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11500000024

第24章 风物绘(2)

我问邓安庆:“现在过年回湖北还适应吗?”他说:“不大适应,觉得冷。”湖北那边气温跟安徽也相差不了几摄氏度,但江边城市的冷是湿冷。汽车从长江边驶过的时候,冬天的江面上起一层白雾,浩浩荡荡地向上升腾着,然后鬼鬼祟祟地顺着马路、街道、树篱、明渠、小河汊子涌向城区,给楼房、人、鸡、毛驴、巴儿狗裹上一层湿冷的套子。我有一次看邓云乡先生写苏州美食,不知道怎么的岔到苏州冬天的冷上面。邓先生打小生活在北京,习惯冬天家里有煤火的生活。第一年到苏州立刻被来了个下马威,他说被冻得天地之间逃无可逃,躲无处躲。他当时被调到苏州教书,只要不上课就像坐月子的妇女一样拥被在床上抖,下了床就跑到澡堂热水里泡着。上来趁着点热乎劲,飞奔回宿舍,赶紧上床,他说一冷根本没有心情读书做事情了。我觉得在南方,冬天最难受的一件事情,是上公厕。冷到零下七八摄氏度,蹲在坑上没一会工夫腿也麻了,屁股也冻紫了。我小的时候一到上茅房的时候就到处找报纸,卷了夹在腋下。点着了往坑里扔,能烧很长时间,蓝焰焰的火苗子。后来看茅房的人说这样很危险,会把沼气引着的,把茅房炸塌了大家都上不了厕所。奈何!

南方人如果一直待在老家没动窝,习惯这种湿冷倒不觉得什么。如果到了北方用过暖气之后,再回来可就有点扛不住了。就像一个人过惯了好日子之后,又掉过头来过苦日子,会觉得格外苦。很多南方人到了北方不想回来,是因为习惯了北方冬天屋子里有煤火或者暖气的生活,不复有过去的抗冻能力。出了山海关再往北,冬天如果屋子里没有暖气或者火炕,那是会死人的,取暖是基本的生活条件。过去部队军需是以黄河划界的,比如说黄河以南,值班站哨的军大衣里面是没有羊毛的,黄河以北才有。所以北方人到了南方会被我们这边长夏苦热和冬天湿冷吓倒,咋舌道:“没想到你们这边冬天这样难过!家里、家外一样冷!”他这个话是说到点子上了,南方这边到冬天屋里屋外一样冷,过去除了少数党政机关、医院、澡堂子供暖之外,其他地方一律是这种湿冷。冬天起床或者不起床这个选择,艰难得不亚于是杀身成仁还是苟且偷生。

在南方,冬天取暖不外乎曝背或者站桶。冬天太阳难得,偶然遇到一个晴天,全村男女老幼找个向阳的地方。有站的,有蹲的,女的带点针线活,男的带上烟、茶,晒一会,身上暖洋洋的。刚有点睡意的时候,太阳被云遮住了,寒意顿然上来。站桶这个古物,现在皖南山区偶尔还可以见到。我有一年冬天到九华山去,山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雪,鸟兽绝迹。晚上冻得脚像狗咬一样,我就问旅店的老板可有什么取暖设施,他把我引到他闺女旁边,叫他闺女从一只木桶里爬出来,然后让我站进去暖和一会。站桶下面有一盆炭,烤得人下半身热烘烘的。我就站在这个木桶里看了一会电视,但他闺女的嘴越噘越高,我得了一会热气之后就跟她换岗了。

南方的屋子盖得高,白墙青瓦,好是好看,但非常不适宜人的居住。建筑上讲究起高屋脊,马头墙。房子盖得越高越显示家道兴旺,完全不考虑居住的合适性。冬天穿堂风砭人肌骨,小刀似的。一般吃年饭还讲究个排场,一家人聚在堂屋。堂屋中间有条香案,上面放着几个大胆瓶,还有一个中堂画,福禄寿喜,或者八仙过海,或者仙鹤,或者钟进士打鬼、南极老仙翁,左右两边挂对联。联语一般是“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或“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挂久了,半红不白的样子,看着也觉得冷,几支蜡烛死样活气地燃着,全家人就坐在这种寒气笼罩中吃饭、喝酒。吃着吃着菜就上冻了,所以南方菜当中有许多这个冻那个冻,比如鱼冻、肉皮冻、黄豆猪脚冻。

