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峥便开始着手采购商品。
在中国最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大唐盛行的。丝绸娟布、精美瓷器、茶砖都是暴利的商品。
李峥知道如果采购这样商品虽然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也极有可能采购的货品与李记商贸的其他商人的货一样,同行是冤家。
李峥打算采购一些其他人没有,或者量少的货物。比如:铜器,铁器。
古代冶炼业不发达,炼铁炼铜产出量不大。所以铜器铁器十分昂贵。利润也就不低。
再说贩卖铜器铁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不容易损坏,容易保存。
李峥领着手下,在长安东西两市逛了一天,从几家大型的铜器和铁器店采购了大量的铜器:铜碗、铜碟、铜佛、铜钵、铜锁、铜铃等等。
铁器:铁锤、铁链、铁斧、铁钉、铁镐、铁锹、铁锯、铁钳等等。
这着商品都用大口的箱子装着,塞满了五辆四轮双马的大型拉货马车。
这五辆马车都是在西市的车马行租赁的。
除了这五辆用来装货的马车以外,李峥还租了三辆双轮马车和两辆备用四轮马车。剩下的五这辆马车都留在车马行,等到了商队出发日再一同启程。
李峥没有货仓库,只好命人将货拉回李府他的院落存放。
马车十分结实完善,还有有顶棚不怕风吹雨淋。到了院落车不卸货。只需要将马匹从车辕上卸下,赶到马厩自然会有马仆照顾。
现在货物马车都有了,只要等商队出发前一日再聘请五个随队脚夫即可。
闲而无事,李峥便将南霁云和新调配而来的王校尉一同探讨如何护卫商队。
王校尉全名王朗,三十来岁。当兵已经十多年,参加过大小战争,经验十分丰富。
他身材中等,相貌平凡,但他一双单凤眼透露出精明的光彩,他的右脸颊有一道刀痕,给他的气质中增加了一缕凶煞之气。
三人同坐大堂,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要说探讨,不如说是李峥向两位前辈请教。
王朗告诉李峥,军队如何整队,如何行军,如何组织防御,如何探敌先机,如何有效进攻。如何判断是否追击,如何突破包围。这着知识都是王朗当兵十多年的宝贵经验。
介绍完这些他又讲了他在安西军中参加的那些战争事宜。
李峥听了茅塞顿开,如痴如醉。
王朗说道:“打仗最怕受到突然袭击,以无备打有备。有一次他乘着夜色带着士兵去偷袭吐蕃人的军营。那些被偷袭的军营要是被大火一烧,通常都会炸营,士兵们从睡梦中被惊醒,搞不清楚状况,没有武器披甲,没有有效的指挥,通常都会以击而散,被自己人踩死的都有很多人。”
李峥想了想说道:“那咱们如果要扎营,那应该怎么组织防御呢?”
王朗说道:“首先必须把营帐扎在一起,但是又不能靠的太近。不然敌人火攻会火烧连营。其次要派遣斥候明哨安哨轮流巡逻。扎营的营墙要牢固,瞭望楼,预警锣必不可少。”
李峥听了说道:“看来此次贸易我准备的还不够,我打算再买一些装备物资,比如咱们行商的吃食要准备充分,除了这个我还打算买几只狗作为夜晚预警,狗的听觉十分敏锐,可以帮助咱们预警。再说咱们沿途肯定还要补给,那些来历不明的食物可以先投喂给狗吃,狗吃了没事后咱们的人再吃,这样也可以防备有人投毒。”
王朗说道:“平日里行军都是军队自己有补给队,这此出商,我们要沿途补给,确实是要防备投毒,这是我没想到的,公子你能够想到,真是大才。”
李峥笑着摆手说道:“不是每个都能面面俱到,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王校尉指导。这次出商,除了我们李府的护卫,和我聘请的振兴镖局的护卫,还有李记商贸自己的护卫。振兴镖局的护卫我还敢放心,不过李记商贸的护卫如果出了不臣之心,咱们也不能不防啊!”
