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學
傳宗科(五)
唐崇演
生東平段氏。出家為龍興寺慧超法師弟子。遊方見普寂禪師于嵩陽。獲印心地。後居都梁山。受徒揚化。山當淮泗之會。商旅駢擁。毳袍之客雜處焉。時李相國紳鎮廣陵。負材學。凌轢儕類。見衲子輒唾去。或有以演名聞者。遣衙吏章幼成。召入府。坐頃之其語嘿背神詣天造。削涯岸。出畛域。固非紳世俗之學。所可企及也。乃大降歎。請居慧照寺。以使承問。四海玄侶。相尋而至者。僅千輩。開成二年終。春秋八十四。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塔葬焉。
唐好直
姓丁氏。會稽諸暨人。幼而脩潔。凡肥醲腥葷物。皆未甞及口。即事杭塢山藏師落髮。元和初。受具於天竺寺。徧探經律論鈔疏源委。忽杖策訪祖師西來之指於洪之馬祖。獲記莂。居鄉里之大慶寺。方來之士雲擁。如是二十載。利物為多。雖名公鄉之以廉問護戎過越者。靡弗承接。而啟迪之。故其聲譽之美。播天下。大和中遊五臺道京邑。一夕而去。於是前護戎郄志榮宋常春二內侍知之。必欲招徠。以溫集曩訓。開成初。再至輦下。二貴人以安國寺方丈舘之。龍象莫不趨附。無何召補供奉大德。非其志也。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囑累弟子訖。遂趺坐而寂。壽六十五。夏三十二。喪殯滻水東。費悉出郄宋二氏。門人鑑諸後。起塔於崇山南之華嚴。而歸葬焉。會昌四年。起居舍人韋絢碑。
唐宗密
姓何氏。果州西充人也。家素業儒。蚤歲欲以所學于世取名位。元和二年。偕計吏入京。道謁遂州圓禪師。一見未及語。深有所欣慕。遽從薙染。頃之進具於拯律師。尋謁荊南張。張曰。傳教人也。後當宣導於都邑。復謁洛陽照。照曰。菩薩人也。誰能識之。晚謁上都華嚴觀。觀曰。毗盧華藏從我遊者其惟汝乎。初居鄉里。甞赴齋民家。偶受經。得圓覺閱之。妙領義趣。於是誓傳是經。又因漢上病僧授華嚴。即能講演。由是著華嚴圓覺涅槃金剛起信唯識盂蘭盆法界觀行願經四分律等疏鈔。及法義類例。禮懺脩證。圖傳篡略。諸宗禪言為禪藏。并酬答書偈等。凡二百餘卷。圖六面。皆本一心而貫諸法。顯真軆而融事理。超群有於對待。冥物我而獨運者矣。累入內殿。詢問祕要。大和二年。慶成節。詔賜紫方袍為大德。尋請歸山。會昌元年正月六日坐逝於興福院。貌加潤悅。其年二月十三日。道俗奉全身。茶毗干圭峯。獲舍利藏之石室。俗齡六十二。法臘三十四。
密始與宰臣李訓善。甘露之禍。宦官率禁兵。所遇屠戮。王涯賈餗舒元輿奔入終南。依密避難。訓亦在。且求剪髮以匿。不可。因走龍翔仇士良命逮密。至左軍立之廷。而數其不告之罪。趣使害之。密徐曰。貧道識訓久。亦知其每有反叛意。然而捨身命。以救一切。此吾本師遺訓。故遵守惟謹。今日之死因所甘心。宦官魚恒志憫其誠。而奏釋之。聞者為出涕。相國裴休甞著論以闢。或者學行不純之議。多不錄。宣宗御極。諡定慧禪師塔號青蓮。
唐崇珪
陝之姜氏子。其先以儒術致顯貴。自天寶來。亂離相繼。父因商賈鞏洛間而喪焉。珪嘅然行求出家。年十八。以試經得度。無何遊南嶽。栖息者數年。又依南徐茆山之栖霞寺。聲譽益起。會贊皇李公德裕。廉問是邦。延見於慈和寺。與語意相得。珪曰。吾有幽憂之疾。城隍聚落。可久處耶。
明年抵嵩少掛錫嶽寺。大和戊申。洛旱。惟嶽中雨不愆候。或以為珪之德所感云。開成初。贊皇公入相。請闡化於洛之龍興寺。其所提唱。本秀公而利益多矣。既而唱滅。壽八十六。會昌元年八月十日。遷全身於塔侍郎白公居易撰銘。
唐全植
