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我们观想我们的心行,是怎样的想法、倾向,使我们这样说话、这样做事。我们修行谛观,以便发现我们心行的真正本性——我们如何被我们的个人意识影响,又如何被我们的家庭、祖先及社会的集体意识影响。不善心行带来伤害和痛苦,善心行带来爱、幸福、解脱。
第五步:觉知习性
最后要观察的是我们的心识。佛教说,心识恍若有着各式各样种子的田野,有慈悲喜舍的种子,有愤怒、恐惧、不安的种子,也有正念的种子。心识是储藏这些种子的仓库,一切可能在心中升起的种子。若心不平安,那可能跟阿赖耶识中的渴望与感觉有关。想要生活在平安中,我们要觉知到自己的倾向 (习性 ),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做到自我控制。这是预防性健保的修行。谛观感觉的本性,寻找它们的根源,看看哪一个感觉需要转化,并且滋养那些带来平安、喜悦及幸福的感觉。 没有人比自己更亲密:“愿我安详,不受伤害”
有一天,侨萨罗国的波斯匿王问其妻末利夫人:“皇后,在这世间,有谁对你的爱,跟你对自己的爱一般多?”末利夫人笑了,答道:“皇上,有谁比你自己更爱你?”次日,他们把之前的对答跟佛陀讲,佛陀说:“你们说的很对。在这世间,没有人比你更爱自己。心游走于千万方向,有谁比自己更亲密,已懂得怎样爱自己,不会再令别人痛苦。”
波斯匿王和佛陀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当他们在.树给孤独园中坐着的时候,波斯匿王跟佛陀说:“世尊,有些人以为他们最爱的人是自己,但其实他们正是以自己的想法、言语、行为把自己伤害得最多。我以为,他们不是自己最亲爱的人,而是自己的最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