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
金匮真言论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故仲夏善病胸胁。
【注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此言脏气实则病气,脏气虚则病脏也。】
阴阳别论
三阴三阳俱搏,心满腹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注 三阴三阳者,五行之气也。阴阳二气,俱搏击而不和,故尽五行之数终而死也。心满,阳搏于上也。不得隐曲,阴搏于下也。腹居身半之中,阴阳相交者也。腹发尽者,阳尽发于上,阴尽发于下,而无阴阳中见之和也。】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注 一阳者,少阳之气病也。食入于胃,浊气归心,脾胃受伤而为泄,故心虚而掣痛矣。《灵枢经》曰:脾脉微急为膈中。又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此皆少阳之木邪干土。】
刺热篇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
【注 此内因之热,外感之风寒,外内交争,热干神脏,故卒然烦痛也。】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胁满。
【注 肝脉环阴器,抵小腹而上胁肋,故腹痛胁满。】
脾热病者,腹满泄。
【注 腹乃脾土之郛郭也。】
腹中论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濇之病。
【注 此论邪留气分而为伏梁也。气行于肌腠之间,是以身体股胻皆肿。风为阳邪,伤人阳气,此风邪伤气而留于脐腹之间,故曰此风根也。大肠谓大肠之外,空郭之间,风邪之气充溢于大肠之外,而留着于膏肓,肓之原出于脖胦,正在脐下,故繞脐而痛也。不可动者,不可妄攻以动之也。盖风邪之根,留于脐下,动之则风气淫佚而鼓动其水,水溢于上,则小便为之不利矣。】
举痛论
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注 莫子晋曰:太阳,日中之火也。太阳主诸阳之气,阳热之甚者也,此受天之寒邪,得吾身之阳气以化热,故痛立止。】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气血乱,故痛甚不可按也。
【注 荣血行于脉中,阳气行于脉外,寒邪在脉,与阳气相搏,则血气淖泽而脉满矣,脉满故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于脉中,阳气惟升而从上,血气不能相将而循行,则乱矣。】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注 寒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则内引小络而痛。气为阳,经络为阴。如邪客于脉外之气分而迫于经络为痛者,或得炅,或按之而痛止,盖寒邪得气而易散也。如邪入于经络而为痛者,甚则不可按,或虽按之无益,盖阴分之邪难散也。此邪在膜原之气分,牵引小络而痛,故按之即止。】
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注 侠脊之脉,伏冲之脉也,伏冲之脉上循背里,邪客之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注 夫冲脉之循于背者,注于经,其浮而外循于腹者,至胸中而散于脉外之气分。故脉不通则气因之而喘动应手,谓脉逆于胸之下,而气因病于胸之上。喘动应手者,人迎气口喘急应手也。】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濇,脉濇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注 背俞之脉者,足太阳之脉也。太阳之脉循于背,而五脏六腑之俞皆在太阳之经,故脏腑血气皆注于俞,故寒客之则脉濇而血虚,血虚则痛矣。夫心主血脉,五脏六腑之俞皆注于心,故相引心而痛。心为阳中之太阳,与太阳之气,标本相合,是以按之则热气至而痛止矣。】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濇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注 肝主血,故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则血濇脉急。肝脉布胁肋,循阴器,故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
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濇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注 厥阴之脉上抵少腹,下循阴股,故腹痛引阴股。盖言经气上下相通,故邪正相引而为痛。】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濇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注 盖邪在于外内之络脉者,必转入于大经而后乃代谢,如血气稽留于络脉,则宿昔而成积矣。宿昔,稽留久也。大经,脏腑之大络也。】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注 寒气客于五脏,脏阴之气,厥逆于上而从上泄,则阴气内竭,阳热之气未入于内,则里气虚伤,故卒然痛死不知人,阴阳之气复反于内则生也。】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注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从胃上出,故痛而呕。】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注 此言寒气客于小肠之间,转入于肠内,故不成积聚而为后泄腹痛也。】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注 热气者,寒气稽留而化热也。小肠为赤肠,乃心脏之腑,故感火气而化热。小肠主液,肠中热则液消而为瘅热矣。液消热燥则受盛之物坚干而不得出,故痛闭不通矣。】
厥论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注 手心主者,手厥阴包络之气。手少阴者,心脏之气。君相二火并逆,将****矣,故死。】
奇病论
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注 皮肤为阳,筋骨为阴,是以筋病则尺脉数。诸筋之会,聚于宗筋,冲脉者,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是以筋病而腹必急。夫十二经之筋病,惟手太阴甚则成息贲,胁急吐血;足少阴筋病甚者,死不治。是以白色黑色见者,则病甚也。】
标本病传论
