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兴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腹中诸病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上庶下虫)虫丸主之。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师曰:寸口脉迟而濇,迟则为寒,濇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疽,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腹满舌萎黄,躁不得眠,属黄家。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诸劳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少腹诸病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脐悸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肠痈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中藏经 【汉 华佗】
满痛诸证
心病则胸中痛,虚则胸腹及腰背引痛,及心中疼,心脉大,甚则胸中满而烦。又心病则先心痛而咳,心积则胸满悸,脉虚则不乐,胸腹中若痛。
脾脉急则膈中不利,滑则虫毒肠鸣中热,濇则肠(疒颓)。
脾病腹中鸣痛,脾寒则使人腹中痛。
胃寒则腹中痛,虚则胸中短气,谷不化。
肺实则胸满,脉太过则令人气逆胸满。
大肠积冷则脾痛不能久立,病已则泄,虚则喜满。
肾有水则腹大脐肿,小腹结痛,气上冲心,寒则结在脐下也;有厥气则脐下重闷,或有痛绝。
下焦病则令人腹胀气满,小腹坚,溺而不得便而窘迫也。寒则饮食不消,虚则肠鸣膨胀。
病心腹胀满,痛不止,脉坚大洪者死。
病腹中痛,其脉浮大而长者死。
病腹痛而喘,其脉滑而利,数而紧者死。
肠鸣
脾脉微滑,则蛊毒,肠鸣,中热。
胃者腑也,虚则肠鸣胀满,引出滑泄。
中焦虚,则肠鸣膨胀。
脐突
肾有水则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出,是为逆。
脾脉至大而虚,有积,脾气绝则十日死,又脐出者亦死。
掌肿无纹,脐肿出,囊茎俱肿者死。
脐下重
肾中寒,结在脐下,肾脉来而细软,附于骨者是也,实则烦闷脐下重。
膀胱满胀,则小便不下,脐下重闷,或有痛绝,则三日死。死,鸡鸣也。
脉诀 【晋 王叔和】
肠腹诸痛
下指定位图歌:阳数即吐兼头痛,阴微即泻脐中吼。
肺脉歌曰:溢出胸中满,气泄大肠鸣。
脾脏歌曰:湿多成五泄,肠走若雷奔。
滑脉歌曰:尺部见滑脐似冰,饮水下焦声沥沥。
濇脉歌曰:尺部如濇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
紧脉歌曰:隐指寥寥入尺来,激结绕脐常手捧。
微脉歌曰:尺部见之脐下积,身寒饮水即呻吟。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胸腹诸病
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愊愊然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痛,不治之,数日杀人。
寒气卒客于五脏六腑,则发卒心痛胸痹。感于寒,微者为咳,甚者为痛、为泄。厥心痛,与背相引,善瘛,如物从后触其心,身伛偻者,肾心痛也;厥心痛,腹胀满,心痛甚者,胃心痛也;厥心痛,如以针锥刺其心,心痛甚,脾心痛也;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灰状,终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厥心痛,卧若从心间痛,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者,肺心痛也。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蛔心痛,心腹中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热,善涎出,是蛔咬也。以手按而坚持之,勿令得移,以大针刺之,复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心下不可刺。中有成聚,不可取于俞。肠中有虫蛔咬,皆不可取以小针。
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月真)气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不能卧,是主肌肉损,色黄也。
脾病为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恒山丸主之。
大肠中风者,卧而肠鸣不止,灸大肠俞百壮,可服续命汤。
试胸内生痈法
胸中痛而短气者,当令入暗室中,以手指捺左眼,视若见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是瘭疽内发出也。
肠痈
