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都处身于身后的组织,每一个组织又都处身于整个社会。特别今天高度竞争、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社会中,每个企业或组织必须时刻以增长为目标才能生存。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必须与企业制定的长期计划保持步调一致,做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能为组织克服困难的人。否则,前文所说的被淘汰也就会不可避免。
1.做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员工
杰克·韦尔奇曾说:“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他的工作速度。”速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个工作速度快、处理问题速度快、适应环境速度快、对意外情况反应快的员工,无疑会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员工。
然而,一个人要想快速做好自己的事,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工作,敢于面对工作中的现实。当然包括工作中所遇到的无数困境。那些习惯于逃避现实或困难的人,困难将会一次次地到来。
所以,逃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优秀员工必须勇敢地接受现实的挑战。
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对于现代职场人而言,勇于接受现实是负责精神和敬业的表现。勇于接受现实就是像勇士一样去工作,去完成任务,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一个勇于接受现实的员工,肯定是一个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勇于负责的员工,他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一定会超出一般的常人。
我们可以借用一个著名的人物故事来阐述相关的道理:
二战最艰难时期,整个欧洲大陆和北非都处于纳粹的铁蹄之下,而美国又竭力保持中立,给了希特勒全力对英作战的好机会。在当时,几乎全世界的人都认为英国一定会屈服。但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直坚信:大不列颠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仍将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面对纳粹的战争威胁,丘吉尔向全英国人民表示:“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希特勒的纳粹统治摧毁。对于这一点,什么也不能改变我们,决不!我们决不屈服!决不向希特勒或他的党羽妥协……”
在这种豪言壮语的背后,丘吉尔并没有忘记要面对的严酷现实。于是,为了让消息真实地传到自己手中,战争一开始,丘吉尔就在普通的信息渠道之外,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统计局”。正是这个“统计局”,让丘吉尔在整个战争时期获得了最新、从未粉饰过的真实战况,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最终战胜了入侵的德国纳粹军队。
丘吉尔及其粗神背后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现代职场人。正如一个被管理界所证明的道理所说:高效率的优秀员工的看法很少有相同的时候,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事,另一个人却深存怀疑。他们当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敢于面对现实,愿意冒险。
在实际工作中,勇于面对现实不仅会带给你强劲的工作动力和负责精神,还会给你一个高绩效的未来。
有个叫理查德的人是美国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由于当时正值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衰退的时候,理查德的保险业务开展得很艰难,再加上他生性腼腆,被客户拒绝一次,便不再上门。因此他的业绩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那个时候,理查德最关注、最担心的是下一个月是否会失业。
一天,公司经理问理查德:“年轻人,你认为在未来的三个月内,你的工作成绩会上长到什么程度?”
“哦,具体的我没有想过,但我认为肯定会让您满意的。”理查德小心地回答道。
“这我也相信,”经理回答道。“可你想没想过怎样对待阻碍你工作进展的问题呢?”
“经理……我没有想过。”理查德低声回答。
“没有想过现在就要好好地想一想。”经理严肃地说道,“不管你打算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何种水平,只要你肯做,你就会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不管情况多么艰难——只要他肯敲门、肯尝试、肯努力!”
正是这次谈话,使理查德逐步成长为该公司高绩效的优秀员工——一位曾把每个客户的门敲响十数遍的人。
大量的工作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一名优秀员工必须做到认清事实,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否则,你的决策有可能变成不切实际的计划,你的行为就会因“盲目”而失去意义。而从职场成功的深层次来说,敢于接受现实也是解决困难的第一步,只有正确评价工作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障碍,客观地看待它们——既不能把它们看小,也不把它们夸大,我们自己才能制定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它们,减少它们对于任务达成的障碍。
所以,在开始工作前找出那些阻挡自己前进的障碍是相当有必要的。但要想在工作前就把所有的阻力都清除也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可固执地坚持这一点,否则我们的工作将永远不可能开始。
实践中,优秀员工也并不是工作前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事实上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问题是随着工作的进展而不断产生和变化的。正是因为深知这个道理,优秀员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或什么活动,遇到麻烦都会立刻想办法处理。
当然,勇于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了解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有目的地解决问题。
为了更精准地发现问题,我们自己就需要敏锐的洞察能力,但实践中许多员工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无数的经验表明,敏锐的洞察力是发现问题的根源。任何追求卓越业绩、有志于自我成长的优秀员工,都应了解这一点。
根据相关研究和经验积累,良好的洞察力对于追求优秀的你来说,有如下几大功用:一是会帮助你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二是有助你评估各种选择以获取最有利的局势;三是促使你解决问题时,可以直击问题的要害;等等。
2.岂能把问题推给别人
