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虚晃一枪,用厚礼诱引吕布抄刘备的后路。目的达到后,袁术立即食言,一丁点儿好处也没给吕布。只是,袁术绝没有想到,刘备竟然会向吕布投降,硬生生地在无路可走的绝境中找到了一条生路。
在先入为主的“验证性偏见”的驱使下,袁术对刘备的人品更为不齿。但从战略角度来考虑,刘备这么做,等于是给袁术出了一个大难题,袁术不得不再次拉拢吕布。
袁术派韩胤为使者,押送二十万斛军粮,去见吕布。袁术还写了一封信给吕布,在信中大拍吕布的马屁,却把刘备贬得一文钱不值:
“……术生平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
袁术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收买吕布,让他袖手旁观,然后自己进兵将刘备彻底消灭。搞定了吕布后,袁术立即派纪灵为大将,向驻扎在小沛的刘备发起最后一战。
刘备聚众商议。张飞抢着要出战,孙乾却说:“如今小沛缺粮少兵,怎么打得过?不如向吕布求救。”
张飞一听,火气就冒出来了:“这个贼厮鸟,怎么肯来帮我们?”
张飞的这个反应是典型的自我设限。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或观摩他人而获得了处事应对的种种经验。这些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应对效率。但是,无可避免地,经验也会成为一种过滤器,将经验之外的更多的应变可能性阻止、删除,从而限制了突破性创新。但是,要想绝地求生、出奇制胜,决不能主动放弃任何看似荒谬的可能性。
在与吕布的多次打交道中,张飞早已认定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小人,和己方绝非同类。所以,张飞对吕布抱有强烈的外群体偏见,绝不相信吕布会在己方困难之际伸出援手(事实上,刘备此刻的困境就是吕布直接造成的)。
但是,刘备却不这么看。从他当初决定向吕布投降,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轻易就落入自我设限陷阱的人。他同意了孙乾的建议,立即派人向吕布求救。当然,刘备在处理这件事上没有自我设限,并不等于他在处理任何事情上都能做到不自我设限。因为,即便是同样的经历,但每个人对于经验的归纳、概括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日后也能看到刘备饱受自我设限烦恼的诸多反例。
那么,吕布会不会理会刘备的求救呢?
吕布看了刘备的求救信,不禁犯了难,说:“两边都写信给我。一个要我坐视不顾,一个要我伸出援手。我们该怎么办呢?”
吕布的头号谋士陈宫说:“刘备今天虽然受困,日后必当纵横天下,成为将军的大敌,依我看,您不能去救他,以免自留后患。”
陈宫为什么这么说呢?或者说,他为什么这么“看重”已经低贱到极点的刘备呢?
刘备屈身于曾经屈身于自己的吕布,看似奇耻大辱,但其实也向外界发出了一个可怕的信号。一个能够这样忍辱负重的人,对于对手来说,其实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人。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吴国大败越国,勾践不得不去吴国屈身为奴。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完成吞吴伟业。(勾践事迹,详见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
大多读过一点书的人,都知道勾践的这段往事。陈宫饱读诗书,很自然地就将刘备的表现和勾践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力劝吕布不要管这件闲事,任刘备自生自灭。
但是,陈宫的说法却没有顾及吕布的感受。刘备的再次屈膝,进一步导致吕布自我膨胀。吕布只是将刘备视为臣服于己的部属,而不是一个可怕的对手。陈宫突出了刘备日后的危险性,无形中等于贬低了现时的吕布。这是吕布很不愿意听到的。
更重要的是,吕布恰好处于他这一生中头脑最为清楚的时刻。他知道,袁术得了孙坚掳得的传国玉玺后,野心膨胀,早有称帝之意。袁术要当皇帝,必然要翦灭群雄。徐州与袁术的地盘接邻,根据远交近攻的法则,袁术第一个觊觎的就是徐州。一旦让他如愿灭了刘备,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所以,刘备不能不救,留着刘备,就等于是手上多了一个灵活机变的棋子。
吕布否决了陈宫的建议,亲自引兵去救刘备。纪灵闻讯,十分恼怒,没想到吕布拿了袁术这么大的好处,竟然食言而肥。纪灵写了一封信给吕布,委婉地表达了责怪之意。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吕布虽然脸皮厚,但也做不到肆无忌惮。在情势催逼下,吕布竟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派人分别去请刘备和纪灵到自己的军帐中赴宴。
