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旬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要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小事愚,大事明
据说大宋哲宗皇帝一次为公主找夫婿“遍土族中求之”。在屡屡“莫中圣意”之后,近臣问,不知要挑个什么样的人呢?哲宗说:长得要像狄咏。哲宗的话传开之后,天下都说狄咏是“人样子”。狄咏是北宋名将狄青的儿子,但狄咏具体靓到什么程度,却没有记载,但其英俊潇洒的样子则是可想而知。
从一个人的样子可以看出许多的东西。自古以来,穷人有穷人的样子,富人有富人的样子。糊涂人自然也有糊涂人的样子。大愚藏智,平和憨厚就是糊涂人的样子。
一位自称“聪明的爸爸”得意洋洋地训斥孩子:“真笨!这样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的老师也笨,连这样的题也没教会。来看爸爸的。”
而另一位植物学家却自称“笨爸爸”。有一天念小学的儿子持一株小草去问老师,老师也不认识这种草,但老师很诚实,很谦虚,亲切地告诉小学生:“你爸爸是个很有学问的植物学家,你去问他,我也很想知道这株小草的秘密呢!”第二天,小学生找到老师说:“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字。他说老师一定知道,可能是一时忘记了。让我再问问你。”并送上一封他爸爸写给老师的信,里面对小草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还附一句:“这个问题由老师来直接回答,想必更为恰当。”
这位植物学家在儿子面前装傻,要当一个“笨爸爸”,比起那位“聪明爸爸”要高明的多了。现在有些人在社会上总要表现出比别人强,在单位也要表现出比别人强,在家里也是如此,岂不知贬低了老师,也就是降低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孩子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这样他还能跟着老师认真学习吗?能不影响他的成绩吗?
从上面提到的植物学家的做法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些道理:人虽有才,却不可以自耀,不足以自夸。就如同人有一大笔财富一样,需要时把它取出,可以解危、解难办成大事;不需要时取出炫耀,只会招灾惹祸。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在何处表现,而不是处处都要表现;应该懂得在何时表现,而不是时时都去表现;应该明白在何人面前表现,而不是在人人面前都要表现。
斤斤计较不可取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要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大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担任入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这个人很奸邪,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人生大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晋代人裴遐在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作客。周馥作主人,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劝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所以,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司马很生气,以为轻慢了他,就顺手拖了裴遐一下,结果把裴遐拖倒在地。在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这种难堪是难以忍受的。谁知裴遐慢慢爬起来,坐到座位上,举止不变,表情安详,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王衍后来问裴遐,当时为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改变。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另一个晋代人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头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忍让的故事,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和损失而大发其怒,记恨在心,相反,都表现出了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俗语说:“物极必反”,管得太死,就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对方不仅不认为这是爱的表现,反而觉得你太多疑,对自己不信任。你整日疑神疑鬼,他(她)整日提防你,这样的爱会累死人的,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爱情之火就会窒息的。
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独立,这本无可非议,而且应该大力提倡。一些人把这种独立看成绝对的独立、自由,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一旦别人触及他的某一领域的利益,他往往做出强烈的反应。比如在经济上,独立固然是好的,但独立并不等于说夫妻二人各挣各的钱,各用各的钱,严格划分二人之间的界限;绝不允许对方侵犯一点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样的两个人,虽名义上是夫妻,实质在情感上往往形同陌路,非常淡漠。
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是政府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妻子是一家国有工厂的工人。丈夫业余时间喜欢动动笔杆子写点东西,或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妻子漂亮热情,业余时间喜欢去舞厅跳跳舞。
起初,丈夫硬着头皮陪妻子去舞厅,但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令他眩晕。他怀着厌烦的情绪劝导妻子不要再去那种地方,妻子却反驳道:“如果我不让你看书,不让你写作,你愿意吗?”
