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隙,就像婚姻,两个人之间,也要保持一种轻松自由的关系,不要太松,但也不要太紧。松了,容易让两颗心觉得空荡、毫无牵挂;紧了,心灵容易疲惫。这就好比公路上正在行驶的两辆汽车,中间要保持相当约安全距离一样,不仅要留有一定缓冲的余地,还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距。
竺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就像我们打扑克牌时,不论手中的牌多么糟糕、多么的不如意,也不能半途而废、甩手而去;无论结局怎样,都要把它打到结束,甚至更要淋漓尽致。人生亦是如此,重要的不是在人生的旅途上都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在于我们在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所持有的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
美好的生活就是要让自己时时刻刻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灵,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要在心灵的底片上留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吏不在一颗所求太多的心中,只有放下挂碍、开阔心胸,心里才会自然清静无忧。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眼睛看不见了,并且又聋又哑: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为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
当把失明仅仅当作一项压力的时候,她痛苦惆怅,所以她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的工作和生活动力来自某种欲望或压力,欲望越强,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足。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失败,只因欲望或压力还不足够大。这使我们联想到,许多练气功或其他功夫的人,大都因得过某种重病,在保命的强压力下,持之以恒才使功夫上身,“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也说明,在强的欲望下产生强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学会化压力为动力,从而更好地去生活。
让压力激发潜能
安东尼·罗宾曾讲过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一位禅师讲给弟子们听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了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的过程中他(她)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小灌木。于是他(她)就这样吊在那里,千钧一发,生死攸关。头顶上。一只老虎正在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即使能躲过粉身碎骨的厄运,也会成为老虎腹中美食。这时,他(她)又看见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灌木的根。突然,他(她)发现附近有一些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他(她)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忖道:“多甜啊!”
这个可怜的人就在他(她)被老虎追赶、即将粉身碎骨之际,居然有时间去享受野草莓的滋味儿!我们之所以提及这个故事,因为它清楚地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最后的解释中,无论外界因素是多么紧张、多么不愉快,都不是我们是否感受压力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自己。
乔伊·托雷斯说得好,把人打倒的不是重拳,而是暗拳。在当今社会。打倒我们,阻碍我们激发潜能的是压力,现代人面对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是压力。成功人士的人生似乎井井有条,但同样会受与压力有关的问题困扰。
人们不町能对付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所以要讨论如何应付压力,就要先观察压力。事实上,任何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压力。说到压力,问题不是“你是否遇到过压力?”而是:“受到什么压力的影响?这些压力是怎样影响你的?”有些压力,随着你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就能完全避免,另外的压力则无可避免,所以,你有必要学会怎样对付。
人们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同样道理,压力可以称为潜能之母。压力有时会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点。压力可以促使人找到更好、更聪明的处事方式。
通过娱乐圈中某些人或运动员的一生,人们能特别清楚地看到压力所产生的正面效果。
有些演员,当观众中有重要人物在座时,他们的表演会特别出色。运动员也是这样,运动员在大场面的锦标赛或奥运会决赛时,他们的水准发挥得最好,这是因为他们感到了压力。对这种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被压力压垮,但另一些人则借压力刷新世界纪录。
很多人都酷爱接受身体上的刺激与震撼。人们会耐心地排队,等着购票进场,甘心白掏腰包去观看恐怖电影或实地乘坐那些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他们这样做只为了要享受那种“被吓得半死”的惊险场面而已。但这种做法如果用到精神方面的话,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压力的同时,还应该感谢压力所赐予的其他东西,即激发人的潜能。古语曾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等说法,讲的就是事情往往到了压力的关头才有转机,当事者才不得不冷静下来,绞尽脑汁去思考转危为安的方法。压力常常激发人的灵感。
温丝特是一个超越压力而发挥潜能的典型。温丝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十几年前,她失业了。这时她已离婚,而且没有固定收入。由于她既未受过正式教育,又没有谋生技能,危机降临到了温丝特的头上。更可怜的是,在决定试着创业后,她却选错了从商时机,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境遇比以前更悲惨。可是她并未因此放弃希望。
