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2日,是龙门石窟乃至中国文物界的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流失海外80多年的7件佛像文物回家了。龙门石窟作为魏唐皇室许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代表了我国古代民族雕塑艺术的完整体系。这7件文物,分别是北魏晚期至盛唐(公元493—756年)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期的优秀作品,展示了在龙门形成并影响全国石窟造像的“中原风格”和“大唐风范”两种划时代的造型艺术的风采,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佛首雕刻精美,可以说是当时龙门石窟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极为珍贵。由于历代战乱和人为因素,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的佛像不太多了,尤其是北魏时期的就更少,因此说它们价值连城一点也不为过。
最疯狂的盗凿劫掠
拥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东南。始凿于北魏年间,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继云冈而起的开窟造像的中心,先后营造400多年。
龙门石窟造像经历了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自然破坏主要是由于岩体构造等地质原因而造成洞窟和雕刻品大量风化、崩塌和脱落;人为破坏,主要包括历史上的“毁佛灭法”运动,特别是20世纪初的蓄意盗凿劫掠。
二十世纪初,西方考古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龙门、云冈等中国石雕,他们出版书籍,对龙门石刻造像的精美大加赞扬。此类书籍向世界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引发了国内外不法奸商对龙门石刻的觊觎和大肆盗窃。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龙门石刻造像遭受了史上最疯狂的盗凿和破坏,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强盗,勾结国内的一些民族败类,通过种种卑鄙伎俩,对龙门石窟进行大肆盗窃,造成了大量龙门造像流失海外。
据有关专家介绍,最早开始买卖中国古石雕的是法国人,后来日本的山中株式会社着手经营,而且规模较大,在日本、美国开设分店多处。1914年,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亚尔特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石雕。卢芹斋在巴黎、纽约,开设了战前最大的中国古董店,石雕多数由其包办,他是个行家,藏品甚精。瑞典学者喜龙仁为一家英国杂志波灵顿杂志撰文,介绍卢芹斋的中国石佛藏品,高度评价了藏品的艺术与审美价值。正是这些古董商的长期经营,使龙门石窟佛雕艺术品源源不断地流向欧美和日本等国。
据1965年12月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同龙门文物保管所联合进行的调查统计,龙门西山被盗痕迹多达780余处。
龙门石窟造像的被盗与中国文物流失中的两个“知名”人物——岳彬和卢芹斋不无关系。
上个世纪初,北京琉璃厂古董商岳彬听说北魏佛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国人很喜欢,他先是倒卖转手给日本人,后来又专门雇人盗凿佛像。岳彬曾经以四百银元收购到七个北魏时期的石刻头像,并将其中的一个卖给日本山中株式会社,然后宣布说:只卖掉一个,其他六个作为自己的收藏不再出卖。可是暗地里却不断地卖出这种“北魏石刻头像”,卖了十多年还没卖完。原来他以此真头像为招牌,请人仿制假头像。从他手里卖出的北魏头像不知多少,但谁也说不清是真是假。
终于有一次,他露馅了:他把一个假头像称为龙门某窟的佛头,以三万美元卖给美国一个煤油大王。后来那个美国买主发现,龙门某窟的那个佛头还在,要求退款。可是岳彬却并不买账,回信说:如果有确凿证据说那个头像还在石窟,可以退货并认罚;如果头像不在了,那就不但不能退货,还得赔偿“名誉损失”。然后,他找人跑到龙门石窟,将那尊石佛的头砸掉。美国煤油大王退货不成,还倒赔了“名誉损失费”,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即此一事,就可以看出岳彬是何等老奸巨猾,而当时这些文物贩子又是何等嚣张。
百年后的聚首
这7件文物当中,除了两件是从美国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购获,其余都属美籍华人雕塑家陈哲敬所有。上个世纪中后期,陈哲敬偶然在美国的文物市场上看见一大批从中国盗卖出境的佛雕。虽然手头并不宽裕,但艺术的敏感和责任感还是令其倾囊而出,买下了大约二三十件。40多年来,陈哲敬不断向国内的专家寄送资料,求证佛雕的“身世”。
2004年,国家文物局在掌握相关线索后,指示所属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在严格履行专家论证程序并经龙门石窟研究院确认无误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05年上半年将这些珍贵文物征集回国。
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高32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质,部分表面钙化。头挽波状高髻,眉间有白毫像,脸形修长,五官清秀,刀法刚健有力,颈下连一截斜披袈裟之襟缘。处于雄浑阳刚的云冈期向秀骨清像的龙门期的过渡时期,系北魏后期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艺术价值高,雕刻手法娴熟,刚健有力。身首复原后,旅法雕塑家熊秉明高度概括为:“斩金削玉、简净瘦硬”,“生命顿出、神采奕然”,展现了鲜卑拓拔族刚强雄毅的民族性格。