卒得肠痈而不晓其病候,愚医治之,错则杀人。夫肠痈之为病,小腹重而强,抑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腹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其脉数者,小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中出,或大便出脓血。
问曰:官羽林妇病,医脉之,何以知妇人肠中有脓,为下之即愈?师曰:寸口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血为浊败。小腹痞坚,小便或濇,或复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即为瘀血,血下则愈,大黄牡丹汤主之。
仁斋直指方 【宋 杨士瀛】
腹痛
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
气血、痰水、食积、风冷诸证之痛,每每停聚而不散。惟虫痛则乍作乍止,来去无定,又有呕吐清沫之为可验。
肚皮痛
肚皮痛者,由肾虚不能行水,加之酒面无度,洒与水交聚于腹中,而面毒复缠滞其气,是以水渗于肚皮而作痛矣。以钱氏宣风散,用****煎,咽下神保丸,俟其大便流行,后以青木香丸一分,安肾丸倍之,用二陈汤煎水,空心咽下,脾肾气复,自然向安。
疮疡全书 【金 窦汉卿】
井疽发
此证发于胸者名曰井疽,状如豆大,三四日起。若不早治,必入于腹。入腹不疗,十日当死。急服内固清心散可治。若内发伤膜,主死无疑。治法与发胸、发背同。
穿心冷瘘
此毒生于心窝,初起则心头如火热,其毒则先内溃心包,方出皮肤,令人心神恍惚,盗汗多出,二目皆红,舌如鸡金,背里外俱热易治;若毒发于外,冷气攻心,常呕吐恶心,口吐冷痰,恶闻食味而气臭者,死。
蜂窝发胸
此证蜂窠发于胸乳间,乃心火热盛,须用依前疏导心火之药稍治之,迟则热必攻心,必然死矣。内服发胸煎药,外贴膏药,后用掺药,洗用猪蹄汤。
发肚毒
发肚之毒,有发腹肚、或手肚、足肚者,俱为发肚,若不速治,必致丧命。便服镯毒流气饮三四服,并服六皮四子汤,内托散加木瓜、槟榔、苍朮,空心煎服。未溃用金箍散;已溃后外贴金丝膏,内服蜡矾丸。
肚痈
此毒生于脾经,因食煎煿油腻,酒醉太过,及行房事,以致毒不流通,聚成此痈,或生在外,或生在内。若不速治,溃透脾膜即死。先服六君子汤加厚朴、砂仁、青皮、芍药、木香、枳壳、甜瓜子、黄芪,次服内补十宣散、蜡矾丸。
溃后久不愈,用六合回生丹、猪腰子法治之。未溃烂之前,按内有脓状,急用肠痈之行药,追脓大便中出,庶易愈矣。
肋肚痈
此痈受在大小肠二经气壅而发出在表,乃结痈聚毒也,当用内托流气饮,外用围药。内服肠痈从大便会脓之药治之,调理禁忌之法相同。
脐痈
此证生于脐内,因食生冷油腻之物,积聚于气海之间,聚结成痈,若不速治即内溃。脐内出脓,四围坚硬或出血水者,即难治也,无此则生。
如未溃破,按之有脓,将治肠肚痈行药,从大便中出,甚妙。痛加乳香。
妇人此痈受在心,流于小肠经,发在脐中,坚硬如石,与男子不同,此是恶毒证也,当用内托流气饮、定痛三香饮治之。治法须用围药,并同男子脐痈之药,加减治之。
九发
九发者,肺疽、心疽、肝疽、肾疽、脾疽、胃疽、大肠疽、三焦疽、小肠痈,须验其人所发为依据。此候审定痈疽浅深,其病从何脏腑发,先曾食何乳石,又验其气血虚实。穿溃出入者可治。发于内者,则伤膜流脓,大便出者必难治。若以药令脓大便出者,则药味入于经络,引出无害,当参详而疗之。愈后一年之外,不许远行及行房事。若不知戒,终至于毙。
小肠痈
此证因膀胱有热,蓄毒不流结成,以致脐中坚硬结核,小便疼痛,日夜下利无度,用败毒散加猪苓、泽泻、木通、灯草、甘草梢、瞿麦,又用连根葱十根捣烂盦脐上,多服金花丸。大要用前肠痈、肚痈之法治之。
盘肠痈
此毒因闪肭而得之,用独活散,此即治腕疽药。
胃脘痈
《素问》云:人病胃脘痈,当候胃脉,沉细者气逆,气逆者人迎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逆而盛,热聚胃口不行,故留为痈。其发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或嗽或呕,或吐脓血,宜升麻连翘汤。热聚胃脘,留结为痈,须要知戒。
心肝燥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二官有君臣之分,一身之主宰,其可伤也!此痈受在心,心主行血,气血热伤于经络,此是恶毒之证,不可不审也。当用定痛败毒散;如不散,用内托流气饮。
济生方 【宋 严用和】
心痛
夫心痛之病,医经所载,凡有九种:一曰虫心痛,二曰疰心痛,三曰风心痛,四曰悸心痛,五曰食心痛,六曰饮心痛,七曰寒心痛,八曰热心痛,九曰去来心痛。其名虽不同,而其所致,皆因外感六淫,内汨七情,或饮啖生冷果食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气闭塞,郁于中焦,遂成心痛。夫心乃诸脏之主,正经不可伤,伤之则痛。若痛甚手足青过节者,则名曰真心痛。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若乍间乍盛成疹而不死者,名曰厥心痛,不过邪气乘于心支别络也。寸口脉紧,心脉甚急,皆主心痛。又有痛甚而心脉沉伏者有之矣。王叔和云:心腹痛脉沉细瘥,浮大弦长命必殂。治法当推其所自而调之,痛无不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