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65600000015

第15章

第十释异门

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真照夜途之长炬。截苦海之轻舟。诸师所发。已无余蕴。但诸经中。随时立教。逗根说义。时有差别。致生学者疑畏。今略为拈出。博采诸论。附以管见。会归一处。以便参攻。

一刹土远近释 二身城大小释

三寿量多少释 四花轮大小释

五日月有无释 六二乘有无释

七妇女有无释 八发心大小释

九疑城胎生释 十五逆往生释

一刹土远近者。问大小本经。皆云西方。去此十万亿刹。观经独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二说谁正。释以远近无定故。故言亦远亦近。何故。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至某方几城几刹者。是从色身建立。身相虚故。是故所计方向道里。亦皆不实。不得言谁近谁远。如滇人言燕地远。是从滇计故。燕实无远。齐人言燕地近。是从齐计故。燕实无近。又如十步之地。蚁子即远。大象即近。不应言远是实。何故。是地不当从蚁计故。亦不应言近是实。何故。是地不当从象计故。又则计十步者。亦非是寔。何故。是地既不从蚁不从象。亦不当从人计故。智度论曰。随世俗所传。故说有方。方实不可得。问曰。何以言无方是方亦有亦常。如经中说。日出处是东方。日没处是西方。日行处是南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日有三分合。若前合。若今合。若后合。随方日分。初合是东方。南方西方亦如是。日不行处是无分。答曰。不然。须弥山在四域之中。日绕须弥。照四天下。郁怛罗越日中。是弗婆提日出。于弗婆提人。是东方。弗婆提日中。是阎浮提日出。于阎浮提人。是东方。是实无初。何以故。一切方皆东方。皆南方。皆西方。皆北方。汝言日出处是东方。日行处是南方。日没处是西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是事不然。问曰。我说一国中方相。汝以四国为难。以是故。东方非无初。答曰。若一国中日与东方合。是为有边。有边故无常。无常故是不遍。以是故。但有方名而无实。是则方所尚不可得。岂有程途。然亦不废方所及程途故。何故。以不当从阎浮提计。亦可即阎浮提计故。如日虽非东西出没。亦可言东出西没故。

二身城大小者。问声王经曰。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观经曰。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今计一海八万四千由旬。四海合三十三万六千由旬。身过其眼五百六十万由旬。计所住城。尚少于眼三十二万六千由旬。何况其身。不应身城悬绝如是。释海东疏中。亦有此问。疏曰。彼佛有众多城。随众大小。城亦大小。大城之中。示以大身。小城之中。现以小身。声王经言。十千由旬者。是与声闻俱住之城。当知。佛身相当而住。观经所说身高大者。当知。其城亦随广大。与诸大众俱住处。故先德云。法华中净光庄严土。唯演顿故。净名中众香佛土。纯菩萨故。所以彼佛但现高大之身。若安养土。顿渐俱谈。声闻菩萨。共为僧故。故使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之相。三十二相。通于生法。大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法身。大乘贤圣。方得见也。是故应以藏尘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藏尘尊特身。应以八万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八万尊特身。应以三十二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三十二尊特身。如毗卢遮那。声闻视听。隔于对颜。不妨菩萨。更见大身。何故。佛身随所被机。大小如日光随隙分大分小。而是日光无大小故。

三寿量多少者。经云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又云。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既当入灭。即是有量。释。先德云。藏通补处彰佛有量。别圆补处。显佛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更无彼此。迭相见故。同一法身。一智慧故。菩萨机忘。如来应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前佛定灭。后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乃释云。若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众一故。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众多故。故知。全法界身。非生非灭。岂得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既非生灭。无量义成。且净佛刹中。摩刹水树。皆是佛身故。经中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智度论曰。众生甚多。若佛处处现身。众生不信。谓为幻化。心不敬重。有众生从人闻法。心不开悟。若从畜生闻法。则便信受。如本生经说。菩萨受畜生身。为人说法。人以说法希有故。无不信受。有人谓畜生。是有情之物。以树木无心。而有音声。则皆信受。以是故。水树禽鸟。皆是佛身变现故。若佛寿量有尽者。道场国土。及诸水鸟音声。亦应有尽。若有尽者。不应有补。若无尽者。不应言灭。如虚空分齐。非有分齐。非无分齐。以不思议智。照之可得。