姓芮光州人。幼依州之榮光禪寺沙門大智誦習。而卒獲薙染。受具後。即游洛陽禪會。洞徹心法。然後結茆於淮之都梁山。以聚徒闡化。既而太守衛文卿迎於治之長壽寺。以便瞻禮。文卿問。將來佛法。隆替若何。植曰。真實之物。振古振今。未甞敗壞。有為之法。四相遷流。因當堙厄。君侯翹足可見。此蓋預言武宗之毀教也。頃之終。年九十三。門人建塔立碑。會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唐齊安
宗室子也。其先播遷。於是生安於海門郡。始娠終娩。皆有瑞相。童時。有異僧[款-士+止]門求見。為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隆之業。其在斯乎。稍長亟請於父母。願出家。父母不能禁。卒聽依郡之雲琮禪師。祝其髮。年滿登具。詣南嶽智嚴律師。進毗尼學。後從大寂禪師於南康龔公山。妙領心地法門。元和末遊越之蕭山法樂寺。寺雖古制。然楹堵靡完。補壞扶傾。聊復燕坐。時杭之海昌法昕者。緇林之翹楚也。肇葺治鹽官放生池壖廢地。以擬偃息。聞安在越。遽迎之而舉。以讓焉。
僧問。如何本身盧舍那。安云。與我將淨缾來。僧即取淨缾。安云却安本處著。僧安缾於舊處。再理前問。安云。古佛過去久矣。
有座主來參。安問云。蘊何事業。座云。講華嚴經。安云華嚴法界有幾種。座云。廣說則重重無盡。略有四種。安豎起拂子云。者箇是弟幾種。座未及答。安咄云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安一日喚侍者云。將犀牛扇子來。侍者云扇子破也。安云扇子破還我犀牛來。侍者無對。
示眾云虗空為鼓。須彌為椎。是什麼人打得。眾無對。宣宗皇帝方以比丘相。雜堂眾安默識之。命為記室。甞使撰疏語以丐。而所獲尤豐羨。安歎其福氣之盛。且曰時至矣。母滯泥蟠。因以佛法囑累云。會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一日示寂。及帝登極。聞而愴悼。即詔中官盧簡求建塔諡悟空。
唐恒政
姓周氏。平原人也。幼入鄉校。然於儒書。略不加意。見佛經則玩味莫釋手。後就郡之延和寺詮澄法師薙染。既登戒。問道嵩少。遁居三峯。以養聖胎。無幾何。入太乙山。受徒闡化。
大和中。上嗜蜃蛤。太官每以進沿海諸郡並緣為民害。一日其殼。有力擘之而堅莫能開者。上異焉。焚香以禱。俄而自開。現觀音菩薩像。僅寸許於內。儀容服飾。比世所塑畫者。尤可愛。上命盛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玉綿錦帕。賜興善寺供養。因集群臣宣問。以何祥瑞。宰相李公德裕進曰。此非臣所能知。惟知陛下聖德所昭感爾。若其他佛法大意。則有終南山恒政禪師在。於是詔問政。政對曰。貧道聞之。物無虗應。此所以啟沃陛下之信心爾。故經云。應以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也。上曰。菩薩此身則已見矣。然所謂說法則未之聞。政曰。今陛下見此為常耶。非常耶信耶不信耶。上曰。非常之事。朕深信焉。政曰。如是則陛下已聞說法矣。上大悅。因留政內道場中。累辭還山詔居聖壽寺。武宗初即位。謂人曰。吾仇至矣。可不避乎遽遁入終南山。久之卒於山舍。壽八十七。闍維獲舍利四十九粒。會昌三年九月四日。塔葬焉。後詔廢教避仇之語果驗。
唐普岸
姓蔡氏。漢東人也。弱齡頴慧。性脩潔。葷羶之物未甞入口。出就師傳。通經義。秉翰攄辭。有可觀者甞入僧舍。覽佛經。味玩不能已。歎曰。出世之法。非造次可及。即辭親。造百丈山懷海禪師。咨詢心要。久之落髮登戒品。尋受記莂。已而出世安六壽山院。
