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善陈光标
2011年,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成长为亿万富豪,从一无所有的普通人成长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他以捐资过亿的慈善之举,在众多民营企业家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轨迹,并由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就是2006年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一个拥有9项国家专利的儒商,全国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36个市县的高级经济顾问,51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而这一切缘自陈光标的善心。
他开办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人民币资助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为人们树起了标杆。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称为“中国首善”。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到2010年4月,他已帮助玉树建设了46所希望小学、买了3万套校服、8千个书包,以及数万台电脑,累计捐款捐物达2100万元。2011年3月,他向云南盈江地震灾区两个寨子的民众发放每人200元救灾款,共捐献20万元人民币;他还在台湾依次向新竹、南投、桃园、花莲、高雄发善款,在新竹一日发出700万元;对在北京街头卖艺的大运会体操冠军张尚武,他也伸出了援手,不仅高新聘请张尚武做他个人及公司员工的健身教练,还愿意将张尚武的爷爷接到他开办的养老院中治病,并且承担全部医疗和养老费用。
在陈光标看来,没有哪个企业家会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他认为,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不但不亏,反而赚了。一个企业家做了善事,并且长期行善,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大众都会提高对这个企业家的认可度,合作会更加愉快。他说:“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影响更多的人,并能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生命。”在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他提出,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所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在慈善的道路上,陈光标不断成为舆论焦点,几年来获得无数殊荣,加上其高调的行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引来了一些争议甚至怀疑。
2011年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在显著位置刊出记者调查《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对陈的多次捐赠提出置疑,有的甚至全盘否定。说陈光标2007年捐赠家乡的两大公益项目,一为占地30多亩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为占地20余亩的大型农贸市场,两地的产权仍为己有;2009年捐建的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其实只是一次房地产投资;其他还有,比如,陈光标声称捐给某某基金会多少人民币,记者调查,中国并无这个基金会,陈光标说捐出数千万,记者调查,实际仅捐几百万元……文章发表以后,舆论一片哗然。
陈光标很快就媒体质疑做出了回应,并与该文作者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就文中所列事实一一“对质”,通过交互质证,通过捐款来龙去脉的仔细说明,很多疑问得到澄清,陈光标的解释大体上经得住推敲。同时,不少被媒体提及的慈善组织也纷纷“现身”说法,证明陈光标的捐款属实。
陈光标,一个立志用自己的“高调”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企业家,在遭遇了质疑、否定、批评种种伤害之后,依然不改一贯的风格。
他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并且依旧坚持慈善义举,他说的那句“人在做,天在看,我会将慈善进行到底”,让人为之动容。
2011年6月27日,民政部召开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会议,评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拟表彰名单100名,并向社会公示。据公示名单显示,陈光标入选“最具爱心行为楷模”。
奉献的最高境界
·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是奉献的最高境界;
·高调的奉献和默默的奉献都可因其纯真的动机而达到最高的境界。
结语
·奉献是一种推动国家与民族进步的力量;
·奉献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奉献的本质是无私和崇高;
·奉献不分大小和贵贱,所有的奉献都是光荣的,是值得称赞扬的。
·奉献的最高境界是无私付出,不图回报;
·在重大危难面前,奉献成为凝聚人们的力量,显示着文明复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