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最受欢迎的员工往往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他们从不妄自尊大,止步不行;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不断的成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工作保障。
所有的人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如车子、房子等,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的折旧,而且最终不复存在。同样,你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等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如果你脚步稍慢,瞬间就会被甩到后面,甚至被淘汰。
即便你是工作多年的“资深”员工,也不能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否则很容易被“踢”出圈外。即便你以前是领导眼里的红人,为了公司的利益,领导也会舍你而去。
我国台湾地区的资深音乐人黄舒骏在这方面就感受颇深。近些年来,音乐界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新人登场,仅台湾地区每年就有数百个新人进入音乐圈,他们以每年数百张新专辑的市场份额抢占唱片市场。虽然黄舒骏现在的风光已不复当年,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和努力,因此,每年他都有新专辑或单曲问世,而且音乐风格方面也越来越丰富。他认为:“老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先衰才是最悲哀的事情”,“我是个容易忧虑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做音乐)不行了”,这样的忧虑是未雨绸缪,是进步的动力。正是有了这种风险意识,面对推陈出新的唱片市场,黄舒骏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最终赢得了歌迷的长久青睐。
据美国职业专家研究发现,当今社会,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如果一个高薪者不学习的话,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为人均1年零4个月。也就是说,当1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的时候,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当中有9个人都拥有这一证书的时候,那么他原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专家估计,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则是找不到工作的人。说得明白一点,一名员工要想不被淘汰并最终走向成功,不断学习是其唯一的选择。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人事变迁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些人当初很幸运,他们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了大型企业,待遇优厚。而有的人屡试不中,只能徘徊在大学校门之外。但若干年之后,如果同学重聚,你也许会发现,有些当初的落榜者干出了名堂,他们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当起了老板。而那些昔日的幸运者,有的也只是平平常常,悠闲自在,每月守着固定工资,看不到希望。更有甚者,由于自恃学历,他们对待工作自由散漫、妄自尊大、不求上进,时间久了,不免被单位开除。等到再想找其他工作时,才发现原先所学的那点知识早已落伍,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恺撒大帝领军出征时,每每获胜必以酒肉金银犒赏三军。有一次,一个随行的亲兵仗着酒胆,在私下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恺撒:“这些年来,我跟着您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我们一同入伍的兄弟,做官的做官,做将的做将,嘿嘿!可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小卒一个呢?”
恺撒闻听此言,指着身边一头运送物资的驴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对那个士兵说:“这些年来,这头驴子也跟着我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哼哼!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是一头驴呢?”
职场中,好多人在入行几年后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忙来忙去总感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呢?为什么那些原来并不出色的人却能春风得意?什么时候风水才能转到我这呢?究竟在哪里才能遇上真正的伯乐啊?
对于这一问题,恺撒在2000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做了多久,而在于你有没有提高,有没有进步!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学历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进入职场,却很难帮我们获得职场的成就。毕竟,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较高的学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脱颖而出,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不断提高自己。
即使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上,原地踏步就相当于退步。如果别人都在提高,而自己却静止不动,那你的位置很快就会被别人取代。当今世界,社会变迁太过快速,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如果你在原地踏步,社会的潮流就会把你抛在后头,后来之辈也会从你后面追赶过去,相比起来,你的成就在一段时间后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成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可能。
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积极向高峰攀登,就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原本只能挑100斤重担的人,因为不断地提高自己,通过挑战极限,就可以挑起120斤甚至200斤的重担。相反,如果一个人满足现状,就会失去了上进求变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付诸切实的行动。这样的员工,也不可能受到企业领导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