四花轮大小者。小本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观经云。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大本云。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夫人世车轮。大不逾丈。纵复轮王千辐金轮。纵广不过一由旬何得大小相悬乃尔。释花轮大小。亦如身城。以众生机有大小故。身城水树。现有大小。莲华亦然。如初地化百佛刹。见佛百叶花。二地化千佛刹。即见千叶。三地万叶。四地亿叶。五地千亿。六地百千亿。七地百千亿那由他。八地百千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九地百千万亿阿僧祇国土微尘数。十地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微尘数。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见花亦尔。非是花有大小故。尝闻僧言。海边有阿育王舍利塔。众生见者。光明各异。有见无光者。有见光如细豆许者。有见如枣炬者。有见如指顶大者。有见大如斗者。如斗者千不一见。众生同一肉眼所见尚异。何况菩萨声闻。乃至人天等。功用悬绝。所感花轮。焉得不殊。如此土中。刹利贵种。飞楼杰阁。遍满城邑。寒微茕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不应难言大小悬殊。何故。是自福德所招故。宝池花相。应亦如是。

五日月有无者。诸本或言。日月虚空。或言处空。而不运转。或不言有无。或直言无有。又经曰。彼佛光明普照佛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映蔽日月。诸声闻众。皆有身光。能照一寻。菩萨光照。极百千寻。二菩萨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虽有日月。如爝火之处太阳。岂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应无昼夜。何故。经言。昼夜六时。及与清旦食时等事。明知。亦是权说。借此昼夜。喻彼时分。非为实事。且昼夜往来者。是众生心明暗倾夺。感有此相。故净佛国土。不应有此。如忉利而上。尚不假明日月。何况极乐。纵令有者。亦是彼化国众生。色空见未尽。现有如是日月相故。而实佛土。无有日月。如大论曰。释迦文佛。更有净国土。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亦有不严净国。如释迦文佛。此随机感说。亦不妨说有故。

六二乘有无者。问天亲菩萨无量寿偈曰。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乃至不闻二乘名。何况有实。是诸经中皆言。国土声闻不可称量。何故释。先德云。二乘生者。皆是临终。回小向大。以习小功深。闻佛所说。及风柯水响。皆演小故。暂证小果。渐次增进。至菩萨位。非是住小。是故说无二乘者。有二义。一是决定二乘不生。是寔无故。二是不住二乘。是毕竟无故。辟如二人同官郎署。一人官止于此。一人将迁。止郎署者。可以称郎。以无后官故。将迁官者。不定是即。以即毕竟改故。以是故净土不得言有二乘。以毕竟至菩萨位故。

七妇女有无者。声王经中。阿弥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无女人。释。此亦化作。如化鹦鹉。海东疏曰。声王经。说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有父母者。是变化女。非寔报女。又复虽有父母。而非胎生。实是化生。假为父母。如彼经言。若四众能正受佛之名号。以此功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住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花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当知。父母假寄之耳。或说。声王经中。说有父母。是显彼佛所住秽土。是义不然。何故。彼经既说宝莲化生。又言。二菩萨侍立左右。此等悉是净土相。不异观经所说故。当知。彼经所说。提婆达多及魔王等。悉于净土。变化所作。不由此等为非净土。如化畜生非秽土故。

八发心大小者。魏译三辈之中。皆有发菩提心。观经下品。直言十念。诸经互异。今欲知会者。诸经皆是发大菩提心。以为因故。何故。若是最初无大因者。其人虽复经耳。亦生疑难。何得顿闻顿信。是故当知。下品十念者。亦是宿植大因。后生退堕故。其临终遇善知识。如旱苗得雨。萌芽顿发故。若无因者。知识尚不得遇。何况信受。如聪慧贵游之士。多有愈闻愈不信者。即知。一闻顿念。非是小缘。不应以一生作恶。便谓此人无大因故。经云。世间人民。得闻阿弥陀名号。若慈心喜悦。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是累世尝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尝为菩萨。是故不论颛愚黠慧。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善根。发大菩提心故。何故。所谓善根者。不专言智慧。若复无根。如种焦谷。岂有芽出。如世间弈棋小事。有无知贱流。顿学顿精者。有智士习之。终身居末品者。即知是因。小枝无因。尚不得入。何况大法。是故若有信是希有难信之法者。是人即是大心菩萨故。

