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宁四年,乙酉,公元一一○五年,咏死后九十年。
知成都府虞策修张咏祠堂,以知华阳县事李孟侯董匠事。凡葺屋七十楹,度堂十九,竭作十旬,百堵用成,寝宫閟清,墙户鲜整,气色明喜,灵观忽还。
按,此据《全蜀艺文志》卷三七下杨天惠张忠定公祠堂记。原仅言「今大尹、前户部尚书虞公」,未明言其名。考《宋史》卷三五五虞策传:「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虞公」当即此人也。近人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卷五载,崇宁三、四年间,恰为虞策知成都府,并引杨天惠之记,为四年虞策知成都之证。是知确为虞策也。
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公元一一二三年,咏死俊一百零八年。
正月,臣僚言:「闻蜀父老谓,本朝名臣治蜀非一,独张咏德政居多。如赈粜米事,着在皇佑甲令,常刻石,遵守至今,行且百年。其法:一斗止粜小钱铁钱三百五十文,人日二斗,团场给历,赴场请粜,岁计六万硕,始二月一日,至七月终。贫民缺食之际,悉被朝廷实惠。比年漕臣不职,米直渐增,或陈腐不堪,杂以糠粃,不独损六万之数,且几察不严。乞赐施行。」诏漕臣检会皇佑条,措置以闻(宋会要食货六八之五五、五九之一九、五七之一六)。
《宋史》卷一七八食货上六:张咏之治蜀,岁粜米六万石,着之皇佑甲令。
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公元一一五八年,咏死后一百四十八年。
九月,王刚中充龙图阁待制、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十月,王刚中赴任(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刚中遐思张咏风绩,卓乎莫及,尝躬奠祠下,徘徊周览,惜其历岁滋多,堂宇且弊,乃命悉举而更新之,仍于祠后增接两廊,建堂三间,筑垣墉以周之,而稍植花木于堂北,以为士大夫谒祠游息之所,且以称邦人严奉之意。
按,此据《全蜀艺文志》卷三七下王刚中张忠定公祠堂记。王刚中,《宋史》卷三八六有传。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第二人,官至同知枢密院,卒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王刚中离蜀的时间,本传曰:「孝宗受禅,召赴阙。」孝宗即位,在绍兴三十二年六月,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四载,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五月,四川安抚制置使已是沈介。故王刚中离任,当在绍兴三十二年六月至隆兴元年五月之间。其修祠堂,不知在何年,姑置于赴任之年。
宋孝宗干道六年,庚寅,公元一一七○年,咏死后一百五十五年。
李焘修湖北转运使司乖崖堂,十二月甲子(十九日),为之作记。堂中有从成都仙游阁摹写之张咏画像,像中服饰,悉如隐者。堂在部刺史听事后。
按,此据湖北漕司乖崖堂记。记末署「上章摄提格则涂甲子」。「上章摄提格」乃庚寅,焘生于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卒于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故庚寅乃干道六年。则涂,十二月也。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上古迹:乖崖亭:在漕东衙曰义堂之后,李焘设张忠定公像于其上,有文记之。
按,王象之曰「亭」,李焘曰「堂」,二者不同。堂既为李焘所修,当以其说为正。
宋宁宗嘉定三年,戊辰,公元一二一○年,咏死后一百九十五年。
正月,项安世为崇阳县重修之北峯亭作记。
本集附集卷三项安世崇阳县重建北峯亭记:县之西曰美美亭,县之北曰北峯亭,皆公游赋之地。民旧以西亭祠公。隆兴二年(甲申,一一六四),沼其前以牣鱼鳖,移公置北亭上。亭久复废。庆元初(乙卯,一一九五),主簿王君田奉公像祠于学。六年(庚申,一二○○),知县事任君希夷谓,祠于学良是,然亭乃公答惰甿处也,敬隆而迹泯,士事而民弗瞻,则公之意其存者有几?乃复亭于此山上,摹公像龛之。使来告曰:「幸匄我一记,俾君姓名,与荣其间。」嘉定三年正月十九日,江陵项安世记。
按,庆元后,嘉定前,尚有嘉泰、开禧两个年号,但均不超过四年,是文内「六年」云云,当为庆元六年无疑。庆元六年距嘉定三年,有十年之久,项安世为何十年后方书之囗又如何能「并书之以告来者」囗或「嘉定」为「嘉泰」之误欤囗如此亦距三年,仍不合情理及记中语。又《宋史》卷三九七项安世传云:「嘉定元年卒。」或是项安世此文署年误囗抑或《宋史》误囗亦疑莫能决也。姑从本文,系之嘉定三年。
《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上古迹:忠定祠:在崇阳县北北峯亭。初,张忠定公宰是邑,有异政,去而思之,即公所建美美亭立生祠,春秋祭祠不绝。绍圣中,移置净剎院。绍兴中,重建美美堂,绘公像焉。
按,舆地纪胜之记载,正可补项安世记载之阙,使崇阳县张咏祠堂之演变情况更为清楚。
宋会要选举四之四四:项安世拟对学士院试策曰:如张咏当为举首,而以逊其乡人,则犹有朋友之义也。
嘉定十七年,甲申,公元一二二四年,咏死后二百零九年。
蜀人于成都仙游阁建三贤祠,祀张咏、赵抃、崔与之。
