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伟
一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发展也是报社的题中之义、必由之路。
“十二五”时期,是报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是报业发展的主题。报业的转型升级,需创优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全媒体,建设现代传媒;拓展文创产业,打造传播基地。实现从传统报社走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变,从媒体经营走向经营媒体的战略转移,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不断提高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报社的产业发展应主要抓好三个层面:
(一)主业延伸
利用报纸的优势资源,对报业经营现有的支柱收入来源,如广告和发行,进行一定的延伸。利用广告制作、设计、发布的核心优势延伸发展会展业,利用发行布点和多年累积的发行队伍优势延伸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产业。只要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加以适当的流程再造,主业资源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发挥出尽可能高的效率与价值。
(二)相关延伸
对报业已有资源的价值进行再创造,提供相应的附加值,对报业经营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加以一定延伸,经营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产业,同时提供这些产业的增值服务。如与报业相关的印刷业发展彩色印刷、商业印刷,与报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提供手机信息定制、数据库、搜索功能等增值服务。
(三)跨行延伸
运用资本手段,通过对不相关领域的介入来进行产业拓展。一是组建团队。报社试水不熟悉的领域,必须有专业人才、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来驾驭项目和公司,才能保证不相关领域业务的正常有序运作,也便于规避风险。二是寻找伙伴。拥有一个可靠、诚信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专业和诚信,加上报社的资金链,往往可以磨合出一场双赢的合作。三是严密程序。拥有一套严密、规范的操作程序,做事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在报业不相关产业发展中筑起一道规避风险的防火墙。四是行业判断。拥有一个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好项目,这才是发展不相关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不打无把握之仗,才不会使报社的资金付诸东流。
产业发展大多以项目实施和工程建设为平台和载体,项目实施和工程建设同样是报社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当前在项目实施和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立项不科学。有的项目出自领导的主观意志,脱离发展实际和财力实际;有的项目立项咨询、可行性分析和前期论证不充分,违背群众意愿。
2.设计变更不慎重。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频繁变更设计,不但增加建设成本,而且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预期效果。
3.工程招投标不合法。部分建设单位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签订多个施工合同,使施工合同单价低于要求进行招标的底价,规避招标。还有少数建设项目存在假招标,即先施工,再程序性补办招标手续。
4.签订施工合同不规范。部分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脱节,部分建设单位随意签订包干价合同,且合同有关条款不严肃,内容含糊不清。合同结算时,只能通过“讨价还价”来结算工程款。
5.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有的建设单位违反相关规定,在现场监理的聘请上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是人为指定。受利益的驱动、人员素质的制约,导致实有签证内容失实、监理失职。对于在施工图纸上不能反映,但实际发生时又需要现场确认的施工内容,存在签证内容多、签证量大,认定的工程量失实、价格过高等问题,造成工程建设成本虚高,项目效益下降,建设资金流失。
6.工程预算执行不严肃。少数工程在建设中不按设计和预算办事,报小建大,报少建多,报低建高,工程设计和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此外,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结算不规范、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行为。在建设效果上“前建后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资金、资源浪费,影响项目的建设效益。
怎样避免和解决上述问题,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全程监控,在阳光下运行,绍兴日报社在新报业大楼建设中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二
绍兴日报社新报业大楼占地面积53.74亩,总建筑面积近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下1万平方米),预算总投资3.2亿元,于2008年3月开建,2011年年底竣工,2012年3月投入使用,现正在进行工程审计决算。大楼为“双子楼”形式,寓意一手抓舆论导向、一手抓产业拓展;外形为折线形幕墙,寓意一张张展开的报纸。采编中心大中庭幕墙玻璃镌刻各类偏旁部首,分别象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和报社的追求只有开端没有终点。两幢大楼各为12层建筑,东边一幢为采编中心大楼,主要用于报社(报业传媒集团)日常工作场所;西边一幢为传媒中心大楼,拟培育成绍兴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2012年改革发展项目库入选项目。
在近四年的新大楼建设过程中,绍兴日报社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完善制度,制定措施,党委、纪委、大楼建设领导小组齐抓共管,工程建设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紧紧围绕“质量、进度、安全、规范”四统一,牢牢把握以下五个环节:
(一)严格组织体系,实施三权分离
绍兴日报社党委提出了“工程优良、干部优秀,质量过硬、人员靠硬”的要求和建成“精品工程、节约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建立报社党委、大楼建设廉政联席会议、新报业大楼建设领导小组“三级讨论审定制度”,起到三权分离、互相监督、制约权力的作用。一是报社党委行使重大事项决策职能,凡涉及项目重大决策,由党委集体审定把关。二是大楼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行使执行职能,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和建筑工地的质量、安全管理。三是大楼建设廉政联席会议行使监督职能,报社纪检监察室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项目资金支付和合同签订,由廉政联席会议审核确认,须经23人集体会签;严格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工程建设的规定。(二)严格规章制度,设置三道关口
