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58400000075

第75章 尽忠尽智奠基蒙元——耶律楚材传(1)

耶律楚材,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3年),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成吉思汗时,长期掌管文书;在窝阔台汗时,官至中书令;为用兵西域,统一北方,出谋划策;引导蒙古走向汉化,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出过不少力,对蒙古立国中原起过不少积极的作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历史上有很大贡献的人物。

一、北国卧龙艰难时世

金朝,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六月二十日,在首都燕京(今北京)西山,一个新的生命在尚书右丞耶律履的宰相府中诞生了。耶律履这年六十岁,得了这个孩子,当然非常高兴。在这以前,耶律履虽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辨才和善才,这时都已长大成人,可是其才平平,尚未出仕,看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而对这个晚年所得的幼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常常对家人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将来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可是,他仔细想一想,大金国昔日的威风虽然还勉强支撑着,但种种腐败的迹象都已逐渐显露出来了,国势日微,这孩子的才干再大,恐怕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古人不是说过“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吗?金国既然没有他施展才干的机会,就让他到其他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吧。于是给这孩子取了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楚材,字晋卿。这个名字,既寄托了当父亲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艰难的形势。

耶律楚材出生的时代,确实是艰难的。大金国在北方的统治,从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算起,到这时已经六十多年了,朝气蓬勃的全盛时期已成过去,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开始进入了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而且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了。从国际形势看,偏安东南的宋王朝并未忘怀收复北方的失地,不时在淮河沿岸挑起武装冲突;立国灵武的西夏,也趁机与南宋交结,在西部边境进行侵扰;新起的蒙古,更是雄心勃勃,在北边不断发起进攻,难于应付。在这三面夹攻的形势下,金朝统治者不得不加强战备,训练军队,防边守关;这样一来,不仅军费开支与日俱增,加重了财政困难,而且人心惶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同时,政府的财政由于政治腐败,机构庞大,奢侈浪费惊人,开支不断增加,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再加上黄河在这时多次决口,出现了三次大泛滥,大批农民死亡破产,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更加困难。统治者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空;便大量发行交钞(纸币),十贯百贯千贯万贯,面额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低,到后来一万贯还买不到一个烧饼;不得已又发行宝货(银币),与铜钱、交钞,并行,比价经常变动,币制十分紊乱,物价持续飞涨,广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日益加剧,皇室之内、权臣之间,党同伐异,争夺不已,杀机四起。章宗时,杀了妄图夺权的郑王永蹈、镐王水中;章宗死,卫王即位,权臣胡沙虎发动政变将他杀死;宣宗即位,大将术虎高琪又将胡沙虎杀死。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尔虞我诈、互相残杀,反映了政治局势的不稳。有材料说,金朝后期“疆土日益缩小,将帅乏人,士兵不能战斗,地方官贪残,百姓流亡,盗贼滋起,”病状非常严重;能否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一些改革,谋求国势的中兴呢?不行。因为当时金国的统治已经腐朽,丧失再生的活力了。“为宰执者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同风,只以苟安目前为乐,凡有人言当改革,则必以生事抑之”,“宰执用人必择无锋芒、软熟易制者”。真正锐意改革,有点锋芒的人物是出不来的。看来,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大厦将倾的局势了。

不仅金朝的国事令人心摧,不可闻问;而且耶律楚材的家事,也突然发生变故,有些不堪回首话当年了。耶律家族,本是契丹皇室的后裔,楚材的八世祖是辽太祖的长子东丹王突欲,七世祖娄国是辽国的燕京(今北京)留守,其后数代,任职将军、太师者,颇不乏人。辽末,伯祖德元始归金,被任命为兴平军(今河北卢龙)节度使;其子履,即楚材之父,博学多艺,受知于金世宗,历官翰林待制、礼部侍郎;章宗即位,以定策功,升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不久又升为尚书右丞,成为有很大权力的宰相。耶律贵族之家的权势,达到了顶点。然而,就在这时却发生了突然的变化。绍熙二年(u91年)的六月,耶律楚材出生刚满一岁,他的父亲耶律履便生病去世了。耶律楚材的两个哥哥也只二十岁,尚未出仕,家道中衰,已成必然的现实了。

