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况产妇气血、脾胃之虚弱,殆有甚焉。是以丹溪论产后,必当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此二语也,已括尽医产后大旨矣。若能扩充之,则立方用药治法,可无大过。夫产后忧惊劳倦,乘虚易袭。如有气毋专耗气,有食毋专消食,热不可用芩连,寒不可用附、桂,寒则血块停滞,热则新血流通,至若中虚外感,见三阳表证之多,似可汗也,在产后而用麻黄,则重竭其阳,见三阴里证之多,似宜下也,在产后而用承气,则重亡其阴。耳聋胁痛,乃肾虚恶露之停,休用柴胡;谵语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勿同胃实,其由阳之衰,虽分寒热,非大补不能回阳而起弱;痉因阴血之涸,非滋荣不能舒经而活络。又如,乍寒乍热,发作有期,症类疟也,若以疟治,淹滞难痊。神不守舍,言语无伦,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危亡可待。去血而大便燥结,苁蓉加于生化,非润肠,承气之能通;汗多而小便短涩,六君倍用参 ,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参生化频服,救产后之危;长生活命屡加,苏绝谷之症。肛脱、茄拖,俱是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是良方也;口噤拳挛,乃因血燥类风,加参生化,大有益焉。产户入风,服以养荣羌独;玉门伤冷,洗须床免萸硫;怔忡惊悸,生化汤加远志;似邪恍惚,安神丸助归脾;因气喘而满闷虚烦,生化汤加木香为佐;因过食而嗳酸恶食,六君子加神曲为良。苏木棱蓬,大能破血;青皮枳实,最消膨胀。一应耗气破血之药,汗吐宣下之方,只可施于强壮,岂宜用于产?。大抵新产之后,先问恶露如何?块痛如何?不可遽加参、术。腹中痛止,补中益气无疑。至若亡阳乃故济
脉诀论
《脉经》云∶产后之脉,寸口洪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又曰∶沉小缓滑者吉,实大坚弦疾者凶,牢革结代及涩滞不调者不治。丹溪曰∶胎前脉当洪数,既产而脉仍洪数者死。又曰∶胎前脉细小,产后脉洪大者多死。予见产后多有洪数而生者。要知血虚之脉浮洪而数者居多,产后血虚,故现此脉。若不明以告医,俗医多误认为外感,虚脱之祸,在于顷刻。然此洪数之中,自有如滑之象,非如牢疾而少胃气之谓,故多死也!《产经》曰∶胎前之病,其脉贵实;产后之病,其脉贵虚。胎前则顺气安胎,产后则补虚消瘀,此其要也。
大凡孕妇临产,气血动荡,胞胎迸裂。与常经离异,必有水先下,俗谓之胞浆,即养胎之液也。水下则胞裂而产,即产则气血两虚,脉宜缓滑。缓则舒徐,不因气夺而急促;滑则流利,不因血去而枯涩,均吉兆也。若实大弦牢,非产后气血两虚所宜。实则邪实,大为邪进,弦为阴敛,宣布不能;牢为坚着,近乎无胃,皆相逆之脉,故凶。
调摄论
凡孕妇产毕,血气未定,不宜睡倒,不宜侧坐,须床头浓铺 褥,高倚仰靠,宜竖膝,不宜伸足。并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致贼风为害。倘闭目睡倒,或怒忿逆气,即令人眩晕也。再用醋涂鼻,房中或用醋炭,更烧以漆器,轻轻以手从心按摩至脐,则恶露尽下,又何血晕血逆之有。常见人产毕即饮热童便一盏,又有三日内以童便和酒温服五、七次。予谓酒虽能下恶露,行乳汁,产后脏气方虚,即素日善饮者亦不可多饮,并不可产毕即饮。盖恐因血入四肢,或因上行能令血晕。至于童便,味臊而性凉,如胃气弱者,得臊气而驱恶;里无火者,得凉性而滞血,且能伤胃气,均非所宜。不若预煎生化汤,产毕即服为妙。或用红糖滚水冲化频饮,以行其瘀。时食白米薄粥煮石首鱼甘淡食之。如此调摄,自无事矣。有人先于临月时,用有毛淡菜十余个纸包,吊风处二十余日阴干,勿令人知,产下即煎汤一钟热服,产后再不生病。
产后禁忌论
