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地貌特征东、西、南、北都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很大区别,不同地方的人也有着自己的信仰,不过大多数都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信奉佛或道。
即使有一些地方存在一些特殊信仰,也不会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范畴。
可是这座小庙里面供奉的却是一条大蛇,完全把我们弄糊涂了,要知道现在的川渝之地多信仰佛教,有许多的名胜古迹都与之有关,譬如:乐山大佛、峨眉佛都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境。
现在面前的这条大蛇让我们的确有点摸不着头脑,我努力回想着自己曾经看过的关于这里的古籍,想要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丰泽看见我对着这条大蛇发呆,说道:“不知道辰君是不是知道这座小庙里为什么供奉一条大蛇呢?”
我回过神,看了一眼丰泽,慢慢说道:“我也不十分清楚,只能够大致猜测一下。”
众人见我这么说,都看向我,希望我可以解释给他们听。
“请说”
我看了一眼众人,解释道:据我所知,这里处于重庆的东部,在古代应该是属于巴蜀地区,巴蜀多山,也就形成一个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民族,那就是巴人。后来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巴国。
说道这里,大家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巴国在历史上并不重要,可以说在历史上极少提及,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历史上还有巴国的存在。我也是在《山海经》中看到,才知道历史上有巴国的存在。
关于巴国,《山海经》中是这样记载的:“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也就是说,后照就是巴人的始祖。
再后来巴人创建了巴国,在巴蜀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形成了独特的巴文化。
巴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的迥异于巴蜀的中原文化,信仰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他们的信仰就包括蛇。
在《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就是说,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
可见巴人对于大蛇一直存在着一种敬畏之心,而且在巴人的传说中也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证明这点。
传说古代巴国有一个穷苦的猎人,叫阿象,他在森林里打猎时救了一条饿昏的小蛇,阿象把小蛇带回去后精心饲养。小蛇也慢慢的长大,成为一条大青蛇,并且通了人性,经常会从外面给阿象带回一些之前的东西来报答他,阿象也变得越来越贪婪,不停地向青蛇索取,期盼可以成为一个富翁,愤怒的青蛇把贪得无厌的阿象一口吞入了腹中。
不难看出,巴人对于蛇的敬畏,所以这里的小庙供奉一尊大蛇,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听了我的解释,大家都明白了怎么回事。丰泽看着我,有些兴奋的说道:“辰君的博识果然让人佩服!”
我脸上一笑,说道:“丰泽先生客气了。”
现在大家弄明白了这条大蛇是怎么回事,可是一个新的问题也就产生了:这座小庙最多也就是几十年前建的,如果真让我说中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这里还有一些原始巴人在这深山老林之中生存呢?他们延续着先祖的信仰,继续供奉着大蛇,所以在这里建了一个小庙。
大伯似乎想到了这一点,皱起了眉头,如果真的存在着这么一批人,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危险的存在,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否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如果没有,我们要是碰上,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大伯看了我一眼说道:“辰儿!那你知不知道巴国的一些事呢?”
大伯这么问,看来是想要了解一下巴国的具体情况,万一遇上了,也好有一个准备。
我回答道:“巴国在历史上十分神秘,我也只是知道一点,并不十分清楚。”
“没关系,那你就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巴国,始于商周时期,在先秦时期,位于中原西南地区,国都建立在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江北区,在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秦惠文王南下伐蜀灭蜀国,同年,将巴国国君掳往咸阳,巴国在无战争的情况下实现了政权的更迭。秦国在江州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之中。”
“那么巴人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人士有什么不同吗?”这一次是蒙娜问我。
“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巫乐文化吗?巴人就是巫乐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之一。他们信奉占卜,崇尚巫教,因此巫乐文化兴盛。在历史上,自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到清朝初年,川渝地区曾出现过五次移民迁入,这五次移民迁入,极大的加深了土著的巴人和汉民族的融合,也就是说,巴人的风俗习惯很大程度上,收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大伯听了我的解释,舒了一口气,说道:“那么就是说,现在即便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巴人,他们也很有可能已经被汉化,不再具有原始人的特性了?”
我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这样,在历史上记载,巴人虽然尚巫,却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民族,豪迈直爽,与蜀地‘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完全不同。眼前这座小庙应该是古老的巴人所建,看这个小庙的结构具有典型的中国建筑风格,他们应该是与现代文明接轨,只是还保留着古老信仰的一批巴人在这里建造的。”
我这么一说,大家猜彻底把心放下,没有危险就是安全,更何况,如果我们接下来如果能够找到这些巴人,没准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