我无端地揣测周作人先生附逆,估计还是因为南方的寒威。他在文章中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我住在北京,于是北京成了我的故乡。”“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里醒过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做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周先生是一个很讲究生活质量的人,梁实秋曾到过他家里。“一张庞大的柚木书桌,上面有笔筒砚台之类,清清爽爽,一尘不染,此外便是简简单单的几把椅子了。照例有一碗清茶献客,茶具是日本式的,带盖的小小茶盅,小小的茶壶有一只藤子编的提梁,小巧而淡雅。永远是清茶,淡淡的青绿色,七分满。房子是顶普通的北平式的小房子,可是四白落地,几净窗明。”现在忽然叫他南迁,去过难民生活,他不能不有所思量,思考的结果是自己是个“日本通”,老婆也是东洋人,想来东洋人不会对他怎么样,加上南方冬天又那么冷,夏天蚊虫又多。就这么一迟疑,后来做了汪精卫政权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蒋梦麟回忆说:“抗战的时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系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于是,他果然没有走,如果蒋的说法是成立的,那么周二先生不仅不是什么附逆,而是“潜伏”了。

一般说到故乡多是好话,什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有点出息的人是集荡子与游子于一身,他在老家自然是不受人待见的。汉刘邦在老家就以“不事生产”出名,到处吹牛说大话。他要尝够了故乡的世道浇漓之后,才能发现它的好。张恨水的自传中提到安徽老家潜山也没多少好话。说他从上海失业回来之后,乡人报之以白眼,他只好整日窝在祖宅的一间破屋里看书,连人都不愿意见。后来在家乡存身不住了,才又出到外面谋生路的,最后定居到北平。他对故乡气候的冷和人情的冷有彻骨认识。抗战军兴时他在西迁的路上,看到铁炉子的烟囱,写了一篇文章深情回忆北平铁炉子云:“过了半辈子夜生活,觉得没有北平的冬夜,给我以便利了。书房关闭在大雪的院子里,没有人搅扰我,也没有声音搅扰我。越写下去电灯越亮,炉子里火也越热,盆景里的花和果盘里的佛手在极静止的环境里供给我许多清香。饿了烤它两三片面包,或者两三个咖喱饺子,甚至火烧夹着猪头肉,那种热的香味也很能刺人食欲,斟一杯热茶,就着吃,饱啖之后,还可伏案写一二小时呢。”

最近有个放屁狗专家说,为什么不提倡南方普遍供暖呢,因为南方人天生不适应暖气。这个王八蛋是没有被南方的冬天好好地冻过,冻他三五个冬天他就老实了。其实这就是一点基本常识的问题,没有哪个地域的人就喜欢受罪,不喜欢享福的。阿城曾写过一篇叫《南方》的小文章,文章里面有个叫何刚的北方人出差到上海,他被冻得受不了,就去问服务员。“女服务员正用冻得胡萝卜一样的手点钞票,说:‘侬阿是香港来?哪能勿住饭店?阿拉南方冬天没有火的,国家规定。’头都不抬一下。”

夜晚的密码

天气开始热起来。只要雨一停,气温马上回到三十五六摄氏度。如果傍晚的时候能来一场雨就好了!晚上我出去跑步的时候,对着天空伸了伸手,好像能摸到空中的水分,但终究还是没有下,所以没有理由不跑。街上没办法跑,一到傍晚到处是烤羊肉的摊子,卖龙虾、手机贴膜、内裤丝袜、假进口香水、肉夹馍、凉粉皮的摊子。不时有人忽然贴到身边来,把曲在手腕里的东西在你眼前一亮:“要手机吗?”“不要!”这家伙迅速融化到夜色当中,如同一滴水融到大海之中。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操场,那里没有人跑步,但要偷偷溜进去。操场有一条塑胶跑道,中间长满了荒草,两头有球门,没有网子,像张开的大嘴。我一般沿着跑道跑,有时也横着跑过去。草里面有些虫子被赶出来,它们擦着我的腿,或者蹦出去,或者飞出来,夜航的飞机一样,在操场上跌跌撞撞地飞行。

远处有三个中年妇女如同打家劫舍一样走着。我每次跑过她们身边的时候,能听到只言片语,诸如华联上海青多少钱一斤,猪肉少吃,猪吃了有毒饲料,四个月就长大了,人吃多了会变猪。后来我听到她们说某某身材很好,不知道是不是说我的。跑到第三圈,我就歇一会。我永远不会让自己运动过劳。我爬到一个裁判台上,这个操场周围有四个裁判台,其中有个最高的。我爬上去,把两条腿从裁判台前面的空隙伸出来,一边喝水一边往四周看。到处狼烟四起,大约快下雨了,城外的农民在放火烧菜籽秸子,空气中有一种刺鼻的煳味。离这里不远是一个广场,传来《爱情买卖》的音乐,一堆妇女在那里大跳其舞:“爱情不是你想买——”近处有一种挖地的设备,把地底下的泥打成泥浆翻上来,晚上载重卡车卷起漫天尘埃开进来拉土。就在这种烟尘、粉尘窝里,还有十几处中老年人自发的健身场所。