无奈之际,温丝特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故乡——夏威夷。有一天,她去市场选购夏威夷罩袍,发现这些服装只有一种尺码,同时花色非常呆板,缺少变化。这种服装是由当地的染织厂制造的,样式千篇一律,做工粗糙,一点儿也不适合特殊的场合穿着。危机中的温丝特马上意识到这一发现的价值,她决定改良这种产品,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虽然当时她的朋友对她的想法提出了警告,但她充满自信,以仅有的100美元资金开始在家里为别人改缝她设计的衣服。由于她改缝的衣服美观、实用且有特殊的风格,因而立即受到当地人的欢迎,温丝特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后来,温丝特的服装公司不断扩大,温丝特在压力中产生的灵感不但从危机中挽救了她,而且还促成了她的成功。
温丝特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事实上,一个养尊处优的人,是绝不会想到那一点的,因为他没压力感,根本不会去积极地发挥起自己全部的潜能,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而一旦人们调动起自己的潜能,则其力量是令人惊讶的。
正是这样,安东尼·罗宾说,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是否受压力的摆布。命运是由自己来创造的,我们应该主宰命运,应该向压力挑战。大凡成功人士都经受过无数次的压力,一个经常生活在压力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希望的人。我们不应逃避压力,相反,为了挖掘自己的潜能,往往应为自己创造一定的压力环境。经历压力越多的人,他的挫折承受力和对挫折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就越高。
勇于面对压力
一个勇于面对压力的人,他就具有了战胜压力的潜能。所有那些被压力击垮的人,都是由于不敢面对压力。逃避压力的人,更惧怕压力的威胁,压力一压下来,他便退缩了,不敢和压力作战。压力就这样在那些懦弱的人的生活中横行、肆虐,把这些人压垮、击溃,而他们没有任何还手之意。
战胜压力,不被压力击败的人,都是勇敢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有理想,但并不被理想所蒙蔽,就算他们的理想在天堂,但着眼点却是人间。他们专注于眼前的事物,了解眼前的困难与局限,调整自己的思想与现实相适应,他们不会任由自己处于挨打状态。
遇到压力而不面对压力的人,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装作什么都看不见。结果,敌人想怎样便怎样,要踢要打,要宰要杀,都是悉听尊便。实际上,压力不会因为你把头埋起来就消失不见,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你懦弱的境况下对你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处处挨打的失败者吗?如果不想的话,就不要逃避压力,勇敢地去面对现实,面对压力。如果事前能够先面对问题、了解问题、认清问题,你就可以有机会把这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要对付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的存在,然后方能构想适当的行动,避免它产生不良作用,或在发生更大的困难时,能够进行及时的补救。
人人都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必须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有了压力,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压力的来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病因是什么,若不知道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就胡乱开了一些药,如果碰对了还好,碰不对的话,出了人命,责任可就大了。所以,要解决压力问题,就必须先知道压力何在,再对症下药。对付压力,就好像老师给学生补课一样,数学不及格就补数学,物理不及格就补物理,诸如此类。我们把握了压力的来源,就可以进一步留意压力引起的症状,使用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法,像中医一样,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把压力全面制服。
你承受着压力,就得面对现实,不能回避问题。这些压力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不妨把实质性的压力与纯精神性的压力都写下来。例如,面对工作困境,那是实质的压力。出现了交际危机,或是担忧世界大战何时爆发,那是精神性的。纯精神性的压力并不比实质的压力小,外人看来没有问题,不就是跟某某人的关系不好吗,但在当事人心里,这份苦只有自己知道。
压力之下,人们的表现各异。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压力。只要我们能够下决心,就是驾驭压力的开始,而缺少它,就不会取得任何进步。研究表明:大约60%发现自己工作有压力的人却没有采取任何对付压力的措施。他们没能认识到除了独自在那里紧张、沮丧之外肯定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也许是由于在人们遭受压力之后,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紧张、沮丧这些消极的事情上了。
问题的出现总会使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压力,越是难解决的问题就越是会给我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干扰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的思维产生混乱,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来处理这个问题,或者不知道在问题涉及的众多方面中到底该先从哪一方面开始。
这种在重压下思维的混乱常会使压力造成的后果更加恶化,如果自己的脑海中没有一个规划,没有排列好处理问题的顺序,在混乱的情况下贸然做出选择,可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当你在脑海中把这种混乱平息下去,心理开始趋于平衡,头脑变得冷静,并可以正常运转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去排列处理压力的顺序,并找出最有效、最有利的解决方法了。