绍兴日报社在近四年的新大楼建设过程中,召开20多次党委会,听取和审议大楼建设相关事项;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建设办全体会议120多次,专题会签会议20多次,编发各类纪要、简报和专报200多期。一是制度约束关。制定并严格遵守《绍兴日报社大楼建设廉政联席会议制度》、《新报业大楼建设工程工作规范实施意见》、《报业大楼项目联系单审签细则》、《建设项目施工合同工程相关款项支付流程》、《合同审批及工程款支付专题会议会签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大楼建设。实行廉政保证金制度,大楼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在大楼建设前缴纳廉政保证金,待工程审计结束、完成决算后退还。做到阳光透明、集思广益,重大事项、设计方案、工程建材和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展情况,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张榜公告和内部OA办公系统,及时告知全体员工并征求意见,确保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阳光、公开、公决、透明。二是专家把控关。外聘工程结构、装饰工艺和预决算3名专家,对工程安全、工艺质量、施工造价把关,切实维护报社利益;与大楼建设相关的40多个职能部门建立良性关系,确保沟通顺畅,支持到位。三是廉政监督关。聘请市纪委、市检察院两名同志担任大楼建设廉政监督员,实行事先汇报请示、事中监督指导和事后报告反馈,全程监督工程建设。市检察院在报社设立预防职务犯罪举报箱,接受报社全体员工的投诉和反映。绍兴日报社新报业大楼建设实现了无投诉、无举报、无信访。
(三)严格质量安全,把好三个环节
绍兴日报社上下牢固确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和“廉洁严管理,管理出效益”的工程建设理念。一是严格施工管理。把严格管理和细节管理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监理和3名外聘专家,实现对施工质量、工艺和工程款支付的从严把控。二是强化工程监督。实行跟班当班值班制,确保现场只要有施工就有报社的管理人员。室内装饰施工期间每天召开由建设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专家共同参加的现场碰头会,当场指出存在的不足,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三是抓好安全生产。现场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打造零事故、零欠薪、零纠纷工地,被评为2009年度绍兴市区文明建筑工地、2011年度浙江省文明标化工地。新报业大楼于2011年12月通过优良工程评审,获2012年度绍兴市“兰花杯”优质工程奖和2012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
(四)严格工程造价,实行三管齐下
绍兴日报社的新报业大楼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有投资项目的要求,体现报业文化,力求简洁实用,削减不必要的设施和配置。一是严格按图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变更,把好联系单审签关,实行监理、业主、招标代理、外聘专家多环节把关,20万元以下的联系单须经监理、审计、外聘专家和大楼建设领导小组相关人员逐一审定,20万元以上的联系单报经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审批。二是优化设计方案。在不违反相关规定、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和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如取消2台景观电梯,节约投资320余万元,每年节省保养费用3万多元。杜绝二次浪费,取消主体施工时的卫生洁具和木门等,节约资金约60万元。优化弱电布局,减少会议设备,节约资金约45万元。争取政策扶持,返还市墙改办“墙改费”60万元。三是续用原有设施。调剂续用原有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和餐厅、办公家具等设施,共节省300多万元。办公家具配置严格执行绍政办发〔2011〕146号《绍兴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配备标准》。据测算,新报业大楼成本价约为每平方米5000元,现该区域商业办公楼市场价为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大楼已增值近一倍。
(五)严格工程招标,规范三个层面
绍兴日报社的新报业大楼工程建设严格遵照国有投资建设项目的规范要求、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和《绍兴市区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细则》。一是工程招投标。大楼主体、室内装饰和场外景观工程等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招投标,共招标8次,涉及金额1.91亿元。二是设备政府采购。电梯、空调和智能化网络设备等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招标采购,共采购7次,涉及金额4768万元。三是零星项目内部议标。厨房加工设备、交通指示标识和气体灭火器等零星项目,依照《绍兴日报社相关部分工作流程规定》,由建设办、物业、财务、纪检等部门联合议标,共议标9次,涉及金额126万元。
三
近四年造一楼,这是绍兴日报社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干净干事、清正廉洁是报社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和最好检验标杆。我们深刻体会到,打造阳光廉洁工程,事关报社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导向,事关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事关员工人心向背,事关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阳光廉洁工程,是报社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报社产业发展,尤其是大的工程建设,领导关心,社会瞩目,员工关注,真是“输不起”、“伤不起”。而工程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关键问题抓什么?我们认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廉洁工程,是“牛鼻子”。“牛鼻子”抓住了,才能纲举目张。资金才可以节约,质量才可以保证,人员才可以过硬,工作才可以顺畅。廉政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报业大楼的建设,既发展了事业,又凝聚了人心;既锻炼了能力,又保护了干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廉洁工程,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二)打造阳光廉洁工程,是项目建设“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的根本
阳光公开是工程建设最好的“防腐剂”。我们认为:制度重要,流程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做到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全员参与、全程监督,一切按照规矩规范办,一切按照合同协议办,一切按照报社工作流程集体讨论决定办,保证所有参与项目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把新报业大楼建成了“精品工程、节约工程、阳光工程和廉洁工程”。
(三)打造阳光廉洁工程,是项目建设“规范安全、质量环保”的主线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大楼建设之初,我们就明确了简约简洁、质量环保,功能实用、拒绝奢华的大楼建设基本定位。建设过程中,把方案设计作为基础,把主材选定作为前提,把联系单审签、合同签订和工程款支付作为把控重点,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层层把关、集体审批,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线,盯紧看牢容易产生漏洞的材料报验、设备检验和隐蔽工程等环节,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规范安全无事故,质量环保高标准。
(四)打造阳光廉洁工程,是报社事业“取信于民、提振士气”的保证
报社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大的工程建设,是报社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认为:要以廉洁、规范的实际行动,安全、高效的建设过程,实用、人文的真切效果取得各级领导的肯定、兄弟报社的认可和全体员工的信任,从而诠释和践行绍报“厚德、责任、公信、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增强凝聚力,为报社“十二五”时期的新一轮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