凡生产既下,不必问是男是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劳神。最忌大喜大怒,喜则气散,或生红汗,怒则气逆,或生症瘕。不可独宿,恐致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齿,恐致血逆。勿勤梳头,恐头皮作痛。须气血平复,方可治事。犯时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
凡初产,其牛、羊、猪肉,鸡、鹅、鸭肉及蛋,并猪蹄、猪肾、绿豆、凉粉、荞麦、面食等类,一切滞气、坚韧难化之物及生冷腻滑,皆不宜食,恐新产脾胃气虚,难于运化,易致内伤也。
凡产逢暑月,切不可当风睡卧,最忌贪凉用扇及洗足澡浴,虽盛暑不可用冷水洗手足。
去其瘀,则正气并脱;欲止其泻,则瘀结不行。可不慎欤!治法见后泄泻门。
凡产逢冬月,宜重棉兜护其腹,虽夏月亦当复巾裹之,以免厥阴受寒。
凡产后百日内不詈骂,少劳碌,禁****,终身无病,而且多子。若未满百日交合,则虚羸百疾从此而生,必患脐下虚冷,手足腰腿酸痛等证,名曰蓐劳,最难治疗。
凡产后勿用椒、姜、艾、酒,虽血块得热流通,然新血为之不宁耳。即砂仁汤亦能动血,咸在禁忌。
产后乳汁乃血气所成,不可食咸,咸能止血,令无乳汁,且发嗽难治。
产后,南北风土不同,江南以新产后即食鸡子,虽告之以利害,相沿成习,毫无疑惧,且竟多安然无事者。予亦只得随俗,令其豁开,淡煮而食之,尚有养胃却痰之功也。
产后药误须知
产后勿轻用乌药、香附、木香及耗气顺气等药,用之反增满闷,虽陈皮用不可过五分。
亦多损气血。
产后勿用青皮、枳实、苏子以下气定喘,用之元气必脱。
产后乳麦伤胃耗气,五味能阻恶露,枣仁油滑致泻,均为禁忌之品。
产后身热,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损胃增热,致不进饮食。且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不净,皆非所宜。
产后四日内,未服生化汤以消血块,勿先用人参、 、术,致块不除。
产后勿轻用牛膝、红花、苏木、枳壳等类以消块,尤忌多用独用。至于三棱、莪术、枳实、山楂等峻药更不可用。若误用旧血骤下,新血亦随之而损,祸不可测也。予每见俗用山楂一味煎汁以攻血块,致成危证,频服两三贴必死。
产后勿轻用生地黄,以滞血路。
产后不可用大黄、芒硝以通大便,反成膨胀。
产后不可用五苓以通小便,用之愈闭。
产时不可用济坤丹以下胞胎。
不可信《妇人良方》及《产保百问》,俗医多有守此二书以治产,用芎、归、白芍、生地,误入实甚,余可知矣!凡人有疾病,多有求卜以问吉凶,并卜何方何姓人医治可愈,盖此人不明医理,不知医者孰良孰庸,亦无可如何之计耳。岂知竟有医、卜相通,医求卜荐,许以分谢,卜者贪利,假神道以指引,因卜而荐,误人性命,比比然也。产后之证,吉凶在于顷刻,不可不知而慎重也。
或因产过食,恐其劳困,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证也。此上诸证,姑举要者以见其概。然既有表邪,不得不解;既有火邪,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不得不开通消导也。今予治各证,后开生化汤中俱有,随证加减,一以重产,一以兼治,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可保万全者矣。
四物汤不宜产后论
凡产后诸病,古方多用四物汤加减何也?以方中有芎、归之辛温,佐以地、芍之寒凉,温寒适中,可谓无虞矣。不知四物乃女科杂证诸疾妙剂,若用于产后,大非所宜。予考方书之意,以为白芍重复用酒制炒,去其酸之性,但存生血活血之能;或再加黑姜辛热佐之,有何不可。又谓芍药性清,微酸而收,最宜于阴气散失之证,岂不为产后要药。但观其再制以酒炒,则他寒凉峻削之不宜用,概可知矣。予思芍药,初产三五日所当禁用,若产日已久,以酒制透,为他药之佐犹可。惟四物汤中生地更凉,直走血分,且伤脾胃,为害愈甚。或云易以熟地,补益正阴,则称为至当。独不思熟地性滞,更使血滞不快,虽有芎、归,反行牵制而少行动,亦非新产者所宜。盖新产之妇,血气俱虚,最忌寒凉,大宜温药,以助资始资生之源也。是以丹溪先生谓芍药伐生发之气,禁而不用,良有深意矣。予叹世之概以四物治产后者,胡不思乎?
