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氏。太原人。其先有避地於九江者。子孫因家焉。雲以幼歲。依廬山大林寺沙門智鍇。出家鍇亦有聲當世。而雲尤慷慨精厲。獨異恒倫。法門之務未甞不以大者遠者介意。而所居寺。曾莫脩治。時達禪師方以道行。為檀信所歸嚮。雲年二十有五矣。誓往邀之。以來貲幣。達弗許。雲以死請。委身叩頭。顴頰破腫。涕泗漫地五尺。計且欲自溺。以著見其志。達感動為起。雲遽奔走險隘。前告道俗。使之迎候。路逢群虎。目不暇駐。既抵山中。有所施設。雲必奉行。無小忤。甞馭舟溪谷間。嚴冬凍沍。砂石崩頹。雲則脫衣挽纜腰胯而下。凌凘砭骨。流血凝結。行三百餘里。罔所辭憚。隋季天下大亂。士弘林氏。起兵豫章。號楚。以秀才胡氏。為尚書。今寇鄱陽九江據之。因發心模寫廬山東林文殊瑞像。以雲有幹材。委監護。頃之像脫鑪韛。而頸脇穿漏。議將復鑄。會胡以譖見逮。不果。而有像色黃金餘百二十兩在焉。雲患[襄*ㄆ]劫。因以竹筒貯金。併金誦銅珠一環為信。寄胡所。胡至宮亭覆舟。失二物。後復浮而至。得於三十里外之遠云。胡且死。又託金於其叔父曉禪師使遁。俄唐兵破豫章。曉用幣縕裹金負之。以避難。遇盜焉。然盜亦不知其為金也。委之而去。於是雲得以成就其業。當鎔冶日。五戒李氏先發願然一臂。以致祈鑄。及事之辨。乃前於所卜之期。李氏不知也。像見夢曰。汝願然臂。可誣邪。李氏寤遽如所願。寺備經論。而律部獨未全。時首律師。方闡化京師。雲重趼造詣。詔住弘福寺。悉獲採掇以歸。
唐法成
姓王氏。始名守慎。天后時。官至監察御史。以后任酷吏。羅織元良。以起大獄。遽棄官出家。務苦節。化導民俗。儀鳳二年。望氣者。以京兆西市有異光。詔發之。得石函。內盛佛舍利。餘萬顆。明瑩堅緻。不可磨涅。詔即其地。建光宅寺。築七寶臺。舍利分使京師諸剎供養。當是時。成因請疏鑿餘地。引永安渠。以為大池。號海池。上樹佛屋經樓。以侈其觀。士女之好營福事者。皆就之。縱飛潛生物。以祝國釐。方疏鑿時。得銘土中。曰百年為市。後復為池。自隋初立都市。至是僅百年云。
唐業方
解脫禪師法孫也。解脫有至行。方循持無所失。然尤以利物崇福為心。隸業太原昭果寺。素為士女所歸嚮。或有以五臺文殊像自遠至。溺於滹沲河水中。馳報方方。遂臨河焚香祝之。水為退縮。出像塗潦間。即舁以歸。水復漲溢如初。及終。塔全身寺西北一里所。西靈異至今。
唐慧雲
姓姚氏。湖湘人。麟德初。雲十歲。辭父母。出家於南嶽。弱冠受具戒。遊歷幽勝。隨有廢弛。輙營治。如是至凡寺宇二十餘。所久視初。駐錫浚郊。夜宿繁臺。望有異氣。起汴水北園池中。且訪其地。乃知其為歙州司馬鄭景宅也。因杖屨以往。見池闊甚。瀾漪浩渺無際涯。下布天影。而參差轇轕。有宮殿樓閣狀。獨歎曰。此可以致吾力矣。神龍二秊。徙居濮州報成寺。發願募金。寫就丈八彌勒像。樹殿池旁。且擬名其寺為福慧。以安奉之。伐材聘工。將底功緒。景龍二秊。始從景購得其宅。或出古碣土中。記曰齊天保六年乙亥歲。剏建國寺。於是行部使者。命迎像其地。仍撤殿材。以定建國額。會刑部尚書王志愔。以採訪使。將詔指盡撤天下無名額寺宇。併收銅鐵像。送近寺。時雲規模已備。所欠者僅繪飾爾。既值此詔。竟中輟。雲乃焚香涕泣。日夕膜拜於像前曰。苟事必成。當現奇瑞。頃之像首發金色光。輝燭天壤。合城聚觀歎異。或瞋視謗言。則目盲口喑。雲為像前悔過而愈。皆誓奴役終其身。未機上聞詔賜額相國。先是上於潛邸。甞符夢想云。復詔佛授。記寺大德明幹。撿挍功德。毋令官府煩擾。中書舍人賈曾。侍郎平章事岑羲。悉捐俸貲以助。玄宗受內禪。先天中。上皇躬御翰墨。書額以賜。詔大德真諦。并弟子品官。併持旛華以侈之。久而卒。葬東郊。至今寺莊影堂在焉。號造寺祖師。