示眾云。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大和中振策東遊天台。遍覽形勝。得平田之地乃卜築焉。有僧到參。岸打一柱杖。其僧近前。把住柱杖岸。云老僧適來造次。僧却打岸一柱杖。岸云。作家作家。僧禮拜岸把住云。是闍梨造次。僧大笑。岸云者箇師僧。今日敗闕也。又甞有偈云。大道虗曠。常一真心。善惡勿思。神清物表。隨緣飲啄。亦復何為。會昌三年。集弟子垂訓而滅。壽七十四。弟子全亮唯約等。
唐神鑑
生潯陽韓氏。父為齊安掾。事佛尤誠恪。甞陳像唱唄。飯僧眾於廨署。鑑方童穉。喜溢顏面。懇求出家。親戚不能奪。卒依東林寺貞素律師剃落。學通涅槃。時大寂以心宗唱豫章。即往參究。後卜居懷安西北山中。山先多鷙獸。自是暴害弭息。遠近賴之。有見偉男子。戴平幘。望法座致禮。而忽爾隱去者。七日後。有見冠裳至方丈前。陞空贊曰。此大師者真法寶也。開人天眼目。故此相報也。會昌四年。入滅。八月入塔。
唐志遠
汝南宋氏子。幼孤。母明敏能誦法花。稍通其義。年二十八。使依荷澤下禪德薙染。經營僧事。凡六年。既而辭去參禮。又八年。然後於天台止觀之道。知所歸嚮。於是瘁志劬躬。行四三昧。日中一食。不受別請。歲歉。或嚥炁漱流。貌無餒色。體有瘡疥。手不爬搔。如是僅四十年。會昌四年二月。忽辟穀燕嘿。十七日誡門人曰。吾平生進脩。逮茲獲夢覺安隱。豈非其所感之報耶。復以天台一宗文疏。傳之弟子元堪等。且曰。將踐聖階。降茲罕及。遂奄爾而逝。壽七十七。臘四十八。
元堪扶風馬氏子。素師事遠。及武宗汰法。乃悉以所受天台文疏。藏之屋壁。未幾宣宗興復。重葺舊居。別為遠大作影堂。而取其部文。併置於內。六時行道。以終其身。則誠無負其所囑。如此其不謂之賢乎。
唐靈祐
姓趙。福州長溪人。童稚時嬉戲庭中。俄有雲氣盤礴。天樂清亮。神聖仙真之狀。出沒空際。頃焉一叟貌類罽賓。挹其父而謂曰。汝子來處高勝。必當重光佛運。此群靈所以標異也。且彈指作聲數四而去。祐執役於法恒律師。弱冠薙落。越三年具戒。學毗尼於錢唐沙門義賓。遊天台之國清寺。遇寒山拾得。為說偈曰。千山萬水。遇潭即止。獲無價寶。賑恤窮子。
遂謁江西百丈大智禪師。一日侍立次。百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祐撥云無。丈躬起深撥得小火。舉以示之云。者箇聻。祐有省。禮謝呈所解。丈云此是暫時岐路耳。經云欲見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方知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但除虗妄凡聖等心而已。若是心法。元自備是。汝今既爾。善自護持。時司馬頭陀。自湖南來。百丈謂之曰。老僧可往溈山否。答云溈山奇絕。可聚千五百眾。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然非和尚所可住也。丈云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答云待歷觀之。丈乃令侍者請首座。喚典座來。頭陀見首座不許。見典座云。此正是溈山主也。首座有慍色。丈即指淨缾。問云。不得喚作淨缾。儞二人喚作什麼。首座云。不得喚作木突。典座踢倒淨缾。丈咲曰。首座輸却山子也。首座即華林。典座即祐也。丈遂遣祐住溈山。既營梵宇。連帥李景讓。奏寺頟號同慶。相國裴公休。亦甞咨詢玄奧。由是天下學者輻輳焉。示眾云。夫道人之心。質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行。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但情不附物即得。從上諸聖。只是說濁邊過患。若無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便喚作無事道人。有何不可。