生化汤论附方
生化汤论曰∶产后诸证,皆缘气血骤下,元气大亏,用药不同常法。是以有虚极不能姑待者,则当峻补之中加入温行之药,峻补则力大而可宣通,温行则流畅而不凝滞。至于逐瘀之剂,即实证亦不可用峻厉之药,况产后大虚,恐血无主宰,一任药力,便为崩而不止,虚则易脱,势如覆水难收矣。人遇大病之后,血气两虚,尤当调补,况产后脾胃血气之虚衰,更有甚焉者乎。今之治产后者,亦云元气因产而亏,营运失度,不免瘀血停留致成诸疾,必以去瘀为先,瘀消方可行补。甚有用回生丹攻血快、下胞衣、殒人性命者。此盖只知专攻旧瘀而不知新血转伤之害,岂知块固当消,而新血尤当生也。盖专消则新血不生,专生则旧血反滞。予考新产诸方,莫若生化汤为产后第一妙方。其方芎、归、桃仁,温中行血,善去旧血,骤生新血,佐以炙黑干姜、炙草,引三味入于肺肝,行中有补,化中有生,故名生化,盖因功用而立名也。又有加入益母草一钱五分,功效亦同,此实治产之良方,保全产妇之圣药也。故冯氏因此方之妙,变化用于临产,加人参、桂、牛膝、红花,又为催生之神剂矣。
三道,以逐瘀生新,再无产后之患。无论正产、半产,虽少壮产妇,俱宜服之。故此汤为产后七日内要药,倘产下之时未及煎服,凡产后仍以此汤治之。全当归八钱(酒洗),川芎四钱,干姜四分(炙黑存性),桃仁十粒(去皮尖,打碎),炙草五分,水二钟,煎七分,加酒小半钟。如素日不能饮酒者,加六七茶匙,稍热服之,其药渣留,并后帖药渣合而再煎,两贴共三煎。在产下一二时辰内,未进饮食,先相继煎服。能速化旧血,而骤长新血,不特可免目前晕厥、汗、崩、恶露停滞等患,且诸病不生,精神百倍矣。如胎前素虚之人,产后又当再制两帖煎服以防倦困。若产下已服过一二帖而块痛未除,仍当再进几帖,则块痛无不消矣。
恶露
产后恶露有块,名曰儿枕。世多先消后补,殊不知旧血虽当消化,新血亦宜生养,若专攻旧,则新亦不宁矣。世有济坤丹攻血块、下胞胎者,一时虽见速效,元气未免亏损,不得已而用之,只可一丸,不宜多服,且须随进补剂,庶免虚弱之害。其或劳甚血崩形脱,汗喘不止,急进加参生化汤数帖。
加参生化汤∶人参二钱,川芎二钱,当归四钱,姜炭四分,桃仁十四粒,枣三枚。加减法∶痛止,不可遽加参、 、白术、补住瘀血,祸不可言。
产后一二日内,块痛虽未除,其产妇气血虚脱,或崩或厥,或汗多而厥,或形色脱去、口气渐冷,或烦渴不止,或气喘短促,无论块痛,从权加参、 以扶危急,如体倦无力,气虚短促,本方多加人参,兼汗加黄 ,烦躁加竹茹,渴加麦冬、五味,喘加杏仁、桔梗。
产后大便不通,或至八九日者,由血少肠燥故也。宜生化汤加麻仁三钱,苁蓉五钱以润之,日久自通。如虚加人参二钱,勿用承气汤。
产后七日内,或伤寒血块凝结痛甚,生化汤加肉桂五分,元胡一钱。或食冷物,连心腹痛者,再加吴萸七分。
产后肥人多痰,宜生化汤加花粉、竹沥、姜汁,或加橘红四分,勿轻用牛黄及寒冷等味。
胎前素虚弱者,产后一二日,已服生化汤三四帖,块痛稍减,可按揉而定,宜生化汤加人参三钱。
产后虽暑月亦要和暖,如失盖衣被,腹不温和,风邪乘虚而入,虽服生化汤,恐块痛不能止,宜加肉桂四分,五灵脂一钱。
产后劳倦血晕,服生化汤一剂头煎后,即再取一帖加人参一二钱,汗多亦加。如形不脱去,只用鹿角灰二钱,本汤送下。或益母丸亦可。外用细捣韭菜,纳有嘴瓷瓶内,将滚醋两碗冲入,封其大口,以小口注产妇鼻中,敛其精神即醒。
产后发热汗出,手足厥冷,或血崩气短,神昏气脱,乃大虚症,急须大补,庶可回生。
宜加参生化汤,速进数剂,再以生脉散代茶,毋信《产室百问》及《妇人良方》等书。
产后日久不食,闻药即吐,须用独参二三钱,或姜少许,白米一大撮,水煎服,以安胃气。如听其胃虚不能受药则危矣。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产后阴血骤下,阳无所附,孤阳外越,每多发热。此乃阴虚生热,切勿作外感而表散。
生化汤善能退热,以其内有姜、草,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故产后虽有表证,一切风药性升不可用,恐载血上行,令人发晕,且虑重竭其阳,必至汗脱而死。即佛手散中川芎辛散能发汗走泄,亦须临时因证审酌用之。产后阴血既亏,津液自少,况临产劳倦气虚,虚则传化自迟,二肠枯臊,势所必然,久则自复。或用生化汤养血兼生津助液亦可。故产后虽二便暂有不甚通利,然于下利等药必须禁用。非特硝、黄、五苓难于轻试,即四物汤中生地、芍药纯阴而伐生气,且作泻而凝血,五苓利水伤阴,愈通之而愈枯结。若误用而重亡其阴,难免孤阳无辅而走脱矣。故《机要》有云∶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下二焦,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也!
新产三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