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蚯蚓散 治肾子肿硬成疝,用干蚯蚓为末,唾调敷,常避风冷湿地。(先用花椒葱汤避风处洗,却用此敷之累验)〔世〕治小儿囊肿如升,用甘草煎汁、调地龙末涂之,立退。累效。
敷药方牡蛎粉(二分) 干地龙(碾末,一分)上用津唾调,敷外肾。热者、鸡子清调敷。
牡蛎散 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
用牡蛎粉研十分细,先以唾津涂肿处,次以牡蛎粉掺。
又方 治小儿卵肿,研桃仁,唾调敷。
〔曾〕乌梅散 匀气散 金茱丸 金铃散(方并见疝) 当归散(见痢)牡蛎大黄汤 治三五岁小儿,感受温湿之气,侵袭膀胱,致****、肤囊浮肿作痛。
牡蛎(用熟黄泥包裹,炭火 透,出地上、候冷用) 大黄(纸裹,水浸透,煨过,候冷用。二味各一两)上锉研为末。每服一钱,无灰温酒空心调服,不能饮者,温汤调,少入酒同服。
青木香汤 治小儿****无故而肿,或痛缩,因阳明经有风热湿气相搏,法当宽此一经,自愈,盖阳明受病,不能养其宗筋故也,咳嗽痰喘,亦宜服之。
青木香(去芦) 枳壳(浸,去穣,麸炒。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热毒,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 赤芍药 生枳壳 商陆 风化朴硝(另研,后入。各半两)上件,不过火,锉、晒为末。柏枝煎汤候冷,调二钱或三钱涂肿处,仍服咀五苓散加车前子、薏苡仁、水煎。
木通散(见惊)天花散 治外肾肤囊肿痛。
天花粉(二两) 甘草(三钱)上锉。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不能饮,用水煎,少入酒同服。
偏坠
〔田〕小儿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二物为散,每服八分,日再,酒调下,蜜丸亦通。
黑散黄连 黄芩 大黄 黄柏(各二钱)上同烧,存性,为极细末。雄猪胆汁、蜜,同调敷。
偏坠亦宜防葵丸。令儿坐于土中,午时灸印下偏坠之处七壮。(防葵丸未详)小儿偏坠若非胎中所有,在后生者。于茎下、肾囊前中间弦子上,灸七壮,立愈。
〔明〕胎产疝卵偏坠。囊缝后十字纹上,灸三壮。(春灸夏瘥,夏灸冬、瘥)
阴疮
腊茶散 治小儿****生疮,疼痛水出,久不瘥。
腊茶 五倍子(各五钱) 腻粉(少许)上为末。先用葱椒汤洗,后用香油调敷。
一方 治****生疮疼痛。
上先用川椒、荆芥、槐枝、柳枝、蛇床子,煎汤洗,后用朴硝为末,鸡子清调敷。
一方 治阴生疮,脓水不干。
上,用乌贼鱼骨为细末,干掺患处。
一方 用紫苏叶煎汤淋洗,及作细末掺之,妙。
一方 治小儿阴生疮,不干。
上,用轻粉、密陀僧,为末贴之。如痒,加山栀子、诃子,烧存性,研,同前药为末,先将米泔水洗净,然后敷贴此药。
不寐
〔薛〕经曰∶阳明,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又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夫人身之卫气,昼则行于阳,夜则行于阴,阳主动,阴主静,寤则魂魄志意散于腑脏,发于耳目,动于肢体,而为人身指使之用,寐则神气各归五宫,而为默运之妙矣,若脾胃气盛,则腑脏调和,水谷之精,各各融化以为平和之气,若胃气一逆,则气血不得其宜,腑脏不得其所,不寐之证,由此生焉,当用四君、远志酸枣仁。肝肾虚热者,六味丸。心血不足者,真珠母丸。
思虑过度者,归脾汤。精神短乏者,人参养荣汤。病后余热者,酸枣仁汤。胆虚不得眠者,人参竹叶汤。肝火不宁者,加味小柴胡汤。振悸不得眠者,四君、生姜、酸枣仁。夜啼惊哭不寐,各详别证,当参求之。
仲景酸枣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炒,一钱) 甘草 知母(炒) 茯苓 芎 生姜(各五分)上,水煎服。
《本事》鳖甲丸 治胆虚不得眠,四肢无力。
鳖甲 酸枣仁(炒) 羌活 黄 (炒) 牛膝(酒炒) 人参(各一两) 五味子(五钱)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下。
《圣惠》治骨蒸劳热,烦心不得眠。用酸枣仁三钱,水煎熟,下地黄汁一蛤蜊壳服之。
《本事》真珠母丸 治肝胆二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
真珠(别研细,七钱半) 当归 熟地黄(各一两半) 人参 酸枣仁(炒) 柏子仁(各一两)犀角屑 茯神 沉香 龙齿(研。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辰砂为衣。每服二十丸,白汤下,日午夜卧,各一服。
人参竹叶汤 治虚烦不得眠。
人参 竹叶 甘草(各二钱) 半夏 小麦 麦门冬(各一钱五分)上,每服二三钱,姜二片,粳米一撮,水煎服。
人参养荣汤(见盗汗) 归脾汤(见惊悸)
咽喉