《宋史》卷四○六崔与之传: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
按,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广州增城人。嘉定十三年(一二二○),以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十四年(一二二一)十一月,除与之四川安抚制置使,尽护四蜀之师。嘉定十七年罢任。与之前后在蜀五年,颇有善政。崔与之为宋代岭南名人,今有《崔清献集》传世,尚有《崔清献公言行录》,记载其事迹。
宋魏了翁《鹤山集》卷四九简州三贤阁记云,成都天庆观仙游阁之三贤祠,乃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即崔与之知成都府的第二年,由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倡议,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等人所建,刘光祖且为之作赞。十年后,绍定三年(一二三○),家大酉知简州,又在简州胜会堂建三贤祠,祀张咏、赵抃、崔与之,并请当时被贬靖州(今湖南靖县)的魏了翁为之作记。如此,则成都三贤祠乃建于崔与之知成都时,而非在其离任后。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乃崔与之奖拔的四川士人,洪咨夔则为崔与之门人。
宋理宗淳佑十年,庚戌,公元一二五○年,咏死俊二百三十五年。
知崇阳县郭森卿刻印《乖崖集》十二卷,并为之作序。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别集类中:《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录为十二卷。
本集卷首宋郭森卿乖崖先生文集序:森卿初至邑,会旧尹三山陈侯朴授一编书,乃公遗文,欲刊之县斋而未果,属使成之。旧本得之通城杨君津家,凡十卷,今为十二卷。其会粹、订证,实属之尉曹孙君惟寅,而使学生存中参焉。
按,据今人陈乐素《略论直斋书录解题》(收入《求是集》第二集》一文研究,解题成书约在淳佑十年或稍后。是郭森卿刻印《乖崖集》不得迟于十年也。故置于十年。
宋度宗咸淳五年,已巳,公元一二六九年,咏死后二百五十四年。
二月,知崇阳县伊赓重刊《乖崖集》十二卷,朝散大夫、特差荆湖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权澧州军州事龚梦龙为序。
按,据本集附集卷二龚梦龙序。
元成宗大德六年,壬寅,公元一三○二年,咏死后二百八十七年。
九月,赵孟俯与汤炳龙拜观张咏画像于北山书房,赵孟俯亲书张咏自赞: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徒劳丹青,绘写凡质,欲明此心,服之无斁。乖崖翁自赞。
按,此据《张乖崖事文录》卷首。
大德七年,癸卯,公元一三○三年,咏死俊二百八十八年。
十月,崇阳县令马合马在县西美美亭前建成张咏祠。祠乃大德庚子(四年,一三○○)年改建,至此时建成。武昌路总管府治中察罕申写记,刻石立于祠。
《张乖崖事文录》卷三忠定张公祠记:公之终更而去也,民思之,生祠公于所建美美亭,春秋祭祀不绝。绍圣中,移置静刹。绍兴,复祠于美美亭。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邑令陶楙以北峯亭亦公遗迹,乃徙焉,而命梵安浮屠主祠亭。郡志云尔。大德庚子,邑长改建社壝于亭前。
明太祖洪武六年,癸丑,公元一三七三年,咏死后三百五十八年。
崇阳县新构张咏祠堂于北峯亭基,知县亲行祭乖崖文,明太祖作张咏惠民记。八年(乙卯,一三七五)雨水后五日,连彦广作跋乖崖祠堂记(《张乖崖事文录》卷四)。
洪武十七年,甲子,公元一三八四年,咏死后三百六十九年。
在成都府治西南,建三公庙,祀秦蜀守李冰、汉守文翁、宋守张咏,岁时有祭。三人旧各有祠,至是重建,合为一焉(《寰宇通志》卷六一成都府祠庙)。
按《寰宇通志》卷六一成都府名宦:李冰,仕秦,为蜀守,凿离堆捍水以灌溉,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蜀人德之。文翁,仕汉,为蜀郡守,开学校,以诗书教人,风俗丕变,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文章名,张宽以博闻显,严遵、李仲元以有道称,何武入为三公,皆文翁倡之也。
明宣宗宣德九年,甲寅,公元一四三四年,咏死后四百十九年。
十二月,礼部主事刘球使蜀,至成都,谒三公庙。退得咏像,有咏自赞及赵孟俯拜观书,遂命工善绘者临摹上石,并系之以辞(《张乖崖事文录》卷首张忠定公像记)。
明孝宗弘治三年,庚戌,公元一四九○年,咏死后四百七十五年。
七月,山西左布政使刘忠与咏同郡,慕咏之为人,因仕于蜀,为右布政使,与四川左布政使邢表搜猎羣史,访诸士大夫家,所藏编录有关于蜀郡者集之,合众疏披阅之余,遂命成、华二学教谕颜瑞、徐瀚三复雠校,正其差讹,汰其重复,次第篇目,聚为《张乖崖事文录》四卷,遂捐俸锓梓。
按,此据《张乖崖事文录》卷首邢表序、卷尾杨光溥后序。《张乖崖事文录》,今存明弘治三年刻本与清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中刻本,均题名事文录;而内中两序及一后序,均作「文行录」。
清德宗光绪八年,壬午,公元一八八二年,咏死后八百六十七年。
知上海县莫祥芝依康熙间张青芝钞本,校以明人影宋写本,重刊《乖崖集》十二卷,立秋日作跋(本集附集卷二莫祥芝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