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王:“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
奘对答:“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大王曩修胜福,位为人主,非唯苍生恃仰,固亦释教悠凭,理在助扬,岂宜为碍。”
鞠王乃曰:“弟子亦不敢障碍,直以国无导师,故屈留法师以引迷愚耳。”
奘心知,话说至此,便不再言语,起身走人,鞠王见之乃动色攘袂大言曰:
“弟子有异途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归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
奘法师走出门后,只轻留一句:“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此句之后,奘悲哀至斯,知自己或许这次走不出这里了,曾记得,三国高僧朱士行当年就这样被留在于阗(今新疆于田县)了,所以奘法师悲泣纵横,不能自已。然鞠王无视继续每天招待好奘法师。奘法师的每一次吃饭,麹王亲自拿饭碗伺候在旁。奘法师见之,便不再吃饭了。就这样连续三天,水浆不进。第四天,奘法师气息变的和在莫贺延碛九死一生的时候一样,严重脱水,气息奄奄快不行了。麹王本来认为自己会和姚秦时期的吕光一样好运,劫三藏法师于自己国内,却没想到头来是这么一个结果。若奘法师这么一个三藏高僧在他手里被活活逼死的话,他感觉自己真是会遭报应的。
所以他后悔至极--“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
“..好..不过..奘..要..鞠..王..指日..发誓。”奘法师口吐极微弱之语,他的身体严重脱水,脏器也快衰竭了。
“好!我答应。既如此,指日发誓不如指佛发誓来的更痛快!”
鞠王不仅如此,还当着太妃张氏的面,与奘法师结拜成为兄弟,并且指佛发誓任师求法。
“弟弟你去西天求法,我全力支持,唯一的一个愿望,就是你取经回来之后,请务必再取道高昌,到时候在高昌停留三年,接受我的供养。”
奘法师曰:“诺。”
“做哥哥的我现在就开始为弟弟西行进行准备工作,这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哥哥希望弟弟能在高昌开讲《仁王般若经》。之所以开讲这部经,因为哥哥一直相信《仁王般若经》有着消灾祛难的功效。”
奘每次开讲之前,麹文泰都亲自手执香炉,在前导引。玄奘讲经需要升座,所谓“升座”就是要到一个高座上去跏趺(盘腿坐着),这时麹文泰就会跪下,让玄奘踩着他上座,每到讲时,王躬执香炉自来迎引,将升法座,王又低跪为蹬,令法师蹑上,日日如此。这种礼节不管是在东土大唐还是在奇幻西域亦或者西天婆罗门国都是最崇高的,没有之一。
一个月过去之后,经讲完了,奘法师长途旅行的东西也给准备好了。麹文泰还专门挑选了四个愿意西去追随奘法师的童子,来伺候和照顾奘法师,奘法师知道后便亲自为其受沙弥戒。不能小看沙弥,沙弥受的戒甚至超越20岁受的具足戒。更别说居士了,不是秒杀了,而是爆街的存在。
举个例子,居士经常喜欢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沙弥所受的最基本十戒中,前五戒跟这个完全一样,就少了一个字,“不邪淫”的“邪”字没有了,即“不淫”,也就是说他完全不能够有两性的性关系,居士是可以有正当的两性关系的,所以它禁止的是“邪淫”。当然,受过具足戒的奘法师,不仅无淫,而且是完秒沙弥戒的存在。所以他能为童子当受戒师,为他们剃度。
沙弥的最基本十戒中另外还要再加五戒,六,不涂饰香蔓;七,不听视歌舞;八,不坐高广大床;九,不非时食;十,不蓄金银财宝。
一个月后,鞠王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物资,有:“法服三十具、手衣一大套、漠行防蝎毒袜一大套、防沙面罩一大套......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送这么多东西,高昌国的军事和经济受到巨大影响,以至于无法运作,接近瘫痪,为什么?他为了这个年轻三藏法师真的值得吗?那是因为鞠王知道自己不久之后,便会死于非命......
在这之后,鞠王派心腹殿中侍御史欢信帮助护送奘法师至西突厥所在的叶护可汗衙,带上自己所写的二十四封通关文牒,给奘法师西域途中要经过的二十四个国家的国王,信中请求各国国王能够给予奘法师西行帮助。每一封信都附“大绫”(高级丝织品)一匹作为高昌王本国的信物。还有一份特别的信,是给西突厥叶护可汗的,西突厥是西域最大的势力,所以要让他帮助奘法师,信及信的内容要特别一点才行。
那么奘法师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呢?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