幼年丧父,耶律家的衰落,对耶律楚材的成长当然要发生很大的影响。耶律履虽然官居宰相之职,俸禄可能很优厚,但他平时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受到人们的称赞,“文献阴功绝比伦,昆虫草木尽承恩,”却不善于置家,一旦去世,竟然没有给家人留下一份可观的遗产。后来,耶律楚材在自己的诗中回忆他的父亲:“入仕三十年,庙堂为柱石,重义而疏财,后世遗清白;”不会完全是假话,“我考文献公,清白遗四壁,”大概确实是没有很多遗产的。尽管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某种程度的拮据和不便,有时不免感叹“余生叹不辰,”但贫困的·生活也能磨练有志者的意志,“贫困志不渝,未肯忘平昔。”耶律楚材表示坚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耶律楚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幼便在他的母亲杨夫人的教育下,兢兢业业努力学习,“继夜诵诗书,废时毋博奕”,学习非常用功,时间抓得很紧,每天晚上都读书到深夜,决不为了贪玩赌棋而浪费时间。杨夫人“挑灯教子哦新句,冷淡生涯乐有余,”生活虽然清苦,看到孩子学习努力,可望成才,也自有一番乐趣。耶律氏族虽然出身契丹贵族,但很早就接受汉化,对传统的汉族封建文化造诣颇深。耶律突欲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能用汉文写作,政治上积极主张采用汉法,反对力图保持契丹旧制的母后,矛盾激化后被迫“载书浮海”,逃到中原。耶律履更是“通六经百家之书”,汉文诗词写得很漂亮,五岁时就写出过“卧看青天行白云”的诗句,及长,以文章行义受知于金世宗,历任经史院编修官、翰林院修撰等职。到耶律楚材出生时,耶律氏早已是一个充分汉化的封建士大夫书香门第了。耶律楚材在父亲去世后,经济状况虽然不太好,但学习的条件还是优越的,经过他的艰苦努力,短短几年中,竟然学到了不少知识。据说,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而且文思敏捷,下笔为文,奋笔直书,很少改动,好象头一天就作好了似的。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十七岁,根据他学习的情况可以出仕了。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宰相之子享有赐补政府机关佐武官的特权,可是耶律楚材宁可不要这个特权,希望参加正规的进士科考试。章宗认为旧的制度不应轻易更改,特别下了一道敕令要当面对他考试,亲自询问了几件疑难案件的处理,同时参加考试的十七个人中,耶律楚材回答得最好,便正式任命他为某个政府部门的掾官(是协助长官,掌管文书,办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官)。权力虽然不大,但对一个十七岁的青年来说,初入仕途,锻炼锻炼,也是大有好处的。

耶律楚材正式进入仕途了,然而这条道路并非十分通畅平坦的。当时,官场已经非常腐败,真正有才干的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耶律楚材在一首诗中曾经谈到他的侄儿耶律正卿,“学书写尽千林叶,习射能穿百步杨,”文武双全,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曾陪剑佩待明昌”,当上了章宗的侍卫,可是仍然不被重用,结果还是“荣枯枕上梦黄粱。”耶律楚材自己当然也不会有更好的遭遇,尽管他工作得很努力,干了六七年,仍然只不过是一个开州同知,除了协助知州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实际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干。这对一个志欲“辅翊英主”,精力旺盛的青年来说,当然会感到生不逢时,前途渺茫,心灰意冷了。

金宣宗贞祜二年(1214年),为了逃避蒙古南下的威胁,把首都迁往南京(今开封),耶律楚材的全家也随同南下,只有他本人被燕京留守完颜承晖留了下来,被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名义上的职务是分掌尚书省所属六部的日常章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寄禄官,并无实际职掌,还是白拿钱吃闲饭,不干事。不久,蒙古兵围困燕京,形势越来越紧张。耶律楚材被困城中,绝粮六十余日。蒙古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城被攻陷。从此,耶律楚材便与金政权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耶律楚材眼看金朝的大势已去,国破家亡,前途渺茫得很,便“将功名之心束之高阁,”拜万松老人(行秀)为师,学习佛理。他杜绝人迹,屏斥家务,专心一意,进行参禅,虽遇大寒大热,也从不间断,焚膏继晷,废寝忘餐,没日没夜的修炼了三年,终于参透了禅理,接受万松老人授予的显诀,成了燕京城中著名的佛教信徒。不过,遁世脱俗并不是他的最高理想,致主泽民才是他的根本志向。他认为,“穷理尽性,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儒教。”简单的说,就艰难的时世,磨练了耶律楚材,经过他自己的刻苦学习,不仅树立了经邦治国的雄心壮志,而且作好了两种准备;“否,则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以仁义之道治四海。”他,在等待着时局的发展,等待着机会。

二、投军蒙古万里西征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战过程中,逐渐感到人才的重要。为了征服战争的继续进行和扩大,他需要各种人才。这时,打听到在他统治下的燕京城中,有个博学多艺的耶律楚材,便派专使前来礼聘,耶律楚材陷在燕京城中已经三年了,过着隐居式的生活,除了礼佛参禅而外,无事可干,这时得知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见他,感到是一个图谋进取的好机会,不应轻易放过,便立即应召,跟随来使欣然上道了。后来,他有一首诗讲到这件事,“圣主得中原,明诏求王佐,胡然北海游,不得南阳卧。”心情是很愉快的。