他们傍晚的时候就骑着三轮车拉了半人高的喇叭,从路灯杆上偷电或者自带蓄电池,六点一过就操练起来。附近工地腾起的烟尘,差不多被他们吸进去一多半。有他们过滤和没他们过滤真不一样。各个点的舞风不一样,最火的一个点有一百来个中老年妇女在跳,同时扭腰拧胯。先前伴乐是“大姑娘美来,大姑娘浪——”最近改乐风了,似乎加了一点迪兹·吉莱斯皮的爵士乐风在里面。最少的点是三个人跳,江南丝竹,“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转身,作不胜娇羞状,然后捧水,深呼吸,作陶醉状。快节奏的少,最快的舞就是“我为亲人洗衣裳”的洗衣舞。惊闻大兵来了,欢呼雀跃。然后抢来衣服,奔到河边,掬水互泼,分别有架杆、晾衣、将阿兵哥衣服折起等肢体语言。三个老太太做得慢是慢点儿,可是一丝不苟。亲人来了,手搭凉棚,一搭要搭半天。胖手拢到眼睛上,左看一眼,右看一眼。亲人还不来,又回身张望,又要转半天。亲人还不来,急得我要死,暗骂:“狗日的还不来,不洗了!”

这个点最多的时候五个人,最少的时候一个人。雨雪不辍,除了一年三节,他们天天来。一跳跳到九十点钟,然后骑着小三轮车,有个老头跟在后面扶着上面的音响器材,顺着晚上人潮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喊:“借光!借光!借光啊!”街上摆摊的就把东西往后撤撤,让他过去。领舞的是他家老太太,天冷时穿一身大红色的毛衣,上面有菱形的图案。夏天老太太喜欢穿一身淡黄色的旗袍,肩膀上有一朵大牡丹花。在前襟上佩一朵白兰花,手里捏着一柄檀香扇。他们跳的地方有一个台阶,老太太站在上面领舞,下面有三两个人随她学,不收学费,交点电费就行了。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老头就骑着小三轮来接她。有时候老太太走得早,老头就在家把饭做好送来。两个人坐在台阶上,老太太吃饭,老头子在旁边帮她整衣服,用一种爱怜的眼光看着老太太。

还有一组是最炫民族风,七个老头,中间有个女的。玩民乐的,三个拉二胡的,一个弹月琴的,一个吹笛子的,一个弹琵琶的,还有一个吹笙的。女的碰小铃铛,过一会,“叮”地碰一声就行了。水平依我看都不怎么样,仗着后面音箱里的音乐伴奏还能听听。一般演出的曲目是《春江花月夜》《姑苏行》《扬鞭催马送粮忙》《良宵》,吹笛子的一时接不上来气,就拖着笛子在旁边喘一气,甩甩笛子中的口水。他们要是都不演奏了,单听听音乐伴奏还是蛮好听的。如果他们齐奏起来,就像蜂巢泼了滚水,一片嘤嘤嗡嗡的响声。他们演出的地方原属一个要饭的,要饭的嫌他们吵,晚上他们一来,他就走了,到附近的公交车站要钱去,等到十一点以后他们走了,才回来铺铺盖卷睡觉。晚上临睡之前,把地上的香烟头子扫一扫,长的,捡起来点火嘬一口。黑暗中有个红点子一亮一亮,这半根烟抽完,他就要睡觉了。第二天早上他要赶到北二环那边要钱去,在车海中拿个鸡毛掸子,红灯一亮,车子停下来了,他过去在人家车上掸那么几下,伸手要钱。一上午弄好了,能要个二十块钱左右。

同类推荐
  • 归·去·来(第一部)

    归·去·来(第一部)

    《归·去·来》系加拿大华人作家陈思进、雪城小玲合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如同一部厚重的家族史,诠释了梨园世家、商贾名流、书香门第三个大家族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的悲欢离合。《归·去·来》第一部以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为背景,讲诉男主人公苏绍清和女主人公晓倩的相识相恋,同时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交叉叙述了三个家族的爱恨情仇。三个家族在经历动荡岁月之后,复归平静,而延续家族血脉的男女主人公的不期而遇,又在多重纠葛中演绎出别样的情感风景。
  • 利益链

    利益链

    这年头总是先当上孙子的人才能先做上大爷。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就能被我们利用。我们总是先出卖尊严去换取金钱,然后再用金钱来换取尊严!饭你不能一个人都吃了,那才是长久吃饭的原则。关系就如同机器,平常就要维护好。女人是最不能得罪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利益链上的一环……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5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5

