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曰:脾热病者,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刺郄中出血。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刺足厥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寒,腰脊痛宛转,刺足太阳、少阴。
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胻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太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胻。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循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目巟)(目巟)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长,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踹下间去地一尺所。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横居,为二痏。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止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目巟)(目巟)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八八然,目(目巟)(目巟)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灵枢经》曰: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锺,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
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腰尻以下应冬至,其日壬子。凡此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甲乙经》曰:腰痛上寒,实则脊急强,长强主之。
少腹痛,控睾引腰脊,疝痛上冲心,腰脊强,溺黄赤口干,小肠俞主之。
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
腰痛不可以俯仰,中膂内俞主之。
腰足痛而清,善偃睾跳拳,上髎主之。
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后取尾骶与八髎。
腰痛大便难,飧泄,腰尻中寒,中髎主之。
腰痛脊急,胁中满,小腹坚急,志室主之。
腰脊痛恶风,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胞肓主之。
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
腰痛控睾小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气街。
腰痛不得转侧,章门主之。
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门及行间主之。
腰腹少腹痛,下髎主之。
肾腰痛不可俯仰,阴陵泉主之。
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羸瘦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怏怏,太冲主之。
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
腰痛大便难,涌泉主之。
腰脊相引如解,实则闭癃,凄凄,腰脊痛宛转,目循循,嗜卧,口中热,虚则腰痛寒厥,烦心闷,大锺主之。
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春无见血,若太多,虚不可复,是前足少阴痛也。
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矫矫然,申脉主之。
腰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阳辅主之。
腰痛不可举足,跟中踝后痛,脚痿,仆参主之。
腰痛挟脊至头八八然,目(目巟)(目巟),委中主之。是前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者。
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是前衡络之脉腰痛者。
腰脊痛,尻脊股臀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并热,痛痔,痛尻,脽中肿,大便直出,承扶主之。
《千金方》曰:腰背痛,宜针决膝腰勾画中青赤络脉,出血便瘥。
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竹拄地,度至脐断竹,乃以度之背脊,灸竹上头处,随年壮灸讫,藏竹勿令人得知。
腰痛,灸脚跟上横文中白肉际十壮,良。
又灸足巨阳七壮,巨阳在外踝下。
又灸腰目髎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
又灸八髎,及外踝上骨约中。
腰卒痛,灸穷骨上一寸七壮,左右一寸各灸七壮。
五脏六腑,心腹满,腰背疼,饮食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灸三焦俞,随年壮。
腹疾腰痛,膀胱寒,澼饮注下,灸下极俞,随年壮。
