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又是朝会的日子,我早早起身了,唤了月桐帮我梳洗。谁知过了半天,才看见我宫里的小静和小慧两个宫女慌慌忙忙捧着脸盆和毛巾进来。
我皱眉道:“怎么回事?”
两人面面相觑,欲言又止。我正着急,看见小和在屏风后面探头探脑,于是转向他问道:“你来说,究竟怎么了?”
小静和小慧忙退向一边,小和硬着头皮上前,一下跪倒在我面前:“娘娘恕罪,今天一早,小静就发现月桐姐姐不在屋里,只在床上留了一封信。请娘娘过目。”
我急忙接过信打开,越看越气恼。月桐居然留书去追大军,说要为我讨一个公道,定要陛下亲口应允永不对北祁用兵。
一手将信拍在桌子上,我猛然喝道:“传旨云麾将军,让他亲自带人,把月桐和呼尔给我追回来!”顿了一顿又道:“不要伤到他们,务必将他们带到我面前。”
“是。”小和急忙答应,小跑着去了。
月桐一路的安全我倒是不担心,她信里说呼尔会陪她一同前往,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差错。可这样的话,我当着他尚且不能说,被这么一搅和成什么了。何况大军远征一年多了,他定然是身心俱疲。若是因为此事乱了他的心神,贻误了战局,定然将陷他于巨大的险境。我心中一阵剧痛,把手指狠狠地掐进了掌心。
取消了当天的朝会,我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只能暗暗祈祷一诺能顺利将两人带回来。
但是事与愿违,掌灯时分,我终于等到了进宫来见我的一诺。他一身风尘,匆匆而来,见到我犹豫了一下说道:“公主,臣下办事不力。按照时间算,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在百里之外的。我已经安排了沿途的官府和军队拉网搜查,相信定能找到所踪。”
我心中明白,关外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今天既然没有追到,就很难再找到了。他这样说不过是为了安慰我。勉强一笑,说道:“好。你也累了一天,早点回去休息吧。”
一诺上前一步:“我看了呼尔留下的书信,说是陪月桐替娘娘向陛下讨个公道。虽然作为臣下不该多说什么,但是说句不分尊卑的话,此刻我是把自己当成赫连嘉颂出生入死的朋友。我要告诉你的是,以我对陛下十几年的了解,不管你和他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只要你开口,他就一定会照做。所以你们之间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觉得九哥爱我胜过江山社稷,我自己却不敢有这样的信心。可我眼下来不及担心这个,他能平安凯旋才是最重要的。抬头看着一诺,我下定决心说:“我就算要跟他说,也要等他得胜回朝的时候。如今无论如何都要把月桐他们拦下来。如果追不上,你就赶在他们之前到,不要给他们见面的机会。”
“不行!”一诺断然说道,“如今你身边得力的人都不在。我若再走了,万一有什么事怎么办?”
我正想说服他,小和在外面禀报国舅大人来了。那是楚家二爷,清野的二舅。早先在泗水城的时候,他那般对我都是清野刻意安排的结果。因此我刚到西陵的时候,我们见面多少还有些尴尬。但时间久了,也就不那么别扭了。如今他是朝廷中掌管钱粮的大臣,挂着户部尚书的衔,很是恪尽职守,我对他也很尊敬。
对一诺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我对外面扬声道:“快请。”
一身蟒纹锦袍的楚尚书走了进来。一同前来的还有杨太尉,就是原本东曜那位太尉大人,在中原内乱之前,就早早投奔了西陵。两人端端正正向我行了一礼。我忙道:“二位大人免礼。”
“诶,您现在是监国,国礼不可废。”二人是标准的东曜人,都极守礼制的。
我勉强受了他二人一礼,问道:“二位深夜入宫,可是有什么事吗?”
两人对视一眼,楚尚书上前问道:“臣听说今日监国派云麾将军去追什么人?”
我不想此事弄得人尽皆知,尤其是清野的舅舅。只能打得哈哈说:“哪里是追人,不过是寻常操练而已。”
“可臣还听说,呼尔将军和月桐姑娘不见了。”他又追问道。
我笑望一诺道:“将军,尚书大人这么问。我还真不好回答了。”
一诺心领神会,笑着将楚尚书和杨太尉拉到一边低声嘀咕了一会儿。果然见他二人面色有异,还有些不好意思地偷望了我一眼,随即过来对我拱手说:“外面果然是捕风捉影,我们还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原来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是臣等多事,还请监国见谅啊。”
“不碍的,二位大人也是为了西陵。夜深了,三位不如一同出宫吧。”我含笑答道。
见他们离去,我才松了一口气。其实在他们来之前,我和一诺早想好了月桐和呼尔出走的理由。反正二人相好朝里好多人都知道,就说是呼尔带着月桐回老家,将准媳妇带给父母过目的。
刚刚被乍一问,我正好借口不便回答,推到一诺那里。他此番觉着做得让我尴尬了,自然不会再就此事与我纠缠。
之后几天,我多次想说服一诺未果。因为不想在此事上君臣名分压着他去,只好作罢了。也想过自己去,但当着清野,我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两个多月,在新年将近的时候,大军那边来了消息,而且是正儿八经的圣旨。
圣旨昭告天下,西陵迁都于西京一千三百里以西的奄忽城,改元永年。
随圣旨而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上要我在过完正月十五以后,就带着满朝文武西迁。还说战事顺利,等我到了新京,要不了多久就能与我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