丈夫哑口无言。妻子带着胜利的微笑轻松地哼着小曲走了,房间里只留下妻子身上那种醉人的香水味道。丈夫愣愣地坐在沙发上,一支接一支地,及着香烟。他觉得妻子的理由是靠不住的,读书写字,乃文人雅趣,格调高雅,陶冶人的情操。幽暗放荡的舞厅,三教九流的闲人,有很多是穷得只剩下光棍一人,在那里一起疯狂地摇摆,哪能与读书吟诗的雅事相提并论。
以前,家里的“财政大权”无需商量,自然牢牢地掌握在妻子手中,丈夫在劝妻子戒舞失败后,决心“冻结”妻子的经济来源。起初,他不再将自己的工资交给妻子,认为妻子微薄的工资一定供不起她每日去舞厅,经常换舞鞋以及购买高档化妆品,结果他发现妻子几乎把自己的工资全部花在了跳舞上。妻子每天玩得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嘴里还哼着轻快的舞曲,于是,他只好另想办法。
他首先从妻子的屋中搬了出来,每日和妻“横眉冷对”,接着,又将一切家务一分为二,列出清单放到妻的床头。饭自然由妻来做,衣自然由妻来洗,孩子自然由妻来照顾,哪怕妻子由于工作忙而没时间洗碗,他也绝不动一指头。因为那是“和约”上写明的,各司其职,绝不互相干涉。帮忙,岂不也是“干涉”的一种?至于经济上,他不但自己的钱分文不交妻子,甚至到妻的单位,利用他的“领导”身份,将妻的工资事先领走,妻找他理论,他却也振振有词:“以前家中财政大权由你掌握,我说过什么吗?现在由我来管,有什么不可以?”妻竟也无言以对。
于是,妻子也采取“冷战”政策,丈夫的衣服不洗,丈夫的饭不给做,丈夫的东西全被扔到“丈夫的房间”里,孩子,每人带一天,谁也不肯让步。总之,整个家似乎被分成了互不相融的两部分。
最后,妻子干脆辞掉了厂里的工作,自己去租了一组柜台卖服装。由于眼光敏锐,有胆有识,竟然干得有声有色,不久便自己开了一家时装店,办起了公司,财源滚滚而来,远非她昔日那点工资可比。“家”的名存实亡,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很浓的阴影,她决定提出离婚。丈夫起初不同意,并以孩子可怜为由,试图留住妻子,但妻子去意已坚,不可动摇。
“我们现在这样生活与离了婚有什么两样?不同吃,不同住,互不干涉‘内政’、‘外交’,我们跟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有什么区别?缺的只是那一纸离婚证书。”丈夫冷静地想了又想,觉得妻子说的确实有道理,便同意离婚,一个原本很温馨很美满的小家庭就这样解散了。
由意见分歧互不相让到“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这个家庭由“名存实亡”走向了真正的破裂,这里面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假如丈夫与妻子中有一方稍做妥协,“糊涂”一点,不采取那种将家庭一分为二的分庭抗礼的措施来冷淡对方,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似的柔情去感化对方,那么又将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其实,把配偶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干涉对方的社交活动和限制对方的行动,是十分愚蠢之举。聪明人,三分流水二分尘,不会把所有的事探究个一清二楚,就算你天生有一双火眼金睛,世事洞明,到头来伤了的不仅仅是眼睛,还会连累婚姻,只要把握住婚姻生活的大方向,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不偏离道德的航线,试试在小事上装一次傻,说不定你会爱上“装傻”这种生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离幸福很近。
握手一笑泯恩仇
俗话说:“千金买地,万金买邻”,说明邻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让自己的生活舒心的问题。
李先生到城里打工,在一个居民小区租了一套房子。刚住进来,因为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李先生经常把从家里提出的垃圾袋随手丢在楼道。直到有一次,他被住在一楼的邻居看到,批评他不讲卫生,他不服气,跟人家大吵了一架。住得时间长了,李先生发现在小区附近有个垃圾点,邻居们都往那里扔垃圾。李先生意识到跟邻居吵架错在自己,但也没打算跟邻居赔礼道歉。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一天,李先生家厨房自来水龙头坏了,要换坏了的水龙头,先要关闭楼里自来水阀门。李先生跑到楼道门口,找到自来水井,揭开井盖,一眼看到五六个阀门。“哪个才是自来水阀门。”李先生犯了嘀咕。正当李先生一筹莫展时,身后一个人说了话,“最里面的那个阀门是自来水阀门。”李先生回头一看,原来是住在一楼的邻居。关了阀门之后,邻居从家里拿来工具帮他换了水龙头。邻居不计前嫌,感动了李先生。当天晚上,李先生第一次到邻居家,为自己以前的过错道歉,两人握手言和。现在,李先生跟邻居常来常往,还成了好朋友。
居家过日子,邻里之间难免有摩擦:你的音响吵得我无法休息,我倒脏水溅湿了你的鞋子,孩子划了人家的爱车,老人被邻居丢的香蕉皮滑倒……是因为这些小事形同陌路,反目成仇,还是宽宏大量化干戈为玉帛,也是一个人处世的智慧。