    大学时期,作者的宿舍转来了一个古怪的同学,这个同学的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故事。故事中有水鬼,吊死鬼等等,也有不曾听说过的箢箕鬼、一目五先生等等……一幅民间的百鬼夜行情景顿时展现开来……不过,这个同学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只有在午夜零点的时候才讲这些故事。
  • 金葫芦

    金葫芦

    从前有个姓刘的员外,屋里有万贯家财,讨了两个老婆,生了两个儿子。大老婆生的儿子年长,取名叫刘大,小老婆生的儿子年龄小,取名叫刘二。刘员外把刘大看得和宝贝一样,怕他着凉挨冻,穿的是绸缎毛皮;怕他受饥挨饿,吃的是山珍海味;怕他跌伤累坏,还雇了仆人专门伺候。
  • 城市与群星

    城市与群星

    在人类建造的所有城市中,没有一座可以与迪阿斯巴相比。相传,人类曾拥有统治群星的力量,是强大的入侵者将人类赶回了最后的避难所——迪阿斯巴。亿万年来,在牢不可破的穹顶的庇护下,迪阿斯巴将自己与外部世界相隔绝,几乎毫无变化。然而,在这亘古不变的城市里,一个“异数”诞生了,他就是阿尔文。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阿尔文将打破迪阿斯巴的陈腐与自闭,揭开被时光和谎言淹没的人类与群星的秘密……
热门推荐
  • 执行长的独家挚爱

    执行长的独家挚爱

    『爱她就要给她一辈子的宠爱』是凌先生宠老婆的至理名言。凌先生说了:老婆没娶回来之前,要宠得她离不开你,娶回来后,更要宠得无法无天!因为…万一被拐跑了,亏得还是自己!久别重逢,他是运筹帷幄的执行长,她是音乐才女。唉,被一个老男人虎视眈眈了这么多年,她怎么就逃不出他的圈套呢?不行,她要翻身农奴把歌唱……吃醋篇:关上门,将她抵在门板上,骨节分明的长指挑起她的下巴,“说说看,这没送出的项链是打算送给谁的?”“我要是说了,你想掐死我怎么办?”她伸手圈住他的颈脖,在他怀里蹭了蹭。“乖,疼你都来不及,怎么会舍得呢。”……可事实证明,男人有些话是不可信的,特别是吃了醋的老男人!
  • 野蛮校花的梦幻奇缘

    野蛮校花的梦幻奇缘

    一段尘缘未了,她该如何............白马王子的出现,让她沉浸在此,她该如何?
  • 迷离人生

    迷离人生

    这是一篇贯穿了灵异线索的小说,女主角雯的表姐箐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女孩,在中学时代暗恋上了自己的同班同学罗毅,由于第一次高考失利,错过了和罗毅一起上大学的机会。当箐复读再考入大学时,发现自己的好友沈洁已经和罗毅走到了一起。箐因抑郁生病退学,又遭遇意外而身亡,因此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而游离于世间,想通过依附和控制雯续写自己的命运,无奈命运无法掌控,最终只能令她所爱的人也遭遇意外。箐因此醒悟,释放了雯,雯终于可以开始拥有自己的人生。小说既描绘了美好的中学时代和少女情怀,也讲述了在大都市的白领们的工作和生活,展示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 守护吃货师妹

    守护吃货师妹

    一直以来,我总是依赖着你。却没发现这依赖却成为了习惯。更没发现,原来,你早早的就住在了我的心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年轻人做大事必知细节

    年轻人做大事必知细节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许多年轻人不愿做平凡的小事,最后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要知道大事往往是由一个个的细节积累而成的,所以,年轻人还是在细节处多下功夫吧!细节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举足轻重,谁能把握住细节,谁就能悄悄成功,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细节中见真知。从细节中往往可以找到成就大事的突破口!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落的头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总是有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帮助或伤害我们。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年轻人,认清那些影响我们成熟大事的细节十分重要。
  • 女主是个恋爱脑

    女主是个恋爱脑

    月娆嗝屁了,遇见了一个系统,系统说:【做完务就能复活。】月娆:“没兴趣。”系统:【还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月娆:“也没兴趣。”系统:【那你…】星沉路过。系统:【检测到完美匹配者,任务更改为,与星沉相守一生。】系统:【既然你不想做,那任务就……】月娆:“做!”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车遥遥篇》范大成
  • 恭肃皇贵妃

    恭肃皇贵妃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明史-万贵妃传》(历史为骨,艺术为翼。考据癖慎入)
  • 妻权

    妻权

    戴家庶三子,资质平庸,碌碌无为,独独看中了千家嫡长女,大家伙儿横眉冷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千渺却道:“爹!我想嫁他!”成名之后,封王拜相,高官厚禄,关键时刻她竟退缩了!大家伙儿赶鸭子上架:“嫁!必须嫁!!还要大张旗鼓地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