不把问题推给别人,是敢于面对现实的重要表现,优秀员工都是如此。但是,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人习惯于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给别人。
当然,有的时候这些员工也会向同事请教,但更多时候是推给上司。他们往往做出一副苦恼的样子,把问题带进上司的办公室,然后低着头等待上司提出解决办法,等他们离开时,并没有带走问题,而是把问题留在了上司那里。
负责精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对那些容易解决的事情负责,而把那些有难度的事情推给别人,这种思维常常会导致他们工作上的失败。
还是先看一个著名的人物是如何做的吧。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翻译成中文是“问题到此为止”。其根本意思就是说:“让自己负起责任来,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
另一个则是小人物的故事。克里·乔尼是一位火车后厢的刹车员,因为他聪明和善,常常面带微笑而受到乘客们的欢迎。一天晚上,一场暴风雪不期而至,火车晚点了。克里抱怨着,这场暴风雪使他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夜里加班。就在他考虑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逃掉夜间的加班时,列车长和工程师接到报告:火车发动机的汽缸盖被风吹掉了,不得不临时停车。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几分钟后,将有一列快车要从这条铁轨上驶来。唯一的自救办法就是红灯示警,让那列快车停下来。于是列车长赶紧跑过来命令克里拿着红灯到后面去。
克里心里想,后车厢还有一名工程师和助理刹车员在那儿守着,便笑着对列车长说:“不用那么急,后面有人在守着,等我拿上外套就去了。”列车长一脸严肃地说:“一分钟也不能等,那列火车马上就要来了。”“好的!”克里微笑着说,列车长听到他的答复后又匆匆忙忙向前部的发动机房跑去了。
可是,自以为是的克里没有立刻就走。他认为后车厢里有一位工程师和一名助理刹车员在那替他扛着这项工作,自己大可不必冒着严寒和危险,那么快跑到后车厢去。于是,他停下来喝了几口酒,驱了驱寒气,这才吹着口哨,慢悠悠地向后车厢走去。
不幸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克里刚走到离车厢十来米的地方,才发现工程师和那位助理刹车员根本不在里面,他们已经被列车长调到前面的车厢去处理另一个问题了。情急之中他才加快速度向前跑去,但是,一切都晚了。
瞬间,后来的那辆快速列车的车头,撞到了克里所在的这列火车上……
后来,人们在一个谷仓中发现了克里。然而他已经疯了,在凭空臆想中叫喊着:“啊,我本应该马上就去!……”克里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由此可见,回避问题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相反,还可能因拖延而使问题变得严重,甚至不可挽回。正如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所说:“职员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着手行动以处理这些问题,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3.学会抓住困难的关键
作为组织中一名有志于成功的优秀员工,在发现问题时,只有认识到问题的真正所在,才能将问题处理在“点”上,高效地解决它。
之所以这样说,下面的一则寓言故事颇能说明原因。
澳大利亚政府捐赠了两只袋鼠给新西兰的一家动物园。为了哺育繁衍更多的袋鼠,园方有关人员咨询了动物专家,然后耗资兴建了一个既舒适又宽敞的围场。为了防止袋鼠跳出去,园方同时又在围场的周围筑了一个1米高的篱笆。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动物管理员发现袋鼠们居然在围场外吃着青草。
于是,园方便将围场的篱笆加高了0.5米。心想这下应该跳不出去了吧。但是同样的事情隔天又发生了,袋鼠们仍然在围场外活动。
这一次,动物管理员仍向园方建议,再将篱笆增高0.5米。因为他认为肯定是围场的篱笆还不够高。但让管理员惊讶的是,第三天袋鼠们依旧不在围场里,而在动物园里四处游逛。
这回管理人员开始不解了。他认为2米高的篱笆已经足够高了!
围场隔壁的长颈鹿也忍不住好奇心。它问其中一只袋鼠:“你是怎么跳出2米高的篱笆的?你到底能跳多高?”可是袋鼠笑着回答说:“我实在弄不明白人类为什么一直加高篱笆的高度。事实上,我从来都不是跳出篱笆,而是走出围场的。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把围场的门关上。”
类似的表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可谓司空见惯了。只是高效率的工作表现,又是每个员工梦寐以求的,于是,有的人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但更多的人在努力之后,却不得不面对绩效平庸的结果。
即使他们并不甘心,又带着满腔热情地继续拼搏,其结果往往还是令人沮丧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在努力之前,并没有找到制约自己业绩提高的真正“瓶颈”。所以说,认清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践中,要想做好这一点,我们就不要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是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洞察力,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调查。而不是在面对绩效不彰的事实时,自以为是地马上宣布已经知道了原因以及该采取的行动如何如何,让再一次的努力白费。
也有人认为,组织中最优秀的员工就是那些有能力摆平或解决问题,避免问题阻碍工作顺利进行的人。我们对此姑且不论,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古时候有个张员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某年夏天,不知什么缘故,张员外家接连发生四次火灾。幸亏四周的乡邻帮着救火,张员外才没有受太大的损失。尽管如此,张员外的心里仍惶惶不安。因为他不知哪一天又会发生第五次,甚至第六次火灾。一位亲戚向张员外建议,在院子里、过道上、大门内外多摆上几个大缸,随时装满水,再摆上几个水桶备用。张员外听后连声称“妙”,依计而行。果然,第五次火灾被迅速扑灭,几乎没受什么损失。张员外庆幸之余仍感焦虑,他不知要防到何时才是尽头。一天,有位客人到张员外家做客,偶然看见张员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柴,便对张员外说,烟囱要改曲,木柴须移去,否则还会有火灾。张员外半信半疑,将烟囱改曲,木柴移走。从那以后,张员外家里再也没有失过火。
上面的故事表明,要想消除火灾的隐患,“救火策略”只不过是治标。只有认清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白,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出绩效不彰的起因,即使认识到问题出在哪儿,我们的改善方向也会出现偏差,绩效也就难以出现实质性的提高。
所以,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解决问题的高手,一个真正优秀的员工,面对问题时就要学会镇定冷静,运用自己的洞察力认清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入手制定解决方案,从问题的根本症结入手处理问题。
果真如此,困难每多一个,我们的成长也就更进一步,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员工,是组织中不可替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