糊涂学认为如何化解邻里矛盾,往小了说是个人处理问题的习惯,往大了看则是一个人品行素质的体现。不论是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后的歉意,或是自己被伤害后的宽容,圆满顺利解决问题既会让自己心旷神怡,同时也给孩子以榜样,给自己树立了威信,在邻里间赢得了好口碑。反之,在矛盾中计较自己的得失,与对方理论高下短长,给别人留下恶名,还有可能被大家所孤立。其实,从某种角度说,矛盾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让人重新认识了解的机会,如何行动值得三思。所以,用一颗宽容诚恳的心面对邻里矛盾,握手一笑泯恩怨,何乐而不为?
生活中邻里间出现矛盾纠纷,邻里关系的恶化,伤害的不仅仅是感情,损耗的还有时间、精力、金钱与健康等等。其实,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邻里交往是最简单的一种。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关起门来独成一统。在这样的前提下,小的冲突碰撞并非不可调解,多一些尊重理解,宽容赏识,便是风平浪静。
糊涂的生活不怕挫折
科学研究证明,世界上的跳高冠军是跳蚤。跳蚤跳起来的高度是跳蚤身高的100倍以上,因此被称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科学家用跳蚤进行试验:他们在跳蚤的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然后使跳蚤跳动。跳蚤第一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以后,跳蚤调整了自己能够跳起的高度来适应新的环境,此后每次跳起的高度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科学家们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又经过数次碰壁之后主动调整了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无法再跳了,只好在桌子上爬行。经过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玻璃罩拿走后,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跳蚤”变成“爬虫”了。“跳蚤”变成“爬虫”,不是因为已经失去了跳跃的能力,而是一次次遭受挫折之后学乖了,习惯了,最后麻木了!
最可悲的是:虽然玻璃罩已经不存在,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的限制已经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潜意识里,反映在它的心灵上——不是没跳高的能力,而是没有跳高的勇气。
动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很多人的经历与此极为相似。有的人就因为自己受到挫折,号称自己的是过来人,在工作中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他们对失败习以为常,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古人说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难以事事如意,挫折总是伴随着人们,小至无端遭人讥讽,受到批评,夫妻拌嘴,大至高考落榜,初恋失败,婚姻破裂,事业挫折等等。其实,遭受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用积极的行为方式去自我调节,从消极的挫折心理中得以解脱。
成功与失败往往就是一步之遥,坚持到最后就是成功,一遇见困难就放弃肯定是要失败的。相似的故事似乎并不少见,我们也总能清晰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可真轮到自己,又是那么的沉不住气。不能坚守,乃是由于我们不自信。我们在本该放手一搏的时候,却犹豫彷徨。我们不愿意再试一下,是因为没有信心。
因此,在工作中你遇到了挫折,不能被挫折所吓倒,而要考虑如何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在遇到挫折时,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是真正地被打倒了。如果你认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不倒。如果你想赢,但又认为自己没有实力,那你一定不会赢。如果你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你必败无疑。如果你自惭形秽,那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强者。
生活的路上总是有很多的坎坷,一次次地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成功的期待与坚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摔倒后,你还能不能顽强地爬起来,总结经验重整旗鼓,继续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如果受了重击后便一蹶不振,那么,你只好永远趴在胜利者的脚下。