劳冷气逆,腰臗冷痹,脚屈伸难,灸阳蹺一百壮,在外踝下容爪。
腰背不便,转筋急痹筋挛,灸第二十一椎,随年壮。
神道、谷中、腰俞、长强、大杼、膈关、水分、脾俞、小肠俞、膀胱俞,主腰脊急强。
腰俞、膀胱俞、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主腰痛。
志门、京门,主腰痛脊急。
小肠俞、中(月吕)俞、白环俞,主腰脊疝痛。
次髎、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恶寒。
三里、阴市、阳辅、蠡沟,主腰痛不可以顾。
束骨、飞扬、承筋,主腰痛如折。
申脉、太冲、阳蹺,主腰痛不能举。
昆仑,主脊强背尻骨重。
合阳,主腰脊痛引腹。
委中,主腰痛挟脊至头,八八然。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
大锺,主腰脊痛。
太白、阴陵泉、行间,主腰痛不可俯仰。
承扶,主腰脊尻臀股阴寒痛。
涌泉,主腰脊相引如解。
阴谷[阴谷原作「阴骨」,据《千金》卷三十改。],主脊内廉痛。
膈关,秩边、京骨,主背恶寒痛,脊强难以俯仰。
《儒门事亲》曰:肾俞二穴,在十四椎下两旁各寸半陷中,灸五壮,主腰痛不可俯仰,转侧难,身寒热,食倍多,身羸瘦,面黄黑,目(目巟)(目巟);又主丈夫妇人冷疾,气劳病。中膂俞二穴,在十一椎下两旁各寸半,灸五壮,主腰痛不可俯仰,挟脊膂痛,上下按之应手者,从项后始至此穴,痛皆灸之,立愈也。
腰俞一穴,在二十一椎节下间陷中,灸五壮,主腰疼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冷不仁,起坐难,腰脊痛不能立,急强不得俯,腰重如石,难举动也。
张仲文传神仙灸法:腰膝重痛不可转侧,起坐难,及冷痹,脚筋挛急,不可转侧屈伸,灸曲膝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到肉,初觉疼痛,用二人两边齐吹至火灭。午时着灸,人定已来,脏腑自动一两行,或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朱震亨《心法》曰: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
《医学纲目》曰:《素问》刺腰痛篇,刺足太阳腰痛引项脊尻背,三法刺郄中出血,二法取足太阳出血也。
经云:邪在肾,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悉取之。此则足太阳、少阴俱取血也。又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云云;此则视太阳盛虚热寒陷下,刺施补泻疾留,灸以调之也。
刺足少阴腰痛,引脊内廉,此法出足少阴经血也。经曰: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锺,当踝后,绕踝别走太阳,其病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此补足少阴络也。
刺腰痛不可俯仰四法,少阳、阳明衡络三法,皆出血也。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此则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以调之也。
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取腰尻分间,经文三出,此其一也。缪刺论云: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骨空论云: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此三节经文大同小异,通一法也。又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视盛虚热寒陷下调之,此则证同法异。
刺腰痛目(目巟)(目巟)有三:昌阳之脉其一也;若痛引肩遗溲者,刺解脉,在郄外廉筋肉分间,委阳穴也;若痛引项脊欲僵仆者,刺足太阳委中出血也。
刺腰痛篇取足太阳郄腘中间六法。郄腘者,膝后屈处两筋之间,横文腘内也。太阴正经二法,刺郄中央出血。解脉二法,刺郄中横文出血。衡络一法,刺郄上数寸出血。会阴一法,刺郄中下五寸出血也。
肾虚腰痛,刺肾腧,取法以杖量与脐平,去脊各一寸半,灸二七壮。又取人中、委中。
腰强痛,灸命门二七壮,十四椎节下间,伏取之,刺昆仑泻之,灸亦泻。
忽然气滞腰痛,不可俯仰,取志室五分,得气即泻,又取行间。
腰脊内引痛,不可屈伸,若近上痛取合谷,近下痛取昆仑、复溜。
腰脊俱痛不可忍,取风池、合谷、昆仑。
又法,风池、承山、合谷、吕细、三间。
腰脊如痓,取涌泉一分,阴谷一寸半,京骨一分,行间五分。
腰闪挫气痛,取尺泽,忌灸。又取委中、人中、阳陵泉、束骨、昆仑、下髎。
肾虚痛久不已,取肩井、肾俞五分,留七呼,灸随年壮。
腰痛刺之不定者,刺八髎。
大虚腰痛,刺而复发,腰重不能举体,可刺委中动脉出血。
腰痛在身之前,取足阳明原穴;身之后,取足太阳原穴;身之侧,取足少阳原穴。
闪着腰痛,取气海,肥人一寸,瘦人五分,三补三泻,令人觉脐上下痛停针。候二十五息,左手重按其穴,右手进针,三息;又停二十五息,依前进针,令人觉从外肾热气上入小腹,出针,神效。
《古今医统》曰:腰痛宜用雷火针法,于五月五日,东引桃枝削去皮尖两头,如鸡子样,长寸许用尖,针时以针向灯上点着,用纸三层或五层,贴在患处,以针按纸上,患深者再燃立愈。呪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针天天开,针地地裂,针鬼鬼灭。针人人得长生,百病消除,万病消灭。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医学入门》曰:腰痛,轻者委中出血便愈;甚者补环跳、泻委中;久者俱补。
腰连背痛者,针昆仑、委中。
腰连腿痛,补腕骨,泻足三里。
腰连脚痛,补环跳,泻风市、行间、足三里。
命门,主老人肾虚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