唐崇業
初莫知所從來。俄偕弋陽道岸。依文網律師。究毗尼學。服勤罔怠。黌肆推為元長。夙與淄川恪齊名。而挺特剛毅過之。聞望之美。徹于宸冕睿宗朝。斥舊邸造寺。號安國。詔業居之。仍入承明殿薰脩。授上菩薩戒。施與優渥。時菩提寺。方治殿宇。業悉以所得助其役。蓋其平生未甞畜長也。開元中。屬微疾。顧弟子曰。吾數窮化盡。汝曹其謹循戒檢。無令放逸。遂終于所居。西明寺之別院是。於澄照寔適孫云。
唐玄覽
姓褚氏。其先河南人。後徙錢唐因家焉幼依慧昶師出家。昶年高行尊。誠學者之模範也。居臨平邑里之華嚴寺。隋季天下喪亂。寺因頹弛。唐初詔許脩飾。覽乃華侈其制度。恢闢其基址。負山臨水。形勝殆可尚。且以寺前之湖。為放生池。而太守袁從禮。司馬楊敏言。為禁漁捕。以贊成之。鑄金銅像三百五十座。寫經二千餘軸。畫殿前四天王像。則其相力亦勤矣。父宗贈和州刺史。右散騎常侍舒國公。兄無量。以材學穪。太夫人期頤自養。覽又以天竺其受戒地。及為僧錄時。所營別墅。併華嚴三所。皆致繕治。優游來往。化導以老。開元二十二年。示疾終於寺。壽八十四。弟子明了大覺等。葬之細礪洞。工部侍郎徐安貞撰碑文。
唐楚金
姓程氏。其先廣平人。今占籍京兆之盩庢。母高氏。夜夢佛。有妊。七歲薙落。十八誦法華通大義。三十誓建多寶佛塔。用工之際。玄宗夢見楚金字於虗空中。詰朝遣使召問。乃為成之。且增其級。又於翠微悟真二寺。各建一塔曰吾他日必棲遁於此。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右脇而逝。春秋六十二。法臘三十七。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開府邠國公竇文場奏。千福寺楚金。是臣得戒和尚。天寶初。為國建多寶塔。置法華道場。經今六十餘年。僧等六時禮誦。經聲不絕。已歷四朝。未蒙旌德。奉詔諡大圓禪師。
唐懷王
姓許氏。太原人也。出家住郡之崇福寺。少警利。日誦千言。學優行峻。非儕類可跂及然志勤脩治。幽并之域。屋廬像設經卷之。在教門者。無不致力。三任寺之綱紀。校讎大藏二十餘本。增餝淨土院。代宗時。詔充灌頂道場主。真言秘法。皆有賴焉。後率於寺。壽六十三。
唐明準
天台人。少從靈墟道場出家。遊方京邑。因駐錫於禪定寺。每念古者諸德之。維持佛法也。其心之至焉。可量哉。如神僧智苑於范陽北山。寫經刊石。灌以鐵汁。以祈不壞。為利益。至今。準乃發心。於貞元戊寅。正月命工郎山鏨石刊法華經。以垂將來。然石皆頑惡。不足用。準乃禱之山靈。使裨助善事。定中見紙若干幅。列粘石上。已而連率博陵崔公。與僚佐二十八人。各願手寫一品。勒碑環立廡下。元和元年八月落其成。
唐幽玄