九疑城胎生者。元魏译曰。若有众生。堕于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以此因缘。于五百岁。处花胎中。犹如苑观宫殿之想。不见佛。不闻法。是名胎生。魏译曰。不了佛智。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是故胎生。宋译曰。众生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妄生分别。深著世乐。人间福报。是故胎生。王氏本曰。若有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刹。后复疑悔。不信有彼佛刹。不信作善得福。其人虽尔续有念心。暂信暂不信。临命终时。佛乃化现其身。令彼目见以心悔故。其过差少。亦生彼刹。是谓胎生。今按前二译。但不信自性。不了佛智。名胎生故。宋译则直言修善求生人天者为胎生。极乐国中。无胎生故。若王氏。则又以不信佛刹。不信罪福。暂信暂不信。为胎生。异前译中。闻名起信。及修习善本。二种往生。大约净土中。略言九品。广言千万品。亦不能尽。如今生人中者。种种福报。种种罪业。各各不同。是故诸译。虽互异。皆为实语。就中元魏译。旨趣尤奥。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顿了自心。不从他得。以入悟方能脱疑。是故未悟而修。终隔疑胎。胎以裹蔽为义。未悟之人。诸障未彻。合得是报。此等当在中下下上品摄。何故下品后二种。经历六劫十二劫。方得花开。此但五百岁故。若如王本。则信佛猛利。未若最后二种。又所生在其刹边地。不应五百岁得见佛故。

十五逆往生者。大经曰。唯除造五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观经则五逆十恶。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当知。大经拣五逆者。以诽谤故。何故。入净土以信为导师。诽谤是信之贼。如水无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不能容故。如风无所不入但不入石。以石自不堪入故。诽谤之人。烧正法如猛焰。障佛智如铁壁。是故法海慧风。无因得受。观经。拣诽谤不拣五逆者。义同文异。以五逆虽至恶。尚无决定不信之见。不应拣故。然有大心之人。始或不信。后因启发。猛省前失。如韩昌黎。始斥佛骨。后归依大颠。张无尽。初诋佛书。欲著无佛论。后观净名经。大有省发。卒为宗门龙象。尤是法中希有之事。是故儒林英特。或有谬听先入。误谤佛法。但速图改悔。即是盛事。不应以谤为障难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本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独特原因——家长不会说,并且介绍了怎样更好地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以及与孩子沟通的非语言的技巧等。
  • 月下的白衣少年

    月下的白衣少年

    屠龙的勇士如果与恶龙缠斗过久,一但不小心沾染上了恶龙的血液,旧的恶龙死去,但新的恶龙正在诞生。他以白翼在黑暗世界飞翔,他是散发光芒的表演者,黑暗,永远是你的舞台。“我叫皓尘。”“你认识我爸?魔法?”“对不起,快斗。”“为什么!骗子!”“他,经历了什么。”“……”
  • 让任何一个反派成为主角
  •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胡适、王国维、林语堂等都极为推崇的传世之作。小说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谐谑描绘特定环境下的社会众生相。开篇用象征笔法点透个体与时代间的微妙关系,而后一路写大明湖景致、王小玉说书、清官可恨、一桩奇案、黄河冰封、爱与彻悟……有世情小说的奇幻,心理小说的洞察,武侠小说的热血,有人认为它的章回如秦砖汉瓦,分别看来精美绝伦,凑在一起则不成长篇。但细读内容就会发现,它妙就妙在不合体统,写得任性,写得恣意飘洒。其中对景致及声音的创新性描写,在今天依然属于教科书级别。
  • 等到雾霭散去的那一天

    等到雾霭散去的那一天

    林雾跟孟星远相识的情景,有点像电影中的情节。虽然他当时的行为确实有点像搭讪,不过他这么说反而给了林雾一种非常光明磊落的感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4册)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4册)

    从最简单入门的英语句式、拼写与发音开始,并且附有大量插图,通过趣味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向规范、美丽的文学作品过渡,让孩子们掌握语言的艺术,感受本国的人文历史。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全面了解西方社会的很好途径。
  • 生存联盟

    生存联盟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天要我亡,我必亡天情到深处方恨少恨到深处自明白
  • 夏天的怦然心动

    夏天的怦然心动

    夏天的一次邂逅,令他/她脸红、心跳。一个是帅气阳光以及腹黑的校草大大;一个是腼腆蠢萌的普通女孩。调皮的月老会让他们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相思莫相负

    相思莫相负

    从青春懵懂到成熟稳重不失风度我们经历了多少岁月打磨和红尘消逝认真爱过的人是否安好你是否也会像平静脱离世俗的深夜想起我
  • 四叶草的记忆

    四叶草的记忆

    冬天,他悄悄的触着你的脸庞。你拿着一杯热咖啡,微笑着看着对面的那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