此尊佛头于1907年至1921年期间被盗,而后先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七十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收藏。1991年被陈哲敬先生购得。1992年冬,在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学者的帮助下,经测量、核对,发现其与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盗凿接口完全吻合,证实该佛头为高树龛释尊佛首。并于1993年被著录于《龙门流失雕像集》(龙门石窟研究所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版)。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古阳洞(第1443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为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洞窟,是北魏“秀骨清像”造像风格的代表作,同时在北魏法书“龙门二十品”中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独占十九品。高树龛属龙门石窟古阳洞左北壁上层著名的杨大眼大龛上方一列小型龛中的一个。这列小龛雕刻精细,但主尊头部全部盗损,此佛头是现知存世唯一的一件。高树龛开凿于北魏景明三年,布局为一释迦牟尼坐佛(禅定印)并二侍立菩萨,佛着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平台之上。圆形头光内层刻莲瓣纹,外层环绕过去七佛,舟形身光,内层刻八身飞天,外层刻火焰纹,非常精美。龛左侧“造像记”为赫赫有名的北魏法书《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之佼佼者,惜该龛佛头连同左肩袈裟一部分被盗凿。如释尊佛首复位,此龛当可完璧。
火顶洞观音头像火顶洞观音头像高37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质,部分表面钙化。头顶挽饰有化佛的高发髻,脸型丰腴适中,五官比例匀称,神态静穆端庄,颈部雕有三道蚕节纹。造像的背面有一条隆起的契形棱线,破损沟槽的痕迹很长,从整个头顶延伸到腹部,颈下至胸前衣襟部分断裂,疑为盗凿时已破碎。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
此头像系陈哲敬先生早年收藏,多次在台湾展览,1989年著录于台北出版《中国古佛雕》。1992年,经龙门石窟研究所王振国同志勘测确认为龙门石窟火顶洞左胁侍观音菩萨之头像,接口完全吻合。并于1993年著录于《龙门流失雕像集》(龙门石窟研究所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版)。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龙门石窟火顶洞开凿于唐武则天至中宗时期,此菩萨位于火顶洞北壁,为正壁主佛的左胁侍,有学者将其称为“唐代佛教造像的杰作之一”。
唐代佛头唐代佛头高17.8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质,部分表面钙化。面目丰满圆润,高眉长目,双目微闭,唇部略抿微翘,神态文静高雅,雍容大度。面颊丰满,嘴唇较厚,双目微闭,似入禅境。顶有波状高肉髻,饰三朵漩涡纹,发髻三涡纹呈“品”字形排列。雕刻手法朴实,刀法流利自然,应为龙门唐代某佛龛中散落的小佛的佛头。
此佛头曾被陈哲敬先生收藏。专家认为此佛头具有龙门唐代立佛像特征,发髻样式为龙门佛像的主流样式,石质及钙化特征与龙门石窟地质条件吻合,应为龙门石窟流失文物。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飞天造像飞天造像长36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质,部分表面钙化。飞天呈横L形,姿态优雅,面部表情异常文静,饱满秀丽,端庄飘逸。身体造型随飞舞动势呈左高右低、腰身倾斜,弥勒菩萨头像脚部弯曲,披帛飘舞,体态轻盈,妩媚端庄,悠然自得,生动传神。雕刻简洁,洒脱自然,为龙门某洞窟成组伎乐天中被盗凿下来的珍品。
此造像曾为陈哲敬先生收藏。专家认为,此飞天具有龙门唐代前期造像特征,石质及钙化特征与龙门石窟地质条件吻合,应为龙门石窟流失文物。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弥勒菩萨头像高23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质,表面钙化较轻。头像脸型瘦削,戴莲花冠,中央莲瓣雕一坐佛,眉目清秀,脸型稍瘦,双目低垂,鼻梁挺直,阴线弯月眉,姿态安详。
盛唐时期龙门石窟佛头像此头像也曾为陈哲敬先生收藏。专家认为此头像具有龙门古阳洞交脚弥勒造像特点,为北魏时期风格,可能与龙门石窟古阳洞造像有关。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佛头像高43厘米。青灰色石灰岩岩质,宽27厘米,保存完整,形体硕大,石皮风化程度显著,右眉骨及右颐部有剥裂痕。造形为龙门石窟典型盛唐样式。应为大型立佛或坐佛之头部。
此头像曾为美国纽约某收藏家收藏。专家指出,盛唐为龙门石窟的鼎盛期,雕塑艺术价值极高,所以龙门石窟盛唐时期佛头盗损严重。目前龙门盛唐时期大型立佛、坐佛40余尊,大多有身无首,此件如能经现场查对原处位置后予以复位,意义重大。2005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龙门石窟天王头像天王头像高33.5厘米,宽15厘米。石皮风化,凝浆显著。保存完整,神气十足,为龙门石窟典型盛唐样式。
此头像也曾为美国纽约某收藏家收藏。专家经比对资料认为,此件极有可能是火顶洞两件流失天王头像中的一件(另一件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如能经现场勘查确定,与火顶洞观音头像一并复位,意义重大。2005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