王朗思考一说道:“要是他们造反,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指挥,这个头目咱们要严加监控。至于李记其他的护卫,如果打散同咱们的人混编可能反而影响咱们自己人的战力。”
李峥低头思考一阵,他突然灵光一闪,想到“支部健在连”上这一妙招。
李峥对南霁云说道:“要不然咱们这么办,李记商贸的护卫头目由我调到身边陪同,实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南大哥你带上你的人,打散插入到他们的护卫中去。这样就能以少数人控制他们多数人。要是他们有不臣之心,咱们也能第一时间反应,与振兴镖局一同绞杀他们。”
南霁云听了点头说道:“好,这个办法好。”
李峥讨论完军务就吩咐小厮李临福去西市购买七八只狗,特别叮嘱他要把装狗的笼子和狗嘴笼一同买回来。顺便他还让李临福买了一些斗笠、蓑衣、油纸伞、帐篷、棉被、碳火、食物干粮,还让他在竹篾店定做了一百个竹哨子。这些竹哨子可以戴在脖子上,当遇到敌人可以吹响预警,也可以绑在箭羽上做响箭。
过了几日便到了正月十四上元节前夜。
上元节就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上元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在唐朝,上元节是一个极为盛大的热闹的节日。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连续三天的节日狂欢。
这三夜,各大坊门相继开放,不再宵禁。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出门赏花灯。买上一只花灯挂在房门前,寓意着吉祥如意。
同时,上元节也是唐朝的情人节。这三夜,一对对的情侣出来观灯约会,一吐情意。
去年的上元节,张娇是同父亲路途中,没有参加,让她十分可惜。
今日她在黄昏十分就开始梳妆打扮。
她将脸颊用温水洗净,再坐在镶嵌铜镜的梳妆台前细细的化妆。
这刷漆雕花梨木梳妆台还是她的生母的陪嫁,阿母去世后阿爷把梳妆台锁在仓库里,以免睹物思人。现在她用来梳妆打扮,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阿母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她情事捷顺吧。
张娇细心的盘好长安小娘最流行的发式。又拿出细腻的白、红脂粉,先均匀的用小巾涂在白嫩的脸颊上。在将胭脂用小刷沾染了点,涂在两腮。接下来是画眉。她拿出小巧的刀片,沿着眉弓把眉毛修成弯弯的柳叶眉。再用炭笔画出有层次的浓淡墨色。再拿出金色的圆点画钿小心的涂上鱼胶贴在额前。最后拿出红纸,用嘴轻轻一抿。
她面对着半人高的椭圆铜镜打量着自己,镜子里的她娇艳动人,仿佛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李铮这边则吃过晚饭,乘上马车,带上南霁云等十名披甲护卫,一同赶往东市。本来李铮院里的几个丫鬟也想跟李铮一块去东市观灯,但是李铮想着带着这一群莺莺燕燕去更宁外一位女子幽会实在不妥,就答应丫鬟们明日再去。
出了坊门,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潮,长安市民们,不管是汉人还是来长安的西域人都是拖家带口,笑口颜开的往东市走去。
半个时辰后,李铮等人来到振兴镖局门口。李临福敲开大门,年轻的小趟子手见是李铮来了连忙回去禀报。
不一会儿,张娇踏着轻盈的步伐走了出来。
她今夜打扮的十分漂亮,她身穿一件粉红色绣金花锦绣圆领长衣,外披一件纯白狐狸毛坎肩,下穿一件同色长裙。
张娇见了李铮露眼睛都笑成了弯月,她红唇微启说道:“真是抱歉,李大哥,让你久等了。”
“没关系,我们走吧!”李铮上前拉住张娇的小手,两人并肩而行,走进这灯火辉煌的世界。
长安城市这个时代天下间最繁华的都市,今夜又逢上元节前夜,西市已经人满为患了。
西市的各家店铺门口都挂上了各色各样的花灯将街道照耀的如同白昼。
李铮同张娇一边走一边欣赏满街绚丽多彩的灯火,南霁云和护卫们跟在后面,也充满欣喜的观看着一盏盏漂亮的花灯。
除了看花灯,一些大型的门店为了吸引顾客,还专门请了舞龙、舞狮子的队伍。
一位身穿黄衣的艺人手持竹藤彩球在前领舞,后面跟着手持用木柄纸竹扎成的描绘惟妙惟肖的龙头龙身龙尾的十名舞龙艺人跟着彩球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
在鼓、锣、钹、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显得气势更加雄伟、舞姿更加生动。
那舞狮子的队伍更是有趣,狮子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由两位艺人一人举狮子头,一人举狮身,随着锣鼓的节奏看、站、走、跑、跳、滚、睡。模仿真狮子惟妙惟肖,又憨态可掬。惹事张娇连声叫好,鼓掌把手都打红了。
看完舞狮舞龙,李铮又带着张娇往前走,来到了花灯的铺子前。
这家店铺生意特别好,老板是个老头子,他心灵手巧,扎的花灯既有正统的宫灯模样也有动物等讨喜的造型。围观买灯的人是络绎不绝,挤满了人。
张娇一眼就看中了一只红色鲤鱼造型的花灯。这花灯制作精美,惟妙惟肖,挂在架子上,发着红色的光芒。
她拉着李铮的手说:“李大哥,你看那个鲤鱼花灯是不是很漂亮呀?”
李铮笑道:“你等着。“
说完他挤进人群,不一会儿,他提着那只鲤鱼花灯挤了出来,递给张娇笑着说道:“给你。”
”谢谢“
张娇接过花灯,眉开眼笑。
两人继续逛着灯市,一边走还一边买了一些街边小吃。两人不顾形象的在大街边上的小摊上吃了起来。
就在李铮埋头吃小吃的时候,张娇突然用手肘碰了碰李铮的手臂小声的对他说:”李大哥,好像有人在跟踪哦那我们。“
李铮侧头看着张娇说道:”会不会是你看错了?这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哪会有人盯着咱们?“
”不会的,我从小就跟着阿爷学察言观色,这看人的功夫不会落下。你看前面穿蓝色衣服的男子,还有站在花灯摊位的那两个年轻人,也时不时的偷看咱们。”张娇小声的说道。
李铮听了张娇的话随着她的指点看向那边,那两个假装买灯的年轻男子中的一个时不时的往这便看来,与李铮目光一对,立即脸色一变。他突然摆了一个手势,从怀里拿出一个画着油彩的猫头面具戴在脸上,抽出腰间的横刀,杀气腾腾的朝李铮二人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