当时,成吉思汗正在准备西征,其行在远在克鲁伦河的上游与臣赫尔河合流之处,今属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肯特省。耶律楚材于三月十六日从燕京出发,过居庸(今居庸关),历武川(今河北宣德),出云中(今山西大同),抵天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穿越浩瀚的大沙漠,于六月二十日左右到达行在。耶律楚材看见这里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被野,兵甲赫天,烟火相望,连营万里,真是一个千古少有的盛大场面,心中非常高兴。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到了,马上召见,看到这位身材修长,胡须长得很漂亮,声音宏响的伟丈夫,说道,“辽金世仇,我为你报了仇。”耶律楚材答道:“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从我的祖父开始已经入侍金朝,既然作了臣下,怎敢与君为仇呢?”这几句话讲得非常得体,成吉思汗听了很满意,认为这个人值得信任,便让他作自己的亲随,不离左右。耶律楚材很快便以其渊博的学识,受到成吉思汗的宠信。成吉思汗对他很亲切,经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为“吾图撒合里”,蒙古语就是“长胡子”的意思。耶律楚材终于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找到一个可以施展才干的机会了。

然而,一个新来归顺的儒生,想在以武力取天下的军事贵族中;取得充分的信任和巩固的地位,是很不容易的。有个名叫常八斤的人,以善造弓,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因而非常矜骄。有一次竟然当着耶律楚材的面对成吉思汗说:“现在正是用武的时候,耶律楚材是个儒生,对打仗的事一窍不通,有什么用处?”耶律楚材听了并不生气,从容答道:“治弓尚且须用治弓匠,难道治天下就不须用治天下匠吗?”成吉思汗听了觉得有理,对耶律楚材更加亲信重用了。

从蒙古太祖十四年到二十年(1219—1225年),成吉思汗进行了著名的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是对中亚的花刺子模用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耶律楚材一直跟随在成吉思汗的身边。这一时期,耶律楚材的主要工作和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是担任成吉思汗的必阉赤,掌管文书。当时,蒙古立国未久,诸事草创,各种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战争仍在激烈进行,来往文书甚多。由于民族复杂,文书大约有蒙文、汉文、波斯文三个系统。蒙文由怯烈哥主管,波斯文由镇海主管,汉文即由耶律楚材主管。由于当时蒙古贵族多不识字,因而必阉赤的作用不应低估,他们常常可以利用方便的条件,按照自己的私意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权势。当时不少中原地区的官僚地主都慕名而来,通过耶律楚材向成吉思汗钻营。耶律楚材是一个有高度封建文化修养的儒生,为人正直,把“行道泽民”作为自己的“素志”;虽然他自称“备员翰墨,军国之事,非所预议”,但必要时向成吉思汗提醒什么事该作,什么事不该作,还是非常方便的。肯定他会利用这个职务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二是在塔刺思城屯田。这个地方是古代中亚的名城,位于塔刺思河畔,为中西交通的要道。蒙古军攻占此城后,即以此为基地继续西进,陆续攻占了讹打刺城(阿里斯河注入锡尔河处附近),蒲华城(布哈拉)。最后攻占了花刺子模的首都寻思干(撒马尔罕)。寻思干在西辽时称为河中府,当地土地肥饶,经济繁荣,多豪民。蒙古军入城之后,俘虏了三万名工匠,送往蒙古分赏诸将为奴。同时,又迁徙了四百多名豪民子弟到塔刺思城屯田。这是一个削弱新征服地区反抗力量的措施,对恢复发展后方的社会经济也有好处。耶律楚材奉命主持这一工作。大概这是他的主意。这对蒙古军事贵族只知道打仗,掠夺财富,转变到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是很有意义的。三是在司天台担任春官,用他的律历星法、等方技之术,为成吉思汗服务。当时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很低,对天文、历法、星象知识了解得很肤浅,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许多蒙古贵族都还非常迷信,每遇将兵出征的时候,都要耶律楚材预卜吉凶,借以增强将士的斗志,坚定胜利的信心。例如,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夏六月,成吉思汗决定出兵征讨回回国,祭旗那天,忽然雨雪三尺。有人怀疑用兵是否有利,耶律楚材便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是克敌取胜的好兆头。”第二年的冬天,忽然大雷,有人间这又是什么兆头呢?耶律楚材回答说:“回回国主快死了。”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的八月,天空的西方出现了一颗长长的彗星,耶律楚材说:“金宣宗快死了。”这些预测虽然“后皆验之”,但显然是“猜”准了,并无科学的根据。另有一些事情,则表明耶律楚材确实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西域的历官说五月十五日夜将有月蚀,耶律楚材说不会有,结果没有发生。次年十月,耶律楚材说将有月蚀,西域人说不会有,结果却发生了。两次都证明耶律楚材说对了,西域的历法有问题。于是,耶律楚材将旧的历书细加修订,著成《庚午元历》,上奏颁行,从此东西数万里,天象不差,对军事、生产和生活都有好处,耶律楚材的这一贡献当然是应予肯定的。