劉姓幽州人。弱冠禮并州賢禪師落[髟/采]。久之遂得心法。元和二年。振錫江左。見會稽大雲寺鼓寂鐘喑。食輪不轉。歎曰。此獨不可以行化耶。乃持一鉢走闤闠。而施者響應。因使寺主開堂接眾。如諸方法。未幾。徙居湖心龜山之妙喜廢寺。九年平昌孟簡來鎮斯郡。為大其寺之規模。而一新之。十二年。去遊南嶽結菴絕頂以居。豫章太守商祐尤加敬慕。十九年迎住東明寺。寺建於晉安帝時。玄侶之集。至今猶盛寶曆中奏。易額世福。且置戒壇其內。復詔度僧。凡寺之像設。皆玄所致云。大和元年。沈中丞傅伽信嚮。又造佛閣五層於寺之南。既而逝。第二漆布其全身。奉之閣下。
唐寂然
姓白氏。太和二年。遊天台。至剡之沃洲山。愛其幽勝。而卜築焉。道化既行。玄侶盛集。淛東廉使元相國稹。甞有所施。陸中丞助其完葺。三季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舉揚法要。尤為四海所厭服。後終於其寺。侍郎樂天白居易記。太子賓客劉禹錫書。
唐法興
洛京人。七歲出家。落髮具戒。後習誦法花淨名二經。尤於戒律有持無犯。徧尋聖迹。戾止林泉。乃復隸名佛光寺。撙節施利。建彌勒大閣。七間三重。高九十五尺。其內尊像七十二位。皆極巧妙。於是臺山海眾。共請為山門都綱維。蓋以其模範和暢。學識該贍也。大和二年春正月。聞空中聲云。兜率天眾。特此奉迎。乃澡浴焚香端坐而滅。
唐僧竭
不知何許人。素居京師之光宅寺。建中時。擬摸五臺勝境。造文殊像以致覩人士女之敬。然以墾斸之際。必傷舍識。乃於舉事之先。設道場三日。禱祈祝願。使蠢動類。皆知所避。及乎畚鍤載施。而堁堀間。無復有蠢動物。則其誠心所格如此。先是竭每以複帛。為漉水囊。日漉水。投虫井中。井恒盈未甞涸。世因以護生井目之。
竭尤巧思。又鑄銅蟾為息煙。以免飛蛾蠛[蠓-卄+((並-(前-刖))-一)]之。喪身命於燈燭者。其制度頗行於當時云。後因徙居所成之臺寺。歲賜香轉經。異他剎。
唐曇休
字德敷。姓李氏。素依越之開元寺。出家具戒。精采四分律。訓飭學者。殊有繩檢。然寺創南梁時。年涉四百。而棟宇之偉壯者。頹仆矣。頃之輪焉。奐焉。加美於舊。皆休之力也。又若護國經樓寺之外門樓。皆昔曇一律師所經始。永徽中。康僧會法師。化身所釐革。今皆重整。事同創始。可謂勤矣。咸通中也。後終於其寺。則今所謂大善者。
唐智廣
姓崔氏。始見之雅州開元寺。羯帝神堂內。然異術奇行。不可測。遇疾者。輙以竹杖撲之一摑。一叱。燒紙緡。散飲食。甚者捩紙蘸水貼之。癵者起。跛者奔。病立愈。其律己尤嚴。女人至門。輒斥去。每齋淨飯菜豉汁外。不容他物。食畢即去。無所辭謝。人有以錢嚫者。不過二十文。過則不取。且使投之一箜中。滿則於佛殿聲鐘集。眾平等分之。雖齊士夫家亦然。乾寧中。王氏始定蜀。雅守羅公擕廣上謁。王氏。以聖師呼之。先是咸通中。南詔蠻王及坥綽。引兵圍成都。危甚而毗沙門天王。忽現沙門形。長五丈許。立城上。怒視之日光迸射。坥綽懼即遁去。蜀人尋於寶曆寺建閣。立天王沙門像奉之。後為牛尚書所毀。而蜀兵大連綿不絕。及是王氏請廣脩治。廣許諾施者填噎。收幣至二十萬。又勸使輸材。皆水杭陸輓。坌至。工傭効力斧斤。畚鍤交作。光化元年。閣成。因循江瀆池。祝食擲水中。明日魚之二尺許者。萬億計。死浮水上。豈其所謂乘功德力。而超生善道歟。
唐慧聞
信安人。登戒[棣-木+(上/矢)]居靈石寺。其平生常以檀施之業。勉世俗曰。五道流轉。欲進脩以求解脫。捨福力。其安資哉。每有營治。雖猥賤瑣屑事。猶躬親之。得魚肉。必手自持歸。以餉工匠。一日山行遇虎。輒杖叩其首曰。汝毋噬人。我茲為汝等造功德。汝宜有所助。明日衘一野彘至。則其誠之所感如此。先甞於瀔水鑄丈六像。度其金。既足用。而猶未模冶。曰將以待大檀越也。無何而清溪縣女子。以其所蓄寶鑑來施聞。為祝之曰。苟發心至誠。則此鑑當於鑄日。正著像匈。已而果然。又謁豫章。致黃金數鎰。道直寇。棄水中曰。使澇漉之。而後得。則諸君福田。庶幾其無損。逮歸視篋中。則金具在。豈非其慈忍之念發。而鬼物隨以加訶護歟。宜世之尊其德也。