在压力面前,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在将积极的心理准备化为态度,化为姿势,化为语言,化为行动之后,就可以开始解决你所面临的压力了。
人活着就有压力,没有压力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对于那些奋进的人来说,没有压力的人生也是淡而无味的。有了一点压力,人们就像是快鞭下的骏马一样,向辉煌的人生策马狂奔。所以,当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压力,不要逃避也不要惧怕,因为适当的压力会给你带来丰富的人生经历。
向压力开战
压力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压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压力,压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东西。有人经常承受沉重的压力,有人一生都压力轻微,但无论压力大小,当压力临头时,我们都不能有想要逃避的念头,更不要惧怕它。而应该勇敢地接受它,向它开战,战胜它。因为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自在人生。
自在人生和不自在人生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我们不妨做这样的一个小实验:
你肯定有过挤公交车的经历,在清晨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车上,大家挤得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个个恨不得变成相片。整个车厢拥挤不堪,空气混浊,这时候,你就会感到压力,感到呼吸不畅,体力较弱的人还可能有快要窒息之感。等到了车站下车之后,你再仔细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这份感觉难以言说,好像是从牢笼里逃出来,忽然感到轻松自在,那份压力消失了,呼吸顺畅了,天空宽阔了。这就是从不自在进入自在。有人打比方说:人生如战场,压力就如敌人。试想一下,如果你身临战场,当你遇到压力和敌人时就赶紧后退,其后果如何?不言而喻。把事情做好,把困难解决掉,这不也是一种“作战”吗?因此,当你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碰到压力时,应遵循一个原则——绝不言退,要向压力开战!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要让别人知道你并不是一个懦弱之人、一个胆小鬼。即使你做事失败了,你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勇气也会得到他人的赞赏;如果你顺利地克服了困难,这就更加向他人证实了你的能力!如果有人出于对你的不服、怀疑、中伤、嫉妒而故意给你出些难题,当你——解决时,你不仅解除了他人的不良心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第二,要懂得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碰到点压力并不可怕,应把压力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与磨炼,一次“练功”的机会。也许你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压力,但在克服这些压力的过程中,你在智慧、经验、心志、胸怀等各方面都会有所成长,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这对你日后面对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你至少学会了“不怕压力”,也习惯于“应付压力”。如果你顺利地克服了压力,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你所累积的经验和信心将是你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们说的向压力开战并不只是单纯地让我们勉励自己,它实际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想象一种“遇难即退”的后果吧。这种人首先就会被人认为是一种庸庸碌碌之人,没有人认为他能成就大事;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他闪躲、逃避,无法克服压力、提升自己,自然也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了。
当然,克服压力也得讲求一定的方法,有些压力确实很大,你肯定一下子无法解决,碰到这种压力,你只能采取迂回之术,不可硬战死战,否则会丧失自己的内力。你也许会问,这不就是一种退却吗?不!这与遇难而退完全不同。因为你并未放弃解决这一压力,只是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在你的心里,时时还想着这一压力,并且正想着用各种办法去加以解决,所以这不算退却。当你碰到压力时,可以首先评估一下:
①这一压力的难度有多大?
②自己的能力如何?
③有无外力可以援助?
④如果万一失败,自己对失败的承受力如何?
⑤这一困难值不值得自己去克服?
如果你评估的结果对自己不利,那你可以考虑采取一种缓兵之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有获胜的机会,而且这种压力也值得你去克服,那就要竭尽全力了。机会是稍纵即逝,如果你轻易就退,这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一种畏惧困难的习惯,恐怕这辈子也就干不成什么大事了。
你是否总是逃避压力?如果是,那就从今天起,坚强、勇敢地加以面对吧!一旦压力解除,一直压在胸口的压迫感就会消失,可以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全身的感觉就焕然一新,如同在炎热的日子里,口干唇燥,忽然喝了一杯清凉的饮品。你如果想享受这份清凉自在,没有别的选择,一定要战胜压力,把压力解除。
正确运用压力
若想出类拔萃,你一定得有够深的压力容量。因此,你必须努力扩展自己的载压量。就像为了预防出现交际危机,你会做好各种沟通计划一样,为了面对实现人生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你也该准备不同的压力应对方案,而且还要把它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驾轻就熟。
如果询问教练,压力对于优秀运动员有什么意义?教练的回答肯定是,有压力成绩才会进步,潜能才会被激发。其实,教练正是压力策略专家;他们会针对预定的进步目标,不断施予选手压力。在教练的字典里,压力和成绩进步其实是同义词。
对于运动的研究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切进步都来自于压力的刺激。既是运动选手,就不能惧怕、逃避压力,而且还要借着压力,达成梦寐以求的突破与自我超越。接受训练是离不开压力的。既想成绩进步,又想摆脱压力,根本是自相矛盾。著名的压力心理学家塞勒说得一针见血:“没有压力,就等于死亡!”