刘备接信,大喜,立即就要上马起行。关张担心吕布加害,急忙拦住。刘备说:“吕布不可能害我。如要害我,当初就不如不收留我们。”这个解释颇有道理,关张只能跟着刘备前往。
到了吕布营寨,吕布说:“我今天是特意来为你解困的。你日后要是得意,可不能忘了今日之恩。”陈宫的话多少还是起作用了。但像吕布这么赤裸裸为自己的恩赐索要回报的做法,还是很少见的。可见吕布的脸皮确实不是一般的厚。刘备当然是顿首称谢,连称:“绝不敢忘。”
过不一会儿,人报纪灵来到。刘备不知道吕布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吓了一大跳,当即要退席避让。
吕布说:“我是特意请你二人一起商议的,切勿生疑。”刘备还是惊疑不定,坐在席上,战战兢兢。
纪灵下马入账,一看刘备坐在里面,也吓了一跳,第一个念头就是上了吕布和刘备的大当了,当即转身要走。吕布的手下根本就拉不住他。
吕布大步向前,走到纪灵身旁,一把扯住纪灵的臂膀,就像大人拎小孩一样,把他拎进了军帐。
纪灵吓了个半死,急声问道:“将军这是要杀纪灵吗?”吕布说:“非也。”纪灵又问:“将军莫非要杀大耳贼?”刘备耳朵很大,因此被纪灵蔑称为大耳贼。吕布又答:“非也。”纪灵这下更糊涂了,问:“愿将军早赐一言,以决我心中之疑。”
纪灵的思维模式和张飞是一样的,非黑即白,不是杀我纪灵,就是杀我的对头刘备。但殊不知,这世上还有第三种可能性。
吕布哈哈大笑,说:“玄德是我的兄弟,今天被你围困,我是特意来救他的。”纪灵听了,浑身冰冷,大惊道:“既然这样,将军就是要杀我纪灵了。”
吕布摇了摇头,说:“我平生不好斗,只好解斗。你们两家,还是罢兵吧。”
刘备当然没意见,可纪灵怎么肯同意?纪灵奉了袁术之命,带领十万人马,还未交手,就罢兵退师,回去怎么向袁术交待呢?
吕布又说:“我有一个办法,就让老天来决定你们两家是战是和。”吕布吩咐左右将自己的方天画戟立在辕门外,说:“辕门距离此处有一百五十步。我如果一箭射中画戟的小枝,你两家罢兵。如果射不中,你们各自回营厮杀,我两不相助。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并力杀之!”
古时说一个人的箭术神奇,往往用“百步穿杨”来形容。吕布现在要一百五十步外射画戟小枝,其难度远远大于“百步穿杨”,成功率极低。射不射得中,更多是取决于运气,也就等同于吕布所说的“天意”。(吕布的这一做法,也是破除自我设限的一个成功案例)
无论是纪灵,还是刘备,对吕布射中画戟小枝都不抱希望。纪灵认为答应吕布一试,并不会妨害自己向刘备发起进攻,因此欣然同意。刘备内心打鼓,却也不敢反对,因为一反对,吕布就加入纪灵一方,自己反而死得更快。刘备只好暗自向上天祈祷,希望吕布射中。
但其实刘备的担忧是多余的。吕布虽说让天意来做决定,但其实做决定是人心。吕布对自己的射术极有信心,他计议早定,假托天意,不过是为了让纪灵无言以驳。
吕布引弓,一箭射出,如流星经天,恰中小枝。帐上众人诧异一时,随即是彩声如雷。这一段故事,叫做“辕门射戟”。
要说这也是刘备的幸运时刻。虽然吕布射术神奇,但难免也有射失的可能。如今吕布一箭中的,倒验证了刘备的洪福齐天。刘备一身冷汗后,对自己得天眷顾的幸运更是深信不疑。
纪灵却呆立当场,不知该如何应对。他既不敢当场得罪吕布,又担心回去会被袁术砍了脑袋。
吕布得意洋洋,自命不凡,当场给袁术写了信,为纪灵开脱。刘备总算是又过一道难关,暂保平安。
但刘备对吕布的感恩戴德尚未冷却之际,吕布和袁术又再度勾结起来,上演了一幕结盟求亲的好戏,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样一来,在小沛招兵买马,以图东山再起的刘备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了。吕布找个理由,对小沛发起强力攻击,再一次将刘备打了个落花流水。
刘备的家底有一次被彻底清零。当初,人家送他徐州,他还推三阻四不肯接受。如今,他要想在徐州安身,却是连立锥之地也没有了。
经此一役,刘备心中最痛恨之人排行榜发生了变化,吕布的排名直线上升,与袁术并列榜首。
吕布和袁术联手逼着刘备再次上路。这一次,刘备决定去许都投奔曹操。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差一点儿就把自己送进了鬼门关……
心理感悟:如果你看得见,荆棘中也有路;如果你看不见,大道上也有墙。
验证性偏见人们倾向于将既定的事实解释为有利于强化自己业已形成的观点。
自我设限人们因着先前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主动过滤、删除、放弃了更多的应变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