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探讨
丧尸已经成为一种异变文化,在种种题材,不断更新换代的丧尸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可能还是罗梅罗的系列电影以及非常经典的《我是传奇》,这些老电影相对于新电影只重视血腥、暴力等等视觉效果来看,倒是也蛮有意思的。
人性禁忌是丧尸电影的一大主题,而最大的禁忌莫过于丧尸爱吃人,赤裸裸的血腥画面感给人视觉刺激非常的大,在《活死人黎明》等电影中都有细节化的丧尸吃人情境,更有尸体四分五裂的残忍画面,先不讲这些画面对青少年的残害,我们且想想一些矛盾的事情,为什么本是人的丧尸只吃人,而不吃其他的?比如动物?其实这些都是导演和编剧的特意安排,大约想以此来宣泄自己对人类或者说自己本身的厌恶,丧尸电影崛起在美国60-7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信仰缺失,社会矛盾非常大的阶段,在乔治·罗梅罗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淡淡的讽刺和批判的味道。我想那大概就是相当于我们鲁迅大师说的,人吃人的社会。丧尸群仿佛就是一种无法逃避,有强大吞噬力量的社会上层压榨者的代表。吃人不吐骨头,丧尸电影用中国的老话来解释还真是非常切合啊。遇难者则是那些没有什么抵御能力,并且被自己懦弱无主见以及逃避心理主导的社会中低层的人们,连反抗都显得那么脆弱。
我们再看其中反映的导演和编剧对现代道德伦理的思考。其实在丧尸狂潮面前,社会道德体系早已经崩溃,在面对变成丧尸的母亲儿子等等人攻击你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为了个人生存直接将其爆头,一句帮他们解脱来卸下自己的心理负担。在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客观命题,在死亡面前,你是选择自我生存还是道德圆满,按照中国人的旧传统,我们宁可选择被啃,也不愿意违背孝的定义,而按照西方旧观念来说,个人的生存高于无用的尊严和道德理论,活着比什么都好。然而现代人更多的是矛盾吧,对于社会各种思潮的混乱结合,现代人的内心往往被自己的心理人性以及所经历或者受的教育等等影响着,再也不存在单纯的价值观选择项,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未必不是这些。或许这才符合人这样一种生物。电影中也常常安排此类矛盾,有无法下手干掉丧尸亲人而被生吃活剥的,也有狠心决断的人物,可以毫不留情的杀掉和你并肩战斗多时,于无数次救你于丧尸口下却被丧尸感染的同伴,但同样,当自己面对同样命运的时候,却胆怯而反抗……
根据本人的细心观察,其实在巨大的恐惧面前,人要么为了活可以不折手段,对别人可是毫不留情,要么,受不了自己内心煎熬,自我解脱,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其实都无法摆脱心里压迫,也最终无法获得幸福的圆满。这是导演和编剧对于人性矛盾的解释。而每部电影中强大的主人公可能就是他们对于一种完美人性的向往吧,心理素质很强大,乐于助人,自己也会恐惧,但很会克制自己,都能在关键时刻把握住自己所选择的人性面。影片强烈表达人性面存在的复杂性,同时赞誉那些可以在不同时刻选择好自己所需要人性面的人,可以这么说,他们赞誉的是那些时刻都能把握住自己,保留住自我,而批判人性中随环境变化而常常迷失自己的懦弱者。个人感觉,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异化表现,许多人随波逐流,而跟跟者或者说被愚弄者可以说弥漫全球,就像丧尸们漫步各处,只是哪里多,哪里少的问题,而那些幸存者里也不乏心智不坚定着,一不小心或者被逼无奈就成了无数跟跟者中的一员,清醒者总是少数的,并且是时刻被危险包围着,必须小心翼翼的生存。
另一方面,有些丧尸电影则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思考。社会性,是人作为社会人的一种必然属性,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异化,使社会性也发生了某些异化。《我是传奇》中体现的孤独感,封闭感,对群体或者同类者的向往感生动表达了很多人的内心想法。社会竞争压力的扩大,对权利欲的不舍追求,使人不再相信人,内心虚无感不断扩大(这个可以从无数现代青少年身上挖掘到),他们把对自我和生活的困惑锁在一座他们认为最为安全的居所之中,却不知道,其实危险无处不在,甚至无处可逃。我突然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系列中也有类似情节寓意,往往人只有选择了接纳这种异化,坦然面对,而不是以反抗的方式。在《丧尸出笼》中罗根教授的一番理论正是对这种思想的衍化版,面对现实,一味躲避和反抗只能引向终结,反而包容和扩大才能有和谐,一旦一种现象发生,都有它的理由,如果单纯选择清除,那是不可能的,而只有相对存在,平衡元素,才有新的可能。在《僵尸肖恩》中,人类和丧尸最后的共同生存就是最为现实的表达。我想导演可能想通过这些来表达他们对现代各种文化,各种思想或者各种社会现象的态度吧,用马克思的话来讲,新生事物总是受到旧的事物的困扰,甚至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不成熟的,然而时间会证明他们的合理性,丧尸的不断进化(甚至有电影认为这是人进化的催化剂)就是印证了这点。我们再回归到社会性的问题,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社会性不仅发生在正常人类上,也同样包括异类丧尸群。但是相对于人类性格的复杂性,丧尸们就简单多了,对自己同类的爱护明显比人来的单纯,做什么事也都能同仇敌忾。在《我是传奇》中,主人公渴望家庭和同类的爱护,而丧尸也同样如此,对于女丧尸的被抓,男丧尸一直紧追不舍,并以此推动了剧情发展,才有最后的主人公被丧尸群包围的情节。社会性的另一个方面可能就是阶级性,在《活死人之地》中,这种阶级性尤为明显,人类似乎都有一种间接性后遗症,在大危机冲击过后,往往无法摆脱对原有事物的依赖。在影片中,人类唯一的生存地,依然延续着财富和权力的旧梦,而人类又因为自己内心无法平息的恐惧和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强大的压力,仍然选择毒品,人肉交易,赌博这些使人堕落的方式得到暂时的精神缓解,就好像现代社会一样,毒品、赌博、性似乎永远是一颗无法摆脱的毒瘤,一直且淡且深的存在着。
在众多丧尸电影中,我可能最喜欢的是《我是传奇》,无论是哪种结局,都深深吸引着我,这部电影总让人想起《鲁宾逊漂流记》,相似的孤独感,相似的温情感,相似的彻悟感让我不惜眼泪。导演善于用细节来陈述一些东西,罗伯特·奈维尔每日重复着世界正常时的生活状态,以此防止自己精神崩溃,并且以每天不断播放着无线电波寻找幸存者以及大量的实验来作为自己生存下去的信念。生存除了最外在的物资外,对于人类就是信念了。信念可以说伴随着主人公贯穿了整部影片,并且无意中向大家表现了信念的强大之处,个人感觉,这部电影相对于其他丧尸片,更具有真实感,尤其是对受灾难过后人类心理的把握。影片的另一大主题可能就是人总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这个道理吧,虽然被演绎了无数次,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仍然冲击了我,平常的生活小细节,可能对于当初的你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甚至是你厌恶的,当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那些记忆就开始牵动你了,人,有一个悲剧性心理,总是对失去的东西无法释怀,但是拥有的时候往往从不在意,只因为认为它们一直会存在,事实上呢?还是那句老话,可以珍惜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爱护,失去了,也好潇洒不后悔。
最后,我想说丧尸电影这种异类的存在,还是需要很多人的正视的,它们中有很多绝不是那种单纯的恐怖片,它们所反映的人性挣扎,社会隐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探究。
只是浅薄之见,还望有识之士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