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各个合伙人的利益,在保证合伙人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要维持团队的完整,使团队的内耗减小到最低,然后重整旗鼓,从什么地方摔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
在我们创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的资金、经验等条件不成熟,许多人选择了合伙创业。这不仅有利于集中更多人的财力、精力一起合作,还可以减少每个人的投入,也减少了每个人所承担的风险。关键是三个臭鞋匠,能抵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考虑事情也会全面周到,所以合作是开始创业的最好方式。
什么事情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坏的一面。我们合伙做生意,赚了钱还好说,利益分多分少,最起码还是赚到一点。可是做生意不可能只赚不赔,万一我们的合伙生意赔了钱,有人提出分手不干,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寄托很大希望的生意一下子赔了钱,不论因为什么赔的,大家的心情肯定不会好。这时候,并非所有的合伙人都能够精诚团结,仔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合作到底。失败就放弃也是一个人的习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如果不能合作,那只有散伙。一旦散伙,想坚持做下去的人的力量将更加微薄。如果说合伙时尚不能抗击风雨的话,那散了伙之后成功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
所以,我们在选择合作者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能与我们同风雨共患难的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允许合作者反悔和放弃。
当然,失败就散伙不再做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下面有个很好的例子,可能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李秉哲,三星财团的创始人。因为曾为韩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李秉哲赢得了许多殊荣,他被人们誉为“商界巨星”、“韩国财界的脸面”。直到今天,李秉哲的三星财团,依然是世界电子领域当之无愧的巨擘。三星今天的辉煌是与当年李秉哲的苦心经营分不开的。在三星从孕育到成长的每一瞬间,都饱含着李秉哲辛勤的汗水。
凭借父亲给自己的一份年收300石粮的财产,26岁李秉哲决定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了。在创业之前,他进行了仔细调查。马山不仅是一个气候温和的港口,而且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与此同时,作为被称为粮仓的庆尚、南道一带的粮食集散地,马山每年有数千石的大米在这里转运到日本去。而且中国东北的大量农产品也需要在这里加工转运出去。但是马山的粮食加工能力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要。除了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稍具规模以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厂,不仅设备陈旧、效率低下,而且加工粮食的质量也很差。为了加工大米,这里的货主往往要排着长队,还要交纳定金,货场上到处都是堆成小山一样的粮食。
有鉴于此,李秉哲决定在马山开一家碾米厂,而且规模、质量都要比日本人的厂子还要好。但是,光靠李秉哲一个人的实力,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李秉哲想到了合伙经营,这样既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把几个人的智慧和精力集中起来,更容易成事。于是,他找到了自己可以依赖的两个朋友:一个是郑玄庸,一个是朴正源。他俩都是生于有名的贵族家庭,家里都有上千石粮食,而且他们对做粮食加工心仪已久。于是三个人一拍即合,迅速走到了一起。1936年4月,李秉哲三人各出资10000元,共计30000元资金,在马山建立了“协同精米所”,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
但是,创业的艰难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在开业仅一年之内,资本就亏损了一多半,企业就面临破产的境地。这时,朴正源提出了撤资,解散米所。郑玄庸则认为现在是创业时期,挫折失败在所难免,大家应该再坚持一年。对此,李秉哲深表认同。他对自己的同乡朴正源说:“在创业之前,我们就曾经对这个市场进行过深刻地分析,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还相信,在这里经营米所绝对大有前途。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都希望把米所做好,而且大家也尽力去做了,至于米所目前经营不太好,主要是我们在这一方面还缺少经验。只要努力吸取去年失败的经验教训,小心经营,一定可以经营好的”为了更加坚定朴正源的信心,扫除其后顾之忧,他们三人达成协议:如果下一年仍然亏损,就返还朴正源10000元;如果赢利,除了还回本金外,还要加付利息。
一场足以导致米所夭折的危机就这样成功化解了。接下来,李秉哲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有彻底扭亏为赢,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经过分析,李秉哲发现去年亏损的原因在于粮食交易的价格都是由仁川的粮食批发站决定的,而批发站的行情变化非常快,经常是暴跌暴涨的。由于李秉哲刚刚入行,对这些不太了解,所以往往是在涨价时进货,在跌价时又被迫出货,结果只能是损失惨重。据此,李秉哲迅速调整了策略,他总是在价格下跌时才进货,而在价格上涨时卖出。这样一来,成效显著。一年之后,李秉哲不仅收回了30000元的本金,而且还赢利20000元。以此为契机,李秉哲开始向土地展开大笔的投资,从此发迹。
假如当年李秉哲不选择与其他两人合伙创业,只凭自己的力量创建米所是绝对不可能的。假如当年李秉哲不愿意达成那个显然有失公平的协议,那么米所当即就会解散,李秉哲的发迹史就要不得不改写。再假如辛秉哲没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而只是盲目地埋头苦干,那他可能还是在重复过去的失败。之所以这些假如都没有发生,在于李秉哲始终认识到了一点:在当时那种最艰难的时刻,只有继续合伙,米所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假如散伙的话,米所必死无疑。正是坚持着这一底线,李秉哲哪怕自己受些委屈,也要让米所平安地渡过那场生死攸关的破产危机。正是凭借米所这个成功的跳板,李秉哲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富豪之路。
事实证明:最严重的危机,并不在于商场上,而在于公司内。特别是在危急关头,合伙人之间的精诚团结是公司渡过难关的保障。然而,太多的合伙人往往都是有福可以同享,有难却不能同当。不难想象,每天有多少家本来可以成为世界前500强的公司因为合伙人不能精诚合作而提前夭折了。
假如我们的生意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这时候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各个合伙人的利益,在保证合伙人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要维持团队的完整,使团队的内耗减小到最低,然后重整旗鼓,从什么地方摔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只要生意能赚到钱,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归根结底,他们不明白合伙做生意其实是大家之间的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而不是单方面的利用。其实,这些合伙人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富翁,只不过他们没有坚持下来,没有等到成为富翁的那一天而已。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我们受穷的时候,在我们力量还不够强大、还不足以单独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学会利用别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为自己办事。这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合伙做事。而既然合伙做事,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共同发财。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大家必须牢牢抱成团,生死一处,公司才能有前途。只要公司兴旺发达了,作为合伙人,我们何愁赚不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