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注 心先痛者,病先发于心。欬者,一日而之肺;胁支痛者,三日而之肝;闭塞不通,身痛体重者,五日而之脾。此皆逆传其所胜,是以三日不已而死。心为火脏,冬之夜半者,水胜而火灭也;夏之日中者,亢极而****矣。】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注 病先发于肾,则少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之胃,则腹胀;三日而之肝,则两胁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灭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绝而不能生也。】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注 病先发于肝,则头目眩,胁支满。三日而之脾,则体重身痛;五日而之胃则胀;三日而之肾,则腰脊少腹痛。三日不已死,夏早食者,寅卯之时木气绝而不生也;冬日入者,申酉之时金气旺而克木也。】
脉解篇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
【注 九月少阴心主气,少阳为君火之相,故至九月为心之表,其气更甚。然君相之火,为时所遏,故心胁痛。九月收藏之时,少阳不能枢转,故不可反侧。】
阳明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注 此无形之水气上乘而为之也。】
气交变大论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溏泄、肠鸣。
【注 诸甲之岁,土运太过,雨湿流行,腹痛乃肾脏之病,土胜而水伤也。】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民病肠鸣、腹支满。
【注 诸壬之岁,木运太过则胜土,肠鸣腹满,脾病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腹满胫肿,寝汗出,憎风肠鸣。
【注 诸丙之岁,水运太过,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气上乘,迫其火气外炎,故身热。心烦心悸者,水气上凌于心也。躁者,火气不交于阴也,阴气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心神不宁,故谵妄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胸中痛,胁支满,郁冒曚昧,心痛暴喑。
【注 火运不及,寒乃胜之,则阳气不能施化,故为此诸痛,所谓寒胜则痛痹也。郁冒曚昧,寒湿之气冒明也。水寒乘心,故心痛。心主言,故暴瘖。】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复则大风暴发,痛于心腹。
【注 水弱土胜,木后复之,故大风暴发。风气入于膈中,在上则痛于心,在下则痛于腹也。】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
【注 中清,中气冷也。胠胁少腹痛,肝木之病。肝气虚逆,更兼中清,故肠鸣。】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病口疮,甚则心痛。
【注 六乙之岁,金运不及,则所胜之火气乃行。金弱火亢,水乃复之,故水寒之气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寒中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
【注 六己之岁,土运不及,木反胜之,由是风木伤土,民则有飧泄、霍乱、体重腹痛,肌肉之病。】
五常政大论
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
【注 《灵枢》曰:厥阴心包络所生病者,心痛烦心。胃脘痛者,木克土也。土位中央,膈不通,则上下厥逆。】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热气妄行,寒乃复,善忘,甚则心痛。
【注 寒气下临,藏气上从,而热气妄行,霜寒以复之,是以神气伤而善忘,甚则心痛也。】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胸中不利,厥逆,心下痞痛,少腹痛,时害于食。
【注 太阴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心下痞者,上下水火之气不交也。少腹痛者,肾病于下也。时害于食者,水上乘土也。】
六元正纪大论
金郁之发,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侧。
【注 此受司天在泉之胜制,郁极乃发,以报复其岁气。《灵枢》曰:足少阳是动,病心胁痛不能转侧。】
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
【注 腹胀肠鸣诸证,皆感土气而发。】
水郁之发,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
【注 腰睢,肾之腑,关节屈伸,筋骨之病,肾主骨而筋属于节也。厥逆痞坚腹满者,阳气下藏中气寒也。】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注 此受司天在泉之胜制,郁极乃发,以报复其岁气。如下卯丁酉岁,少角木运而上临阳明,壬子壬午岁,太角木运而阳明在泉则木气皆郁矣。胃脘痛等病,木胜而土伤也。】
太阴所至,为积饮痞膈。
【注 此春病之常也,土位中央而分旺于四季,故四时为痞积中满之病。】
太阴所至为积满。
【注 此夏病之常也。】
太阴所至为中满。
【注 此秋病之常也。】
至真要大论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胸中烦热,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
【注 少阴司天,子午岁也。胸中烦热诸证,乃火淫而金伤也。】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腹胀。
【注 厥阴司天,已亥岁也。胃脘痛等病,乃木淫而土伤也。】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厥心痛,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
【注 太阳司天,辰戌岁也。心痛诸证,乃寒凌心火,逼其火热上炎,而水火寒热交争也。】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腹中鸣,心胁暴痛,不可反侧。
【注 阳明司天,卯酉岁也。腹中鸣,寒清于中也。心胁暴痛,肝经病也。】
岁少阴在泉,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少腹中痛,腹大。
【注 少阴在泉,卯酉岁也。腹中鸣气上冲胸,火气上奔也。热在下焦则少腹痛,热在中焦则腹大也。】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
【注 厥阴在泉,寅申岁也。厥阴肝脉上贯膈布胁肋,故为心痛支满等病。腹胀善噫,木淫而土病也。】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心痛胃满,少腹满。复则体重中满,饮食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
【注 心痛者,木盛而传于火也。胷中,膻中也。宗气之所居,阴气上逆,故胸中不便。】
厥阴之胜,胃膈如寒,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甚则呕吐,膈咽不通。复则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