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痿 。先有遗泄湿疡。频进渗利。阴阳更伤。虽有参 术。养脾肺以益气。未能救下。即如畏冷阳微。几日饭后吐食。乃胃阳顿衰。应乎外阳失职。但下焦之病。多属精血受伤。两投柔剂温通之补。以肾脏恶燥。久病宜通任瞀。通摄兼施。亦与古贤四斤金刚健步诸法互参。至于胃药。必须另用。夫胃腑主乎气。
气得下行为顺。东垣有升阳益胃之条。似乎相悖。然芩连非苦降之气味乎。凡吐后一二日。暂停下焦血分药。即用扶阳理胃二日。俾中下两固。经旨谓阳明之脉。束筋骨以利机关。谅本病必有合矣。
鹿茸 淡苁蓉 当归 杞子 补骨脂 巴戟尖 牛膝 柏子仁 茯苓 川斛长夏湿热。经脉流行气钝。兼以下元络脉已虚。痿弱不耐步趋。常似酸楚。
大便或结或溏。都属肝肾为病。然益下必佐宣通脉络。乃正治之法。徜徒呆补。
恐季夏后湿热还扰。须为预理。
鹿角霜 当归 生茅术 熟地 茯苓 桑椹子 苁蓉 巴戟 远志 小茴 金毛狗脊酒蒸水熬膏和丸淡盐汤送下痿 在下。肝肾病多。但素饮必有湿热。热瘀湿滞。气血不行。筋缩。肌肉不仁。体质重者难移。无非湿邪之深沉也。若论阳虚。不该大发疮痍。但久病非速攻。莫计效迟。方可愈疾。
细生地 咸苁蓉 当归须 牛膝 黄柏 生刺藜 川斛 萆色苍脉实。体质坚壮。虽年逾四旬。气元充旺。询知平日喜啖酒醴甘肥。此酿成湿火。蕴结下焦。今少腹微肿硬。二便带涩。自觉少腹气胀下冲。两足沉重。
艰于步履。腿股皮中甚热。即内经所云。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也。更述曾因熬炼膏药。中有 虫蜈蚣等物。吸受秽浊毒瓦斯。未始非与湿热纠蓄。沉伏下焦。前议苦辛寒燥。兹再佐以搜逐络隧。然此病从口而入。必茹素戒饮一二年之久。
绵茵 黄柏 川萆 茯苓皮 金铃子 穿山甲 大槟榔汁金疮去血。乃经脉营络之伤。若损及脏腑。倏忽莫救。后此嗔怒动肝。属五志中阳气逆。迸与客邪化火两途。苦辛泄气。频服既多。阳遂发泄。形虽若丰盈。
而收藏固摄失职。少腹约束。阳道不举。背脊喜靠。步履无力。皆是痿弱症端。渐至痿废。议以通纳之法。专事涵养生真。冀下元之阳。八脉之气。收者收。通者通。
庶乎近理。
鹿角霜 淡苁蓉干 生菟丝粉 生杜仲粉 归身 五味 大茴香 远志 家韭子覆盆子 云茯苓 蒜汁泛丸五旬又四。阳气日薄。阳明脉络空乏。不司束筋骨。以流利机关。肩痛痹麻。
头目如蒙。行动痿弱无力。此下虚上实。络热内风沸起。当入夏阳升为甚。燥湿利痰。必不应病。议清营热。以熄内风。
犀角 鲜生地 元参心 连翘心 冬桑叶 丹皮 钩藤 明天麻勉强摇精。致阳缩囊纵。不但形质伛偻。****脐窍。皆为收引。咽喉牵绊。自此食物渐渐减少。由精血之伤有形。最难自复。少厥两阴。脉循喉咙。开窍于二阴。既遭损伤。其气不及充注于八脉。见症皆拘束之状。上年进柔剂阳药。服后头巅经脉皆胀。耳窍愈鸣。想是藏阴宜静。试以乘舆身怖。必加局促不安。宜乎升阳之动药不灵矣。夫少阴内藏。原有温蒸诸法。厥阴相火内寄。恶寒喜凉。仿丹溪潜阳法。仍候高明定议。
元武板 知母 茯苓 秋石 生地 阿胶 远志炭 柏子仁又 交四之气。热胜元虚。则气候不耐久坐。舌心腐碎。吸短。气似不接续。中焦喜按。始得畅安。目胞欲垂难舒。四肢微冷失和。从前调理见长。每以温养足三阴。兼进血气充形之品。病减。今当长夏脾胃主气。气泄中虚。最防客气之侵。是质重之补宜缓。而养胃生津。宁神敛液。仍不可少。俟秋深天气下降。仍用前法为稳。拟逐日调理方法。
人参 麦冬 知母 天冬 茯神 甘草 川斛 建莲当夏季反复变幻。因天地气机大泄。体气久虚。无以主持。故见病治病则无功。而安中纳下。每每获效。入秋常服附子七味丸颇安。秋分节。天气降。地气收。缘火热气伤。虚体未能收肃。是以肢节时寒。头巅欲冷。无非病久诸气皆馁。
斯外卫之阳少护。液髓暗枯。则血脉不营。而阴乏内守。凡此皆生气之渐鲜也。
急当温养益气。填补元形。使秋令助其收藏。预为来春生发之用。按内经有四气调神法。即今投药。亦当宗此旨。
鹿胎 熟地 五味子 麦冬 人乳粉 苁蓉 黄狗肾 柏子仁 青盐交冬宜藏。老年下虚。二气少续。忽然右痪舌喑。面亮戴阳。呵欠吸气短。欲呛。此非外来客邪。皆根本先怯。平昔眩晕。肝藏虚风显然。水不生木。坎中真阳内寓。必温理其下。凡阳主乎通。阴主乎摄。扶过七日。少阳主气再振。望其偏废延永。倘攻风劫痰之治。非本气自病法则。
人参 熟附 远志 茯神 鲜菖蒲捣汁冲高年液涸风动。酒湿气蒸。足趾曾经腐疡。经年来或麻痹。或牵掣。不能转侧。已成筋骨之痿。兼之火升眩晕。头面清窍。常似不爽。大便艰涩。四五日始一更衣。阳气不能潜伏。阴液日就枯槁。老来痿 。原无复元之法。诊得脉数动疾。
温燥之补。无益反害。仿丹溪虎潜之制。稍为加减。冀得津液少存。亦安闲永年之算。非攻病也。
大生地 淡天冬 肉苁蓉 淮牛膝 生白芍 虎骨胶 柏子仁 肥知母 川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