《心鉴》咽喉为一身之总要,与胃气相接,呼吸之所从出,若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之病。喉内生疮,或状如肉腐,为 为痛,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则生出重舌,治之尤宜先去风痰,以通咽膈,然后解其热毒,迟则有不救之患。又有热毒冲于上 而生疮,谓之悬痈。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闭,吞吐不利。临病详审治之。咽喉之疾,本伤热毒上攻也,四时受热,藏心腑之间,一旦所触,上攻咽喉,所谓肾伤寒也,然其证有单肉蛾、双肉蛾,有重舌、木舌、腮,有悬痈肿胀,有里外皆肿,甚者上攻头面皆肿。大法,先洗去口中舌上白胎,其次扫去风涎,如是单、双肉蛾,可针则针,有不可针者,则用熏掺药,退后,方根据次用服药。如是木舌,服药之外,仍用掺药。 腮则用涂药,轻者但服药而自退,不须用针及药,点其疮而自消也。〔薛〕小儿喉痹,因膏粱积热,或禀赋有热,或乳母七情之火、饮食之毒,当分其邪蓄表里,与证之轻重,经之所主而治之。
若左腮色青赤者,肝胆经风热也,用柴胡栀子散。右腮色赤者,肺经有热也,用泻白散。额间色赤者,心与小肠经热也,用导赤散。若兼青色,风热相搏也,用加味逍遥散。鼻间色黄,脾胃经有热也,用泻黄散。若兼青色,木乘土位也,用加味逍遥散。兼赤色,心传土位也,用柴胡栀子散。颏间色赤,肾经有热也,用地黄丸。
凡此积热内蕴,二便不通者,当疏利之。风邪外客而发寒热者,当发散之。外感风邪,大便闭结、烦渴痰盛者,当内疏外解。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者,母服东垣清胃散。
若因乳母恚怒肝火者,母服加味逍遥散。禀赋阴虐者,儿服地黄丸。大概当用轻和之剂,以治其本,切不可用峻利之药以伤真气也。一小儿喉间肿痛,惊悸饮水,服惊风降火之药益甚,仍欲攻风痰。余曰惊悸饮水,心经虚证,盖胃为五脏之本,先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加桔梗甘草以消毒,诸证顿退,后用牛蒡子汤加柴胡而愈。
一小儿发热引冷,大便黄色,手足并热,不能吮乳。视口内无患,扪其喉间则哭,此喉内作痛,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清胃二散,各一剂,母子并服而愈。后因乳母饮酒,儿躁不安,口内流涎,仍用前二散而愈。一小儿喉间肿痛,发热咳嗽,大便秘结。此肝与大肠有热也。先用牛蒡子汤加硝。黄一服,大便随通,乃去硝黄,再剂顿愈。审其母有肝火发热,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痊。
甘桔汤 治婴孩感冒风热,火气熏逼痘疮,蕴毒上攻,咽喉肿痛,痰气不顺,咳嗽失音。
人参(去芦,半两) 桔梗(蜜浸,炒,一两) 甘草(半生半炙,三钱)上锉散。用水煎,不拘时候服。
立效散 治婴孩小儿,咽喉痹痛,不能吞咽。
硼砂 龙脑 雄黄 朴硝(各半钱)上为极细末,干掺。
吹喉散 治婴孩咽喉肿痛,气塞不通。
甘草(生,二钱半) 朴硝(一两)上为极细末。干掺喉中,如肿甚者,用小竹管吹入喉内。
牛蒡汤 主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赤紫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三两,略炒,细研) 大黄(一两半) 防风(去芦) 薄荷(去老梗。各一两)荆芥(去根梗,四两) 甘草(一两一钱半)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化毒汤 解风热上攻,咽喉肿痛,饮食不便。
桔梗(锉、炒,半两) 薄荷叶 荆芥穗 甘草(各二钱半) 山豆根(取净皮一钱半。以上五味俱焙为末) 牙硝 硼砂 朴硝 雄黄 朱砂(各二钱。以上五味,乳钵细研)上,五味焙为末,五味研为末,同一处,再研匀。每用一字至半钱,干点舌上化下,或以温汤浓调,少与含咽,亦可。
备急散 治小儿诸般骨哽,咽喉肿痛。
五倍子(一两,研) 先春茶末(半两)上二味,和匀。抄一钱,温汤半盏调化,无时,少与咽下。根据法服饵,不过三五次即效。如骨出或刺破处血来多者,硼砂末六钱,水煎消毒散饮调服,血止痛住,肿消食进。
牛蒡子汤牛蒡子(炒,杵) 玄参 升麻 桔梗(炒) 犀角(镑) 黄芩 木通 甘草(各等分)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拔萃》桔梗汤 治热肿喉痹。
桔梗(炒) 甘草(炒) 连翘 栀子(炒) 薄荷 黄芩(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消毒饮 解急惊风毒,赤紫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满闷,咽喉肿痛,九道有血妄行,及遍身疮疥。
牛蒡子(六两) 荆芥穗(二两) 甘草(一两)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柴胡饮(见积热) 东垣人参安胃散(见吐利) 《三因》玉钥匙 九味芦荟丸(见疳)《济生》犀角 地黄汤(见吐血) 五味异功散(见吐利) 柴胡清肝散(见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