了。”
自悠一听,急了:“莫不是在里面要生了?”
萧军听了,赶紧撞门。门被撞开,一位妇女正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床褥湿了一大片。
“羊水破了。”自悠喊,“赶紧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