時有僧問。頓悟之人更有脩否。答云。若真悟得本。脩與不脩。是兩頭語。如今初心雖從緣得箇入處。猶有無始以來習炁。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脩也。不道別有法。教渠脩行。從聞入理。聞理深妙。心自圓明。不居惑地。縱有百千妙義。抑揚皆當。此乃得座披衣。自作活計時也。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若也單刀趣入。凡聖情盡。軆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祐問仰山。從何處歸。仰云田中。祐云。禾好刈也未。仰云。好刈也。祐云。作青見。作黃見。作不青不黃見。仰云。和尚背後是什麼。祐云子還見麼。仰拈起一穗禾云。和尚何曾問著者箇。祐云此是鵞王擇乳。
祐睡次。仰山問訊。祐面向壁。仰云。和尚何得如此。祐轉身云。我適來得一夢。試與我原看。仰山取一盆水。與祐洗面。少頃香嚴來問訊。祐云。我適來得一夢。寂子原了。汝更原看。香嚴點一椀茶來。祐云。二子見解。過於鶖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盥漱畢。趺坐而滅。壽八十三。臘五十九。葬于山之梔子園。四鎮比庭行軍涇原等州節度使右散騎常侍盧簡求撰碑。進士李商隱題額。
唐玄策
會稽之魯氏子。幼隨父賈。至天台。見鄉呈為光明會盛甚。蓋隋智者禪師所創始也。其法於每歲九月。合遠近黑白之眾。無慮數千萬。而策心獨偉之。遂依禪林寺智廣師出家。遊方見大寂於江西。頓去平日礙膺之物。後以黃之九井山。奇秀可愛。因結茅其上。以致學者。或以其地之邃僻。而謂策曰。子亦惡能堪此寂寞哉。策曰。吾方以為樂。未見其寂寞也。大中八年示滅。諡圓寂。塔號智覺。
唐希運
閩人。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黃檗山。具戒後。參詢徧至。甞偕一僧。行天台道中。娓娓談笑。皆頴脫可念。目光閃爍。旁射注前。遇大溪橫沮。方過雨湍漲。不可揭厲度。於是運乃卸笠搘杖而佇。其僧趣之。曰度去好。久佇奚為。運詭曰。要度自度。毋督我。俄而其僧竟度。如履平陸。既登彼岸。招手曰。度來度來。運遙咄曰。自了漢。早知如此。必斮折汝脛。其僧隔水禮謝曰。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我不如。竟去不復見。
又甞遊京師。午則分衛檀越家。久候屏著間。未有所得。聞一姥誶語其內曰。太無厭生。運意以為未有所施。而謂之無厭。其必有說焉。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問曰。師亦曾見百丈山海禪師乎。當今第一善知識也。且老妾五障之身。忝於慧忠國師處有省。以師巍巍堂堂之相。寧自棄哉。自是見百丈。問曰。從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運云。恁麼則後人斷絕去也。丈云。將謂汝是箇人。遽起入方丈。運有省。隨後入云。希運特來。丈云。若爾則他後不得孤負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