只求自我保护而不让压力近身,便不可能更上一层楼。人一旦被逼到极限,就会设法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永远游刃有余的人,不太容易主动追求精进。所谓有益进步的压力,乃介于常态压力与过重压力之间。
(1)磨难使人更强韧。如果剔除生活与事业中所有的艰苦逆境,你能锻炼出现在这份毅力、斗志和自信吗?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不但能提供滋养,为我们打好强韧的基础,使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更加从容,它更迫使我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力求进步。
每个人都有一个“临界点”,也就是承受压力到极致,即将被崩断的那一刻,你会在心中呐喊:“我再也受不了啦!我投降!我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你不妨停下脚步,检讨自己的强韧度和处理压力的能力。你自认能力如何?是优秀、普通还是很差?这份能力从何而来?它出自你日夜的狂欢,或是在游览名山大川时练成?抑或是你从人生的苦拼和磨炼中习得?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就会发现,最显著的进步和成长,多是来自最艰苦的经历。
(2)避开压力并不能使你出类拔萃。你见过温室里的花草吗?那些花草在温室里生长得非常茂盛鲜艳,可是一旦你把温室去除,让这些花草暴露在外时,它们就会因适应不了外界环境而迅速枯萎。受到过度的保护后,生命力就会下降,头脑和情绪亦然。看看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当他们必须得走进真实人生时,能感到幸福吗?能抵抗压力吗?再看看相信“无压力”想法的退休者,一旦压力完全断绝,心智、体能和情绪的成长也都戛然而止。人一生中最可能伤亡的时期,就是刚退休的六个月。这个时期的人能力萎缩严重,连去超市购物都成了难事。逃避压力的结果是能力退化,这与强韧训练的目的恰恰相反。
(3)不要让压力拖得太久。让压力拖得太久将是很麻烦的,会造成棘手的问题。例如:一座可载重十吨的桥,它为社会很好地服务了十五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它承载了数百万吨的重量,但是有一天,一位运载伐木的卡车司机,轻视了限载十吨的标志,结果桥坍塌了。
(4)尽早辨明征兆。弗瑞德·史丹伯瑞在《生活》杂志上说:“压力将引发许多疾病,诸如癌症、关节炎、心脏和呼吸器官的疾病、偏头痛、敏感症,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官能障碍。”
其他的压力症状还有:肌肉痉挛,肩、背、颈酸痛,失眠,疲劳,厌倦,沮丧,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缺乏喜好,饮酒过多,摄食过多或过少,腹泻,痛经,便秘,心悸,恐惧,烦躁等。
(5)辨明症结所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改变”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生活中每天的烦恼的积累可以造成的“高压”,远甚于一个单纯的外伤。像一句谚语所说的:“一些琐事搅扰我们,并且把我们送上拷问台;你可以坐在山上,却不能坐在针尖上。”
不管是什么导致了压力,找出它来才可以针对它做些什么。
(6)寻找可行的治疗途径。
①变压力为动力的出发点是减轻你的“负载”。可以通过写下你所看重的和你所背负的责任来进行,然后设置轻重缓急的级别,放下那些不重要的。
②请记住,超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应认识、接受你自己的“有限”,并且在达到你的限度之前停下来。
③伴随着压力而来的是有被压抑的感觉,找你所信赖的朋友或者心理辅导老师来诉说你的感受,直接减轻你压抑的感觉,这有益于你客观、冷静地思考和计划。
④放弃改变你不能改变的环境。学会适应和在斗争之中生活,才会使我们成长并成熟。
⑤用一些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⑥变压力为动力的最根本的答案是:靠信念。
用斗志将压力变成动力
如果我们的脑海中存有压力或失败的思想,应尽快地把它驱逐掉,因为沉重的压力和失败的想法势必会导致失败。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都可以印证这个哲理。如果我们能用慎重的态度去思考、分析、研究这些案例,同时让自己的想法同这些成功的人士一样积极,那么你将能克服那些看来势必导致失败的困难。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就是调整心态,将压力变为动力,将消极失败的想法变为积极奋进的努力。
压力是现代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只有以高昂的斗志勇敢地接受它,并且积极地解决它,才是人生正确的选择。
压力是某种完全在你体内产生的东西,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感觉和解释所引起的内部反应。压力由思维产生,并被人的身心所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就是你所经历的一种感觉,也可以说是你所拥有的与你所期望的东西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这件事对你来说就越重要,压力的潜在可能性越大。同时,这种差距也能够创造能量(富有能量的压力反应)。因此,这种复杂反应的结果就是在你体内产生能量。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需要对这种能量的积聚做些什么,否则它将会对你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你把差距仅仅视为差距,就是一种很正确的心态。如果你把这种差距视为压力,那么它就会变得有压力,是否有压力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这个世界非常复杂,而且也不会按你的想象去发展,因此所期望与所拥有的东西之间肯定会存在许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永远都不可填平。这些差距中有些是很重要的,于是你会把它们看作是压力、问题,或者是机遇,你会采取行动去处理它们;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差距,你会不予理睬;而对于另一些差距,你将学会与之共处。你对它们不管有什么样的看法以及采取何种行动处理都是你的选择。这就是你对自己思想控制的一个关键。
当压力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时,压力会促你奋发;但当压力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时,你的精力就会用在忧郁和紧张上。当能量的积聚得到控制、集中,并被妥善地用于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压力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当你感到饥饿时,在你所期望的(食物)与你目前所拥有的(无食物)之间就会产生差距。差距创造了压力,它作为一种促使你采取行动去弥补差距的反应而存在。但当压力使你在内心感到焦躁、紧张、混乱、无法专一或失控时,压力就产生了消极作用。
你应该调整自己的心理,把压力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把压力变成动力。这样,你就是一匹加速向人生目标狂奔的骏马,而不是一只把压力做成壳终生背在身上的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