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元帝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
王、谢、庾、桓,是东晋的四大名门望族。
王氏最为显贵。
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王戎、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乱华,王敦、王导兄弟在南京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重江东。
“王与马,共天下”。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
“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在文化界,王氏一族也颇负盛名,有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指的琅琊王氏,以及陈留谢氏。
其次便是谢氏。
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
“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两句流传千古的诗,让王谢二族当年的风光尽收眼底。
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
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的谢安,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
谢氏家族,说到谢安,不得不说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谢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东汉时的大儒,下则延续到谢安的九世孙谢贞,作为谢氏最后一位在史籍留下传记的子孙。
在谢安出山之前,谢氏虽然比王氏没落,但依然强大。
谢龚就是谢氏一族的旁支。
据谢家《宗室族谱起源》记载,谢龚的祖父谢源与谢安的祖父谢衡是表兄弟关系,只不过一个是旁系,一个是本家,旁系的谢源从了商,本系的谢衡做了官。
放下书本,谢绾凝眉浅思,原来谢龚和建康的谢家居然还有这层关系,也难怪谢夫人一门心思想要结成这门亲事了。谢绾一旦嫁给了谢苏卿,就意味着和谢氏本家拉上了关系,谢苏卿的前途将无可限量。
除了谢绾、喜儿,和谢奕从建康派出来接谢绾的十几个人,其他人都是官府派来护送谢绾去建康的人手,加起来大约有三十几人。江州的地方官一听说谢绾是谢奕要找的女儿,当下二话不说,很慷慨地拨了一批人马护送谢绾上路。
古代没有飞机和火车,从江州到建康,路途遥远,不少地方山路崎岖,按照马车的脚程,至少也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谢绾走的是陆地,这时候的水运并不发达,要不然坐船从长江水系直线而下,到建康所需的时间,自然比走陆路要少。
喜儿端上一碗热乎乎清粥,“小姐,这是刚煮好的,你趁热喝吧。”喜儿本是穷苦人家出生,野外露营倒也没觉得有多苦,反观谢绾,队伍中带了厨子,又有几个丫鬟伺候着,这一路上倒也过得舒坦。
“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啊?”展飞的江州知府派来的,他一想到他们的任务就觉得憋屈,他在江州做捕头做得好好的,知府却偏偏要揽上这门差事。在展飞的眼里,保护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小姐还不如在江州和兄弟们一起办案子来得爽快。
“小飞,做事不能这么急躁,不记得大人吩咐过我们什么了?”展翔是展飞的哥哥,性格比展飞要稳重一些。
“大人不就要我们一路护送她到建康嘛,哼,我就不明白了,一个花瓶小姐罢了,有什么值得保护的?”对于谢绾一路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态度,展飞一直心存不满。
展翔立刻严肃斥责展飞:“小飞,不得对小姐无理!”他有仔细观察过,马车里的那位小姐并不如展飞所想的那么不堪,她身上不经意间所露出来的,那分安然恬淡的气质,光是这分泰然自若,就让许多千金小姐自愧不如。
展飞哼哼鼻子,不再说话。他哥哥就知道袒护那个花瓶小姐。
喜儿愤愤不平道:“小姐,你看那人……简直气死人了!”展飞的话不大不小,恰巧被喜儿听见了。
谢绾摆摆手,哂然一笑。有关谢绾的身份,江州知府并没有告诉他们。
这一路下来,谢绾多半都在看书,偶尔看看四周的风景,没有特别的事,其他人也不会主动来打搅谢绾,倒是给谢绾提供了很好的看书环境,虽然马车有点颠簸。
当然,对她不满的展飞除外,他丢给谢绾的,除了冷眼还是冷眼,活像仇人似的。
谢绾手中的书,有些是从谢龚的书房里剥削而来的,有些则是她从江州的书馆买的。谢绾对东晋时代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现世的历史文献记载,对于东晋人们的具体生活方式不甚了解,看书是必须的。
要了解一个世界的大致人文地理环境和政治格局,还有什么比看书更直接、更便捷的方法?
众人寥寥草草吃了午餐,又继续启程上路。
在山路上走了这么久,原有的物资早已耗尽,如不出意外,他们应该很快就可以到达下一个城镇,并补充物资了。
马车静静地走在林间道上,四周静悄悄的,除了他们这一行人,愣是没看见其他人影。
身体重心蓦然向前倾,谢绾心中疙瘩一下。
前行的马车,突然停了。
发生了什么事?
谢绾走出车外,马车外几里处霍霍然不知打哪里冒出来几百来人,黑压压的一群。
来者不善。
谢绾眼睛一眯:难道遇上了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