後唐貞峻
鄭州新鄭張氏子。年十四。依相國寺歸正律師出家。誦習淨名仁王等經。不久即能暗憶不忘。後既緇薙。聽俱舍論。年十八。陞座弘演。冠歲納戒於。嵩山會善寺。因掛錫封禪寺。蓋今之開寶院也。新章律疏。探索玄微。而講授之。勤未甞小怠。時年甫二十三爾。大順二年。相國寺灾。滌地皆盡。耆宿以為非大福德力。莫可以再成就。或曰峻其庶幾。於是相率以請峻。則無所辭讓。歸以上座職自任。未一紀而檀越旁午。寺之堂氣廊廡一新。眾推為新章宗王。僧尼弟子。百五十餘人。操行高潔。誠有足以動物者。故能坐致功業如此。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終。春秋七十八。法臘五十八。葬祔慧雲禪師之塔。
後唐智暉
姓高氏。咸陽人。少從圭峯溫禪師鬀[髟/采]。年二十。乃受具。學律習禪。博攬藏教。然尤工於翰墨吟詠。且効僧珍道芬。六法作畫。物像生動。若其濟眾之心。蓋出天稟。固非勉強而行者。梁乾化四年。自江表來京邑。歷觀諸剎。以為所須皆備。而獨於浴室。似有缺典。於是相攸洛汭。治屋若干楹。購山給薪。鑿沼儲水。輪汲而槽受。其湯之富未易。言則瓶錫之侶。冠簪之倫。搢紳先生之流。其至者。日不暇給。而脫履則木寫承足。卸衣則枲裙障身。五日一開。開凡七十有二而歲周矣。其所浴。殆數萬人不啻。又闢浴聖室於西廡。以象十六應真。其內中則觀自在堂也。侍即揚凝式篤重暉為作碑頌德。
周智江
幽州三河南管。單氏子也。家贍足伯仲皆遊俠。無所成就。而江獨服善好義。深慕空學。唐乾寧四年。江甫十五歲。即往盤山感化寺。求薙落為沙彌。天復三年。受具於五臺之梨園寺。學通淨名上生等經。梁龍德初。講名數於商丘之開元寺。著瑞應鈔。門人共傳習之。唐同光初。乃居宋州之廣壽院。締構堂宇。輪奐可觀。復塐彌勒釋迦二尊像。十六羅漢像。繢飭殊勝。顯德五年。孟秋。俄遘疾以卒。享壽七十四。方屬纊時。或覩天人填擁。若迎導狀。議者以為江疇昔誓生兜率之驗也。吏部員外郎李鉉著塔銘。
宋常覺
姓李氏。陳留人。家素儒者。而貧苦不自振。丱角讀書鄉校。俊頴出儕類。偕耆文遊廬山。樂其間靜。遂投歸宗寺出家。為淨人梁乾化二年。始易形服。從剃染。即依東林甘露壇納戒。其於學。雖具究三藏。然終專志禪指。既禮文殊聖迹於五臺。念曰倦矣。其復可以事奔走乎。後唐天成三年。始得地於汴京麗景門右。治屋數間。以營浴事。每月以三八日。一設。僧無遠近皆就浴。歲約費千萬緡。雖一出檀施。自非覺維持之力。疇克爾。尤與北海陶穀。湘東張仲荀厚善。皆有遺寄之文可考。陶序以為覺麻麥一齋。炎涼一納。前後王臣。上章乞師號紫袍。而覺確拒之。操眾愈益可敬慕。
讚曰。
哀哉世間 貪吝乾沒 菩薩發心 普濟生物 親近乞者 言溫貌柔 汝窮汝乏 予取予求 飲食裳衣 玩具珍寶 國城妻子 頭目髓腦 內施外施 無物無身 施者受者 亦復無人 如此乃能 離諸住相 併空如來 大功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