同类推荐
  • 理想爱情的歌唱家:屠格列夫传

    理想爱情的歌唱家:屠格列夫传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记录了这位给世界文学和我国现当代文学以重大影响的世界文豪的创作和人生经历,带引读者走进他迷人的艺术世界。
  • 女皇武则天(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女皇武则天(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以严谨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简洁生动的笔触,细致的考辨,叙述出武则天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对她近半个世纪在政治舞台上的迷离演义作了详细的解说,引导广大读者走进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时代。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 普京的男人法则

    普京的男人法则

    本书首次全面揭秘强人普京的22大男人法则,彰显普京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拼搏奋斗的人生历程、铁血柔情的王者风范,让每一位男人都能成为内外皆修、卓越非凡的完美男人。
热门推荐
  • 我们的成长传奇

    我们的成长传奇

    什么是传奇、哥几个就是传奇,这一群生死相依的兄弟就是传奇!我们曾为一声兄弟热血沸腾过,也为一声兄弟热泪盈眶过,正是有了兄弟才有了年少轻狂、有了兄弟才有了不枉此生,谨以此书祭奠逝去的那些年、那些共同闯荡的日子……
  • 狂小丑(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狂小丑(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关于人类的未来,真相不只是一个。在不远的未来,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被发现,包括美、中、俄、日、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联合派遣人员前往这个神秘的系外行星。在那里,人类将遭遇什么?希望抑或绝望?这部科幻小说情节诡怪,结构精巧,直到整个故事以不可逆转的态势走向最后一刻,令人震惊的真相才从重重迷雾之中被揭开。
  • 夜帝独宠:最强婚恋

    夜帝独宠:最强婚恋

    她,化腐朽为神奇,擅易容,千变万化,尽在其手,江湖人称“鬼手七”。他,神秘的暗夜帝王,执掌生杀大权,操纵经济命脉,屈指一动而风云变。当她遇上他,是误入地狱待宰的羔羊,还是敢在阎王爷头上动土的存在?狼人、吸血鬼、猎人的地下世界如一副壮阔的画卷打开,披荆斩棘,风雨同舟,踏上热血沸腾的冒险之旅,劈开侵袭的黑暗,让黎明的曙光照耀大地!
  • 一念承仙

    一念承仙

    寻仙练功,百般磨难。入世入情,感悟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宠妃之名门长女

    绝世宠妃之名门长女

    她生而尊贵,所谓胜极则衰,算命的说她克父克母,不仅不招人待见,还被亲姐妹毒害。一个现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琴棋书画......的奇女子,一朝穿越成了司徒府的大小姐,什么深宅内斗,妖魔鬼怪,美女画皮的统统来吧,玩不死你们。真是老虎不发威当我是Kitty猫啊!现世的痛只能用今生来疗伤,不管发生什么,都有一个人默默的守护着她。“千渊,去打听一下,刚才那位是哪家的小姐”“是主子”“千渊,去打听打听谁惹她不高兴了”“是主子”“主子,有人想要谋害主母......”“嗯,随便找个理由把人做了,”剩下千渊满头黑线,喂,这么随便的吗?不管发生什么他都信她,护她,为她未雨绸缪,只为和她相守一生。终于他问:“我娶你,护你一生,你......你可愿意?”“帝王家吗,你可知我命不好,不仅克父克母,还是扫把星,奈何本小姐心眼还小,什么莺莺燕燕的我眼里可容不下,”“巧了,算命的说我命硬,最是不怕克星了。”“如何?”
  • 能力竞技

    能力竞技

    当危机来临,你不仅要防范那些敌人,也要防范你的‘队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把你卖了。所以要想不被对方给坑了,就只有在对方坑你之前先坑对方……主角:“你信不信我跑的比你快。”
  • 傲世战神之穿越异世

    傲世战神之穿越异世

    乱世之中!谁主沉浮!………………………………
  • 倾城颜:王爷要抱抱

    倾城颜:王爷要抱抱

    大殿上一片寂静,着一身火红衣袍的男子跃身向站在大殿中央的女子袭去女子不见任何慌张反而浅笑盈盈,薄唇轻启:师兄~男子嘴角微微上扬收回掌风,拦腰将女子抱起转眼消失在众人眼前。
  • 谁动了我的眼睛

    谁动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可是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